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太湖之濱——無錫·美食篇

#家鄉美食#    #無錫#   #甜都#  #國慶搶票# 

開篇提問:

不知盒友們對無錫是一個怎麼樣的印象呢


正篇開始: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無錫,江蘇省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長江三角洲的重要城市之一。它北倚長江、南濱太湖,位於長江下游地區的太湖平原,被譽爲“太湖明珠”。這裏不僅有秀麗的山水風光,還有豐富的人文底蘊和美味的地方特色美食,自古便有着“蘇湖熟,天下足”的美譽。“飯稻羹魚”,正是對吳人飲食結構的經典描述。

由於我不是什麼美食家,也不善於去尋找、品鑑那些別人口中的美食,那我就將自己生活中時常出現的美食分享介紹推薦給大家吧


一、主食

首先,讓我們進入餐桌上的主食的介紹環節:

1、太湖三白

太湖三白


講到太湖,就自然會提到那名揚四海的“太湖三白”,即白魚、銀魚、白蝦。

白魚、銀魚、白蝦因爲色澤都是白色,故稱爲「太湖三白」。而用太湖三白製作的菜餚很考究食材的新鮮程度,因爲它們出水就極易死亡,所以更適合直接在船上或水邊的農家樂烹製太湖三白。而且用太湖三白製作的菜餚,以清蒸、白灼或清炒爲主,也是更好地保持食材的原味。

遊太湖,品“太湖三白”,豈不是太湖旅遊中的一樁賞心樂事?

2、三鮮餛飩(開洋餛飩)

開洋餛飩


無錫三鮮餛飩屬於江南地區傳統名小喫,據說這種做法起源於錫山市東亭鄉民間,無錫的三鮮餛飩實際上全部是一種餡——鮮肉開洋三鮮。

開洋,就是淡水蝦米幹。以鮮肉、開洋、榨菜製成餡心,以肉骨頭吊湯,豆腐乾絲、蛋皮絲、紫菜爲佐料提鮮,故稱“三鮮餛飩”。無錫的三鮮餛飩一直到清朝都是用的手推皮子,手推皮因爲薄厚均勻、透而有韌勁、光滑,下鍋不爛,滿足無錫人的口味。

而無錫人不僅喜食開洋餛飩,對於紅湯餛飩、幹拌餛飩也同樣喜愛。

對於這餛飩的推薦我就有話說了,王興記、蘆莊超王記、熙盛源、憶秦園、無錫都是喫開洋餛飩的好去處。不僅如此,市井小巷中的餛飩店也同樣誘人。就比如我小學附近曹張新村裏的阿娟餛飩、曹張手推餛飩

3、醬排骨

醬排骨


無錫醬排骨,俗稱“無錫肉骨頭”,是江蘇省無錫市的傳統菜品,屬於蘇菜系,體現了無錫菜餚的基本風味。興起於清朝光緒年間。當時無錫城南門附近的莫興盛肉店出售的醬排骨頗受歡迎,後來三鳳橋附近的餘慎肉店改進了配料、調味,漸漸地風頭蓋過了莫興盛,到了清末,三鳳橋肉骨頭就已成爲人們心目中最正宗的無錫肉骨頭了。

無錫排骨的烹製十分講究:一是選料精,需取三夾精的草排爲原料,這種草排,一頭豬身上只有七八斤,它的特點是肉質細嫩;二是作料要好,需要用黃豆醬油、綿白糖、老窖黃酒,還有蔥、姜、茴香、丁香、肉桂等烹調;三是操作要嚴,100斤生的肉骨頭,要加醬油12斤、白糖3斤、黃酒3斤,用文火燒兩個小時,最後製得64斤左右的無錫排骨。無錫排骨色澤醬紅,油潤透亮,口味酸甜香脆,腴而不肥,是宴席必備菜之一,頗受江南一帶食者的歡迎。

對於醬排骨的推薦,那當然是推薦那經典的三鳳橋排骨了,各大網店均有銷售

4、清水油麪筋&肉釀麪筋

清水油麪筋


無錫油麪筋是江蘇省無錫市的一道傳統的地方名菜,屬於蘇菜系,該菜品始於清乾隆時代(18世紀中葉)。由麪粉、肉餡等食材製成。當初的製法是將篩過的麩皮加鹽水用人力踏成生麩(又稱麪筋),再將生麩捏成塊狀,投入沸油鍋內煎炸,成爲球形中空的油麪筋。清水油麪筋的稱呼在清代末年(19世紀中期)出現。

肉釀麪筋


正宗的無錫清水油麪筋,外皮薄而鬆脆,掰開是細密的蜂窩狀氣孔,生喫時慢慢團進口中,油香清爽,越嚼越韌。買回家基本都是一大袋一買,饞起來做一頓油麪筋塞肉(肉釀麪筋)——在麪筋球上戳一個小洞,把調好的肉餡填滿內部,醬油、糖、鹽燒上一鍋,咬下去紮實勁道,肉香十足,油麪筋吸飽了醬汁,又軟又韌。

