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聯NAS目前上升勢頭很猛,618賣出了類目第一的成績,對比同價位的友商型號,綠聯DX系列確實性價比很高,這就導致最近問我能不能入手綠聯NAS的羣友有點多,於是乎弄了一臺六月份發佈的新款綠聯DX4600Pro,給大家分享下目前綠聯NAS的水平究竟如何。
綠聯NAS使用的系統是半隻讀性質,沒有辦法直接SSH進去拉各項數據給大家看,所以本文主要從前端給大家展示變化,懶人朋友可以直接一拉到底看總結,覺得有所幫助歡迎關注點贊收藏三連,有複雜問題諮詢請單獨聯繫。
⏹ 本文目錄
作爲一款整個系統和客戶端都重做了的家用向NAS,綠聯NAS系統的改變真的非常大,本文依舊保持以往的評測風格,肯定優點的同時點出缺點,對這款NAS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細看一遍。
⏹ 參數解析
目前入手綠聯NAS的用戶相當多,主要購買型號就是綠聯DX4600Pro,這款在618期間甚至可以做到兩千八左右,就硬件配置方案而言確實性價比非常高,快速劃一下重點硬件參數:
● 共有六個硬盤位,包含四個3.5寸機械硬盤位+兩個最長2280的M.2固態硬盤位。
● CPU爲N6005,四核四線程+3.3GHz最大主頻,是目前家用級中高端NAS的主力平臺。
● 原裝內存爲8G,板載一共兩個DDR4協議SO-DIMM槽,最高支持2933MHz。
● 原裝網口爲兩個2.5G電口網口,同時也支持免驅接入綠聯自家的USB無線網卡。
● USB接口比較多,包含Type-C口*1(USB3.2Gen1)和A口*4,下面會詳細介紹。
和羣暉等其他NAS廠商的工作人員也聊過綠聯DX4600Pro,拋開系統與軟件不說,他們對這款產品的外觀與硬件方案認可度都比較高,確實是一款設計出色的家用NAS。
相比出色的外形設計,去年綠聯DX4600剛發佈時候的系統與軟件確實有些差強人意,目前已經全部推翻重做完畢,整體的交互更簡單高效一些,同時也增添了一些懶人用戶和新手剛需的新功能,下文會詳細分享下這些改動。
⏹ 開箱拆解
綠聯DX4600系列使用的模具完全一樣,之前也做過拆解評測,考慮到有沒看過的新朋友,這段再水一遍拆解,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到下一段。
1️⃣設備外觀
綠聯DX4600Pro外殼採用非常厚實的航空鋁材質,配色則是槍灰色,同時體積也控制在相對小巧的257*178*177mm,放書櫥或者置物架都比較合適。
針對內部防塵,綠聯DX4600Pro並沒有做側面開孔,硬盤籠前和後部風扇處都設計了磁吸式擋板,不僅後期打理和更換比較方便,視覺上也比較美觀。
指示燈和部分傳輸接口都集中在前面板的下部,指示燈包含系統指示燈、網絡指示燈和硬盤指示燈,看燈即可快速判斷各硬件的工作狀態。
綠聯DX4600Pro給的傳輸接口確實很良心,前面板有Type-C和USB-A兩個接口,協議都是10Gbps帶寬的USB3.2Gen2協議,外接移動硬盤也能匹配機器內部機械硬盤的傳輸速度。
硬盤籠之前我也點名表揚過,硬盤固定並沒有使用常規的可拆卸卡扣,而是用一體式的卡扣設計,不僅拆裝方便,同時還能一定程度上加強硬盤工作的穩定性。
綠聯DX4600Pro背部的設計比較暴力,直接有一顆14cm大風扇用於出風,可以同時輔助硬盤和主板降溫散熱。
主要按鍵和接口都集中在背部底部,包含以下三種:
● 網絡接口爲兩個2.5Gbps的電口網口,接口處有工作+連接指示燈。
● 數據接口包含USB3.2Gen1*1接口以及USB2.0接口*2,傳輸硬件和外接硬件都可以。
● 其他功能接口包含HDMI視頻輸出口和Reset按鍵,供電則是常規12V的DC口。
如果只是加裝或者更換內存和固態,嚴格來說是不需要完整拆機的,存儲硬件的槽位都設計在設備底部,下掉兩顆螺絲即可看到。
內存是標準的DDR4協議SO-DIMM,原裝是一條金士頓8G內存,理論上這種標準操作兼容性不錯的,大部分市售筆記本內存都可以即插即用。
M.2的設計相當良心,主板上有2240、2260和2280三種長度的螺絲孔位,比較奇葩的固態也能上機使用,設備外觀到這裏結束,下面進入拆解環節。
2️⃣內部拆解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拆機給風扇清灰這種操作不影響保修,內部框架上有易碎標,破壞不保!
