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的話,它就是年度最佳遊戲
最近上線的《博德之門3》,STEAM在線人數一度突破80W,正式版和EA階段火爆程度完全是天差地別,不知道多少玩家是被官方那段“人熊大戰”演示吸引過來的,硬核實際體驗遊戲只有7個小時,卻一直徘徊在初始的翠綠林地,等級也纔剛好到4級,遊戲內容量級非常大,自由度和細節拉滿,至少擁有幾百個小時的可玩體驗。
遊玩過程發現《博德之門3》不同場景幀數還是會有明顯的落差,上篇A卡測試由於時間關係沒有測試到大城場景的幀數,硬核目前手上還有三款不同性能階層的N卡,它們分別是GTX 1660 SUPER、RTX 3060 Ti以及RTX 4070,這篇測試就來看看這些顯卡,在不同場景有着多大差距的幀數表現吧。
顯卡和測試平臺介紹
三款顯卡均來自索泰,第一款是索泰RTX 4070 AMP AIRO蜘蛛俠限量版,這是索泰和索尼影業的《蜘蛛俠:縱橫宇宙》聯名推出的限量版顯卡,顯卡包裝也遵循着電影原創角色形象進行設計,而RTX 4070是本次測試中定位最高的顯卡。
RTX 4070 AMP AIRO蜘蛛俠限量版外觀設計源於索泰AMP AIRO系列,從正面導流罩就能看出其風格是偏圓潤的,顯卡搭載了三枚直徑9CM仿生盾鱗2.0風扇,雙滾珠軸承,內部則採用6根冰脈熱管,能夠保證不錯的散熱效果。
側面視角,顯卡擁有形成一定弧度&半透明的彩虹塗層,實際通電之後就是流動的ARGB效果,觀感很細膩,上方則是GEFOPRCE RTX經典LOGO,顯卡配備12VHPWR接口,輕鬆滿足215W功耗設定。
作爲IP限量版顯卡,《蜘蛛俠:縱橫宇宙》的元素肯定不會少,索泰爲這款顯卡設計了一款定製背板,表面印有電影中出現的三位角色,搭配其色彩絢麗的背景非常搶眼,當然背板還是磁吸設計的,想拿下來也是很方便。
既然是聯名產品,《蜘蛛俠:縱橫宇宙》相關配件和周邊自然也會有,隨顯卡附贈了顯卡支架、手提布袋、定製手辦盲盒,定製風扇貼紙、定製背板等,還可以收藏一波定製手錶周邊。
第二款則是索泰RTX 3060 Ti天啓GOC,外觀採用天啓系列經典黑色+銀色甲片點綴,中間區域還採用磨砂鑽切式ARGB燈環,正面採用三枚盾鱗風扇設計,內置5根熱管,並且背面還可以加裝兩枚小風扇,壓制200W也很輕鬆,目前STEAM硬件排行榜位居第七,覆蓋人羣很廣泛了。
第三款是索泰GTX 1660 SUPER X-GAMING OC3 PRO,外觀採用經典X-GAMING系列設計語言,相比老款升級了肩部RGB燈、金屬背板,顯卡功耗僅爲125W,配備三風扇+雙熱管散熱體系足以壓制,GTX 1660 SUPER屬於主流顯卡,在STEAM硬件排行榜很靠前(第九位),測試同樣有代表性。
測試使用的機箱是微星MPG VELOX 刀鋒100R白色款,外觀採用前側半透設計,內部結構是經典的電源下置式,機箱可在前置、側面、後置、頂置四個方位安裝風扇,對於硬件散熱非常友好,機箱還內置了六路ARGB控制、頂置ARGB控制按鈕,適合折騰燈光的朋友。
本次遊戲測試的CPU爲Core i7-13700K,配備微星MAG CORELIQUID迫擊炮M360,冷頭和風扇均有ARGB燈效設計,尤其是水冷頭還採用經典迫擊炮造型,中間有條狀ARGB燈效,性能方面壓制i7處理器級別無壓力。
電源是微星MPG A1000G ATX 3.0款式,能夠完美滿足RTX 4070供電輸出,它通過了80PLUS金牌認證,採用全日系電容設計,配備原生12VHPWR線纜,最高可輸出600W,加之擁有十年超長售後,屬於傳家寶級別。
測試環境、遊戲選項、DLSS畫質和測試場景選擇
配置一覽,CPU使用Intel Core i7-13700K默認狀態,BIOS版本刷至最新,同時爲Z690主板打上ME驅動引擎,僅打開XMP配置達成DDR5 6000C34 16GBX2雙通道狀態,操作系統是最新Windows 11 22H2,NVIDIA驅動是536.99 Game Ready WHQL,專門爲《博德之門3》有性能等相關優化。