肉釀麪筋


5、太湖船菜

太湖船菜


太湖船菜是江蘇無錫的一道非遺菜餚,它主要是用太湖裏盛產的白魚、白蝦、螃蟹、銀魚、甲魚等水產爲主要食材製作出來的菜品,做出來的菜絢麗素雅,原汁原味,酥嫩鮮甜。

6、烏米飯

烏米飯


在無錫宜興,最常見的方式的烏米飯食用方式便是白糖烏米飯,直至今日還有很多人採用這種簡單的方式。這方法簡單,只需在盛一碗烏米飯後,撒上少許白糖於其上即可。這樣簡單的喫法,最大的好處就是能聞到烏米飯的清香,那是一種其他食物無法比擬的香氣。


二、小喫

接下來,就是介紹無錫傳統名小喫的時候了:

1、無錫小籠包

小籠包


小籠包


一提到無錫傳統美食,無論是誰,估計第一個想到的全都是無錫小籠包!

無錫小籠包,我們本地人又稱小籠饅頭,以皮薄肉多而享譽滬、寧、杭一帶,是江蘇無錫的傳統漢族名點,到現在已經有百年曆史。具有夾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滿口滷,味鮮不油膩等特色;秋冬時,餡心中加入熬熟的蟹黃油,即爲著名的“蟹粉小籠”,食時鮮美可口。

在無錫人眼中,世上的小籠只分兩種,本地小籠和其他小籠。皮凍化成的鮮美湯汁在大量糖分的作用下變得濃郁、黏膩,這就是喫小籠饅頭一定要先在皮上咬開小口的原因。接着慢慢吸它的湯汁,小心心急燙傷脣舌。還有無錫小籠外皮未經發酵,極薄極糯,喫時合着緊實鮮甜的肉餡一起咬下,肉香充盈。好的小籠饅頭,喫過之後是會粘嘴脣的哦

在無錫,喫小籠包一直有個口訣:“輕輕移,慢慢提,先開窗,後喝湯”。

具體來說,就是先在小籠包表皮咬開一個小口,湯汁隨之汩汩湧出,入口是強烈的鮮甜,加入大量糖的湯汁並沒有喧賓奪主,反而提升了鮮味,一口下去讓人大呼過癮!

緊接着是肉餡和包子皮的專場,一個肉餡足有乒乓球大小,全部由純肉製成,可見用料之足。配合着表皮一起食用,不會覺得過於鹹到齁嗓子,回味只有滿滿的鮮與甜。

當然無錫人中也有我這個異端,主要是我嫌按口訣喫太麻煩,就將小籠包連皮帶餡一併放入口中,再慢慢咀嚼,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2、滷汁豆腐乾

滷汁豆腐乾


滷汁豆腐乾是蘇南地區的特產,色澤烏亮,質地細膩,富有彈性,滷汁豐富,鮮甜軟糯,味美綿長,營養豐富,外觀誘人。

我平時喫的不算多,但每逢佳節假日、家人團聚的時候,桌子上總會有從三鳳橋或附近菜市場買來的滷汁豆腐乾,十幾年來從未變過。

對於它我是瞭解的不多,跟大家推薦的話也就只能推薦一下三鳳橋的滷汁豆腐乾了。

3、玉蘭餅

玉蘭餅


玉蘭餅是江南地區的傳統名小喫,它是用糯米和肉餡做成的。

玉蘭餅創始於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50年)由無錫孫記糕團店創制的,因正值玉蘭花開時節而得名。做時選用糯米粉加開水揉合小塊,做成餅胚,包入菜豬油、豆沙、鮮肉、玫瑰、芝麻等餡心,放入平鍋用油煎烙,呈金黃色。品質以外皮香脆、內殼軟糯、甜鹹適口、香味誘人爲好。肉餡要事先拌好佐料,包在糯米和成的面裏,然後下鍋煎。煎好後的玉蘭餅色澤誘人,外脆裏香,江南一帶的人常用來當早餐和豆漿一起食用,美味還不容易令人發餓。色澤金黃,外皮酥脆,餡心軟糯。

而無錫的毛華美食和穆桂英店都是品嚐玉蘭餅的好地方

4、梅花糕

梅花糕


梅花糕是江蘇南京、蘇州、無錫等江南地區的一種著名的風味特色小喫。源於明朝,發展到清朝時就成爲江南地區最著名的傳統特色糕類小喫。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見其形如梅花,色澤誘人,故作品嚐。入口甜而不膩、軟脆適中、回味無窮,勝過宮廷御點,拍手稱快。因其形如梅花,便賜名梅花糕,流傳。梅花糕和海棠糕類似,呈金黃色,鬆軟可口,老少皆宜。

製作時,選用麪粉、酵粉和水拌成漿狀,注入烤熱的梅花型模具裏,再放入豆沙、鮮肉、菜豬油、玫瑰等各種餡心,隨後用麪漿鋪上,再在表面撒瓜子仁、紅棗、糯米小圓子,最後用鐵板蓋在糕模上烤熟即可。梅花糕的外層因爲烤過,變得鬆脆,裏面還是軟軟的,喫起來是兩種不同的口感。

