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颶風遇到的坑,是創作者的共同痛苦

在21年分享了創業經歷之後,影視颶風又發佈了一個新的視頻,講述兩年之後的新故事,不同於兩年前的意氣風發,此時的 Tim 變得更加成熟,同時又飽經滄桑地給我們講了一個不同尋常的創業故事



打破創作瓶頸和協作壁壘


經歷了開始的輝煌之後和矚目之後,2021年開始影視颶風開始遭遇一系列問題;


首先是創作能力問題:在品牌爆火,獲得更多商單之後,商務端開始扛不住了,而到了內容端,問題就更加嚴重了,高度重合的商單大大加強了創作壓力,在產出要求提升四倍的情況下,在不增加人員規模的情況下,如何解決和交付?

答案是無法解決,巨大的交付壓力和需求變更之下,交付的成果只能是敷衍了事,最終,觀衆不滿意,客戶不滿意,自己更不滿意;按照 Tim 所說「垃圾就是垃圾」

Tim 給的第一個方案是裁員,這是所有管理者最先想到的解決方案,但是這往往應該是最後才應該做出的選擇,「過去一起做的夢,如今成了一場噩夢」


就和大家預料的一樣,裁員最終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公司的內容生產能力也不是找到一些能力更強的新人就能簡單解決的,「盲目換人從來不解決本質問題」



這個時候的 Tim 更加焦慮了,他開始意識到,公司創作能力本身絕非員工創作能力的簡單加總,員工和團隊之間的溝通過程和知識化是個人能力變成公司能力的核心


所以,Tim 開始意識到,信息不透明是創作能力不足的核心原因,信息不透明,所以溝通效率低,所以協作程度低,最終工作成果的轉化率也會很低;而垃圾就是這樣被生產出來的,「有效量化,降低信息差,是企業運作的核心」



找到正確的問題就意味着問題的即將解決,隨着 Tim 在全公司開始推行飛書,還有基於飛書各種組織管理方法論,比如知識庫和「飛閱會」,影視颶風開始構建跨團隊的企業知識庫,消息和會議也開始隨着飛書所提供的更有效率的工具,企業內的信息流通得到極大改善; 


隨之而來的就是,更強大的創作能力,和更豐富的內容產出結果,和更令人滿足的增長和收益;


很快,隨着公司規模的擴展,新的問題又開始出現,即部門之間的目標共識和分工協作問題,如果一個任務很有價值,但是無助於團隊和個人指標的完成,那麼是否有人會完成,答案是否定的,「人性是經不起挑戰的」


而 Tim 的解決方案則是 OKR ,目標和關鍵結果體系的引入,確定公司的目標並將其拆解爲關鍵結果,公司目標的關鍵結果將演變爲團隊的目標,團隊的關鍵結果將變爲個人的目標,個人再自行制定其關鍵結果,通過上述「縱向拆解,橫向拓展」的過程,企業發展和個人成長實現了價值共識,「商業,是切蛋糕的藝術」



平衡商業收入和專業創作


前兩個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影視颶風公司內部管理的問題所帶來的,雖然在創業公司中是普遍現象,但是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解決方案,但是接下來,Tim 遇到了更大的問題,整個內容行業普遍存在的巨大問題:優質內容的商業化問題


由於各種原因,在國內,優質和專業的內容創作的商業化是極其困難的,可以說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

對於任何有理想有追求的內容創作者或者工具創業者來說,他一定對於自己的產品有着相當嚴格的衡量標準和極爲獨特的產品審美,這兩者是推動內容和產品走向無限成功的內在原因,但是往往很難獲得市場的真正認可,這也是內容創作和專業工具不同於標準化的消費品和工業設備的核心原因,即缺乏普遍共識


對於將內容或者產品視爲商業的人來說,賺錢其實不難,甚至很容易,拍攝吸引眼球的短視頻,通過抽獎就可以獲得大量的「流量」,再通過返傭就可以獲得更多收入;


