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有網友準備入手SSD,問我京東新上的佰維NV7400怎麼樣?之前好像沒聽說過這個牌子。
估計也有不少朋友對佰維這個品牌不瞭解,其實之前站內常見的宏碁Acer、宏碁掠奪者Predator、惠普HP等品牌的SSD、內存等產品都是佰維在代工生產和獨立運營,口碑都非常不錯。
此前佰維在普通消費者中聲名不顯,但實際上這家公司堪稱國內存儲領域幕後大佬級的存在,是少數幾家上市的國產存儲廠商之一,研發和生產技術實力相當雄厚,和上游晶圓供應商的關係也很深,在存儲行業中的業務涉及顆粒封裝、檢測到成品生產的各個流程。
另外佰維還擁有自己的IC封裝廠,自己封裝的顆粒給自家產品用,在品質方面讓人放心得多。
最近佰維應該是準備打造自有品牌了,所以從幕後走向臺前,發佈了NV7400 PCIe 4.0 SSD。看產品定位,NV7400是屬於佰維旗下的電競產品線WOOKONG系列,估計廠商也希望NV7400能跟猴哥一樣有一往無前的鬥志和巔峯戰力吧。
之前入手過佰維代工的宏碁掠奪者GM7,作爲TiPlus7100的姊妹版,測試下來感覺還是相當不錯的。懷着好奇心,這次想試試佰維親自下場推出的NV7400是個啥表現。
於是入手了一塊較爲便宜的1TB版本,並進行了專業向的詳細測試,這次的測試報告全文6000字左右,希望能給大家選購時有一些參考作用。
外觀
包裝盒正面醒目位置標識了佰維的LOGO,同時還有SSD的型號和具體容量信息。配色方面是很濃厚的黑紅色中國風,相當漂亮。
將佰維NV7400 PCIe4.0 SSD的本體取出,可以看到SSD正面整體覆蓋着一層石墨烯散熱貼,同時印刷有咱們耳熟能詳的猴哥造型,大紅配色頗爲吸睛。
從側面看了看,佰維NV7400 PCIe4.0 SSD用的這張石墨烯散熱貼用料還是挺厚實的,配合佰維的智能溫控算法,實際散熱效果也着實讓我喫驚。在對其進行溫度測試時,無風道情況下不加散熱片全速讀取20多分鐘,顆粒只有45℃,主控溫度甚至沒超過40℃!
背面貼紙則印刷有這塊SSD的基本信息,掃一眼即可。
產品解析
根據商品頁面顯示,我手上這張佰維NV7400 1TB的順序讀寫速度爲7400MB/s,順序寫入速度爲6500MB/s,4K隨機讀寫速度分別達到了1000K IOPS和900K IOPS,單從參數上來看是滿速PCIe4.0 SSD無疑。
在保修方面,佰維NV7400給到了5年 1000TBW的質保政策,還是相當充裕的。畢竟普通家庭用戶一年也難有10TB的寫入量。另外這塊SSD還有4TB的超大容量版本,對大容量有需求的朋友們可以直接入手。
官網並沒有標識出NV7400這塊SSD的主控和顆粒方案,那我們只能把散熱貼揭下來,用微距鏡頭親自看看了(大家別學我哈,揭下來可能丟失質保)。可以看到佰維NV7400 1TB使用的是單面雙顆粒佈局,沒有獨立DRAM外緩,是經典的DRAM-Less無緩國產SSD。
佰維NV7400搭載的主控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聯芸MAP1602A-F3C,是全球首款不用超頻也可支持2400MT/s接口速度的固態硬盤主控芯片,只需要4通道就能跑滿PCIe4.0 x4的7400MB/s帶寬上限,已經達到了世界頂級水準。並且由於採用了12nm製程和DRAM-Less無緩方案,這枚主控功耗更低、發熱更小,是非常優秀的HMB無緩方案主控。
顆粒方面,從BW開頭的料號可以判斷是佰維自行封裝的顆粒,具體料號爲BWN0ATF1B1HCAD。個人盲猜這是用的YMTC的TLC晶圓,不過在網上並沒有查詢到關於相關信息。不但是大家也不用擔心,佰維是國內少數具有自行封裝顆粒能力的存儲大廠,給自己親生嫡子用的顆粒總會更靠譜些,大家可以放心。