拆機給風扇清灰這種操作不影響保修,內部框架上有易碎標,破壞不保!
拆機給風扇清灰這種操作不影響保修,內部框架上有易碎標,破壞不保!
綠聯DX4600Pro的拆卸比較麻煩,需要準備精密螺絲刀和鑷子,先需要拿鑷子拆卸掉背部四角上用於防塵防潮的橡膠塞,拆卸時最好拿個盒子裝,內部有超級多的螺絲。
拆卸掉橡膠塞後,拿撬棒順着縫隙翹一下即可背部蓋板,千萬不要走出氣柵那兒翹,因爲蓋板是塑料材質,直接翹可能會損壞。
倒不是我硬吹,綠聯DX4600系列用料確實是紮實,這厚度比常規鋁製機箱都要厚了,這也是爲啥機身看着不大但重要實際不輕的原因。
如果需要拆卸出主板得先拔掉風扇供電,風扇的方案相對來說冷門一些,是國產大代工廠萬航電子科技生產的性能扇,型號爲WSA14025B12L,實際使用的噪音不算不大。
拔掉風扇供電+拆卸掉幾個框架固定螺絲後,從尾部往前面板推即可取下內部框架,由於框架同樣紮實(重),拆卸的時候儘量在桌面上操作,謹防砸到自己導致受傷。
如果沒記錯的話,綠聯DX4600Pro相比初版DX4600多了一些設計,比如主板PCB邊緣與外殼對應位置都加了靜電貼,同時還有防震墊,小細節確實很多。
比較遺憾的是PCI轉SATA的轉接卡,和羣暉一樣光禿禿,如果數據比較重要,建議加裝一臺UPS,避免異常斷電導致的硬盤損壞問題。
這裏闢謠一下,單純看顏色判定主板好壞確實不可缺,並沒有黑色比綠色好這一說,PCB厚度這些確實有區別,綠聯DX4600Pro的基板選擇和品控都不錯,具體可以看下圖。
主板正面相對而言比較乾淨,核心被設計在靠近外殼風扇處,同時也有着一大塊散熱片,下面也會順道測試一下運行時的溫度。
有線網卡芯片型號爲Intel S1303L03,也就是Intel i225-V換名,在上游更新了N次驅動之後,這款網卡目前傳輸還是挺穩定的。
PCI轉SATA轉接芯片則是Asmedia的常規方案ASM1064,也是相當多NAS在使用的型號,同樣不用擔心穩定性。
考慮到後加硬件的兼容性問題,這裏我用老演員金百達普條+雷克沙NM610Pro做測試,同時接入了綠聯無線網卡,下面會有詳細測試,接下來將機器裝回,開始系統軟件測試。
⏹ 系統解析
做爲一款到手即用的NAS,這段將系統與PC端這兩塊測試放在一起說,對系統的評價與配置建議僅代表個人看法。
1️⃣硬件加裝
考慮到N6005對NAS常規使用而言,性能確實溢出很多,所以先把硬件加裝的兼容性測試放在前面。
首先是內存,金百達普條可以正確識別,可用內存顯示會少一部分,除了用於系統軟件運行以外,還有一部分用作核顯顯存,是正常的。
其次是固態硬盤,理論上所有M.2接口的都可以使用,常規NVMe協議的M.2固態硬盤隨便上,文末也有推薦。
第三是無線網卡,這裏用的是綠聯50340這款網卡,雖然綠聯詳情頁沒有說明,實際上可以直插免驅使用,只不過目前暫時不支持從上聯獲取IPv6協議的IP,後期可能會支持。
最後是UPS,我個人手上沒有合適的設備測試,歡迎在用的朋友在評論區分享使用體驗哈。
2️⃣PC客戶端
我個人對綠聯NAS最大的記憶點就是PC客戶端,可能是考慮到兼容老型號與ARM設備,綠聯的客戶端與系統並不是同步更新,目前版本如下圖所示:
● 服務版本對應PC客戶端,目前最新的是V4.5.0。
● 系統版本對應底層OS,目前最新的是V3.5.0。
嚴格來說,綠聯和羣暉一樣,今年年中對整個底層系統進行了全方位的重做,綠聯還多了個PC客戶端的重做,並不是簡單的修修補補,這也是爲什麼我要單獨寫一篇評測的原因所在。
