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科普】【開放式耳機】是什麼來頭?值得嘗試一下嗎?

話不多說,直接開始正文↓

1.【開放式耳機】緣何而興?

·出於健康的考量

據我所知,現在學生黨之中特別流行一種病——中耳炎。這種病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誘因就是:長期佩戴入耳式耳機。於是乎大家都意識到了入耳式耳機的危害,商家們也意識到了入耳式耳機的危害,開始抓緊研發一種不入耳的“入耳式”耳機。然後就是我們熟知的故事,出於保護耳朵的目的,開放式耳機橫空出世了。

這種開放式耳機外觀上和普通的TWS差不多,但是他們之間最大的一個區別就是,TWS需要把出音嘴塞進耳道,在單元發出聲音後,藉由出音嘴把聲音到我們的耳道里。相比之下,開放式耳機就不需要把出音嘴塞進耳道里了。它營造了一種相對開放的環境,把耳道從容忍出音嘴的負擔中解放了出來。夾耳型開放式耳機主要有骨傳導氣傳導兩大類,我們分別來介紹一下。

    • 骨傳導耳機是最近很流行的一種耳機設計。骨傳導耳機,顧名思義,是通過骨頭傳遞聲音的。它會夾在你的耳朵上,通過振動將聲音信號從耳骨傳導到顱骨。然後耳朵裏的器官在接收到振動信號後,再轉化爲相應的神經信號發送給大腦,這樣我們就可以我們就可以聽到聲音了。骨傳導耳機近來被爆料出對耳朵的損害並不亞於普通入耳式耳機,雖然它不會引起中耳炎這種耳道滋生的炎症,但是耳骨長時間接收高頻率振動,同樣會引發耳骨損傷、聽覺鈍化這樣的次生疾病。不過目前我還沒有找到相應的科學報道證明骨傳導耳機事實上會對人體造成損害,這種說法或許也可能是競品商家故意放出來混淆視聽的。

    • 氣傳導耳機同樣是一個新概念。它的設計初衷就純粹是針對傳統入耳型耳機來的。因爲它同樣通過聲音進入耳道來進行傳播的,但是氣傳導耳機並不把出音嘴直接塞進耳道,而是懸置在耳道口外,然後把出音嘴對準你的耳道口,這樣音頻可以定向精準輸送給你的耳朵,來達到傳播聲音的效果。不過從設計原理來看,氣傳導耳機的噱頭成分還是居多,因爲從根本上來說它沒有改變空氣傳音的基本原理,只是改善了耳機的播放環境。那實話實說,反正都是不入耳,那還不如直接弄個頭戴式耳機來……

    保護耳朵這種說法是開放式耳機的一種重要起源,但絕對不是唯一起源。因爲開放式耳機不僅有夾耳的,還有頭戴的。那頭戴式耳機可要說了,我又不直接引起中耳炎,憑什麼淘汰我?這時就要說到開放式耳機誕生的第二個原因了——開放式耳機和封閉式耳機。

    ·開放聲場的嘗試

    自從開放式耳機誕生以來,頭戴型耳機就在構造上被分成了兩大類,即開放式耳機封閉式耳機。封閉式耳機就是我們最常用的頭戴型耳機,他的腔體就像一個大“龜殼”,通過讓耳墊和我們的皮膚緊密貼合,從而營造出一個接近完全封閉的聲音環境。在這種環境下低頻(30-150Hz)就有了很完美的發揮空間,所以通常可以提供更深沉的低音效果。但同時封閉式耳機的聲場構建無疑受到了限制,在這種封閉環境下,聲音的傳播縱深和反射距離都是完全固定的,因此它的聲場也非常侷限,聽歌時的立體感就相對較差。

    封閉式耳機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缺點就是悶熱,長期佩戴的話會明顯感覺耳廓出汗,尤其是夏天,稍微一動就會出汗,戴着封閉式耳機就更是“牢中之牢”。

