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ration Unthinkable,“不可思議行動”,是丘吉爾向英國總參謀部提出的一個設想方案。和它的名字一樣,這個行動也僅僅只是停留在戰略層面就被否決了——西方盟軍於1945年夏向蘇聯發動突襲。
英國參謀部的戰略分析
經濟對比
人力/陸軍兵力對比
空軍對比
地理環境
可能的核武器使用
總結
英國參謀部的戰略分析
在英國國家檔案館的網站上,這個已公開的檔案被歸類進了“冷戰文件”裏。
![]()
英國總參謀部給丘吉爾的回覆如下,如果實施,這項計劃:
- 能獲得英國和美國的全力公衆支持,盟軍士氣正盛;
- 英國和美國會得到波蘭武裝力量的支持,並且可以依靠德國的人力和(打剩下來的)德國工業;
- 不清楚其他西方盟國是否會提供幫助,但如有必要可以徵用他們領土上的軍事基地以及其他設施;
- 日本會倒向蘇聯;
- 將於1945年7月1日開戰。
戰略目標:
速勝可能會讓蘇聯在談判桌上讓步;或者蘇聯有可能會決定打一場全面戰爭。
全面戰爭的勝利需要:
- 佔領足夠多的蘇聯領土使得其軍事力量無法支撐戰爭,或者;
- 決定性地擊敗紅軍使得蘇聯無法繼續戰爭
以上的可能性1,無法估計盟軍需要深入蘇聯領土多少才能取得全面戰爭的勝利(對比德國1942年一直打到伏爾加河,也沒有取得決定性戰果)
總結:
1. 如果要達成政治目標(波蘭自治權),需要在全面戰爭中擊敗蘇聯
2.和蘇聯的全面戰爭結果無法估計,但肯定會打很久。
可以看到以上英國參謀部分析的內容只是停留在戰略層面,並沒有什麼研究價值。不過除去當時的侷限性,現在我們已經有各種數據了。那接下來我們從幾個角度看一下假想作戰雙方的對比。
經濟對比
1939年,蘇聯GDP大約是3660億美元,英國GDP大約2870億美元,美國GDP大約8690億美元。可以看到英國離蘇聯GDP差的並不是很遠。
到了1945年,蘇聯GDP約爲3430億美元(沒錯,降了,殘酷的戰爭導致的),美國GDP約爲14740億美元,增長70%,英國3310億美元。
![]()
可以看到1945年英國的GDP和蘇聯相差已經很小了,而英美加三國的GDP總和差不多是蘇聯的5.3倍。因此經濟層面上來看,西方盟國有着壓倒性的優勢。
人力/陸軍兵力對比
到1945年,美國軍隊總人數約爲800萬左右,英國不到500萬(然而英國這時候已經面臨嚴重的人力短缺),蘇聯約爲1130萬。
![]()
美國人口在二戰期間穩定上漲
![]()
蘇聯人口下降了很多
西線的兵力對比,歐洲戰場上美國有差不多300萬人,英國290萬,自由法國125萬,加拿大少於100萬,此外有25萬波蘭志願軍。所以在這場假想戰爭的開始階段是775萬對1130萬,差不多1:1.45。考慮到45年夏季日本已經輸得差不多了,盟國如果和蘇聯開戰,盟軍能在幾個月內調集物資和兵力運往西歐,或者在亞洲開闢第二戰場。
![]()
以上是大戰略遊戲鋼鐵雄心三中的戰役劇本:不可思議行動。這個劇本是46年1月1日開始的,西方盟軍在前線上的兵力差不多是80個師,算上後備軍100個師(包括重新動員的前德三國防軍)。
![]()
蘇軍的前線兵力是220個師左右,算上後備軍300個師。不過這個劇本並沒有還原出雙方空軍的兵力。
![]()
在兵棋遊戲“統一指揮2”中,本體魔幻歷史分支走向最後一關是不可思議行動。雙方於1945年6月底的前線兵力對比差不多是1:1.5左右,這兒的陸軍兵力相對是還原現實了。在這個時間線裏,盟國遠征軍最高指揮部要求不得巴頓不得進攻柏林,但是美國第三軍抗命奪取了柏林(這當然是玩家的選擇,你可以不打這個支線目標),加上之前盟軍奪取布拉格,條件齊瞭解鎖這個隱藏關。觸發“要求波蘭自治權”,大林子發怒就開戰了。
