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流助手:京東盒裝699元。
一、 前言
猶記得前年的時候,英特爾推出的12代酷睿處理器,採用全新設計的Alder Lake架構,IPC提升巨大,還引入了小核,直接踩爆了英特爾擠了將近10年的牙膏。蘑菇當時用的處理器還是11900K,直接就被12700K輕鬆加愉快的斬於馬下,根本不知道什麼i9、i7。
大核心二者沒什麼區別,都是8個大核,但12700K多了4個小核,另外在處理器緩存部分也提升巨大,得益於新架構。另外就是,12700K在睿頻方面是要略低於11900K的,尤其是大核心的單核睿頻方面。
簡單跑個CPU-Z的性能測試,單核得分相差200分,多核得分相差2700分左右,相差十分巨大。
而13代、14代intel處理器相比較於12代,提升屬於是牙膏級的,且插座都是LGA1700。那麼,對於一些從8代、9代及之前的老平臺升級到新平臺的用戶來說,12代這顆最入門的i3-12100F處理器,或許是一個最佳的選擇。畢竟即使這顆i3是最入門的英特爾12代處理器,其相比較於之前的處理器,在性能方面是有一定提升的,尤其是單核性能方面。
另外就是,LGA1700的主板價格都比較高,處理器方面少投入一點,整體的升級費用會更加的可控。最關鍵的是,如果後期還想升級處理器的話,12代、13代、14代的多個型號的處理器均可以選擇,升級空間巨大,且性能相差也十分巨大,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慢慢升級。
二、 英特爾i3-12100F酷睿處理器 開箱&外觀
▼英特爾從12代處理器開始,散片也擁有保修了,預算不足的用戶直接選擇散片,性價比會更高。不過處理器的包裝略微寒酸了一點,就只有一個塑料殼。
▼處理器的外觀還是熟悉的味道,12代、13代、14代都是這個樣子。
▼處理器的背面,是熟悉的LGA1700插座,不過中間的貼片電容部分略有不同。
▼對比了一下別的處理器,應該是一顆13700K,其中下部的電容大致相同,中上部的電容則完全不同,中上部大概率是小核和緩存部分,i3-12100F處理器只有4個大核,電容少用一點也可以理解。
三、英特爾i3-12100F酷睿處理器 裝機
▼這顆處理器是給朋友升級用的,蘑菇這裏用自己的平臺測試下,或許微星的這張Z790刀鋒Ti MAX主板,就是這顆i3-12100F處理器搭配過的最好主板了。
▼這顆12100F處理器僅有4個大核,發熱表現應該不大,這裏就用微星的寒冰240R白色一體式水冷來壓一壓,問題不大。
▼整機的顏值還是非常漂亮的,感覺其中很多硬件,都會是這顆12100F處理器搭配過的最好硬件了,顯卡是影馳的RTX4080星耀OC。
▼擦電,開機,一次點亮,整機的顏值還是非常漂亮的。
▼主板是微星的Z790刀鋒Ti MAX,供電部分用料很給力,採用16+1+1相的規格,其中核心供電16相,清一色的90A的DrMos,可以輕鬆滿足各種英特爾處理器的供電需求,更不用說這顆i3-12100F處理器了。
▼這塊主板的拓展性方面的表現更是獨一檔,M2插槽標配有5個,最上面的一個M2插槽支持PCIe 5.0 x 4,SATA 3.0接口標配有8個,可以輕鬆拓展超大容量的存儲空間。
▼水冷是微星的寒冰240R白色版,這款水冷的顏值非常漂亮,水冷頭中間有微星經典的龍標LOGO,四周有一些三角的造型,支持ARGB燈效,支持主板同步。
▼水冷整體都是白色的,搭配白色配色主題的主機非常適合。冷排風扇的扇葉是乳白色的,有柔光效果,支持ARGB燈效,支持主板同步。
▼內存是宇瞻的ZADAK的SPARK內存,這款內存的RGB燈帶採用多段式設計,巧妙的和雙色的金屬馬甲融合到一起,很有設計感。
▼顯卡是影馳的RTX4080星耀OC,這張顯卡的側面和正面均有RGB燈效,且支持ARGB,支持主板同步。
▼電源用的是微星的MPG A850GPCIE5金牌全模組電源,這款電源支持最新的ATX3.0,標配有PCIe 5.0供電接口,可以輕鬆滿足RTX40系顯卡的供電需求。另外在用料方面,這款電源用的是全日系電容,支持10年質保,平時用起來非常放心。
▼在電源的尾部,除了電源插口和開關之外,還有一個Zero Fan按鈕,可以控制電源的散熱風扇在低負載的時候停轉,進一步降低電源的待機噪音。
▼給影馳這張RTX4080星耀OC顯卡供電,可以輕鬆使用PCIe 5.0單線供電,理線和走線更加方便。
▼機箱是微星的刀鋒100R白色版,這款機箱的前部和側面標配有大面積的玻璃側透,且是白透設計的,可以更好的展示機箱內部的硬件。尤其是機箱的前部,還標配了三把白色的、支持ARGB燈效的機箱風扇,搭配機箱前部的側透玻璃,效果特別好。