    而頭戴型開放式耳機的最大創新就是在腔體外側增加了洞孔,從而讓耳機腔體和外部環境融爲一體。這樣做實際上就是讓外部環境也成爲了耳機的“腔體”,四周都成爲了耳機聲音的傳播領域,那聲音傳播的層次感立馬就會體現出來。形容一下就是你的耳朵會有一種置身於live house的感覺,聲音從外界四面八方傳過來,樂器人聲的遠近距離也有了一種相對直觀的感受,從而大大增加了聽歌時的現場感。

    但是有來就有回,開放式耳機在對外傳播聲音的同時,也會大量地接收外部噪音。這就導致在比較嘈雜的地方,開放式耳機的聲音表現將會急劇下滑。同時,外部噪音也會把耳機低頻聲直接覆蓋,從而大大削弱耳機的低頻表現。具體來講就是比方說你在聽《渡口》的時候,導入部分的鼓點和梆子聽起來就會像木棍打在牆上一樣微弱遲鈍,幾乎失去了低頻彈性。

    不過現在有一種新說法是,開放式耳機的開放聲場能夠讓左右耳形成互饋,從而加強了開放式耳機的立體聲效應。對於這種說法我不置可否,因爲在實踐中我真的沒有遇到過明顯的左右耳互饋情況,所以也不好做出測評。

    ·【開放式耳機】和【封閉式耳機】的對比

    說了這麼多,我們做個小結,直觀對比一下夾耳型開放式耳機、頭戴型開放式耳機和封閉式耳機的優缺點

    •  夾耳型開放式耳機:

        優點:久戴不熱,氣傳導對耳朵損害較小

        缺點:氣傳導就是新瓶老酒,骨傳導也傷耳

    • 頭戴型開放式耳機:

        優點:聲場表現好,立體聲感強,

        缺點:受環境影響大,低頻表現差

    • 封閉式耳機:

        優點:低頻表現好,受外界影響小

        缺點:久戴悶熱感強,聲場固定


    2.【開放式】耳機值得購買嗎?

    現在開放式耳機成爲了一種新潮流,不僅是因爲它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概念,也因爲它在不同的層面上滿足了人們的需求。對於消費者來說,需求決定供給,一款商品能夠提供我們需要的,那我們肯定會考慮購買它。所以在我看來,如果你想入手一個開放式耳機,不妨從以下幾個角度思考一下:

        • 首先,你的耳朵是否能承受傳統的入耳式耳機?就像一開始說的,現在中耳炎越來越成爲一個普遍疾病,就是因爲很多人的耳朵無法承擔長時間佩戴耳機,甚至是睡覺時間佩戴耳機的壓力。那如果你比較注重身體的持續健康,不希望因爲聽歌損耗自己的身體,我覺得你完全可以入手一個夾耳型開放式耳機試一試。
        • 其次,你真的對開放聲場這個概念感興趣嗎?已經適應了封閉式聲場的燒友一開始是絕對適應不了開放式聲場的。就像《龍珠》裏悟空背龜殼一樣,你長期處在一種“負重”的環境裏,一下子把腔體邊殼做成通透的,你會有一種十分明顯的“失重感”。

        如果你是一個比較注重保真音質的燒友,那對於開放聲場這個概念還是要慎之又慎,不然突然接觸開放式耳機對你來說絕對不是討喜的選擇。

        • 再者,你現有的耳機是否有環境聲功能?不知道你是否注意過,很多耳機雖然總體上是封閉式耳機,但也適時添加了較大的泄音孔和環境聲功能。只要我們切換成環境聲模式之後,也可以明顯感覺到周圍的聲音變大了,耳機聲和環境融爲了一體。這其實已經很接近開放式耳機的概念了。

        所以如果你目前的耳機已經有了環境聲功能,我的建議是你可以先多把玩一下,看看自己是否能接受得了環境聲模式,然後再考慮真正的開放式耳機。


        總之,就像我剛纔強調的那樣,對於我們消費者來說,永遠是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一定要量入爲出,自己需要什麼買什麼,而千萬不要被商家牽着鼻子走,他們營銷什麼我們就買什麼,這樣只會着了消費主義的無盡陷阱。金窩銀窩,終歸不如自己的安樂窩,只要我們對這個商品滿意,那它就是一款好商品。對於開放式耳機也一樣,只要我們在嘗試了之後覺得它適合自己,那爲什麼不就去入手一個呢?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