迴歸PC客戶端本身,首先聊聊UI設計,綠聯的CTO終於想通了,交互操作從初版系統的雙擊啓動改爲了現在的單擊啓動,很明顯這樣的改動更符合當前用戶越來越懶的使用習慣。
雖然交互操作改了,但前端UI依舊保留了類似Windows系統的顯示方案,不管是顯示內容還是管理操作基本都與Win系統差不多,相比傳統NAS,新用戶的上手門檻更低一些。
其次是系統重做後的系統優化,沒有開其他軟件的硬件負載狀態如下圖所示:
● CPU負載率有一定的波動,波動範圍在1-16%。
● 內存負載率很平穩,一直穩定在4%。
● 室溫26°的環境下,CPU溫度穩定在45°左右,風扇轉速在400-900r/分鐘。
整體看下來,綠聯對系統的調教還是不錯的,並沒有因爲自帶軟件的增加變得臃腫,對整機能耗比控制和Docker玩法都有一定的幫助。
比較可惜的是存儲監控機制暫時還不完善,目前綠聯繫統對硬盤健康度的統計還只是調用SMART信息(酷狼多個IHM管理),並且沒有做測速工具,希望後期可以補上。
第三是存儲機制,常規RAID這些必然支持,這裏就不再贅述了,簡單來說就是拿額外的硬盤爲某一塊硬盤做鏡像備份,拿損失讀寫性能的代價換取數據存儲的安全性。
必須點名表揚一點,綠聯DX4600Pro支持直接掛載NFTS等分區,就這款產品的使用人羣定位而言,個人覺得這個設計相當亮眼,畢竟Win系統上的盤都可以即插即用且不丟數據。
讓我比較疑惑的是SWAP分區,現在內存並不貴,設置SWAP分區會增加硬盤的讀寫量,同時也會額外佔用一部分CPU性能,和SSD緩存一樣,個人不建議普通用戶使用。
第四是傳輸協議,常見的SMB、FTP和WebDAV都有,綠聯跟上游跟的挺緊,SMB已經支持到了最新的多通道模式3.0協議,比較可惜的是缺少了NFS協議,等更新吧。
除了以上傳統網絡傳輸協議以及蘋果的時間機器,綠聯還做了生態內的互傳功能,不同的綠聯NAS中間可以快速同步資料,對有多臺設備的用戶以及異地企業來說能節省很多操作時間。
第三方網盤方面,綠聯合作的廠商是百度網盤+移動雲盤,這塊問題倒是不大,畢竟綠聯可以自行部署Docker,網盤掛載與同步用Alist更方便一些。
最後是網絡配置,綠聯對這塊的前端設計可圈可點,基本涵蓋了常用的自定義配置項目,需要注意由於政策原因,綠聯默認用的DNS是網關和114,可能會導致解析失敗,建議修改成:
223.5.5.5
119.29.29.29
進階用戶剛需的網口管理同樣也沒缺席,可配置項目都在網絡模式配置頁中,支持多種網絡聚合模式將兩個2.5G網口合併成5G總帶寬,同時也支持配置成類似交換機的橋接模式。
可能是考慮到偶爾抽風的Dockerhub和影音削刮器,綠聯在前端設計了自定義hosts的配置頁面,確實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容器鏡像下載慢以及TMDb接入失敗等問題。
除了上述基礎功能以外,綠聯在PC客戶端上還增加了相當多的實用功能,比如單賬號多設備管理、WOL(網絡喚醒)和硬盤休眠等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入手後自己嘗試下。
3️⃣手機客戶端
相比傳統NAS,綠聯不同客戶端的割裂感幾乎不存在,所有應用都集中在綠聯雲這一個App上,開關機、遠程喚醒、上傳文件和觀影等操作並不需要裝多個App。
