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玄殤。
去年心血來潮,突然想入坑軌跡系列,於是從空軌開始補軌跡系列,從去年1月初空軌FC斷斷續續一直補到去年年底,終於補到黎軌2打完了。相信許多喜愛JRPG或者日式遊戲的玩家都或多或少都聽過軌跡系列的大名,但搜索下就發現實在太多了,啥XX軌跡亂七八糟的,也不知道該怎麼入坑。爲了解決大家的疑惑,我打算寫一篇軌跡系列的入坑指南+通關吐槽,我會從各方面介紹軌跡系列,包括系列簡介,入坑推薦,steam版購買指南,我個人的遊玩評測等等。
玩個梗
整個軌跡系列的劇情圍繞塞姆利亞大陸展開,不同作品的故事舞臺爲大陸的不同國家/地區,每部作品的主角與配角會隨着系列整個故事劇情的推進而邂逅。
所以軌跡系列跟長系列RPG最大的不同是他每一作不是獨立的,每作之間的關聯度不管是故事,角色,世界觀,設定等等都是非常緊密的,這是最大的特色也是新人難以入坑的原因。
對於可以過去作品喜愛的角色,在未來續作一直有登場甚至還能操控他們,看着他們成長、改變,有些甚至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我們無需擔憂自己喜愛的角色只能存在於某一作,因爲任何喜愛的角色都有可能在續作中再次出現。這樣一作一作玩下去確實很驚喜。(路人NPC也是,有的路人NPC後續作品也會登場。)
(再提一嘴缺點,從閃軌開始劇情注水嚴重,黎1好不容易觀感好一些,黎2劇情又各種水而且黎2可以說歷代劇情最爛最噁心玩家的一部軌跡)
蔥頭:???
遊戲發售順序也是故事時間線順序:
省流版:空之軌跡FC → 空之軌跡SC → 空之軌跡3RD → 零之軌跡 → 碧之軌跡 → 閃之軌跡I → 閃之軌跡II → 閃之軌跡III → 閃之軌跡IV → 創之軌跡 → 黎之軌跡 → 黎之軌跡II→界之軌跡(今年年底發售)
按地區劃分:
利貝爾王國篇
空之軌跡FC → 空之軌跡SC → 空之軌跡3RD
克洛斯貝爾自治州篇
零之軌跡 → 碧之軌跡
然後是埃雷波尼亞帝國篇:
閃之軌跡I → 閃之軌跡II (前半部分)
→ 閃之軌跡III → 閃之軌跡IV (後半部分)
軌跡系列上半部完結之作(不通關前面作品完全看不懂劇情):
創之軌跡
最後則是近幾年的卡爾瓦德共和國篇(最推薦新人入坑的篇章)
黎之軌跡 → 黎之軌跡II→界之軌跡(今年年底發售)
除了上述提到的作品之外,軌跡系列還有手遊頁遊的衍生作曉之軌跡、星之軌跡,外傳衍生作那由多軌跡跟東京迷城,這幾部你們都可以理解爲平行世界,跟軌跡主線半毛錢關係都沒,甚至可以完全無視他們。
新人從哪一作入坑比較好?
言歸正傳,接着來講下新人推薦從哪一作入坑比好?首先你能接受3D/2.5D的黏土小人+復古的系統而且有大量時間精力,那我推薦你從空之軌跡FC開始入坑,一路補到最新作界之軌跡(年底發售),這是按照遊戲發佈順序也是時間線順序玩。另外空零碧的劇情跟音樂就算放到今天也是一流。
空之軌跡FC畫面
零之軌跡畫面
如果你無法接受黏土小人+復古的系統,那我推薦你從閃之軌跡1開始遊玩,但閃軌的劇情有點水,觀感並不算太好。
另外我看到有人推薦新人從閃3開始入坑軌跡系列(因爲閃1跟閃2的3D建模還不夠成熟)。我個人其實是完全不建議從閃3開始入坑遊玩軌跡系列,因爲閃1玩到閃3可以在閃3剛開始的時候特別期待與舊七班的重逢,你如果從閃3開始遊玩就完全沒這個感覺。並且閃1跟閃2介紹了閃3跟閃4百分之80以上的重要人物,這些角色特別重要,就算你去看視頻雲了閃1跟閃2的劇情,直接玩閃3也會一頭霧水,所以真的想從閃軌入坑軌跡系列,我還是推薦從閃1從頭開始遊玩。
閃之軌跡1畫面
閃之軌跡4畫面
最後如果實在沒時間玩,且連閃軌的畫風都沒辦法接受,那就從黎軌入坑,黎軌的畫風玩法更符合這個世代的玩家,且黎1的劇情節奏都挺不錯的,跟前作聯繫也沒那麼緊密,但黎2的劇情就一言難盡(黎2太答辯了),而且從黎軌入坑,今年年底還能馬上玩到最新作的界軌。
黎之軌跡畫面
黎之軌跡畫面
每一作在steam平臺怎麼購買體驗比較好:
空之軌跡三部曲
steam現在能玩到全部的軌跡系列,空軌fc跟sc有漢化跟語音補丁,3rd沒有漢化補丁,但是可以用學習版覆蓋正版,也就是買正玩盜但能記錄steam時間。
空軌FC的漢化補丁可以在軌跡cafe下載:
空之軌跡FC漢化補丁
SC的漢化補丁別下軌跡cafe的,軌跡cafe那個是漢化補丁作者的初版補丁,第一章有部分劇情會卡死,後面作者在去年8月底要9月已經修復了這些bug,軌跡cafe沒有搬作者已經修復完的補丁,建議去B站找作者視頻下漢化補丁,B站搜空軌SC漢化補丁就有。還有steam版的SC是移植的後面PSP的增強高清版,漢化補丁沒有翻譯那些新增的對話,實際上就是幾句無關緊要的對話,總共也就沒幾句。漢化補丁也沒漢化書籍跟魔法合成表還有怪物情報,這方面只能自己去找攻略看看了。另外SC的漢化補丁目前還存在閃退BUG,工房合迴路那個界面有概率會閃退,建議要合迴路手速快點要合迴路之前記得多存檔。
最後是3RD,目前沒有大佬做漢化補丁,只能買正玩盜支持下製作組了,可惜這樣就沒有辦法體驗到steam版的高清材質跟高清分辨率還有加速模式了,真的有點可惜,希望後續能有大佬做下steam版3RD的漢化補丁。
零之軌跡+碧之軌跡
從零軌開始,steam軌跡系列有兩家發行,分別是雲豹跟美版發行,雲豹自帶官中但優化不如美版,美版優化好但沒有官中需要自行打漢化補丁,美版漢化補丁目前除了閃軌的漢化較爲完美,其他漢化補丁要麼沒有要麼是半成品,所以圖省事的話我個人是推薦後續的軌跡系列都買雲豹版。(雲豹版的官中都是繁體中文,建議大夥去軌跡cafe下載繁轉簡的字體補丁,觀感會舒服很多)
