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最強半畫幅相機 兼顧拍照和視頻 支持4K120幀 索尼A6700體驗

hi大家好,這裏是Vermouth數碼港!前幾期分享了我在雙11期間購買的攝影配件:座充、C口電池、SD卡、鏡頭等。這一切都是爲了服務機身,我在看了其他不少評測、然後去線下體驗店感受過後,決定入手了大概是今年索尼相機,或者說是所有品牌相機裏萬元以內綜合實力最好的半幅相機——A6700。

原來用過的相機有一些,但是自己真正第一臺購買的是佳能的M100,不過同期買了vivo X50 Pro相機(就是品牌第一個加上微雲臺的手機),發現M100的成像好像還不如手機··之後就沒了興趣。

在之後單位經費夠買了A7M4,是一臺綜合實力極強的全幅相機,當時也買了原廠頭,反正都不是自己的錢,但是沒有無情鐵手是真的用不了,過於沉的重量讓我也失去了外出就帶着它的想法。

生日禮物的時候收到了一臺富士X-S10,是XT4的縮小閹割版,整體都很不錯,富士的色彩很棒,不過廠家調教的風格太明顯,而且最高只支持4K30p,對焦也時不時抽風,平時爲了拍評測圖片、視頻,外出拍拍風景、孩子,還是決定換一臺。

首先說爲什麼選半幅,之前用X-S10的時候習慣了半幅裁切的畫面··最重要的就是真有必要拿着A7M4就走了,而且自己買肯定是不想花太多錢了,選擇A6700是因爲整體來說它是一臺兼顧拍照+視頻的機器!

A6700是今年索尼推出的半幅旗艦微單,官方價格9999,確實是萬元以內了···我決定購買的時候去實體店逛了一圈,店家表示暫時無貨,還暗示不買單機。

JD上很長一段時間現實單機無貨,因爲我攢了一些京豆和E卡,所以不考慮別的平臺購買了,趁着雙11有保價,購買了機身+1650套裝組合10599元;第三天發現降價450元申請保價成功!

A6700單機身淨重是408g,如果把那個掛扣去掉估計會再輕1g左右,放入電池、SD卡也在500g以內,算上半幅的鏡頭重量即便是掛脖也不會很沉。

頂部的撥盤是A7M4同類的雙層設計,上面一層經常用到的模式切換從全幅換過來適應很快;下層的視頻、拍照、快慢拍攝是索尼第一次放在半幅相機裏,這樣來回切換拍攝的模式就很方便!

IO方面是Micro HDMI、3.5mm耳機/麥克風接口,SD卡槽和C口,並沒有索尼A7系列的CFA+SD卡槽,單卡錄製對於論壇會議、訪談、或者其他重要的拍攝活動還是有風險的,而且CFA卡讀寫更快,價格上也更合適。

其他鍵位設計上,頂部兩個、正面一個的波輪可以很好的分給光圈/快門/ISO,EVF放在左邊也很好,我是不習慣中間的位置。

10bit 4:2:2,14檔動態範圍現在都是標配了;4K60p有1.04倍的裁切,4K120p有1.56倍的裁切,也支持1080P 240fps經常拍這個規格視頻還是用個廣角鏡頭好一些,不過大多數時候都是4k50/60p,畢竟是從6K的像素超採下來的,光源充足情況下解析力比A7S3和FX3好。

A6700繼承了FX30和ZVE1的優點,它有着FX30同款的2600W像素CMOS,觸控屏、AI芯片是ZVE1同款,自動對焦、自動構圖、縮時攝影等這些功能都有。

有人可能說你這加個錢就能上A7C、FX3了,全幅適合拍大光圈、景深很薄,不過 FX3的4K120p只有1200W像素,拍延攝影一類其實是不夠銳的。

我買的套機頭1650,只是發個小紅書、拍一拍景色發朋友圈完全夠用,直接相機把內容傳到手機就行,索尼那個Alpha Linker APP就行。

搭配索尼原廠的70-200的大師頭雖然有點呂布騎狗的意思,但是效果也提升明顯,半幅用全幅鏡頭可比全幅用半幅鏡頭效果好多了。

6700對於物體的識別,包括動物、汽車、飛機、鳥類、人等都很精準;加上ZVE1同款的Ai芯片這個對焦也很強。

我們學校的池子裏有天鵝、鴨子之類的,雖然飛不多高,我這也算半個拍鳥了吧!

最大支持每秒11張連拍,這個說實話有點拉了,更低價位的比如佳能R10也都有23張/秒,不過換個思路···

進行 XAVC S-I 4K 60p拍攝,相當於每秒60張連拍,單幀的成像素質也很不錯了!

6K超採下來的視頻,在達芬奇裏項目設置爲4K60p,進行多倍放大效果都很棒,而且我個人還喜歡的一點就是支持機內導入LUT,這樣快速直出就不用後期再調色了,最多可導入15個。

用了適馬的18-50、索尼的70-200進行以上圖的拍攝,兩個鏡頭均不是我個人的,找朋友借的···可以看下動圖,對焦速度很快,並且呼吸效應幾乎沒有。

但是你要說缺點也不是沒有,首先就是6700只有5軸防抖,視頻方面站樁輸出還湊合,動起來沒有ZVE1的動態增強防抖,不上穩定器不行;另外果凍效應雖然不嚴重但是還有一些。

暗光拍攝不好、弱光拍攝噪點會有點多,畢竟是個半幅機器,而且對於我來說拍攝評測內容時候,不打燈是不可能的,所以室內情況下,再加個幾十塊的便攜式的補光燈效果會提升不少。

發熱問題,因爲我這個季節原因,所以比網上看到其他人評測的好一些;實測4K60p,在室內25℃環境下,錄製28分鐘左右提升過熱,36分鐘過熱自動關機;室外情況就好很多了,基本40分鐘無壓力,所以如果是夏季拍攝備個散熱風扇會更好些。

其實6700的多人景深識別,還有自動追焦運鏡這些功能真的很好,一個不會讓多人物畫面只顯示一個主體,一個對於展示產品的時候不用再手動捂眼了;半個月的體驗我還是很滿意的,借了下朋友的R7(RF-S鏡頭少)、X-S20(對焦不行、菜單不支持全局觸控),綜合下來說A6700是今年最好的半幅相機是沒問題的,套用38號的一句話:索尼爲這句話負責。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