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金剛---一切都要從07年的一輛破舊黃色科邁羅說起

#暑期觀影清單#

名場面

這次來寫寫我看過至少五六次的電影---變形金剛系列,無論多少次都會驚歎美國好萊塢的特效在07年就能做到如此水準的特效,在初中第一次看到的時候無疑在我心中留下了一顆科幻的種子,從此就吸收着廣大的科幻大片的營養,成長爲現在的看電影基本只看科幻懸疑的科幻迷。


片頭

“按照工業光魔內部人士的說法,如果將本片三維建模過程中所使用的多邊形(三維建模中的最小元素)一個緊挨着一個連接起來,其長度足以去月球一個來回,剩餘的多邊形還足以建起兩座羅馬鬥獸場!”

“《變形金剛》中的動畫工作量是如此巨大,單單渲染一幀畫面,(平均起來)就需費時38個小時;從而打破了由《魔戒2:雙塔奇兵》保持的動畫渲染記錄——後者在製作“樹胡”(Ent Treebeard)時渲染一幀平均費時20個小時。”

從上面兩段話可以看出,我們在影院裏看到的那些栩栩如生的變形金剛以及不僅僅是各動畫角色,可以說這幾個金剛的建模幾乎已經達到了工程級的水平,所差的就是用真正的金屬來造一個真正的變形金剛。影片中擎天柱全身大大小小有一萬多個零件,這必然會產生巨大的工程量。爲什麼工業光魔要死磕這些我們觀衆看不到的細節?不會只做表面的零件處理減少工作量嗎?反正短短几秒鐘的變身時間又沒觀衆會真正逐幀看?

第一次集結

乍一看確實如此,但是事實上,就是這一堆堆我們看不到的細節,讓我們在影院裏感受到空前的震撼。工業光魔的CGI精英們已經不僅僅是在技術上領先,在細節上就遠遠不是我們國內的某些好大喜功的CGI工作者可以拍馬趕上的。事實上,頂級公司的視效團隊成員,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執念匠心,他們在這份崗位上工作不僅僅爲了全家人的衣食果腹日常開銷,也是爲了對這行業的熱愛,這份熱愛執念,讓他們放不下身段草草應付了事,死磕細節夜以繼日茶飯不思,最終成就一部部影視佳作。

而工業光魔爲什麼要這麼折磨自己?也很簡單,他們想讓這部電影---《變形金剛》能更爽一點!

畫面部分

在得知邁克爾·貝要接拍變形金剛之前,無數的TF迷或許會感到遺憾:這個只會搗騰爆炸的傢伙是否可以拍出一部史詩性的機器人電影?有些影迷或許會擔心這個無法駕馭出色劇情的導演是否可以給我們提供一個生動曲折的故事,至於影片中所需要的所謂內涵之類的,更是少有人指望“爆炸貝”會給影迷帶來什麼驚喜。可以說在決定翻拍的初始,少有人看好他,期待值放的比較低。而這也爲之後上映的口碑大好做了鋪墊。對的,這個男人--邁克爾·貝證明了自己,他抓住了這部電影的核心。

大黃蜂將魔方交給山姆

事實上,大部分觀衆進電影院看這部電影是爲了什麼?就是爲了機器人,爲了打鬥,爲了爆炸,爲了刺激自己的視覺神經和聽覺神經。從這部電影的誕生開始,就註定了變形金剛不需要什麼深刻人文內涵,只需要給觀衆上夠足夠的變形金剛打鬥,出色的畫面表現,風格鮮明的配樂,再加上些許合理順當的劇情就可以了。從上面這點來說,斯皮爾博格找對了人,這個42歲的中年人,最擅長的便是爆炸。(他還給了你“變質”前的梅根,這點加上還有哪個影迷能拒絕?)