閃之軌跡4部
閃軌4部曲是唯一可以考慮購買美版的,因爲漢化補丁較爲完美,如果圖省事還是直接買雲豹版就好,雲豹版自帶大部分服裝DLC且閃1跟閃2是改版自帶一鍵全程加速不需要按住按鍵加速。
美版閃之軌跡4部曲(漢化補丁同樣可以在軌跡cafe下載美版《閃之軌跡》4部曲漢化補丁)
雲豹版閃之軌跡4部曲(自帶官中跟大部分服裝DLC,閃1跟閃2還自帶一鍵全程加速,缺點是建模精細度不如美版且部分場景會掉幀)
創之軌跡
創的美版漢化補丁是半成品,圖省事我還是推薦買雲豹版,但從創軌開始,雲豹版軌跡系列的DLC就得額外購買了,好在DLC基本全是服裝外觀跟一些提升前期遊戲體驗的道具,買不買都無所謂。
黎之軌跡2部曲
美版只出了黎1,黎2還沒出,黎1的漢化補丁依舊是半成品,我個人還是推薦買雲豹版的黎軌。
界之軌跡
今年的軌跡新作,年底會先出主機版,大概率明年纔會移植上PC。
最後附上軌跡系列的個人遊玩評測(每一部都會附帶上我steam的遊玩時間,部分評測可能涉及劇透,準備入坑的小夥伴可以選擇跳過觀看):
空之軌跡FC
空軌FC,軌跡系列第一作,所有故事的原點。
steam有很完美的漢化補丁還有語音補丁,配上探索2倍速戰鬥四倍速的加速模式,遊玩體驗還不錯。
(漢化跟語音補丁可以在軌跡cafe下載,唯一的BUG是無法解鎖steam成就)
有掛卡的5小時,加上有加速模式節省時間加快效率,30小時出頭就打完了,我還是全支線都做了。
04年的遊戲,畫質跟系統都太老了,不過劇情人設哪怕放在今天都算一流。
作爲軌跡系列的第一作,本作的世界觀相當宏大,在FC中只展露了冰山一角。在塞姆里亞大陸上存在數個大國,利貝爾王國,埃雷波尼亞帝國,卡爾瓦德共和國,以及若干大小的自治州及信奉空之女神愛德絲的七曜教會所在的亞爾特里亞法典國,而本作的故事就發生在利貝爾王國。
講述陽光少女艾斯蒂爾和揹負自身黑暗且憧憬着艾斯蒂爾的少年約修亞,作爲遊擊士的兩人在利貝爾王國這一國度爲了磨練自身而周遊國家進行冒險的故事。(不想劇透,劇情方面不想多講。)
空軌的戰鬥系統就是回合制加上點戰旗元素,養成系統倒是很有意思。
本作有個導力器系統真的很有意思,導力器由結晶鏈和安裝孔構成,在一條結晶鏈上的安裝孔安置不同屬性的結晶迴路,結晶迴路由七曜石合成,七耀石一共分成地、水、火、風、時、空、幻七種屬性,不同的魔法所需要的七耀石屬性也不同,並且在不同導力器上開孔所需要的七耀石也不同。玩家可以通過戰鬥,商店購買,迷宮寶箱來獲得與怪物屬性相應的七曜石。(可以組合的魔法真的特別有意思,七耀石之間可以互相組合不同的魔法還有自帶的特殊屬性)
再來說說支線方面,支線有不少挺有意思的,遊戲內有不少遊擊士協會(主角所在的組織)發佈的遊擊士任務,這些遊擊士任務從始至終貫穿着主線劇情,隨着劇情推動起到了相輔相成的作用。完成協會發布的任務會獲得一定的遊擊士點數,獎勵點數積累到一定程度會提升主教的遊擊士等級,在任務中主角會與這個許多千奇百怪的NPC進行交流,玩家們也可以通過這些劇情來了解軌跡系列龐大的世界體系跟背景設定。
不過因爲沒有傳送點,加上有一些支線也挺無聊的,支線做多了會跑圖跑到有點噁心。
再來說說畫面與配樂,畫面就不多說了,法老控的畫面加上是04年的老遊戲就別指望什麼了。
而配樂就不得不提本系列的核心歌曲《星之所在》了,相信即使沒玩過本作的玩家對這首歌曲也會有一定的印象。(遊戲圈甚至是整個ACG圈對這所歌應該都不會感到陌生),其他的BGM也很符合本作的遊戲氛圍。
購買推薦:只有本體(不過只玩FC不推薦,要玩就推薦把空軌三部曲都買了一口氣打完)
個人評分:8.5分(還不錯,不過系統跟玩法放在今天很多人可能接受不了)
——————————————————————————
——————————
空之軌跡SC
空之軌跡第二作,實際上FC跟SC加起來纔是一個完整的故事,當年也因爲經費問題才分成兩作。
steam同樣是高清還有加速模式玩起來還是非常舒服的,漢化補丁前年8月有個大佬做了,不過有BUG而且漢化不完整。
BUG就是工房合迴路那個界面有概率會閃退,建議要合迴路手速快點要合迴路之前記得多存檔,還有steam版是移植的後面PSP的增強高清版,漢化補丁沒有翻譯那些新增的對話,實際上就是幾句無關緊要的對話,總共也就沒幾句。漢化補丁也沒漢化書籍跟魔法合成表還有怪物情報,這方面只能自己去找攻略看看了。
(這個漢化補丁別下軌跡cafe的,軌跡cafe那個是漢化補丁作者的初版補丁,第一章有部分劇情會卡死,後面作者在去年8月底要9月已經修復了這些bug,軌跡cafe沒有搬作者已經修復完的補丁,建議去B站找作者視頻下漢化補丁,B站搜空軌SC漢化補丁就有)
還是老問題,打了漢化補丁就不能解鎖成就了。
後續評測會涉及劇透,想入坑的不建議看。
SC在劇情上完美的銜接了FC。SC的開頭,艾絲蒂爾在王宮的牀上醒來,完美的接上了FC結尾艾絲蒂爾在被餵了麻醉藥後暈倒的場景。然後SC在FC已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了該作的世界觀,以艾絲蒂爾尋找約修亞爲主線,通過劇情一點一點地揭示了神祕結社——噬身之蛇的目的,還有約修亞不爲人知的過去等。
(FC裏面小艾跟小約分離,後面SC小艾再找到小約,互相表達心意。星之所在響起來的時候我竟然哭了。隱藏於漆黑中的牙齒,在陽光的照耀下,終於卸下了那破碎的心!)
