大家好呀,我又來啦!前面我用兩篇文章和大家講完了明太祖朱元璋和建文帝朱允炆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後面這位皇帝的故事——明成祖朱棣。
提起明朝,我們永遠都繞不開兩位皇帝,一位就是打下大明江山,建元洪武的千古帝王朱元璋;而另一位,就是歷史上唯一一位封狼居胥的皇帝,永樂大帝朱棣!
在開始介紹他之前,我想先和大家討論一個問題。你是如何去看待篡位這件事的。
“哎呀,篡位得來的江山都不會長久!”我想大家都會這樣想。
的確,歷史上有太多這樣的例子了。比如秦朝的秦二世胡亥,三國的司馬一家,隋朝的隋恭帝楊侑等等。
那麼他們爲什麼會失敗,明明成功得到了江山,怎麼會落到人人喊打,早早滅亡的結局呢?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一來是他們得位不正,並且朝中根基不穩;二來也就是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們不會做皇帝。
如果一個沒有治世之才的人做了皇帝,他會怎麼做?是去學習如何做皇帝嗎?是去勤政愛民嗎?都不是,他們會這樣想:“我打天下都這麼辛苦了,在世界上也沒有什麼可以威脅我的東西了,我爲什麼還要努力?”那麼做什麼?
享樂吧!於是天天往返與後宮,玩物喪志,最後導致權力被架空,早早滅亡。
可今天這位皇帝不一樣,他歸根結底也算是篡了自己親侄子的江山,爲什麼最後口碑會如此之好,就是因爲他沒有去享樂,沒有玩物喪志,而是勤於朝政,愛民護國。
接下來,就讓我們詳細瞭解一下這位皇帝吧。
朱棣的人生
元末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朱棣生應天府。當時正值戰亂,他爹朱元璋正忙着幹翻陳友諒,根本沒工夫去關心這個兒子,甚至名字都沒起好就去前線打仗了。直到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稱帝后,才爲他起名爲朱棣。
別看朱棣出生時並不太順,但是朱元璋後面還是非常關心他的。比如爲了讓他接受教育去專門設立了獨立的讀書場所,又比如讓他去跟隨自己的部下參與戰事等等。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決定冊封皇子爲王,其中朱棣就被封爲了燕王。
洪武九年(1376年),朱棣與魏國公徐達長女徐氏成婚,並派遣朱棣遊歷各地,充分了解人間的民生疾苦。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就藩北平。
諸王初封時,明太祖爲他們選一名僧人加以輔佐。(這裏其實我並不太理解爲什麼朱元璋要爲他們一人配一個和尚輔助,有兄弟知道可以解釋一下嗎。我自己的理解是,朱元璋以前當過和尚,所以相信他們的能力。但是解釋起來有點牽強。)
這裏需要注意,朱元璋爲朱棣選擇的和尚的名字叫做道衍,他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姚廣孝”。這是一個有膽識和謀略的人,後面我們還會提起他。
後面的故事就是作爲燕王的朱棣到處打仗平叛,他也爲大明的穩固做了很大的貢獻。
直到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皇太孫朱允炆即位。燕王朱棣前往南京。
後面的故事我們就再熟悉不過了,這位建文帝爲了讓權力牢牢的在自己手裏,看這些叔叔們越來越不順眼,於是決定——削藩!
這不削不要緊,一削削到大動脈了。我朱棣是誰?我帶兵打仗的時候你小子還在沒出生呢?於是決定起兵,並打出了“清君側”的旗號。一邊走一邊說:“哎呀,我親愛的大侄子身邊有亂臣,我要去滅了他!”就這樣,名正言順一路向首都而去。
在這裏再插一句題外話,其實朱棣起兵靖難除了建文帝的逼迫還有兩個必然要素,如果不是這兩個原因,我想朱棣起兵也不會這麼快。一個就是前面提到的,僧人姚廣孝的勸告,另一個原因是他的孫子,也就是後來的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出生於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日(1398年3月16日),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朱棣做了一個怪夢。他夢見自己的父親洪武帝朱元璋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並對他說:“傳世之孫,永世其昌”。朱棣醒來後,有人報說他孫子出生了,朱棣大喜說道:“此乃大明朝之福也。”(這件事真假參半,我找了些資料也沒有找到到底保不保真,但是如果是真的那也會成爲他起兵的一個因素,因爲古代大圭就象徵着權力,朱棣因爲這個起兵也不是不可能。)
繼續說我們的靖難之役,朱棣起兵謀反後,打下江山並沒有多費勁,因爲當時的建文朝能打的都已經被朱元璋殺的差不多了,所以有武力值的朱棣自然就能夠順利的拿下江山。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七日,朱棣拜謁孝陵,在南京稱帝。祭告天地,宣佈革除建文年號(我根本就不認有建文這一朝),改當年爲洪武三十五年,次年爲永樂元年(1403年)。
從此刻開始,永樂大帝的傳奇一生就此開始了。
我們來看看他具體幹了什麼吧。
在政治上,他恢復了洪武年間被廢除的錦衣衛制度,設立內閣,重視法制建設。
我們都知道,北平是朱棣興王之地,朱棣在此經營多年,統治比較穩定;另外北平處於北方農業區與牧區接壤處,交通便利,形勢險要,定都於此不僅可抗擊自北入侵的蒙古人,且可進一步控制東北地區,由南則可統領中原,有利於維護全國統一。於是,朱棣決定——遷都北平!
在人士任用上,朱棣重用賢能之臣,比如解縉,楊士奇,楊榮,楊傅等等。
在軍事方面,朱棣建立三大營,重視火炮的使用,並設立了專門的軍隊——神機營。
北征蒙古,南征安南,防備倭寇,五次御駕親征,並且是唯一一位封狼居胥的帝王。
經濟方面,他注意生產,疏通漕運,注重民生,減免賦稅等等。
文化上,他開創《永樂大典》,尊崇儒家,崇信道教。
外交上,他派遣鄭和下西洋,與鄰里交好。
總而言之,在他的治理下,大明蒸蒸日上,後世稱他這一朝爲————永樂盛世。
馬上天子死社稷,永樂大帝用行動證明了這一點,《明史》記載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死於第五次北征回師途中,駕崩於榆木川。諡號“明太宗”。
這裏有人會說:“哎!作者不對,朱棣明明是明成祖,怎麼就明太宗了?”
沒錯,現在確實是明成祖,但這是後來改的。明世宗嘉靖時。將明太宗改爲明成祖。(我想朱棣知道一定會從棺材裏爬出來吧)
至此,我們永樂大帝的故事就此完結了。事實證明,只要你有治世的能力,無論你的帝位到底正不正,都不那麼重要。朱棣也成功的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功績足以掩蓋一切非議!
接下來,我們將會講到的是明仁宗朱高熾,他的在位時間甚至比建文帝還要短,至此本文結束,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還請多多支持我!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