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喫瓜:室溫超導時間線合訂本,室溫超導真來了嗎?

近日,在韓國團隊宣佈發現了室溫超導材料LK-99後,“室溫超導”一躍成爲23年現象級話題,就像今年初的ChatGPT一樣,網友們對未來的科學技術發展進行了各種美好的展望,不過在網絡上仍然充斥着大量無用甚至是翻炒舊聞的消息,導致大家在“友好討論”超導技術的過程中,獲得到的基礎信息存在偏差,本文主要根據時間線,對“室溫超導”的主要消息進行彙總,歡迎大家糾正補充!



室溫超導

(主線)7月22日,上午07:51:19,韓國團隊第一篇關於“室溫超導”的論文,提交到預印本文庫arXiv上,由三人合著;上午10:11:28,也就是兩個半小時候,第二篇“室溫超導”的論文同樣提交到arXiv上,這篇論文對於實驗的製備流程更加詳盡,行文用詞更加嚴謹,由六人合著,兩篇論文僅有一作和二作相同。

(主線)7月25日,經過審覈後,兩篇論文正式公開在arXiv上,韓國團隊聲稱發現了全球首個室溫超導材料,“改性鉛磷灰石晶體結構”,並詳細介紹了製備流程,引起全世界對韓國室溫超導LK-99的關注。(室溫超導:論文復現詳解

(主線)7月25日晚,韓國團隊論文中的一個視頻,在ScienceCast和油管上發佈,視頻中可以看到室溫常壓條件下LK-99能夠懸浮。不過視頻中的懸浮狀態並不完美,引發不少人質疑。

(主線)7月26日,第二篇論文的三作金鉉泰教授(Hyun-Tak Kim),接受New Scientist的正式採訪,表示團隊中有人將還沒有定稿的論文搶發,他認爲目前還有很多工作沒有完善好,同時也表示會在未來對論文進行完善,補上一些主要信息,而第一篇論文因爲是在未經允許下發布,會被撤稿。

(支線爆料)7月26日,經過相關網站查詢,LK-99早在22年8月就申請了專利,到今年三月正式授予。論文的一作李碩裴(Sukbae Lee)和二作也被翻出,二人早在99年讀研究生時就發現了LK-99材料,最近20年間,二人一直是博士學位,並未獲得終身教職,在18年時獲得資金,同時第一篇論文的三作高麗大學權教授加入,21年時差不多弄清楚生產流程,開始着手寫論文,第二篇論文的三作,即威廉瑪麗學院的知名物理化學家金鉉泰教授加入。



直播實驗

(支線實驗-抗磁性)7月26日晚,一位ID爲“半導體與物理”的用戶(疑爲中科院團隊),在知乎發佈直播流程,於27日合成出磷化亞銅Cu3P晶體,隨後在8月1日更新,宣佈復現出LK-99抗磁,半懸浮。

(支線實驗)7月27日,一位美國小哥Andrew McCalip,致敬老白自己買原材料實驗,29日開始燒製黃鉛礦晶體,8月1日製成,8月3日等待磷化亞銅Cu3P到貨,預計在明天出貨,週五搗碎混合後送到南加州大學實驗室進行觀察。

(支線評論)7月29日,南京大學教授聞海虎,傑青、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接受採訪表示,視頻顯示的磁懸浮應該是一種弱抗磁效應所致,與超導磁懸浮有明顯區別,可能爲似是而非的假超導現象目前僅從論文來說,材料具備抗磁性,但無法僅從電阻、磁化和所謂的磁懸浮來判斷它是超導現象。(此前聞海虎團隊曾在Nature上發文推翻迪亞斯團隊室溫超導)

(主線)7月29日,韓國團隊兩篇論文的一作李碩裴表示,論文還存在缺陷,因爲一名成員擅自發布,現已要求他下架論文(對應26日金鉉泰教授接受採訪的話,同時也符合爆料內容,擅自行動的是第一篇論文三作來自高麗大學的權英完教授)

(主線)7月31日凌晨,第二篇論文三作,美國威廉瑪麗學院物理學權威科學家金鉉泰教授,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表示LK-99或許可以在一個月內被複現出來,團隊成員會對任何製作LK-99中遇到困難的人進行指導,表示接受任何質疑。

(支線評論)7月31日,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BNL),在arXiv上公開論文,其結果認爲 LK-99 作爲室溫環境壓力超導理論上可行。