從補給的角度來看,蘇軍在45年春季的補給線已經負荷很大了。盟軍的機械化程度要高得多,補給狀態也相對寬裕一些。
前線兵力對比算作1:1.5,這樣如果蘇軍不能速勝,三-四個月內徹底擊潰西方盟軍,迫使法國投降的話,兵力優勢會被逐漸抹平。
空軍對比
1945年4月,蘇聯在前線的飛機有17000架左右。美國陸航在歐洲有21000架飛機,英國皇家空軍8300架左右,自由法國太少了忽略不計。另外美國海航在45年初有37000架飛機左右(大多數在太平洋戰場),不過如果假想對蘇聯戰爭爆發,這些飛機中有不少也能部署到歐洲戰場。因此飛機數量對比差不多是30000和17000,另外還有更多盟軍飛機會爭分奪秒運往前線。
![]()
至於飛機性能這個我不瞭解,不過如果這場假想戰爭於1945年夏爆發,P80“流星”噴氣機應該是趕不上了,這玩意八月份還在試飛。就算做是雙方飛機性能和飛行員水平差不多,蘇聯在飛機數量上的巨大差距還是無法彌補。
盟軍在空軍力量的對比上有壓倒性優勢,現代戰爭沒空軍是打不成的,人力優勢也扳不過空軍力量上的差距。在奪取全面制空權之後,盟軍能重創蘇聯的補給線和工業後勤。
地理環境
以下是1945年5月1日,戰爭最後一週開始時的歐洲前線狀態。
![]()
5月7日,歐戰勝利日的前線狀態。
![]()
我們這裏假設的不是二戰結束後蘇聯美國英國法國劃分佔領區以後的狀況(鋼鐵雄心三那個劇本里開局前線狀態),是二戰剛結束後的一到兩個月內爆發衝突。西歐以平原爲主,如果蘇軍需要先發制人進攻的話,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和黑森-圖林根之間的富爾達山口將會是非常重要的戰略位置。這個地方在45年4月初由美軍奪取,雖然當時對德國來說失去這個戰略位置並沒有太多後果(反正德三已經完了),不過奪取這個地方使得盟軍快速向東推進,搶佔了雅爾塔會議裏劃給蘇聯的一些佔領區。1945年7月,蘇聯遵守雅爾塔協定讓出了盟軍劃分的半個柏林,於是盟國遵守協定把這些佔領區還給了蘇聯。
![]()
在1979年的“七天打到萊茵河”的華約假想軍事行動中,富爾達山口也是首先要奪取的戰略位置。如果不可思議行動發生,蘇聯會全力搶下富爾達山口,因爲它的西面全部都是平原一望無阻,非常適合裝甲部隊快速推進。一旦盟軍沒有以最快速度搶下制空權(也就是說沒能快速壓制蘇軍的裝甲部隊推進,沒來得及破壞蘇軍補給線),一直到萊茵河都無險可守。
可能的核武器使用
蘇聯到1948年之前沒造出原子彈。美國除了洛斯阿拉莫斯試驗的原子彈以外,1945年8月往日本扔了倆。46年造了9個,47年13個,48年50個。如果要打全面戰爭的話,拖得越久蘇聯越沒有勝算。
總結
這裏考慮的是盟軍和蘇聯都是以把對方打回談判桌爲目的。蘇聯需要搶在制空權完全失去之前(也就是前線部署的空軍編隊喪失戰鬥力之前),利用暫時的陸軍兵力優勢,快速推進打到法國海岸,可以算是蘇聯的戰略勝利。這樣一來法國投降,歐洲盟軍的巨大損失會迫使美國英國停戰。這個時間段應該是三個月左右,最多四個月。
盟軍只要能在西歐撐過三四個月,增援會源源不斷地抵達,盟國空軍也差不多能完全掌握制空權。而幾個月高烈度戰鬥之後,蘇軍的補給線也會不堪重負。拖下去的話美國英國的工業潛力遠超蘇聯,這樣可以算是盟軍的戰略勝利。
這麼看來的話一方要速勝,一方要拖延,似乎是紅軍拿了閃電戰的劇本,但是少了制空權。不可思議行動最終可能會陷入僵局,這裏就不考慮全面戰爭的可能性了,還好現實中沒真打起來.......
![]()
在以上這個假想的不可思議行動失敗的歐洲地圖裏,德國法國意大利土耳其都變成了蘇聯衛星國,西班牙和希臘成了蘇聯盟友。丹麥挪威瑞典保持中立,結成了斯堪的納維亞防禦聯盟。盟國靠着制海權還控制着北非和英倫三島。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