戰鬥養成方面,結晶孔從六個變成了七個,然後每個結晶孔可以強化兩次(提高兩次EP上限),普通迴路最高爲5級(就是對應的曜珠),最高級的迴路需要強化兩次的結晶孔才能安裝。 SC新增了不少魔法,還加入了連鎖的協力攻擊,不過協力攻擊在這一作並不實用,到3rd才發揚光大可以組連鎖攻擊隊,新魔法很多挺有意思的,這一作物理跟魔法算比較平衡了,也可以玩物理角色,配物理流派了,不像FC那樣魔法一家獨大隻能玩魔法。
戰鬥難度方面,SC比FC難度難很多,特別是序章,就算繼承了FC的存檔開局有40級出頭也打的很折磨,如果不繼承存檔只有30多級那就更折磨了。
可用角色方面,SC的除了FC的老面孔還加了個新角色,遊戲期間跟後期還能使用上一作露臉的幾個NPC配角,更豐富了。
小遊戲方面,新增了釣魚還有一些其他小遊戲,其實我覺得這些小遊戲挺一般的。。
音樂方面,SC在繼承了FC的曲子還增加了不少新曲子,還是那麼優秀。
購買推薦:只有本體(不過只玩FC不推薦,要玩就推薦把空軌三部曲都買了一口氣打完)
個人評分:9分(優秀,不過系統跟玩法放在今天很多人可能接受不了)
——————————————————————————
——————————
空之軌跡3RD
空之軌跡系列最後一作,聖痕之主的救贖。
玩了那麼多時間,主要是因爲這一作沒有漢化補丁,只能用覆蓋舊版的方法在steam上玩,相當於買了正版還是在玩舊版漢化版本,所以沒有加速模式,也沒有高清化,沒有加速模式玩這種老遊戲說真的挺折磨的,特別是戰鬥看那些無聊的施法動畫浪費了很多時間。
空之軌跡3rd的主角是凱文·格拉漢姆(蔥頭),這角色初登場於SC序章,SC結局揭露了其真實身份,在3rd更是揭露了他的過往。
大概劇情就是3rd中突然出現的影之王以方石爲媒介,將凱文等人拉入名爲庭院的異世界之中,衆人的冒險故事,就此拉開。(爲防止劇透就不多說了。)
空軌最後一作,前作基本全部角色都有出現,本作的常駐可控人物達16人之多。
甚至前作不能操控的很多角色在這一作也變得能夠操控,可玩性大大提高,每個人都擁有獨特的戰技體系,還有各種新的魔法,特色鮮明,玩法多樣。玩起來可以說是空軌最過癮的一作。前作一些角色也都有了新的技能,比如提妲的新戰技導力機甲,使得這一角色從前作強度拉跨一下子變成強力角色。
最終戰全員上場分成4隊連續打4場緊張刺激的BOSS,配合燃爆天際的BGM更是將故事代入高潮。
這一作還加入了傳送系統,可以在石碑之間互相傳送,終於人性化很多,不像前作連傳送功能都沒。
這一作的敵方boss陣容也堪稱豪華陣容,前幾作已經打過的強力BOSS,還有前幾作出場過的好多正反派角色這一作都會變成BOSS讓你來挑戰,而且還給他們都設計了華麗演出的S技。
主線文本量不是很多,大量的文本被放置在了《月之門》以及《星之門》中。每一種門都需要帶特定隊員去了才能打開,其中《月之門》是長篇劇情,《星之門》是短篇劇情。每個人的故事都被封印在了門中,我們通過不斷的滿足條件開門,可以知道該人物的過往,或者是SC結局後發生的故事。(星門十五玲的劇情太過黑暗,好像後續只是模糊化來講,並沒有改設定,這種劇情出現在正常JRPG實在是太過黑暗了)
太陽之門則是各種小遊戲,有的小遊戲還挺有意思,挑戰完小遊戲可以獲得各種獎勵。
支線方面,這一作是在異世界內不斷探索的故事,所以沒有了前2作遊擊士協會的那種支線任務,相當於被各種門替代了。
還有這一作不需要刷羊了,刷羊收益太低了。取而代之的是如果想玩的舒服,要刷各種裝備,特定的怪有幾率會出特定裝備,中期就可以配上神眼迴路跟盜賊斗篷還有喬斯特援助刷裝備了。
我刷貓咪套裝跟小丑徽章刷了一段時間,後面鞋子就懶得刷了。
總體而言作爲空之軌跡收官作,3rd還是非常不錯的,最後的大決戰,還有告別劇情還有各種門的劇情都很有意思。
購買推薦:只有本體(要玩就推薦把空軌三部曲都買了一口氣打完)
個人評分:9分(空之軌跡收官之作,我個人覺得很優秀,不過系統跟玩法放在今天很多人可能接受不了)
——————————————————————————
——————————
零之軌跡
軌跡系列第四部,空軌三部曲後新的篇章,克州篇的開始。
(克洛斯貝爾自治州篇分爲零之軌跡跟碧之軌跡兩部作品)
零軌改相比原版貼圖畫質高清化了,加入了加速模式,開了加速模式探索跟戰鬥可以節約不少時間,主線劇情有全語音,其他相比原版變化不大。
劇情方面:
零軌這次的舞臺放在克洛斯貝爾自治州,整個大陸經濟與文化的中心城市,衆多勢力雲集。
主要講述主角羅伊德從警察學校畢業迴歸家鄉,加入了一個特殊部門特務支援科,特務支援科所完成的是那些最微不足道的任務,但在命運之弦的撥弄下,羅伊德和他的夥伴們正在慢慢接近圍繞着克州展開的巨大漩渦核心的故事。
(爲防止劇透就不多說了。)
音樂方面:
音樂還是沒得說,音樂對遊戲,特別是對JRPG來說我個人覺得還是挺重要的,零軌的音樂,OP都一如既往的優秀。
戰鬥系統方面:
軌跡系列戰鬥系統我已經在我空軌三部曲的評測詳細說過了,零軌我只挑新加跟改動的東西來說。
相比空軌變化不大,新加入了合擊,支援技跟組合技系統。
總體來說戰鬥思路還是跟空軌時期沒多大變化,不過由於零軌的魔法太過強大,特別是赤紅射線的修正高的離譜。導致戰鬥就是幾個人配出赤炎射線,只要能把魔法都扔出來就能秒天秒地。。
主角團的戰技感覺也更像是偏輔助性質的,感覺S技跟輸出戰技都不怎麼樣。
還有就是這一作有結晶迴路可以看地圖寶箱了,太方便了,就算不看攻略也基本不太會漏寶箱了。
這一作釣魚也挺重要的,跟空軌釣魚只是小遊戲娛樂性質不一樣,釣魚給不少好東西,特別是第三章就能釣虹鱒魚刷晶片跟刷錢。。
另外就是零碧軌刷天使羊除了用攻略很麻煩的方法一口氣滿級,說實話刷羊收益不高,沒有空軌時期刷羊那麼高。非常不建議去刷羊。
支線方面:
不少支線都挺有意思的,部分任務和人物的背景故事乃至於世界觀甚至是前作是緊密聯繫的,有的支線甚至會涉及到空軌三部曲的NPC。
劇透警告:
在我打完零碧之後,零軌給我的感覺更像是碧軌的“序章”,正因爲有零軌的鋪墊,碧軌的劇情纔會這麼精彩。(碧軌後面劇情真的燃,而且零軌就給碧軌留下了很多伏筆跟鋪墊。)