這樣颯爽誰不愛呢

縱使影片中有包括惠普在內無數廣告商的出現,但就影片的投資只有1.5億美元而言,你還能對邁克爾·貝要求什麼?和另一部超過2億投資的影片---《蜘蛛俠3》的CGI表現相比,若是《變形金剛》是坐在王座上的王,那蜘蛛俠3就是在王座旁的僕人。看到《蜘蛛俠3》我會驚歎CGI製作的漂亮,而《變形金剛》則已經讓我思考這些機器人在當時是怎麼用電腦搗騰出來的了,爲何現在國產的有些電影仍無法追上。

鐵皮

劇情部分

霸天虎的先遣部隊旋風和毒蠍襲擊了美軍位於卡塔爾的軍事基地,與此同時,路障幫助他的搭檔迷亂潛入了美國總統的座機空中一號,通過電腦獲悉,要想找到威震天就必須找到維特維奇家族的那副眼鏡,上面有威震天關於能量塊的信息掃描,而它現在的擁有者薩姆·維特維奇成爲了“霸天虎”攻擊的目標。

薩姆是名高中生,學校裏沒有人相信他講述的關於這副眼鏡的歷史,失望之餘,薩姆把眼鏡放到網上拍賣,然而從未引起買家的興趣。這時父親送了一輛破車給他,這輛車恰好就是“汽車人”大黃蜂的變形。大黃蜂幫助薩姆交上了漂亮的女朋友,但很快就遭遇了“霸天虎”的襲擊,擎天柱帶着其他“汽車人”趕到,一場機器人大戰由此拉開了序幕。

劇情相比出色的視效表現肯定遜色不少,好在仍有一定的條理,大部分爆米花電影不能真正出圈原因往往是劇本實在拉胯,大大拉低整體的電影水平。好在邁克爾·貝抓住了重點,否則要是相反過來,變形金剛的劇本十分出色但是視效拉胯,那我想肯定變形金剛系列得從此胎死腹中了。結果上,變形金剛系列的重點從來不是劇本,只是若是劇本出色,變形金剛電影水準將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總結部分

幾個孩子,滿身塵土和融化的糖汁,手中捏着一隻變形金剛或者奧特曼的塑料玩具,在午後的安靜衚衕裏盡情戲耍奔跑...你一定不陌生這樣的場景,因爲這就是你和我的童年。

“擎天柱”,“黃蜂”,“霸天虎”...這樣的名字振顫着耳膜的時候,我們抓緊影院的椅把,再一次把自己的心境投入回童年,漸漸的,我開始相信這個世界真的有一批這樣的英雄,他們雖然有着鋼鐵的身軀,卻各自有着思想和自我,他們奔馳在高樓大廈之中,或爲自己的生存尋找庇護,或因人類獵殺而不得不隱姓埋名,或因霸天虎的到來而不得不與人類合作····


系列經典代表--擎天柱結尾演講

很明顯的,從臺詞到細節,導演並不是簡單給孩子拍一部卡通。或者,有些聲音要批評這部電影商業氣息過濃,幽默方式過於刻意,所謂的“美國救星”形象過於明顯化...誠然如此,但我們更要感謝導演邁克爾·貝,沒有更改英雄在我們心中的形象,沒有出現毀童年的改編,他保護了他們的一切性格和特徵,他把童年記憶還給了曾經的孩子。

“童心電影”--這個詞需要被電影節的字典審覈認可,因爲不難看出這樣題材的影片已經成爲一種趨勢。從《忍者神龜》到《哈里波特》,許許多多,這樣的影片似乎變成了一種“成人紙尿布”,我們依賴他們帶來的短暫快樂與輕鬆。厚顏無恥的抱上一包爆米花,關上電話,一個人軟在厚厚的座椅上,這2個小時,我是孩子,我要開心放肆地哭與笑。

如同建築在城市中介的滑天輪,喧雜中的一絲放肆的純淨。音樂停止,我們也該停下來,成人的快樂是短暫且卑微的,但仍舊快樂。

END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