還好我們可以通過Flash ID來具體看一眼,確定爲YMTC X3-9070 232L TLC顆粒無疑,這下子可以把心落到肚子裏了。網傳以後YMTC的晶圓會越來越難買,畢竟華爲這家大客戶估計就能拿走YMTC一大半的產能,剩下的產能還要分給企業級SSD廠商之類的,目前階段還真是且買且珍惜。
在CrystalDiskInfo中可以看到佰維NV7400是足容的1024.2GB容量,支持NVMe 1.4協議標準,待機溫度只有41℃,還是比較涼快的。
由於二進制與十進制的轉換關係,其在Windows中的實際可用容量爲953.85GB。這是正常現象,幾乎所有消費級SSD都是這樣的,畢竟總要留出一部分容量來作爲備用塊和OP(Over-Provisioning,預留空間)來用,7%左右的比例相比企業級SSD已經很保守了。
使用smartmoontools看一眼,佰維NV7400默認給了5種功耗檔位,分別是6.5W、5.8W、3.6W和0.05W、0.002W。
測試平臺
外觀和產品參數瞭解的差不多了,接下來咱們要正式對佰維NV7400 PCIe4.0 SSD展開一系列測試了,這裏使用的測試平臺配置如下:
- CPU:intel i5-13700K
- 主板:華碩ROG STRIX Z790-A GAMING WIFI吹雪 DDR5
- 內存:雷克沙 ARES DDR5-6400 16GB X2
- SSD:Intel 傲騰900P 480G、光威 弈 4T
- 顯卡:華碩RTX3090猛禽
- 系統:Windows 11 Professional Edition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固態硬盤的讀寫性能與CPU性能正相關,除了受CPU主頻和單核性能影響以外,整個平臺的PCIe有效載荷Maximum Payload Size(MPS)也會對測試結果產生影響。
目前只有AMD平臺才能支持512字節MPS,理論上可以提供7.5GB/s的數據傳輸率;Intel平臺只支持256字節的MPS,實際讀取速度一般就被限制到了7.15GB/s以內。
基礎測試
1.CrystalDiskMark
作爲最常用的硬盤測試軟件之一,CrystalDiskMark能夠非常直觀的展示SSD在SLC緩內的讀寫性能表現,大部分SSD廠商的標稱參數也正是由該軟件測試而來的。
空盤狀態下,佰維NV7400的順序讀取速度爲7108MB/s,順序寫入速度爲6607MB/s,基本和官方標稱的性能參數一致,寫入速度還有超越,是目前滿速PCIe4.0 SSD的正常水準。這裏如果換成AMD測試平臺的話,那順序讀取速度應該是可以超過7400MB/s,這也是這款SSD命名的由來。
而Q1T1 4K隨機讀取速度達到了95.2MB/s,雖然測出來的是SLC Cache內的表現,但無論如何這也是消費級PCIe4.0 SSD中很優秀的水平了。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Q32T16深隊列下的4K隨機讀取性能達到了1073K IOps,寫入性能也有1050KIOps,均超過了官方給出的性能參考。
以上動輒6、7000MB/s的速度其實是基於較深的OIO隊列跑出來,實際我們在Windows系統中最常用到的複製、粘貼等操作基本可以視作爲單隊列下的順序讀寫,而佰維NV7400和大部分消費級SSD一樣,針對低隊列讀寫做了專門優化,可以看到在Q1T1下,粒度爲1MB時,順序讀寫速度分別達到了4932MB/s和5403MB/s,已經超出了Windows下單任務的讀寫上限,完全可以滿足日常的讀寫需求。
2.ATTO