對於零之軌跡而言,遊戲的開局階段就以“倒敘”的形式吊起了我的胃口,而如果是玩過知曉了碧之軌跡的劇情,那麼去回顧零之軌跡的故事又會有不一樣的味道。(真的太多伏筆跟鋪墊了,從零軌的開頭就一路把伏筆跟鋪墊都埋下,到了碧軌才陸續揭開。)
還有衆多空軌時期前作角色的客串迴歸,玲跟艾約終於放下心結成爲“一家人”,艾約出場,一堆前作NPC出場,終章艾約再次成爲可控角色,對空軌三部曲一路玩過來的玩家來說更是情懷滿滿。
購買推薦:只有本體(建議零碧軌一起買了,一口氣打完真的太精彩了。)
個人評分:8.9分(還是有一些小瑕疵)
——————————————————————————
——————————
碧之軌跡
軌跡系列第五部,克州篇完結之作。
(克洛斯貝爾自治州篇分爲零之軌跡跟碧之軌跡兩部作品)
碧軌改相比原版貼圖畫質高清化了,加入了加速模式,開了加速模式探索跟戰鬥可以節約不少時間,主線劇情有全語音,其他相比原版變化不大。
先說一下,在遊玩碧之軌跡前非常有必要將零之軌跡給通關,二者在劇情關聯性上非常之強。
就算是用上密不可分之類的形容詞也完全不過分。
零之軌跡和碧之軌跡組合起來纔像是一部完整的作品,只不過因爲流程過長而導致法老控不得不進行一下分割成兩作。
劇情方面:
碧之軌跡可以說是我玩軌跡系列一路補過來,劇情印象最深的一作。
時間線雖然僅僅向後推了數月半年左右但卻讓人感覺恍若隔世——我還清楚的記得前作零之軌跡中的種種展開,我見證了羅伊德到故鄉克洛斯貝爾自治州,一步一步從一個剛畢業加入特別任務課的青澀警察,到擁有了可靠的夥伴和龐大的後宮,再到成爲了克州英雄挫敗敵人的陰謀。這種永不過時的成長橋段,會讓一路相伴的玩家也感同身受。
而零軌結尾也留下了衆多懸念,也將在碧軌全都一一揭開。
碧之軌跡一上來就是大場面,羅伊德,來自克洛斯貝爾警備隊的年輕女隊員諾艾爾,風之劍聖亞里歐斯,精英調查官達德利組成豪華陣容走進DG教團阿勒泰爾據點舊址,抓捕前作反派中逃跑的兩人——前議長哈爾特曼、前市長祕書阿奈斯。
空軌前作的蔥頭跟莉絲也在劇情中出場。
完成任務後羅伊德回到了克洛斯貝爾市,一衆夥伴迎接,更是讓剛打通零軌的我感覺到了滿滿的“幸福”。
而後加入了前作的兩位老熟人,這作變爲可控角色新夥伴,全新的特務支援課就此重組開始運作,隊伍相比《零之軌跡》中也壯大了一些。
我們又迴歸到了每天接任務、在城市裏瞎逛、和各種人對話的日常生活中,與前作如出一轍的感覺還是挺讓人懷念的。
在這些日常工作中主角團中將一點點窺見軌跡的龐大世界觀、接觸到更大陰謀、面對更危險的敵人,比如克州生存在埃雷波尼亞帝國與卡爾瓦德共和國夾縫之間與兩國必然的衝突加劇、比如軌跡系列永遠的黑暗勢力“噬身之蛇”這次再度展露獠牙,這些勢力的登場會很讓人興奮。
而主角這方也迎來了強勢援手,同樣是傳承悠久的七耀教會所轄“星杯騎士團”跟遊擊士協會自然站了出來,老朋友蔥頭跟莉絲的再次登場,小艾小約跟玲也再次登場,或明或暗直接間接地幫助主角團一行人。
碧軌的劇情從第四章開始到斷章再到終章一路燃到結尾,加上還有講述日常的間章,碧軌的劇情跟節奏真的太棒了。
如果你喜歡玩JRPG,特別是劇情向的玩家我真的推薦你去玩零碧軌,節奏,劇情,人設都太舒服了。
音樂方面:
音樂還是沒得說,音樂對遊戲,特別是對RPG來說我個人覺得還是挺重要的,碧軌的音樂,OP都一如既往的優秀。
而且還保留了前作不少經典的音樂。
支線方面:
支線還是不少很有意思的支線,部分任務和人物的背景故事乃至於世界觀甚至是前作是緊密聯繫的,有的支線甚至會涉及到空軌三部曲的NPC。
(比如把空軌空賊三兄妹害慘的NPC,這一作終於出現了。還有一些前作的NPC支線任務能看到他們半年跟一年多以後的人生,我覺得軌跡系列的支線跟NPC設計很棒,每一作的時間線展開,就能看到他們人生的後續,就好像我真的生存在那片大陸一樣。)
戰鬥系統方面:
這一作好缺錢跟晶片啊,導致我中期一直在刷蚊子跟黑蜜蜂。
還有零碧軌刷天使羊除了用攻略很麻煩的方法一口氣滿級,說實話刷羊收益不高,沒有空軌時期刷羊那麼高。非常不建議去刷羊。
這一作戰鬥系統加入了可成長的核心迴路的設定,還有各種強力的鈴鐺迴路,讓遊戲可玩性更高了。
這作魔法流依然強力,不過後期也能玩物理流了,物理後期特別爽。
還有很多強力玩法,後期甚至能物理或者魔法一波流直接一波帶走BOSS。(殘血加傷迴路,5級核心迴路符文加傷跟艾莉戰技拉人,剎那符文拉所有人行動,料理回CP,爆靈,明白思路,後期都是基本1到2回合帶走BOSS)
羅伊德這一作還能百分百閃避閃避全部物理攻擊跟物理技能配合吸人拐跟守護核心迴路直接拉怪,還有BUG一樣的無恥之心。
碧軌的BOSS戰設計也很有意思,初見風劍跟七姐戰我都打的很過癮,其他一些BOSS戰設計的很有意思,還有提前去打那些鈴鐺寶箱的怪提前拿鈴鐺寶箱的戰鬥也需要動腦子研究下戰鬥思路。
迴路搭配跟戰鬥思路真的很有意思。
最後總結下,零碧軌在我JRPG生涯中劇情節奏有資格進入前15的排名。(算作一部。)
喜歡JRPG的千萬不要錯過,哪怕不玩空軌,直接零碧一口氣打完也會覺得很不錯。
如果有玩過空軌三部曲再一口氣打完零碧,我相信你絕對會給出很高的評價。
購買推薦:只有本體(建議零碧軌一起買了,一口氣打完真的太精彩了。)
個人評分:9.8分(神中神)
——————————————————————————
——————————
閃之軌跡I
閃之軌跡四部曲第一部。
英雄傳說:閃之軌跡是英雄傳說系列第十一部作品,軌跡系列第六部作品。
我閃創黎全買的雲豹版,雲豹版自帶官中,不過是繁中,還是得下軌跡cafe的繁轉簡字庫補丁看起來才比較舒服,聽別人說美版優化比雲豹版好,可是要打漢化補丁,我閃1玩下來優化沒什麼問題,也沒鎖幀數,100多幀還是玩起來很流暢很舒服的。
閃軌4部曲還自帶一鍵加速模式,戰鬥跟支線跑圖開加速也挺舒服的,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劇情方面:
遊戲背景設定在塞姆利亞大陸西部的軍事大國“埃雷波尼亞帝國”(終於來到了帝國篇)。