綠聯雲App幾乎保留了PC客戶端上的所有功能,當然Docker等需要繁瑣操作的只能管理並不能創建,另外還多了同步手機文件的功能,基本看圖標就能上手操作,這裏就不水字數了。
4️⃣內置應用
綠聯目前最大的競品是極空間,畢竟大家都是主打簡單易用的家用NAS,目標用戶要的就是不折騰快速上手使用,所以綠聯的軟件生態還是以接入主流第三方現有軟件爲主。
首先是基礎辦公,生成短鏈微信共享這些就不再水字數了,綠聯客戶端內置了幾乎全功能的WPS,支持在線協同修改,並且存儲路徑只會在綠聯NAS上,這是中小企業的剛需功能。
除了協同編輯NAS上的文件以外,綠聯還支持資料收集任務創建,用戶通過鏈接上傳可以自動修改文件名,這個功能對學生和工作小組回收項目資料來說相當方便。
其次是影音管理,目前綠聯內置了綠聯雲影院、綠聯雲音樂和有聲讀物三塊,搭配手機端可以實現外部網絡觀看/收聽的娛樂功能,再來個電子書管理就齊活了。
單獨說一下綠聯雲影院,目前版本內置了調用TMDb的削刮器,配合上該功能海報牆功能已經相當不錯了,需要注意的是TMDb可能會被那啥,建議搭配自定義Hosts使用。
5️⃣Docker
通過標誌性的環境選項可以看出來,綠聯內置Docker管理器同樣緊跟上游,引擎版本肯定更新到了20.0.1以上版本,也就是說幾乎所有項目都可以部署,不會受到權限限制無法使用。
綠聯的管理器前端做的還不錯,儀表盤足夠清晰簡單,新手跟着別人的教程應該都能順利部署,唯一缺點就是多容器組成的複雜項目部署起來會稍顯麻煩,希望能支持yaml一鍵執行。
⏹ 相關設備
日常列一下本文提及的設備,感興趣可以看下。
1️⃣綠聯DX4600Pro
簡介:本文的案例樣機,不再贅述。
2️⃣綠聯 USB無線網卡
簡介:作爲位數不多還支持無線網卡的NAS,綠聯50340這款無線網卡可以直接接入綠聯繫NAS並且免驅使用,價格也不算貴,有需求可以入手。
3️⃣金百達DDR4筆記本內存
簡介:老演員了,基本沒有遇到過NAS不兼容的問題,目前8G的常規價格在九十元以內,再加上綠聯DX4600Pro本身自帶的8G,足夠玩轉Docker了。
4️⃣雷克沙NM610Pro
簡介:也是老演員,目前支持安裝固態硬盤的市售NAS還是以PCIe3.0爲主,1T的雷克沙NM610Pro常規價格在三百出頭,不建議做SSD加速盤,建議直接單獨創建存儲池使用。
⏹ 總結
評測到這裏就結束了,給一拉到底的朋友做個總結:
✔️ 綠聯DX4600Pro的硬件配置和機身設計+用料方案都很不錯,造型也相當好看,對比目前在售的所有X86架構四盤位NAS來說都有着很大的價格優勢,性價比超高。
✔️ 時隔一年,綠聯終於把整個系統和客戶端推倒重做完成了,整體改動能讓用戶上手更簡單,同時也接入了很多實用第三方軟件,原來是未來可期,現在已經能到手即用。
❌ 我個人覺得綠聯NAS目前的硬盤管理比較薄弱,沒有很好的狀態評估預警機制,前端也沒有IO測速工具,希望綠聯能儘快製作完善。
❌ 單獨說一下無線網卡,用確實能用,對比已拒絕支持第三方無線網卡的羣暉威聯通,綠聯這點良心蠻多,但多網絡並存和IPv6功能僅支持有線網絡,建議做獨立的虛擬交換機機制。
對普通用戶而言,綠聯DX4600Pro的機能富裕太多,但價格卻不貴,作爲一款基本沒上守門檻的輕NAS,內置Docker也有不錯的可玩性,確實可以考慮直接入手。
以上就是本次測試的個人觀點,感謝觀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