梅花糕往往具有“外面不燙、裏面燙”的特點,肉餡尚可,但豆沙餡和糖餡一定要當心!因爲我被燙過

感興趣的也可以去嚐嚐菜豬油餡的,我是沒喫過嗷

推薦的品嚐的地方是南禪寺附近的老年大學對面的那家店,以前補課天天去喫。

5、雞子大餅

雞子大餅


雞子大餅又稱雞蛋蔥油餅,是江蘇無錫傳統名點,乃“無錫十大名點”之一,是一道以麪粉、酵母、雞蛋、蔥等爲主要食材製作的美食。

將發酵過的小麪糰裹上糖豬油,把麪糰擀得又薄又圓,再在擀成的餅中間按個洞,放到平底的豬油鍋裏氽。等一面炸的有些見黃的時候,同時將一兩隻雞蛋(即叫雞子的原因)攪碎後倒進沸滾的油鍋中,乘勢將油餅一個翻身貼到雞蛋上,粘附了雞蛋的油餅兩面氽黃炸透,用鐵釺撈起滴乾油,就可以食用了。

我喫過的最好喫的雞子大餅也是曹張新村街上的,小學下課總是嚷着讓爺爺帶我去買一個來大飽口福。

6、糖芋頭

糖芋頭


如果要說糖水甜品只有廣州,江蘇人民可能要抗議了。

糖芋頭就是這麼一道江蘇地區的傳統名點,同時也是無錫傳統點心,十分受當地人喜愛。挑選當地小個芋頭,把它們放進煮開的紅糖水中熬煮。不久芋頭就吸滿了紅糖水,表面呈現淡淡的紅色,且湯汁呈醬紅色。此時的芋頭軟糯適中,浸潤的紅糖水使它口感變得微甜,入口綿軟、香甜適中。而若再撒上一把幹桂花,更是香氣撲鼻,喫後亦是脣齒留香。

7、酒釀圓子

酒釀圓子


酒釀圓子是江蘇無錫地區傳統名喫,在無錫已有百年曆史。它選用上等白糯米粉用熱水拌和搓揉,切成方塊,再用扁篩成大小似棉子的小圓子,另將酒釀搗碎和白糖一起放入碗中,將煮熟的圓子連湯盛於碗中即成。

而老無錫人家中總有自釀米酒的傳統,可以說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大多都會自制米酒,所以甜酒釀自然是不缺。因此,酒釀圓子在無錫當地隨處可見。

感興趣的盒友要是到了無錫,肯定不能錯過這道甜點,推薦可以去惠山古鎮品嚐。

8、豆花

豆花


同樣也是惠山古鎮,古鎮中的惠山豆花是往來遊玩之人必打卡的美味。古鎮內豆花的澆頭都是店家用二泉水熬製的醬油,再配上切成丁的榨菜,加上紫菜碎、小蝦米,那可真是是一碗不可多得的美味。

若是一碗豆腐花再配一杯清茶,坐在古色古香的餐館裏靜享感受古鎮裏的悠閒時光,這多是一件美事啊。

哦對了,這裏的豆花是鹹的哦


三、水果

一桌圓滿的餐飯怎能沒有水果?大美無錫當然盛產水果,而其中以水蜜桃和楊梅更爲出名:

1、陽山水蜜桃

陽山水蜜桃


陽山水蜜桃,是江蘇省無錫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陽山水蜜桃已有近七十年的栽培歷史,產於中國著名桃鄉江蘇無錫市陽山鎮

因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和火山地質條件,陽山水蜜桃果形大、色澤美,皮韌易剝、香氣濃郁,汁多味甜,入口即化,有“水做的骨肉”美譽,同時也以其這些特點而馳名中外。陽山水蜜桃早桃品種5月底開始上市,而6、7月份前後,大量甜度超高的陽山桃集中上市。

2、大浮楊梅

大浮楊梅


江南是楊梅的發源地,古稱楊梅爲"吳越佳果"。大浮楊梅產於無錫市郊大浮山、馬跡山,具有肉厚核小,酸甜可口的特點,並有烏梅、白荔枝、大葉細蒂等10多個品種,成果具有止渴開胃、益氣生津等功效。我們無錫人還喜食"酒浸楊梅",即以楊梅浸酒,兌少量紅糖,據說可以去溼、止瀉、消暑、禦寒。當然,我們也會自釀楊梅酒我爺爺奶奶家裏就娘了好幾大瓶

大浮楊梅鮮果一般在6月中旬上市,根據節氣變化,每年稍有變動。但其保鮮時間較短,只有大概一個月左右。在以前無錫上學的時候我總是可以喫到,但如今在外地上學,想喫到就不再那麼方便了


就推薦到這啦,祝大家對於美食推薦分享——白天遇不上,半夜躲不過

如今已是半夜,我也是喉頭微動,慢慢嚥下那不爭氣的口水。中秋國慶假期臨近,我也不會知道明天下課就可以回家的我將要有多開心,更別提還有這麼多美食即將與我相遇

盒友們,不知中秋國慶假期將要歸家的你們都搶到自己心滿意足的票了嗎?小的現在這裏預祝大家中秋、國慶佳節快樂,闔家安康


那麼,你家鄉的美食又是什麼呢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