閃之軌跡1的遊戲流程的主要推進方式爲主角黎恩一邊進行學院內的各式課程與委託任務,一邊是以黎恩爲主的“VII班”主角羣們前往帝國各地實習並在當地解決教官指派的各式課題。
我的評價是精彩絕倫的劇本,拖泥帶水的演繹,劇情明明還算可以,可是太水了,比那些特別灌水的網文還水。
而且跟空軌FC還有SC的套路一樣,(甚至比那還離譜),結尾莫名奇妙,就是想讓你馬上玩下一部,太噁心了。
戰鬥系統方面:
新加入了link系統,迴路系統簡化,link系統在這一作說真的只是錦上添花。
這一作物理比魔法強太多了。也是從這一作開始有了一刀流這個玩法,新魔法時間爆發也強的離譜。
黎恩這一作還不會神氣合一,所以更大作用只是當個副C,開局時爆兩次激勵給所有隊友上物攻BUFF。
這一作最強物理C是勞拉,輔助感覺帶個亞莉莎無限時爆回CP就行了,最終隊伍我是帶黎恩,勞拉,亞莉莎,菲,還有一個白兔帶巨石用S技專門清小怪用,打BOSS就是黎恩時爆加兩次激勵,然後3個物理輸出分別爆一次S,基本BOSS死了。
如果沒死,亞莉莎再時爆戰技回CP再爆一輪S,BOSS必死。打法變得非常簡單粗暴。
魔法流也能玩,班長中後期有火言鈴可以0驅動0硬直一直扔火球,不過感覺太墨跡了,不如直接玩物理。
畫質方面:
畫質還是爛的嚇人,閃1是第一部3d化的軌跡,說真的這個3d真的看的好難受。
小遊戲:
閃1跟閃2的小遊戲真的做的爛,打牌我還能接受,釣魚真的做的爛,要瘋狂按按鍵,這個設計真的毀手柄,我閃1跟閃2打完,我的XBOX手柄A鍵都被我按鬆了。(後面馬上又買了一個新的xbox手柄,心疼)
音樂:
音樂雖然倒退了,總體質量變差了,還是有幾首曲子感覺挺不錯的,其他方面就不多說了,小瑕疵也不少。
購買推薦:雲豹版包含全部DLC只要買本體就好。
個人評分:5分(8)(本來有情懷加成可以給8分的,因爲釣魚小遊戲把我XBOX手柄按壞了,我必須扣3分,不然對不起我的手柄。)
——————————————————————————
——————————
閃之軌跡II
閃之軌跡四部曲第二部,軌跡系列第七部作品。
劇情方面:
閃之軌跡2前半部以黎恩在帝國各地找尋失散的VII班同學順便完成各項委託任務,後半部以搭乘紅翼解放帝都爲主要敘事路線。
我的評價還是精彩絕倫的劇本,拖泥帶水的演繹,劇情明明還算可以,可是太水了,比那些特別灌水的網文還水。
明明可以一部講完的故事非要拆成兩部來賣——內戰爆發的最關鍵時刻還要去做各種毫無意義的雞毛蒜皮的雜事也是給我整無語,各種大量的灌水劇情。
結局的難道他的人生就是一場空。好久不見,我的兒子的劇情也給我整懵了。
該死的沒有死,想拯救的也無法活。黎恩和灰之騎神在被強行安上了帝國解放英雄的名號後迎來了VII班衆成員提前畢業各尋出路,自己獨立留下的失落結局挺讓人感到惆悵的。
不過外傳篇章能讓我看到羅伊德跟莉夏還是滿滿的情懷挺不錯的。
戰鬥系統:
上一作的link系統,斬剛射弱點失衡系統還是保留了,不少核心迴路修改新增了幾個新核心迴路跟一些普通迴路。
新增了類似削弱版零碧爆靈的增幅強化系統,該系統依靠戰鬥積累,發動後回覆HP,EP,CP,抵消異常狀態,連續行動三回合並且即時發動魔法,後期互相鏈接的兩個人還能提高百分比傷害。
還有就是這一作的騎神戰基本常駐了,說真的騎神戰打起來很一般,不看攻略的情況下就是猜拳打弱點。
高難度下騎神戰有幾場戰鬥打起來挺噁心的。
(後面有莎拉教官當騎神戰連攜夥伴就沒難度了,莎拉教官的鳴神太強了,給對面減速度還減攻擊,敵人到後面都直接被上debuff變成天線寶寶了。)
這一作黎恩太離譜了,斷章學會神氣合一後,開神氣合一喫個DLC送的還魂藥回滿CP加發動增幅強化增傷爆S,配合已經加強的金牛,金牛霸道一刀流,加上飾品堆暴擊率,一週目就有不低的暴擊率,一個S技暴擊可以打60多萬,基本所有BOSS喫黎恩一個S技必死。就算不暴擊一個S技下去BOSS也死了,沒死也快死了,太離譜了。
菲這一作有個隱身必爆戰技配合叢雲,傷害也高的離譜。
亞莉莎還是輔助回CP工具人,不過這一作回CP更強了。
班長艾瑪這一作我也必帶了,因爲這一作巨石被削,新加入了失落魔法,用時爆失落魔法瞬間清小怪趕路跑圖更效率。
勞拉因爲迴路跟限定水屬性孔加上黎恩過於強的原因這一作我基本不用了。
畫質方面:
畫質還是爛的嚇人,跟閃1的畫質相比根本沒區別,畢竟遊戲發售時間就時隔一年,說真的這個3d真的看的好難受。
小遊戲:
閃1跟閃2的小遊戲真的做的爛,打牌我還能接受,釣魚真的做的爛,要瘋狂按按鍵,這個設計真的毀手柄,我閃1跟閃2打完,我的XBOX手柄A鍵都被我按鬆了。(後面馬上又買了一個新的xbox手柄,心疼)
閃2還新加了一個滑雪小遊戲,這滑雪小遊戲真的無聊,就是純背板,雖然不算難,可是後面幾個挑戰難免會失敗幾次才能過,太噁心了。
音樂:
音樂中規中矩吧,還是有幾首曲子感覺挺不錯的,
其他方面就不多說了,小瑕疵也不少。
購買推薦:雲豹版包含全部DLC只要買本體就好。(閃4部推薦一起買了,然後從頭從閃1開始玩)
個人評分:4分(7分)(本來有情懷加成可以給7分的,因爲釣魚小遊戲把我XBOX手柄按壞了,我必須扣3分,不然對不起我的手柄。)
——————————————————————————
——————————
閃之軌跡III
閃之軌跡四部曲第三部,軌跡系列第八部作品。
劇情方面:
我對閃3的劇情評價就是多數劇情套路化嚴重,節奏拖沓,而且感覺就是生搬硬套閃1的劇情模式。
結尾依舊莫名奇妙,跟前作套路一樣逼你買續作,結尾的咚給我整無語了。
大部分劇情就是閃1的劇情模式復刻,多數章節的基本流程就是校園生活劇情→與其他角色增進感情→實習→見識帝國暗流湧動→回到校園生活然後一直這樣循環,跟閃1的劇情模式有什麼區別?校園生活裏還有小要塞測試這個環節,與初代的舊校舍如出一轍,閃1的舊校舍還跟主線有關聯還有伏筆,這個小要塞跟主線劇情毫無關聯。
最離譜是每次劇情到了戰鬥關鍵時刻,黎恩因爲各種原因而不得不召喚騎神或者使用已經失控的鬼之力開神氣合一的時候,這時候黎恩一定會被打斷而“啞火”,因爲救場的人會剛剛好趕到,而且都要說一句沒有那個必要。
黎恩:來吧,灰之騎神,瓦里……
趕來的人:沒有那個必要!
