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受到赏识叫“青睐”?其实源于古人的一套“眼神杀”

朋友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精心准备的方案被领导频频点头肯定,或是鼓起勇气发的作品被心仪的大V转发点赞。

这时候,你心里一定会暗喜:“终于得到了大佬的青睐!”

又或者,追更的UP主突然在视频里用了你投稿的梗,那种被“翻牌”的感觉,简直像中了彩票一样。

哎,等等。我们常说“受到青睐”,但你想过没有,为什么这种赏识要叫“青眼”或“青睐”?这跟眼睛的颜色有什么关系?难道古人的眼睛真能变色吗?

哈哈,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美瞳特效,而是一段来自魏晋时期,名士阮籍的“眼神杀”传奇。且听我慢慢道来~

这个故事记载在《晋书·阮籍传》里。

阮籍,就是著名的魏晋“竹林七贤”里的C位人物,是个性情非常真实的人。他有一套著名的“眼睛语言系统”。

当他遇到志同道合、欣赏的人,他会正眼相看,露出黑色的眼珠(青,即黑色),这就是“青眼”或“青睐”,表示喜爱和尊重。

当他遇到那些虚伪的礼法之士、看不惯的俗人,他就会翻起白眼,只露出眼白,这就是“白眼”,表示不屑与厌恶。

最经典的一次,是他的侄子阮咸要结婚,他本来不想去,后来听说新娘很有才华,还是去了。结果在现场,他发现满座都是虚情假意的宾客,于是当场就开启了“白眼模式”,搞得气氛十分尴尬。直到他看到名士嵇康提着酒、抱着琴而来,才大喜,瞬间“白眼”翻回“青眼”,热情相迎。

你看,这不就是古代版的“点赞”和“拉黑”吗?用眼神就能精准表达态度,阮籍可以说是“表情管理”的鼻祖了!

那么,“青眼”怎么又变成了“青睐”呢?

关键在这个“睐”字。它的本义是瞳仁不正,用眼角的余光看人。后来引申为顾念、注视。

所以,“青”+“睐”,意思就加倍了,不仅用黑眼珠正眼看你,目光还一直追随着你,包含着欣赏与眷顾。这个词组,把那种受到重视、被另眼相看的感觉,描绘得淋漓尽致。

在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会像阮籍那样直接对人翻白眼(除非在表情包里哈),但“青睐”这个词的生命力却越来越强。

因为它代表的,不是一种普通的“看见”,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稀缺的认可。

在职场,它可能是老板对你能力的真正赏识,而非客套的表扬。

在社交中,它可能是知己好友对你的深刻理解,而非泛泛之交的寒暄。

在追星时,它可能是偶像对你真诚支持的一次回应,而非那种流程化的互动。

所以,当我们说“希望得到您的青睐”时,我们渴望的,其实是对方抛开客套和偏见后,那份真诚的、基于价值的肯定。

在这个信息过载、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我们的“关注”本身已经成为一种珍贵的资源。我们轻易地“刷过”,却很少“凝视”;我们随意地“点赞”,却很少“青睐”。

所以,下次当你使用“青睐”这个词时,心里可以带着这份源自魏晋的风骨。它不仅仅是一个表示喜欢的词,更是在说,真诚的眼光,自有千钧之力。

最后我想说,愿你的“青眼”,能识别并投向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事物与灵魂;同时,也愿你能持续精进,配得上他人那份珍贵的“青睐”。真正的赏识,从来不是讨好而来,而是靠自身的闪光吸引而至。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