三款顯卡的GPU-Z參數一覽,Boost頻率設定均高於NVIDIA標準,同時會開啓Resizable BAR技術爲RTX 3060 12GB和RTX 4070再提升一些顯卡性能,GTX 1660 SUPER由於架構太老是不支持該技術的。
《博德之門3》雖然只是一款回合制戰旗式遊戲,但遊戲容量體積卻達到100多GB,其內置的圖形選項還算豐富,細節距離、實體距離、次表面散射、靜態光影渲染等非常規選項都有,遊戲引擎水平顯然是在線的,預設方案分爲低、中、高和極高四種。
遊戲也支持DLSS 2.0和FSR 1.0兩種提升技術,顯然這是一款偏綠色軍團的遊戲,不過目前還不清楚是否支持DLSS 3(幀生成技術),反正2.0版本畫質已經是可用的狀態,無非就是幀數提升差距的。除此之外,抗鋸齒方面支持TAA、SMAA以及DLAA,DLAA也是一項基於AI從而得到提升的技術,只不過它專注於提供最好的遊戲畫面,個人覺得DLSS始終使用率會高些。
2160P分辨率下極高畫質下TAA對比DLSS品質,該遊戲的DLSS已經來到2.4版本,畫面表現很不錯,也沒什麼BUG出現,精細度和TAA抗鋸齒即便放大到100%查看都是沒有區別的,強烈建議RTX顯卡開啓使用,至於FSR 1.0畫質確實是有損的,優先考慮4K分辨率纔開啓。
本次選取了兩個測試場景,渲染壓力差別還是很大的,第一個場景是瘡痍的海灘,也就是新大陸最開始的地方,該場景的自然生態較爲豐富,還涉及到火焰、煙霧等特效,比較考慮顯卡性能(手上這三款顯卡三種分辨率佔用率均可以達到100%)
第二個就是進入戰鬥後的場景了,選擇的是翠綠林地大戰這個時刻,位於城內和城外之間,兩陣營軍隊交鋒,AI單位較多,期間還涉及到鏡頭拉近和拉遠的操作(模擬玩家日常),並且具體流程是對着城外的地精發動火焰球(點燃汽油)攻擊,不僅對顯卡考驗,而且還涉及到一點CPU性能,每款顯卡均測試兩遍,確保數據精確。
三種分辨率幀數表現
主流的1080P分辨率,首先能看到兩個場景幀數差別還挺大,GTX 1660S使用原生TAA抗鋸齒在翠綠林地大戰平均幀數能達到54fps,至於海灘就全程60fps無壓力了。再看RTX 3060 Ti,兩個場景均可以達到100fps以上,挺適合高刷屏的。至於RTX 4070在兩個場景中的表現就差別就大了(翠綠林地喫不滿顯卡),不過幀數本來就挺高不怎麼影響體驗。
2K分辨率,無論是哪個場景,對於GTX 1660S都會造成一定渲染壓力,體驗幀數可浮動在38~48fps左右,如果不介意一點畫質損失可以開啓FSR 1.0。而RTX 3060 Ti體驗就好多了,原生抗鋸齒就能穩超60fps,使用不損失畫質的DLSS 2基本穩步100fps高刷。RTX 4070則是進一步滿足高刷,相比1080P分辨率,進一步拉大和RTX 3060 Ti的性能差距。
4K分辨率就沒GTX系列的事了,對於RTX 3060 Ti來說,最好的方法依然是開啓DLSS 2,這樣就可以穩步60fps以上了,至於RTX 4070則是擁有入門4K@100fps高刷的潛力,如果對幀數要求不是特別嚴苛的話,RTX 4070就可以止步了,往上就是性能過剩。
分析一波OSD硬件監測信息,可以發現13700K搭配RTX 4070的時候,在1080P分辨率中翠綠林地大戰顯卡佔用率是達不到100%的,而瘡痍的海灘則是全喫滿,可見該場景初步認定會喫點CPU性能,不過既然都是13700K,和i9理論遊戲性能也差得不多,再看RTX 4070兩個場景在4K分辨率中的表現,只能說它並不適合1080P這種下層體驗,追求高刷會有較大的幀數波動,反觀GTX 1660S的1080P分辨率表現就正常多了。
結語
《博德之門3》這種D&D機制的CRPG,C代表着Computer,也有說法是CORE,指的是具有複雜規則、自由性高、劇情豐富的硬核RPG遊戲,就像硬核一樣,光對話、存檔、讀檔就研究了7個小時,可玩度非常高,不過真的需要很大耐心,靜下來慢慢遊戲。至於遊戲優化來說,N卡確實有一定優勢,RTX顯卡可以使用畫質無損的DLSS 2來大幅度提升幀率,1080P開滿畫質流暢僅需要GTX 1660 SUPER,而4K也只需要RTX 4070(追求60幀它也過剩了)。如果覺得本文推薦不錯,麻煩大家支持一個,謝謝。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