而且這種劇情不只有一次,還有很多次,有時候每章都不止一次。第一次看我還能邊笑邊吐槽,看多了之後只會感覺這劇情同質化也太嚴重了。
(沒有那個必要的救場其實閃2結尾就出現了幾次,當時還能接受,閃3出現的次數過多已經嚴重影響觀感了,這個梗甚至好多沒玩過這遊戲的人都或多或少聽說過。)
雖然從上述角度看,閃之軌跡3的劇情存在種種問題,但本作的劇情對一路玩過來的老玩家依然有很多看點。
戰鬥系統方面:
前作的要素基本都保留了。核心迴路跟普通迴路改動不少,新加入了副核心迴路的設計。
最大的兩個變化便是加入了“Brave Order”和“Break”系統,通俗點來說就是勇氣指令系統跟破防系統。
勇氣指令系統就是陣,通過前作Link系統累計的BP來開陣,開陣後固定一定回合可以獲得各種BUFF。每個角色都有屬於自己的陣,黎恩有複數個陣。
閃之軌跡3中所有敵人除了血槽之外還會有一個“Break槽”,各種攻擊都會削減這個槽,當槽清空之後,敵人的行動順序會強制延後,並有一回合無法行動,在這時候玩家造成的傷害會大幅提升,並且能夠100%發動“姿勢崩壞”,也就是破防。
各角色的戰技也加入了破防等級。
這個系統你剛開始玩會覺得很有創意,打完第一章後你就會覺得這個系統一點都不平衡,這是軌跡系列最不平衡的一作,也是戰鬥最無聊的一作,只要開局開個尤大錘的破防陣,基本1到2個戰技就能打崩對面BOSS讓對面BOSS破防,然後開藍毛的太刀陣減硬直就能一直平A,把BOSS凌遲到死。
還有這一作法師的不同鈴鐺可以疊加減硬直,裝上4個不同屬性的鈴鐺基本就0硬直了,中後期法師更離譜,法師開個黎恩的法師陣0驅動0硬直一直復讀銀狼可以跟永動機一樣。傷害高還能永動,幾個銀狼下去BOSS就死了。
哪怕一週目噩夢,戰鬥也毫無難度,這個戰鬥平衡做的太爛了。
畫質方面:
畫面相比閃1跟閃2進步非常大,雖然還比不上同世代主流的JRPG,不過對比以前的軌跡系列畫質進步非常大。
小遊戲:
這一作釣魚終於不像閃1跟閃2是那種反人類毀手柄的設計了,更看重反應,釣魚系統人性化了很多。
打牌系統大改,這一作打牌更像是爐石或者影之詩那種玩法,感覺挺有意思的,我後期自己配了一副騎士速攻流的牌組,基本也不怎麼會輸。
這一作小遊戲算是不折磨了,玩起來還挺放鬆的。
音樂:
音樂中規中矩吧,還是有幾首曲子感覺挺不錯的,
其他方面就不多說了,小瑕疵也不少。
購買推薦:這一作雲豹版還是包含全部DLC,不過有幾個特典外觀DLC需要單獨額外購買。
(特典DLC推薦買尤大錘跟黑兔的泳裝,真的很好看,實在是不在意外觀可以不買。遊戲當然是閃4部推薦一起買了,然後從頭從閃1開始玩))
個人評分:7.8分(問題不少,情懷加成多給了一些分)
——————————————————————————
——————————
閃之軌跡IV
閃之軌跡四部曲第四部,軌跡系列第九部作品。
劇情方面(劇透警告):
我對閃4的劇情評價就是美味的粉絲盛宴,情懷滿滿。
有了前面多部作品的積澱,閃之軌跡4劇情中的衝突由前幾部作品中的國家上升至世界的高度,這個條件讓衆多人物的登場成爲了可能。
被系列粉絲推崇的空軌三部曲,以及承上啓下的零軌碧軌,還有閃軌123中的人物都會在這次的故事中露面。(除了空軌3rd的主角蔥頭,蔥頭:???)他們登場的時間並非短短一瞬,遊戲給了每名角色足夠的篇幅向玩家表現自己,如果是從空軌開始一部不缺一路玩過來的粉絲,記憶甦醒的感覺定會讓你感動不已。
經典的人物、聲音,很容易讓系列粉絲迅速沉入其中,更別提次世代高清畫面的加成了。曾經的三頭身小人都變成了真實比例的精緻建模,戰鬥的特效都變高級了,說不高興那是假的。
不過對於閃1入坑的新玩家就不太友好了,一堆不認識的角色登場都是一臉懵逼。
劇情有幾處也挺燃的,特別是黑之工房5連戰救黎恩,空零碧主角團集結幾個劇情。
還有結局看到黎恩露出了笑容,陪伴走過漫長歲月的夥伴都在,我也跟黎恩一起露出了笑容,玩了好幾個月的軌跡系列感覺看到這一幕太感動了。
說完優點說缺點,劇情中還是有“沒有那個必要!”等老掉牙的救場橋段“相輔相成”,看久了還是會感到套路化嚴重有點乏味。
劇情上填坑後又挖了一堆新坑,特別是真結局結尾盟主的彩蛋劇情。
畫質方面:
畫質跟閃3區別不大,雖然還比不上同世代主流的JRPG,不過對比閃3之前的軌跡系列畫質進步非常大。
戰鬥系統方面:
閃4系統跟閃3系統變化不大,不過平衡做好了,沒有閃3的平衡做的那麼爛了。
核心迴路跟普通迴路改動平衡了不少,副迴路現在所有人可以裝重複的副核心算是一個很人性化的改動。
破防後的收益沒那麼高了,恢復的更快,而且BOSS半血會把Break 槽回滿,直接之後進入“高揚”狀態。
雖然平衡做了大量改動,中後期哪怕是噩夢難度還是變成了無雙遊戲,槍哥S技絕對延遲BOSS根本動不了,尤大錘時爆拉人,法師雖然不能0驅動0硬直,可是也能1硬直0驅動,還是能基本無限回合永動把BOSS秒了。有幾個人的S技傷害還是很高4人一起爆S技還是能秒絕大部分BOSS。
難點高的戰鬥除了黑色工房5連戰,只有幾場前作主角團跟其他NPC鎖迴路鎖裝備的戰鬥,其他戰鬥在噩夢難度下感覺也毫無難度。
(如果那幾場戰鬥不鎖迴路裝備感覺也毫無難度)
小遊戲:
釣魚跟打牌相比閃3變化不大。
新增了一個類似碧軌時期的小遊戲波姆碰,這個波姆碰太噁心了,雖然後面掌握了技巧感覺並不難,前面玩的太折磨人了。
音樂:
音樂中規中矩吧,還是有幾首曲子感覺挺不錯的,
其他方面就不多說了,小瑕疵也不少。
最後總結下,系列粉絲必玩,太香了。
(順便吐槽下,閃4的OP崩的太離譜了,崩的不忍直視)
購買推薦:這一作雲豹版還是包含全部DLC,不過有幾個特典外觀DLC需要單獨額外購買。
(特典DLC看個人口味吧,我感覺特典DLC外觀都挺一般的所以我沒買,遊戲當然是閃4部推薦一起買了,然後從頭從閃1開始玩)
個人評分:9.3分(有情懷加成,對軌跡系列一路玩過來的老玩家來說太香了)
——————————————————————————
——————————
創之軌跡
於此終結,於此創始,軌跡系列第十部作品。
創軌我買的雲豹版,雲豹版太拉跨了,不能繼承前作存檔拿繼承獎勵,幀數還鎖60幀,有一些場景貼圖光影看着還怪怪的,當時我玩的時候美版創軌還沒出,後面美版創軌出了優化確實比雲豹版來的好,但漢化補丁目前還是半成品。
劇情:
承上啓下的一作,這次遊戲學習並且強化閃之軌跡4嘗試過的多線操作,通過三個風格不同的主角,從三個視角來描述劇情。
零之軌跡,碧之軌跡的主角羅伊德是解放者,閃之軌跡主角黎恩是英雄,而新的主角“C”則是隱者。這些主角之間的交集甚至是衝突,都是本作劇情上的很大看點。
