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不玩了放棄造車,比亞迪掀桌子,雷軍的小米汽車何去何從?

車圈的大事是一件接一件,繼比亞迪掀桌子後,蘋果表示不玩了,放棄造車,專注於AI人工智能領域。蘋果不玩了,目前手機廠家造車的只剩小米一家了,華爲造車只能算半個,畢竟還沒親自下場。

蘋果之所以放棄造車,並不是蘋果造不出電動汽車,而且蘋果造不出顛覆性的汽車產品。雖然蘋果的品牌影響力很大,但在汽車領域,智能駕駛不如華爲,規模效應不及特斯拉,成本控制不如比亞迪,缺乏創新的蘋果汽車自然缺乏競爭力,想站穩市場只能靠價格,那顯然不符合蘋果的價值觀,蘋果一直追求高毛利。

蘋果退出後,小米汽車還能走多遠?首款小米汽車SU7遲遲不上市,據說的高階智能駕駛還沒搞定,就連價格都遲遲不敢公佈,顯然小米汽車走得並不順。

春節過後,比亞迪直接掀桌子,開啓大降價模式,隨後衆多車企紛紛跟進,新能源車市場進入紅海。雷軍的小米汽車進退兩難,先別說上市後銷量如何,小米SU7的定價都是一個大難題。

如果定價20萬以上,那麼將和特斯拉、華爲問界等車型直面競爭,一方面小米品牌影響力不如特斯拉和華爲,智能駕駛領域也不如,可以說小米汽車無任何優勢。

如果定價15-20萬,那麼將直面比亞迪和衆多國產廠家的圍攻。小米汽車還未形成規模,成本控制能力遠遠不及自己有產業鏈比亞迪,也比不過吉利、長城、廣汽等傳統車企,甚至連造車新勢力小鵬都比不過,所以想和小米手機一樣,用性價比取勝也異常艱難。

汽車行業的規模效應比手機行業更顯著,理想之前賣10萬一年,年年鉅虧,去年銷量接近40萬,利潤破百億。小米汽車想形成規模談何容易,沒有規模就降低不了單車成本,更談不上利潤。

小米想打造人車家生態,這個理想很豐滿,然而現實很骨感。麒麟處理器提前回歸,華爲手機全面殺回,比小米預估的時間至少提前了2年,對於小米手機的影響不言而喻。現在只是高端,接下來華爲手機將在中低端全面開火,小米手機的形勢也會越來越嚴峻。按照雷軍的思路,在汽車業務未形成規模前,用小米手機業務輸血汽車業務,現在小米手機業務本身就不明朗了,對於造車更是蒙上一層陰影。

小米汽車目前的局面可以說是前有狼後有虎,進也不是,退也不是。進困難重重,退則幾十億投資打水漂,雷軍該如何破局,小米汽車還能走多遠,答案只能留給時間。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