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方面
最早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在今年4月,發佈了一份新的人工智能倫理政策,禁止將AI視爲其出版的學術論文和書籍的作者。
政策規定,作者要對其作品的原創性、誠信和準確性負責。任何使用AI的方式必須在研究論文中聲明,並且不能違反出版社的抄襲政策。論文必須是作者自己的學術作品,不能使用他人的想法、數據、言語或其他材料,必須進行“充分引用和透明引用”。
該政策表明AI與人類在學術出版領域的角色劃分問題將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和爭議。
學術論文方面
此前,知名學術期刊《Science》和《Nature》也禁止AI列爲論文作者。《Science》決定任何論文使用AI工具產生內容都屬科學性不當,如果沒有編輯明確許可,不得使用這類內容寫論文、附帶數據、圖片或圖表。此外,人工智能模型也不能列爲論文作者。
《Nature》新規則也類似,不接受人工智能模型列爲論文作者,不過論文本身可使用AI工具產生文本,但需在研究方法或謝辭部分清楚標示。
-
在大學方面
在4月10日,東京大學已經明令禁止學生使用AI生成文章。
而如今我國學位法草案28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對學位獲得者盜用、冒用他人身份頂替他人取得的入學資格,利用人工智能代寫學位論文,以及學位授予單位非法授予學位等行爲,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
首先畢業生,尤其是本科論文如何才能跳出查重這個陷阱?
你真的去把每個本科論文看看到底,有多少是爲了降重而瞎改,甚至不同的廢話文學?或者是東拼西湊搞出一個奇奇怪怪的實驗和設計,說白了本科生並沒有什麼自主創新的能力,只能通過網上,還有老師還有自己的學科知識,來拼湊出一個畢業論文,這樣的話,防止查重就成了把漢字排列組合改改。 AI也是這樣子的,只不過是代替了人爲修改漢字排列組合。
-
而對於學術性的內容來說,這個草案對於維護學術誠信非常重要,也有助於保障學術環境的公平和透明。
AI的泛用可能會導致在學術性內容裏面灌水,並且會產生一些抄襲的不勞而獲的現象。
-
還有實施技術方面也有問題。
可是這個法立定的最大問題是AI代寫無法溯源,怎麼界定AI代寫和人寫,沒有確鑿的證據可以證明是AI代寫的,這就可能會存在濫用法律的情況。
要知道現在並不是畢業了論文就沒人看了,界定是否由AI代寫,肯定還是大多數由AI來完成人眼輔助。那麼AI庫的擴充,中國AI的技術是否足以達到正常的判斷標準?這是有待商榷的,畢竟學位證對於一個本科畢業生來說十分重要。
-
既然已經出了草案,就不可能草草了事
對於AI的看法, 有可能並不能一刀切,應當禁止使用生成類的ai來編寫論文,一些改寫或提綱類的,只要並不涉及到抄襲內容,說不定還是可以用的。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