三線操作方式不僅情懷滿分,玩家手頭的信息也因此更加豐富,這也方便玩家憑藉遊玩過程中感受到的違和點來推理。(其實C的真實身份太好猜了,感覺沒什麼驚喜。)
畫質:
跟閃4差別不大,可是因爲雲豹版的創軌優化有點差,而且雲豹的創軌是比閃4早出的,所以玩起來幀數畫質方面感覺還不如雲豹版的閃4舒服。
戰鬥系統:
跟閃4系統差別不大,不過有總共51名可控角色,還有一堆新核心迴路,搭配玩法太豐富了。
新加了一個新系統英勇狂怒。消耗奇襲量表可以發動英勇狂怒。
英勇狂怒有3種,每種效果不同,都可以回覆BP。可按情況選擇要發動的效果。
- 英勇攻擊:全體物理攻擊、CP上升、STR提升、解除“封技·能力降低”效果
- 英勇魔法:全體魔法攻擊、EP回覆、ATS提升、解除“封技·能力降低”效果
- 英勇治療:回覆隊伍全員HP、DEF提升、ADF提升、解除“封技·能力降低”效果
還有一個新的AT獎勵“ZERO CRAFT,可以不消耗CP使用戰技·S戰技的AT獎勵。非常強大。
另外還加入了一個刷刷刷的真夢幻迴廊,這個系統原本在閃之軌跡2中出現過,當時還叫夢幻迴廊,玩家在其中能夠操縱各種角色攻略隨機的迷宮。
而真夢幻迴廊則在此基礎上加入了空軌3rd中方石迷宮的各種設定,比如商店、恢復點、小遊戲以及獨立於的支線劇情。
這個系統整合了大部分支線劇情(創軌幾乎沒有支線,支線可以說就是通過刷夢幻迴廊獲得藍色石頭解鎖追憶之門直接看一些劇情),保持了主線劇情的緊張節奏。
其次,真夢幻迴廊也爲遊戲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除了部分特殊的劇情之外,玩家可以隨時進入真夢幻迴廊,那裏集合了商店、交換屋、刷等級和材料的迷宮,還有可以恢復隊伍各種槽的恢復點。玩家再也不需要跑遍武器工坊、服裝店、導力器工坊、飾品店、旅館,甚至賣血換 CP 來爲 Boss 戰做準備了。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Falcom 還安排了抽卡系統!玩家在夢幻迴廊打 Boss 掉落的寶石可以用於抽人物、道具、支線劇情,以及小遊戲的新要素。在單機遊戲中體驗手遊的樂趣。
小遊戲:
這次的小遊戲先說優點,很豐富。
夢幻迴廊整合了過去作品中的各種小遊戲,比如碧之軌跡的波姆碰,類似空之軌跡3rd的軌跡小問答的歷代的各種小遊戲,還加入了魔法少女,提爾鋒計劃等等新的小遊戲。
再來說缺點,波姆碰跟提爾鋒計劃之類的這種逆天小遊戲還是一如既往的折磨玩家,太噁心了。
音樂:
中規中矩沒什麼好說的。
最後總結:
創之軌跡其遊戲素質在本世代的軌跡系列中可以排到首位,許多被閃之軌跡四部曲的各種毛病傷害到的粉絲,在本作中或許可以得到一些慰藉。
如果你玩過系列的所有作品,那麼創之軌跡在劇情上帶會帶來更棒的體驗,遊戲最後的謎底讓人感慨 Falcom 緊跟潮流的同時,也會爲他“廢物利用”的水平而歎爲觀止。
所以在體驗創之軌跡之前,補完空零碧閃,以及遊戲中的小說《3和9》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沒有接觸過這些,那麼你的遊戲體驗無疑會打上折扣。(應該也沒有人會直接玩創軌吧?)
購買推薦:買本體就可以,DLC除了幾個特典外觀,全是遊戲裏面能獲得的道具。(這一作本身就可以在夢幻迴廊通過刷刷刷獲得很多外觀,特典服裝感覺好看的就莉夏的婚紗外觀,如果你是莉夏黨那肯定必買。)
個人評分:9.5分(有情懷加成,真夢幻迴廊刷的挺爽,順手還打了一個全成就。)
——————————————————————————
——————————
黎之軌跡
軌跡系列第十一部作品
黎軌我還是買的雲豹版,優化還湊合,有一些地方會掉幀,一些場景貼圖光影看着還怪怪的。(美版黎軌1已經出了,優化更好,但漢化補丁依舊是半成品)
一週目噩夢難度開荒加全支線全料理全寶箱基本全收集時間大概在100小時出頭,後面多花了14個小時二週目劇情全跳支線全跳寶箱全跳加SL第五章打了個全成就。
劇情:
不同於先前的軌跡系列,本作的主角範恩並非是個稚氣未脫的中二少年,而是個遊走在黑白兩道之間的24歲青年,經營着一家遊走在法律邊緣的地下萬事屋,玩家將在解決來自各色人等的委託的過程中,發現並阻止一個邪惡組織的驚天陰謀。
或許因爲主角是個成年人,黎軌的尺度在各種意義上都放得很開,甚至這一部死的NPC數量比前面軌跡系列死的NPC數量加起來都要多。
一些福利情節也很放得開,比如夜店那邊的跳舞劇情,這跳舞可比克州的太陽月亮轉圈圈好看多了,克州彩虹劇團相比之下像個兒童舞團。
畫質:
黎軌畫質比前作創軌大幅度提升,好像直接換了遊戲引擎,看起來舒服不少,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角色的立繪難看死了,角色建模比立繪好看多了,立繪看起來一個一個起碼老了十歲。
戰鬥系統:
戰鬥系統大改,跟前幾作完全是兩個天差地別的戰鬥系統,完全刪除了閃創時期勇氣指令也就是陣的設定。
在玩法上,本作最大的特色在於即時制和回合制兩種戰鬥模式的混搭,玩家遇敵時默認是即時戰鬥狀態,期間可以隨時切換成回合制跟對手一板一眼的過招。即時戰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戰鬥節奏,但要想將黎軌當成ARPG玩其實並不現實,大部分情況下,玩家還是要以回合制形式戰鬥。
這個即時制只有平A加閃避,特殊攻擊,完全沒辦法像伊蘇那樣當成純即時制遊戲來玩。
大部分情況下在戰鬥中要麼用來在數值碾壓後清理地圖中的雜魚,要麼用來快速打滿對手的眩暈條,趁敵人倒地的時機進入回合制戰鬥搶佔先手或者通過即時制攻擊回覆CP再進入戰鬥。
角色的戰技引入了身位概念,在自己的回合能隨意移動一定距離,在命中敵人的側面和背面時能夠打出更多傷害;而站位相近的角色在戰鬥中可以觸發連攜效果,享受額外的加成。不過這兩者往往不能兼得,要打出側面或背面的額外傷害難免會分散人物的站位,並且站在一起雖有連攜加成,但同時也會在被攻擊時受到傷害,玩家要在戰鬥中做出自己的取捨。
導力器迴路系統也大改了,跟閃創系統差別很大,更像是空零碧的系統,不過不同屬性組合不再是配魔法而是配各種被動,迴路搭配系統比閃創時期有意思多了。
還加了爆氣系統,核心迴路在常態是沒有效果的,需要爆氣1格才能激發空洞核心效果,爆氣還會增加回路搭配的被動觸發幾率,爆2格氣則是可以使用S技,被動觸發概率進一步提高。爆1格氣持續2回合,爆2格氣持續三回合,S技使用後可以增加爆氣槽的1格上限,爆氣槽默認初始只有3格。
(中後期基本噩夢難度又變無雙遊戲了,軌跡系列傳統?)