▼機箱內部的空間非常充足,可以輕鬆安裝影馳RTX4080星耀OC這種大體積的、非公、三風扇、3.5槽顯卡。另外在電源倉的側面,還標配有一條RGB燈帶,可以更好的平衡機箱整體的RGB視覺觀感。
四、 英特爾i3-12100F酷睿處理器 測試
▼簡單看下整機配置,處理器是12100F,主板是微星的Z790刀鋒Ti MAX,顯卡是影馳的RTX4080星耀OC。
▼簡單跑個整機測試,整機得分204.4W,其中處理器單獨得分42.1W。
▼簡單看下處理器的硬件參數,核心架構是Alder Lake,大核心4個,線程8個,三級緩存12MB。
▼簡單跑個CPU-Z的測試,單核630.2、多核3305.2。
▼簡單對比下,和前輩i9-11900K處理器比一下,單核提升了約55分,大約是提升了約10%,多核得分大約是11900K處理器的50%。
▼和12400、13400、13600K對比下,12400和13400的單核分數都在660分左右,13600K高一點,會去到823.4分。多核性能方面,有點階梯提升的感覺。
▼簡單做個表格對比下,性能階梯很明顯,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來選擇。
▼跑個Cinebench R23測試,單核得分1543、多核得分7999。
▼對比下11900K處理器,依然是單核略強,多核大約是50%左右。
▼簡單對比下12400、13400、13600K處理器,12100F和12400、13400的單核性能相差不大,都在1550~1630左右,13600K的單核要厲害許多,直接去到了2000分附近。多核性能方面,成階梯式上升。
▼做個表格對比下,性能提升成階梯式。
▼內存打開XMP,頻率穩定在6000MHz,時序40-40-40-96。
▼跑個內存的讀寫性能測試,內存讀取速度65322MB/s、寫入速度80230MB/s、複製72513MB/s,延遲77.9ns。看樣這個i3-12100F處理器的硬件規格有限,內存控制器的規格應該也受到了限制。
▼遊戲實測,LOL大亂鬥模式,2K分辨率,全極高畫質,泉水遊戲幀數在456幀左右。
▼團戰遊戲幀數在256幀左右,顯卡的佔用很低,僅有33%,且顯卡的核心頻率很低。
▼PUBG絕地求生,2K分辨率,全高畫質,室外遊戲幀數在242幀。
▼室內遊戲幀數在278幀左右,整體流暢度表現不錯。不過顯卡的佔用沒到99%,僅有88%左右,不到90%。
▼古墓麗影,2K分辨率,全高畫質,第一個測試場景,遊戲幀數在291幀左右。
▼第二個測試場景,遊戲幀數在116幀左右,也不高。
▼第三個測試場景,遊戲幀數在131幀左右,顯卡的整體佔用不高。
▼最後的平均幀數在179.23幀左右,整體的幀數表現一般,顯卡佔用整體不高。
▼衆生平等奧德賽,2K分辨率,全極高畫質,體積雲最低,走廊遊戲幀數129幀左右,顯卡佔用很低,僅有64%。
▼室外遊戲幀數在100幀左右,表現還行,但是顯卡佔用也不高。
▼最後的整體平均幀數在105幀左右,表現還行。
▼換用英特爾的i5-13400處理器,同樣跑衆生平等奧德賽,2K分辨率,全極高畫質,室外遊戲幀數在162幀左右,顯卡佔用提升了一點,在80%左右。
▼第二個測試場景,遊戲幀數在126幀左右,顯卡佔用在80%左右,不高。
▼最後整體的平均幀數在132幀,遊戲幀數提升了一點,但是依然沒有充分發揮RTX4080的性能。
▼賽博朋克2077,2K分辨率,光追超級特效,大力水手DLSS自動,大力水手FG關。
▼酒吧遊戲幀數在77幀左右,顯卡佔用66%左右。
▼水灘處遊戲幀數在88幀左右,顯卡佔用依然是66%,非常穩定。
▼整體的遊戲幀數在74.33幀左右,表現還行。
▼最後是散熱測試,日常待機情況,室溫在15℃左右,處理器溫度在25℃左右。
▼簡單跑個CPU-Z的壓力測試,處理器全核心睿頻4.1GHz,功耗在40W左右,處理器溫度在37℃左右。
▼單烤FPU測試,處理器功耗在50W左右,全核心睿頻4.1GHz左右,溫度在45℃。
五、 總結
英特爾的這顆i3-12100F處理器,現在的售價在500左右,作爲一顆入門級的處理器,只能說還行吧。相比較於一些對手的同價位的處理器,性能方面的競爭力並不充足,整體平臺的投入會略高一些。但因爲其是一顆LGA1700處理器,搭配一塊合適的主板,後續在升級方面的空間非常充足。
性能方面,單核性能表現不錯,相比較於一些12代之前的英特爾處理器,提升明顯。多核心性能方面,受限於4個大核的規格,整體來說中規中矩。
對了,這裏多說一句,如果是搭配RTX4080顯卡的話,在2K分辨率下,即使是13400處理器,對於很多遊戲來說,也無法發揮顯卡的全部性能。這個在這裏不過多的展開,就是簡單提一嘴。
謝謝大家!
The End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