首批覆現

(支線實驗)7月31日,一個印度團隊在復現失敗後,按照金教授的話聯繫了他們團隊,一作李碩裴表示,LK-99的1D結構是超導性的關鍵所在,所以純度非常重要,因此復現需要嚴格遵循他們給出的燒製程序和條件。

(支線實驗)7月31日下午,北航在arXiv上提交論文,稱他們製備的LK-99樣品,X射線衍射圖譜和韓國團隊一致,但無法檢測到巨大抗磁性,也未觀察到磁懸浮現象。

(支線實驗)8月1日,中科院金屬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在arXiv上公開論文,表示他們主要進行了理論計算,從計算結果來看,LK-99有室溫超導的可能性,由於銅的摻雜,導致絕緣體向金屬轉變,從而引起體積收縮,這種結構會爲未來研究LK-99獨特電子結構在超導電性中的作用打下基礎。

(主線實驗-抗磁性)8月1日下午,華科料學院博士後武浩,在B站上公開了LK-99復現及驗證抗磁性的視頻,該晶體懸浮的角度比Sukbae Lee等人獲得的樣品磁懸浮角度更大,有望實現真正意義的無接觸超導磁懸浮,武浩最初於30日燒製了第一爐樣品,抗磁性有但是比較弱,零阻現象無,抗磁轉變點323 K,在1日復現出LK-99薄片的懸浮現象,預計繼續進行零電阻實驗(室溫超導:華科製備流程詳解

(支線評論)8月2日,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毛河光教授,高壓科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倫敦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曾獲得國際高壓界最高獎布里季曼獎,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認爲韓國室溫超導研究從一開始就像民科,或者說有點像變魔術,從懸浮視頻來看,韓國這個材料不能全部懸浮,是超導的可能性很低,更像是蹭迪亞斯團隊的熱度。

(支線實驗)8月2日晚,曲阜師範大學復現LK-99的實驗結果公佈,樣品在常溫到50K(-223.16℃)低溫範圍內仍存在大的電阻值,測試過程中並沒有出現電阻大幅度驟降或者零電阻,無零電阻特性。

(主線實驗-110K零電阻)8月3日凌晨,東南大學物理學院孫悅教授團隊,在B站上公開LK99在110K常壓條件下,觀測到零電阻現象,同時將論文發佈到arXiv上佔坑,論文中他們製備的樣品可能比原團隊的純度還要高;孫悅團隊在29日發佈了自己做的超導磁懸浮與原團隊對比視頻,隨後在31日公開了室溫超導復現的全流程,目前論文中認爲LK-99可能是一種候選的高溫超導(高溫超導:東南大學論文詳解!

對於目前的實驗結果來說,無論是室溫常壓條件下的零電阻現象,還是邁斯納效應,都還有一段距離要走,以上的合訂本多半出自比較權威的學術機構,包括在arXiv上的論文、各種實驗,以及各大佬對這次室溫超導的評論觀點,這些論文實驗觀點之間可能有很大的衝突,有的學者言辭較爲激烈,可能很多都是錯的,但也不必馬後炮去攻擊他們,從arXiv佔坑到論文見刊還有很長的距離,科學恰恰就是在各種質疑聲中不斷發展的,大家可以理性喫瓜,歡迎補充!




高溫超導:110K零電阻觀測成功,東南大學論文詳解!

室溫超導:高壓科學家評韓國室溫超導像民科,在蹭迪亞斯團隊熱度!

室溫超導:華科實驗吸引全球圍觀,中法美印“復現競賽”!

室溫超導:華科製備流程詳解,B友支招陳睿點贊共同見證歷史!

室溫超導:華科復現成功,磁懸浮角度比原團隊更大!

室溫超導:韓國回應最新質疑,可在一個月內幫助復現!

室溫超導:玩家用原神整活復現,南大教授解讀懸浮視頻!

室溫超導:美國小哥致敬老白,24小時直播手搓超導體!

室溫超導:最新論文出爐,韓國曝7人爭搶諾獎!

室溫超導:全球熱度登頂,中國團隊復現直播引萬人圍觀!

室溫超導:韓國團隊內訌,有人搶諾貝爾獎!

室溫超導:真來了嗎?“土法煉丹”論文復現詳解

韓國科學家:世界首個室溫超導體,常壓下實現超導!

諾貝爾獎2022:量子科學、古人類學者獲獎!

#gd的ai&遊戲雜談#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