這一走還加入了遊戲內的成就係統,可以通過遊戲裏的各種挑戰完成成就獲得獎勵。(獎勵迴路的成就一定得做,這些特殊迴路只能成就裏面獲得1個,成就裏面有好幾個特殊迴路都很強。)
小遊戲:
本作沒有完全小遊戲,終於不用去玩那些NT小遊戲了,閃創好多小遊戲噁心死我了,沒小遊戲必須加分。
支線方面:
支線跟前作一樣,從支線任務和委託中也能瞭解到不少有趣的事件,可惜仍然有“幫小孩找走失的小貓”這種刻在玩家DNA裏的典中典的任務
此外,玩家還可以在一些任務中選擇主角解決問題的手段,影響主角秩序、中立、混沌的陣營偏向,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後續的劇情發展跟獲得獎勵。(建議一週目優先混沌拉到3級,混沌3級給的空洞核心強的離譜,還有注意下每個陣營拉到5級在最終章還能獲得一把最終武器,還影響第五章選擇盟友)
音樂:
中規中矩沒什麼好說的,魔裝鬼戰的BGM跟遊戲OP挺不錯的。
最後總結:
黎之軌跡一方面融入了動作要素來加快遊戲節奏,迎合大衆的口味,同時也保留了軌跡系列回合制戰鬥和大篇幅強敘事的傳統,方便新玩家和老玩家各取所需。而本作在製造了一個宏大、充滿細節的世界同時,更偏成人化的劇情走向也給故事增加了不少看點。作爲一個新的起點,黎之軌跡1爲接下來共和國篇的故事開了個好頭。
購買推薦:買本體就可以,豪華版主要是多一些服裝,土豪當我沒說,無腦買豪華版。
個人評分:9.5分(黎軌1我花了2個禮拜多才打完還打了個全成就,玩下來還是挺過癮的,不用玩那些NT小遊戲必須額外加0.5分)
——————————————————————————
——————————
黎之軌跡II
軌跡系列第十二部作品,黎之軌跡第二作。
黎2我還是買的雲豹版,優化還湊合,有一些地方會掉幀,一些場景貼圖光影看着還怪怪的。(其實黎2現在也只有雲豹版,美版的黎2還沒出。)
一週目噩夢難度開荒加全支線全料理全寶箱基本全收集時間大概在80到90多小時左右,後面的幾十個小時全部都是通關後在刷那個類似創軌迴廊的庭園刷各個角色的畢業迴路跟裝備。
劇情(劇透警告):
劇情我真的想噴,劇情太答辯了,黎2的劇情可以說是我近年來玩過最爛的JRPG劇情。
斷章跟第三章的回溯劇情太答辯,特別是第三章普世歡騰,簡直是答辯中的答辯。
爲了強行推回溯劇情,好多角色的行爲邏輯就跟NT一樣,完全看不懂。而且男主死活不變魔裝鬼,前期可以解釋爲學妹跟創世不在身上,斷章之後學妹跟創世在身邊也死活不變魔裝鬼各種降智操作死了然後回溯,寧願死都不變魔裝鬼,一代打各種臭魚爛蝦都各種時停變魔裝鬼,二代簡直毫無邏輯。
還有爲了硬吹破戒,斷章破戒毒死一羣A級跟S級那個劇情笑死我了,金跟卡西姆這2個人爲了回溯劇情就跟NT一樣,師姐還能理解爲樂子人,故意尋死追求刺激想回溯,金跟卡西姆一個準S級一個S級,一個比一個NT,在劇情裏2個人的行爲邏輯就跟NT一樣,完全無法理解爲什麼這麼蠢。
黎2的劇情比閃2的劇情還爛,閃2的劇情好歹講了個內戰,雖然是過家家般的內戰,黎恩還領悟神氣合一,還引出了緋紅騎神跟黑之書還有結局克洛死亡,閃2劇情很水起碼也講了一些劇情。
黎2的劇情就是什麼東西都沒講,第八創世跟創世什麼基本都沒講,劇情基本什麼都沒講,就硬用答辯回溯噁心玩家。
這個回溯哪怕有命運石之門跟re0的十分之一水平我都不會噴這個回溯,連低配版夏日重現都算不上,太答辯了。
(噴完了,舒服多了。)
畫質:
黎2畫質跟黎1差別不大,最大缺點是角色的立繪難看死了,角色建模比立繪好看多了,立繪看起來一個一個起碼老了十歲。
演出方面也比之前作品進步很多,師姐打卡西姆那一戰的演出感覺挺不錯的。
戰鬥系統:
引入了全新的“EX連鎖”,可以在“S增幅”下與和自己相連接的隊友對眩暈的敵人造成大範圍的傷害。S技的釋放也有了一定的限制,本作中不能連續釋放同一角色的S技了,打破了以往“S技永動機”的戰術。敵人也學會了“插隊”使用S技,多少算是豐富了一些指令戰鬥中的即時決策。
(第三章學會大鯨魚後,又變成無聊的無雙遊戲了,噩夢難度也隨便亂殺)
在即時戰鬥,也就是原野戰鬥部分的新系統主要有兩個,分別是“快捷魔法”系統與“交錯蓄力攻擊”系統。“快捷魔法”可以讓玩家在即時戰鬥的過程中使用遠程的魔法攻擊,豐富了玩家的攻擊手段,對抵抗物理攻擊的敵人非常好用。(實際上不太好用,前中期太耗藍了)
而“交錯蓄力攻擊”,則是在完美閃避後可以迅速切換操控角色進行蓄力攻擊的系統。該系統的加入讓整個即時戰鬥部分“普攻/魔法→蓄力攻擊→擊暈→進入指令戰鬥”的戰鬥邏輯變得更加完整,體驗也更加流暢。
再來說說本作新增的“童話庭園系統”,其基本上就是“創之軌跡”中“夢幻迴廊”的翻版,用於在主線之外給予玩家探索並獲得資源的途徑。相似的隨機迷宮,相似的闖關設定,不要對其有過高的期待,將其當作一個純粹的“刷刷刷”系統就好。
(說實在的,這個庭園說是創軌的迴廊翻版,實際上創軌迴廊比這個庭園好玩多了,庭園可玩性太低了。)
小遊戲:
黎1沒有小遊戲的設計多好,黎2又加入了一堆答辯小遊戲,小遊戲就那個釣魚還湊合,跟蹤、駭入、打牌、打籃球這些小遊戲全是答辯,玩起來真的無聊。
支線方面:
跟黎1差別不大,支線跟前作一樣,從支線任務和委託中也能瞭解到不少有趣的事件,還有很多前作的NPC。
跟前作一樣,玩家還可以在一些任務中選擇主角解決問題的手段,影響主角秩序、中立、混沌的陣營偏向,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後續的劇情發展跟獲得獎勵。
新加了商店標註,可以看有購買還是未購買商品倒是便利了很多。
音樂:
中規中矩沒什麼好說的,魔裝鬼戰的BGM跟遊戲OP挺不錯的。(個人感覺黎2的OP沒有黎1好聽)
最後總結:
個人心目中劇情最爛的一部軌跡,沒有之一,我身爲軌跡系列一路玩過來已經結晶的粉絲都遭不住這答辯劇情。
如果你玩了黎1再來玩黎2,這強烈的落差你肯定會忍不住開噴。不過噴歸噴,後面出續作我肯定也要買來玩的。
購買推薦:買本體就可以,豪華版主要是多一些服裝,土豪當我沒說,無腦買豪華版。
個人評分:5分(實際上只有4分,我還是因爲是軌跡系列粉絲有情懷加成纔多給1分,太答辯了,喜歡我普世歡騰嗎?)
——————————————————————————
——————————
界之軌跡
還沒出,可以看看先導PV先解饞一下:
——————————————————————————
——————————
結語
一不留神發現自己寫了那麼多,想到的都寫進去了,有點雜亂,可能也有些沒講進去,還望大家多多包涵。大家要是還有想了解的可以評論區留言,我看到都會解答的,如果本篇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希望能獎勵我幾個電池,謝謝大家了!
(過幾天如果有空應該還會寫一篇伊蘇系列入坑指南跟評測,順帶分享下伊蘇系列漢化補丁)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