就像 Tim 所說,當代理意識到他們成爲創作者上游的時候,代理就開始要求拿更多,這個過程中,代理只需要憑着自己對於市場的敏銳和豐富的渠道,牽線搭橋,就能賺到遠比創作者多得多的錢,「用愛發電最後換來了代理的大賺特賺」



Tim 的選擇是,做短視頻,通過短視頻的快速製作和快速傳播,甚至可以提前定製進行周邊產品的開發和銷售,最終帶火這個產品;依靠這個簡單的策略,影視颶風「賺了點錢」,換到更大辦公樓,和更多的專業內容;創業者必須向市場做一些必要的妥協,同時和自己的某些驕傲和解,如果一直守着自己的某些規則,最後的結果很難「創作者不能太把自己當回事」


最後,Tim 也談到了開始做的嘗試,即內容矩陣,通過橫向拓展的方式,「打造越來越多的影視颶風」,最終來回答「創作者是可以培養的,還是天生註定」這個問題


未來原力的崎嶇旅程


Tim 的確很擅長講故事,影視颶風不斷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屏幕外的觀衆的心情也隨之跌宕起伏,這個過程就像《英雄旅程》所描述的那樣,是一個隻身前往未知領域,經歷無限磨鍊,最終通過考驗,回到已知,然後重新出發的輪迴旅程:



每當你解決一個問題,在獲得了一夕滿足之後,接踵而來的是更多更困難的問題,有些問題是個人的,有些是團隊的,有些是行業的,有些則是時代的


個人和組織所面臨的問題的規模和級別是完全不同的,這是大部分人所不曾瞭解的,而 Tim 以一種很好的切入點和視角來向觀衆分享,創作者是如何思考的,創業者又是如何思考的,同樣的問題,位置不一樣,想法也自然不同


Tim 所遇到的坑我都經歷過,人員不暢,資金不足,溝通不足,能力不夠等等,所以我能感同身受,尤其是以一個人有理想的創業者的視角,這些問題太過令人痛苦,「我早已預料到這些問題的存在,但仍然無法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


大言不慚地說,我們在資源遠不如影視颶風的情況下,給出了更好的解決方案:



  • 人員體系:社區導向的篩選機制,找到儘可能雙向匹配,彼此認可的協作者

  • 協作體系:完全在線的協作模式,以及從一開始就設計良好,體系完整的自動化工作流

  • 信息體系:微信羣,企微羣,飛書羣,notion 知識庫,飛書知識庫,會議活動體系

  • 產品矩陣:不同定位的賬號,內容和產品體系


上述這些體系是我們能做到現在的所有原因,也是我認爲未來原力和指南宇宙能夠在未來獲得成功的所有動力,但是,顯而易見,毫無疑問,如果我們試圖在一開始就解決所有問題,那最後結果就是「我們無法真正解決任何問題」


這也是是我們所經歷的窘境,在社區,社羣,內容,產品都有良好的開端,隨着,精力的稀釋和人員的分散,每個業務都不可避免地變得後繼乏力,最終失去增長的動力,直到下一次再重新注入資源,循環往復,就像往一間四處漏風的屋子注入暖氣,「熱量不可避免地流逝,最終耗盡大部人的熱情和心力」

每個來到未來原力的社區成員都曾懷揣着一個一起改變世界的想法,但最後逐漸迷失在不同的想法和各種各樣的選擇中,「曾經一起做的夢,最後變成了噩夢」


也許未來很美好,但此時此刻,我們需要活下去,從現在來看,我們活得不夠好


指南宇宙的商業化


爲了活下去,我們必須做一些更接地氣的嘗試,即商業化,或者更直白一點來說,賺錢,過去我寫了幾篇內容來分享彼此準備開啓商業化的計劃,可以說我已經對於進入一個更加困難的領域做好準備了,但過程仍然遠比我所想的複雜,複雜得多


我們商業化的核心策略就是製作課程和銷售課程,這是我們所沒有嘗試過的,也是我們必須要做好的,這無異於讓新兵獲得一等功,這絕非不可能,但是絕對異常困難;