ATTO在測試時,會將數據包按512B, 1KB, 2KB直到到64MB的不同大小進行分別在OIO隊列深度爲4的情況下進行讀寫測試,測試完成後的速度結果用柱狀圖的形式表達出來,可以很好地標識出SSD在低隊列下對於不同粒度數據的讀寫穩定性。
可以看到隨着數據塊增大,佰維NV7400 PCIe4.0 SSD的讀寫速度保持着高度一致的穩定性,這也是消費級SSD的理想狀態。
3.PCMark 10
對於一塊SSD的使用體驗很難用語言描述,有人用其作爲系統盤,也有朋友作爲數據盤來使用,而且有關流暢度的主觀感受真的沒有量化數據來得清晰。
所以這裏我們選擇使用PCMark10中的完整系統盤基準測試,通過回放操作腳本的方式來觀察SSD的性能表現。
整個基準測試流程中,包含23項測試場景,括Windows 10啓動、應用程序/遊戲啓動、複製多個大文和許多小文件、Office和Adobe應用程序運作時的硬盤軌跡等,每個場景都會運行三次,通過對來自流行應用程序和常見任務的相關實際硬盤軌跡跟蹤,可以全面而且反映現在最新存儲設備的性能,而該項測試這也基本代表了普通用戶將SSD作爲系統盤時的最大使用強度。
空盤狀態下,佰維NV7400的測試表現相當不錯,測試得分爲3784分,平均帶寬爲600.97MB/s,平均存取時間爲44μs,是目前一線PCIe4.0的優秀水平。
4.3DMark
如果說PCMark 10的完整系統盤測試是從系統盤角度來衡量SSD的性能表現,那3DMark則可以從遊戲盤角度對SSD進行了測試。
3DMark 的存儲基準測試是一項專用組件測試,用於衡量存儲設備對遊戲體驗的影響,它支持所有最新的存儲技術,對我等遊戲佬有很強的參考價值。
在空盤狀態下,佰維NV7400的得分爲3871分,平均帶寬657.5MB/s,平均存取時間爲46μs,依然是PCIe4.0 SSD中非常優秀的水準,各遊戲項目的具體測試結果如上圖所示。
5.PCMark 8
3DMark只是給出了SSD作爲遊戲盤時的性能得分,那麼具體在載入遊戲時會有何種速度表現呢?這裏就可以拿出PCMark8作爲參考。
PCMark8的存儲測試會使用腳本模擬魔獸世界和戰地3這兩款遊戲的載入過程,並且記錄相應耗時,方便我們在不同SSD之間進行對比。
佰維NV7400的魔獸世界和戰地3載入測試總耗時爲188s,和三星990Pro、西數SN850X、Solidigm P44 Pro等昂貴的旗艦有緩SSD並沒有什麼差距,橫豎差不出1秒。
畢竟現在較新的大型遊戲一般都會對載入環節進行優化,減少了對SSD隨機讀取性能的壓力,更類似順序讀取的過程,並且在此過程中在伴隨着CPU解壓的操作,其速度表現不僅受到SSD影響,還要受到CPU、內存等配件的性能限制。
而這個測試結果也證實了我一直堅持的論點:載入遊戲對SSD的性能需求並不算高,對於遊戲佬來說,選擇遊戲盤就挑便宜大碗的就行,反正加載遊戲的時長差距普通人用肉眼很難分辨出來。
6.Windows實際讀寫測試
甭看在CrystalDiskMark等工具的測試中,現在PCIe4.0 SSD的最高讀寫速度動輒7GB/s以上,PCIe5.0 SSD更是能達到近乎翻倍的12GB/s以上,但其實大多數普通用戶用的還是Windows系統,咱們連PCIe4.0 SSD的極限順序讀寫速度都很難完全利用到。
這是因爲Windows的文件資源管理機制做得挺拉胯,使用咱們最常用的複製-粘貼操作時,在Win10下單進程的實際讀寫速度通常在3GB/s左右;即使升級到Win11,單進程寫入速度也基本無法超過4GB/s。
在這裏我使用IOMeter生成了一個100GB的不可壓縮僞隨機數據測試文件,從電腦上的4T光威弈中向佰維NV7400進行寫入。由於100GB還在SSD的SLC Cache容量範圍內,所以整個的寫入曲線非常穩定,速度保持在3.5GB/s左右:
而將這個文件從佰維NV7400讀出時,速度則可以保持在3.5-3.6GB/s之間,也是非常快的。
進階測試
1.全盤讀寫測試
大家都知道,SSD使用的NAND芯片存儲數據時,主控芯片通過控制這些存儲單元中電子的數量,可以實現檢測和調整閃存中存儲單元的電壓,來標識0和1的狀態,從而讀取和寫入我們需要的數據。
由於TLC在1個儲存單位中有8種電壓狀態來存放3位數據;而SLC只需要2種電壓狀態來存放1位數據即可,讀取和寫入數據時需要的電位精度都更寬鬆,所以SLC的寫入速度要比TLC快很多。
爲了改善用戶的體驗,目前幾乎所有的消費級TLC SSD都使用了SLC Cache(模擬SLC緩存)機制,使用一部分容量模擬成SLC狀態,在爆發式寫入操作時能夠極大地提高SSD的性能。
這使得滿速PCIe4.0 SSD能夠在短時間內達到7000MB/s以上的超高寫入速度,但是當SLC Cache耗盡時,速度就會降下來進行SLC至TLC狀態的垃圾回收操作,影響到後半程的寫入速度。
日漸成熟的SLC Cache機制也給目前的消費級SSD提供了更加精簡的FTL映射結構,在緩內帶來了更低的延遲和更高的混合性能;同時在SSD高佔用狀態下也緩解了頻繁頻繁擦寫造成的性能與壽命損耗問題。
所以不要相信有的二把刀KOL所忽悠的“有緩盤因爲有緩存,所以全盤寫入不掉速”之類的謠言,現在的DRAM-Less無緩盤在這方面一點兒都不差。
同時現在的DRAM-Less能夠通過HMB技術在Windows中調用不超過40MB的主機內存來輔助存儲FTL映射表,對於普通家用用戶輕度使用的場景,和有緩盤並沒有什麼兩樣。
而爲了深入探索佰維NV7400的SLC Cache方案,這裏我們對其進行RAW格式下的全盤順序寫入測試(128KB,Q32T1),並以曲線圖的形式爲大家展現。
圖中紅色曲線代表讀取速度,可以看到,佰維NV7400的全盤順序讀取曲線,在測試過程中隨略有波動,但整體還是比較穩定的,基本保持在5000MB/s左右。
圖中藍色曲線代表寫入速度,同時可以看到,在曲線的第一段,由於處在SLC Cache容量範圍內,寫入速度被加速至5500MB/s左右,同時SLC Cache容量在120GB左右:
三段式曲線的第二段標示着TLC顆粒真實的直接寫入速度,佰維NV7400達到了1500MB/s,也是YMTC X3-9070顆粒的典型速度表現:
最後第三段速度是主控一邊將SLC Cache佔用的空間進行GC垃圾回收,同時還要將新數據進行寫入,在高負載壓力下速度下降到了700MB/s左右。
可以看的出來佰維NV7400的主控GC(Garbage Collection)垃圾回收策略是比較積極的,證據就是在寫入的最後一段有短暫的速度回升。個人認爲是主控在對SLC Cache進行GC的過程中騰出了部分乾淨的page,使得寫入數據落入了乾淨的page中時,面臨更少的R-E-W改寫懲罰,因此速度會更快,峯值直接達到了TLC直寫的水平。
2.SLC Cache方案解析
根據經驗,採用聯芸MAP1602主控+YMTC顆粒的國產SSD,大多使用的是動態SLC Cache的方案。爲了探究在不同容量下SLC Cache給到的容量都有多少,所以這裏分別使用128K Q32T4的參數對硬盤進行20%/40%/60%/80%的預填充,靜置20min讓主控進行垃圾回收操作,然後再對剩餘空間進行順序寫入填充,測試其緩內及緩外的順序寫入情況。
(1)預填充20%
(2)預填充40%
(3)預填充60%
(4)預填充80%
前邊我們說到,空盤狀態下佰維NV7400的SLC Cache大小爲120GB,而當預填充分別爲20%/40%60%/80%時,SLC Cache大小依次爲113GB、98GB、71GB、63GB,說明佰維NV7400 1TB這塊SSD採用了智能的動態SLC Cache機制:
隨着剩餘空間變少,靈活調整SLC Cache容量,並且在接近滿盤時依然沒有失緩情況,保證了整個容量使用週期內的良好體驗。
3.4K隨機讀寫萬秒圖
前面提到,SSD的小粒度隨機存取性能是影響我們日常使用流暢性的關鍵。雖然SSD的真實運行過程是各種粒度、各種讀寫比例混雜的複雜流程,但是從4K小粒度隨機讀寫的性能中,我們可以管中窺豹。
這裏爲了保證讀寫測試前SSD能夠進入髒盤穩態,先以128KB Q32T4順序寫入填盤兩次後,在分別進行時長爲10000s的Q1T1 4K隨機讀、寫測試,並通過圖表記錄下全程的性能表現。
在萬秒4K隨機寫入的測試中,佰維NV7400由於沒有獨立DRAM,所以在NAND閃存固有的Read-Earse-Write寫入機制過程中有些性能波動。
這也是正常情況,一衆消費級無緩SSD都是這個表現,旗艦有緩SSD也不過略好一點兒而已,對於實際使用體驗影響不大。
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考慮放棄使用消費級產品,轉頭加錢入手OP空間巨大的企業級SSD纔行。
在萬秒4K隨機讀取的測試中,佰維NV7400的性能倒是比較穩定,雖然曲線稍有波動,但是整體依然保持了36MB/s左右的速度,這已經是超過國產SSD標杆致態TiPlus7100的表現了(之前測試過,後者的緩外真實4K隨機讀取速度在31MB/s左右)。
溫度
這裏爲了測試佰維NV7400的真實溫度表現,決定記錄其極高負載下長時間讀取的溫度表現。
具體來說,測試流程是在室溫16℃的開放式機架平臺上,使用512K粒度 Q32T4順序讀取1500s,並使用HWInfo記錄讀取速度和3個溫度傳感器的狀態。
在整個測試過程中,佰維NV7400全程維持在7100MB/s左右超高讀取速度,並未因過熱出現掉速的情況。顯示兩枚顆粒溫度最高45℃,主控溫度最高39℃,這個溫度表現真的是極佳了,特別適合在筆記本電腦、PS5之類的狹小散熱空間中使用。
另外在開始測試的前5分鐘用海康的熱成像儀打了個照片,溫度與軟件顯示基本一致,也證明佰維NV7400這塊SSD的溫控傳感器應該不存在虛標的情況,真實溫度確實是低。
壽命
YMTC的TLC顆粒由於採用了獨特的X-Tacking架構,所以具備目前全球頂端的超高耐久性,真實壽命應該能達到3000次PE左右,佰維很大方的給了這塊1TB NV7400高達1000TBW的保修壽命,其實還算是保守了。
經過以上一系列的測試折騰後,這塊SSD寫入了23TB,此時SMART顯示壽命仍有98%,還是挺讓人放心的,畢竟普通用戶一年也未必能寫入這麼多數據。
總結
經過一輪完整的測試,這款佰維NV7400 PCIe4.0 SSD的表現還是相當讓人滿意的。
在性能方面,順序讀寫速度最高可以達到7400MB/s、6500MB/s,隨機讀寫性能也很不錯,均爲PCIe4.0 SSD的優秀水準,同時智能的動態SLC Cache機制也使得用戶可以在各種容量下都能享受寫入加速的暢爽體驗。
壽命方面,1TB版的佰維NV7400延續了YMTC顆粒的超長壽命優勢,有着5年質保+高達1000TBW的保修耐久度,其實已經足夠普通用戶寫幾十年的了。
最讓人驚喜的其實是溫度方面,佰維NV7400 PCIe4.0 SSD的讀寫發熱是真的低,無散熱片連續20多分鐘滿速讀寫,最高溫度才四十多度,看來石墨烯散熱貼和溫控算法是真的用上力了,個人感覺特別適合裝載筆記本電腦、迷你主機和PS5等遊戲主機裏使用。
另外這款SSD還有2TB、4TB等更大容量的型號可以選擇,近期有準備擴容升級硬盤空間的朋友們可以着重考慮下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