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金刚---一切都要从07年的一辆破旧黄色科迈罗说起

#暑期观影清单#

名场面

这次来写写我看过至少五六次的电影---变形金刚系列,无论多少次都会惊叹美国好莱坞的特效在07年就能做到如此水准的特效,在初中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无疑在我心中留下了一颗科幻的种子,从此就吸收着广大的科幻大片的营养,成长为现在的看电影基本只看科幻悬疑的科幻迷。


片头

“按照工业光魔内部人士的说法,如果将本片三维建模过程中所使用的多边形(三维建模中的最小元素)一个紧挨着一个连接起来,其长度足以去月球一个来回,剩余的多边形还足以建起两座罗马斗兽场!”

“《变形金刚》中的动画工作量是如此巨大,单单渲染一帧画面,(平均起来)就需费时38个小时;从而打破了由《魔戒2:双塔奇兵》保持的动画渲染记录——后者在制作“树胡”(Ent Treebeard)时渲染一帧平均费时20个小时。”

从上面两段话可以看出,我们在影院里看到的那些栩栩如生的变形金刚以及不仅仅是各动画角色,可以说这几个金刚的建模几乎已经达到了工程级的水平,所差的就是用真正的金属来造一个真正的变形金刚。影片中擎天柱全身大大小小有一万多个零件,这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工程量。为什么工业光魔要死磕这些我们观众看不到的细节?不会只做表面的零件处理减少工作量吗?反正短短几秒钟的变身时间又没观众会真正逐帧看?

第一次集结

乍一看确实如此,但是事实上,就是这一堆堆我们看不到的细节,让我们在影院里感受到空前的震撼。工业光魔的CGI精英们已经不仅仅是在技术上领先,在细节上就远远不是我们国内的某些好大喜功的CGI工作者可以拍马赶上的。事实上,顶级公司的视效团队成员,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执念匠心,他们在这份岗位上工作不仅仅为了全家人的衣食果腹日常开销,也是为了对这行业的热爱,这份热爱执念,让他们放不下身段草草应付了事,死磕细节夜以继日茶饭不思,最终成就一部部影视佳作。

而工业光魔为什么要这么折磨自己?也很简单,他们想让这部电影---《变形金刚》能更爽一点!

画面部分

在得知迈克尔·贝要接拍变形金刚之前,无数的TF迷或许会感到遗憾:这个只会捣腾爆炸的家伙是否可以拍出一部史诗性的机器人电影?有些影迷或许会担心这个无法驾驭出色剧情的导演是否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生动曲折的故事,至于影片中所需要的所谓内涵之类的,更是少有人指望“爆炸贝”会给影迷带来什么惊喜。可以说在决定翻拍的初始,少有人看好他,期待值放的比较低。而这也为之后上映的口碑大好做了铺垫。对的,这个男人--迈克尔·贝证明了自己,他抓住了这部电影的核心。

大黄蜂将魔方交给山姆

事实上,大部分观众进电影院看这部电影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机器人,为了打斗,为了爆炸,为了刺激自己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从这部电影的诞生开始,就注定了变形金刚不需要什么深刻人文内涵,只需要给观众上够足够的变形金刚打斗,出色的画面表现,风格鲜明的配乐,再加上些许合理顺当的剧情就可以了。从上面这点来说,斯皮尔博格找对了人,这个42岁的中年人,最擅长的便是爆炸。(他还给了你“变质”前的梅根,这点加上还有哪个影迷能拒绝?)

这样飒爽谁不爱呢

纵使影片中有包括惠普在内无数广告商的出现,但就影片的投资只有1.5亿美元而言,你还能对迈克尔·贝要求什么?和另一部超过2亿投资的影片---《蜘蛛侠3》的CGI表现相比,若是《变形金刚》是坐在王座上的王,那蜘蛛侠3就是在王座旁的仆人。看到《蜘蛛侠3》我会惊叹CGI制作的漂亮,而《变形金刚》则已经让我思考这些机器人在当时是怎么用电脑捣腾出来的了,为何现在国产的有些电影仍无法追上。

铁皮

剧情部分

霸天虎的先遣部队旋风和毒蝎袭击了美军位于卡塔尔的军事基地,与此同时,路障帮助他的搭档迷乱潜入了美国总统的座机空中一号,通过电脑获悉,要想找到威震天就必须找到维特维奇家族的那副眼镜,上面有威震天关于能量块的信息扫描,而它现在的拥有者萨姆·维特维奇成为了“霸天虎”攻击的目标。

萨姆是名高中生,学校里没有人相信他讲述的关于这副眼镜的历史,失望之余,萨姆把眼镜放到网上拍卖,然而从未引起买家的兴趣。这时父亲送了一辆破车给他,这辆车恰好就是“汽车人”大黄蜂的变形。大黄蜂帮助萨姆交上了漂亮的女朋友,但很快就遭遇了“霸天虎”的袭击,擎天柱带着其他“汽车人”赶到,一场机器人大战由此拉开了序幕。

剧情相比出色的视效表现肯定逊色不少,好在仍有一定的条理,大部分爆米花电影不能真正出圈原因往往是剧本实在拉胯,大大拉低整体的电影水平。好在迈克尔·贝抓住了重点,否则要是相反过来,变形金刚的剧本十分出色但是视效拉胯,那我想肯定变形金刚系列得从此胎死腹中了。结果上,变形金刚系列的重点从来不是剧本,只是若是剧本出色,变形金刚电影水准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结部分

几个孩子,满身尘土和融化的糖汁,手中捏着一只变形金刚或者奥特曼的塑料玩具,在午后的安静胡同里尽情戏耍奔跑...你一定不陌生这样的场景,因为这就是你和我的童年。

“擎天柱”,“黄蜂”,“霸天虎”...这样的名字振颤着耳膜的时候,我们抓紧影院的椅把,再一次把自己的心境投入回童年,渐渐的,我开始相信这个世界真的有一批这样的英雄,他们虽然有着钢铁的身躯,却各自有着思想和自我,他们奔驰在高楼大厦之中,或为自己的生存寻找庇护,或因人类猎杀而不得不隐姓埋名,或因霸天虎的到来而不得不与人类合作····


系列经典代表--擎天柱结尾演讲

很明显的,从台词到细节,导演并不是简单给孩子拍一部卡通。或者,有些声音要批评这部电影商业气息过浓,幽默方式过于刻意,所谓的“美国救星”形象过于明显化...诚然如此,但我们更要感谢导演迈克尔·贝,没有更改英雄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没有出现毁童年的改编,他保护了他们的一切性格和特征,他把童年记忆还给了曾经的孩子。

“童心电影”--这个词需要被电影节的字典审核认可,因为不难看出这样题材的影片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从《忍者神龟》到《哈里波特》,许许多多,这样的影片似乎变成了一种“成人纸尿布”,我们依赖他们带来的短暂快乐与轻松。厚颜无耻的抱上一包爆米花,关上电话,一个人软在厚厚的座椅上,这2个小时,我是孩子,我要开心放肆地哭与笑。

如同建筑在城市中介的滑天轮,喧杂中的一丝放肆的纯净。音乐停止,我们也该停下来,成人的快乐是短暂且卑微的,但仍旧快乐。

END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