然而,我們別無選擇,在經過簡單準備之後,課程的製作和銷售就開始了,這個階段開始,我們就遇到了無限多的問題:比如課程選題、課程大綱、課程定價、宣傳方式、銷售策略等等;但是,當問題被提出的時候,它就離解決不遠了


經過一天又一天的奮戰和堅持,我們基於 Figma 設計了課程海報,基於 Notion 搭建了課程空間,基於金數據搭建了課程的報名和購買表單,我們開始在社區、朋友圈、公衆號,我們所有擁有的渠道進行宣發和宣傳;


最終,第一期效率工具實訓營收到了接近100位學員報名,他們是漫遊指南的讀者,未來原力的成員或者是指南宇宙的用戶,第一期課程獲得了超出預期的成功


所以,我們開始賺了點錢,雖然在數量上乏善可陳,但是在質量上,這意味着指南宇宙商業化路線的搭建完成和方向確定;


而下一步就是繼續提升課程質量,同時完善銷售體系,再通過引入分銷合作和課程合作,讓我們的課程帶給更多受衆和用戶,就像之前所講的,我們希望成爲專業課程領域的「價格屠夫」,我們接下來也會推出更多免費課和平價課,讓更多用戶能夠通過道法術器的框架視角,做好時間管理、信息管理和任務管理,通過團隊協作帶領團隊走向成功,同時使用 AIGC 和自動化等技術持續提升自己和團隊的工作效率;



領航員在忙什麼?


七月和八月是我創業以來最忙的一段時間,也是產出最多的一段時間,也是我最有收穫的一段時間:


在課程製作中,作爲課程內容的創作者,兩個月整理收集了數百篇效率工具相關的內容和文章,創作了三十多萬字以上的課程內容;這些內容既是對我既往思考的總結,也是對於行業專家的學習和致敬;


在課程銷售中,作爲課程產品的銷售和客服,我接待了上百位諮詢的讀者,也開始瞭解客戶的需求、問題和痛點,他們所討厭的和他們所喜愛的;


在課程服務中,我又是課程內容的講師,結合我的個人經歷、工作經驗以及創業經驗,給學員進行課程內容的分享和講解;


在上述過程中,我們所講的是工具方法論、時間管理、信息管理、任務管理和團隊協作,而課程的製作、銷售和服務本身,就是上述所有話題的直接呈現,在這個過程中,課程團隊和我自己本身也越來越發現自己在時間管理、信息管理、任務管理和團隊協作的諸多問題,並逐漸找到了優化和解決方案:


在課程之外,我還以指南宇宙創始人的身份參與了上海市科創中心的「創100+」創業營活動,聆聽創業者前輩和行業導師的指導和教導,和創業者相互交流,彼此學習


創業營和我們的效率工具實訓營幾乎是同期的,所以過去兩個月時間,我在「導師」和「學員」兩種身份之間進行不斷切換,也逐漸知道如何成爲更好的學生和老師,也開始適應和接受這種雙重身份:


在漫長的人生路上,我們不可能永遠做學生,也不可能永遠做老師,更多的時候,一定是兩者身份的切換,向知識更豐富者進行學習,向經驗更缺少者進行分享,將知識和經驗轉播到更廣闊的天地,讓更多人得到幫助


寫在最後


隨着兩邊課程同時接近尾聲,我也終於有了喘息的機會,可以稍微回顧一下這段兵荒馬亂又充滿鬥志的歲月,其實本來只是準備隨手發表個感慨,但是值得分享的又確實太多,最終演變成了一篇多達四千字的乾貨長文


影視颶風的英雄旅途給我帶來了很多啓發和共鳴,也爲我們的發展提供了很多非常值得借鑑的經驗,也希望影視颶風能夠不斷進步,做出更好的內容;


最後一句話送給一直以來和我並肩奮鬥團隊成員和社區成員,以及一直以來不斷支持我們的客戶和讀者:


「凡無法毀滅我的,必將使我更堅強」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