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元預算裝機清單|13600K + 4070ti + 機械大師 C+ MAX

#暑期創作大賽#

跨入六月中旬,結束高考的學子們徹底放鬆,加上這個時間段又是一年當中最適合購買數碼商品的時機,我身邊不少朋友都開始將裝機納入日程。畢竟孩子也是經歷了堪稱“地獄式”的高考,一臺能夠勝任個方面娛樂的主機,能夠在假期讓孩子徹底放鬆。

我最近也是給身邊的朋友裝了不少主機,這次裝機同樣是給同事小孩組裝,據說孩子這次發揮的還行,所以家長的想法是儘量高端一些,體積儘量小巧一點,這樣開學後直接將主機帶到學校,一次裝機搞定幾年的使用需求。

先看看整機配置,配件按照京東價格大概在 14000 出頭,不過 CPU、內存都是在鹹魚淘的,顯卡是富哥朋友出的二手(使用2個多月),主板電源走的線下總代(熟人友情價),到手不到 11000,總體來說性價比談不上,但的確比較划算。

成品展示

▼全家福,對我這種業餘選手來說,每次裝機過程都讓人身心愉悅,估計電腦城專門裝機不會有我這種心態。

▼機箱是機械大師 C+ max,鋁合金機身顏值超高,關鍵是體積極致緊湊,不僅能上水冷和 40 系顯卡,還有多餘的位置裝機箱風扇和硬盤,自帶提手方便移動。除了價格和螺絲多就沒啥缺點了。

多說句,用客廳裏的大桌子和電視裝機真的舒服。

▼顯卡是技嘉的魔鷹 RTX4070ti,性能超上代 3090,四年保真的良心。

▼SSD 是雷克沙 Ares 戰神,PCIe 4.0x4、讀速 7400MB/s,5年保。

▼內存同樣是雷克沙 Ares 戰神, 6000MHz 頻率,低時序 CL34,自帶燈效,配合技嘉主板“高帶寬低時延”黑科技更是如虎添翼。

▼電源是 ROG 洛基 850W 白金電源 ,低負載下風扇不會啓動,充分保證靜音體驗。SFX-L 緊湊設計體積較小,設計用料一流,單路可以輸出 600W ,支持原生 ATX3.0 / Pcie5.0 ,支持 Aura Sync 幻彩背光。它也是 ROG 旗下首款支持 RGB 的電源產品。

▼電源支架這裏還能再安裝塊硬盤

▼散熱是 九州風神 冰魔方 240 水冷,冷頭燈效超酷。

▼風扇同樣來自九州風神的魔影 CF120Plus 。這套三聯包是我之前關注九州風神轉發的贈品,一直閒置在手就乾脆送朋友了,這也是上面選擇冰魔方的原因之一。

配件介紹

1️⃣ CPU 丨 Intel i5-13600K

處理器沒啥說的,只要不是極致的資金制約,我首選都是13600K 起步。 14 核 + 20 線程、最高 5.1GHz 主頻、20 條 PCIe 5.0 通道,24MB 的 L3和 20MB L2高速緩存, 足以應付大多數場景。而且,DDR5 內存由於更換了全新的內存控制器,超頻性能大爲提升,對使用者也沒有太多技術要求,所以帶 K 的處理器必須作爲首選。

2️⃣ 主板丨技嘉 B760M 小雕 WIFI

700 系主板,尤其是 DDR5 主板,技嘉可以說獨一檔。憑藉其獨家“高帶寬低延時”黑科技,可以更大程度提高 DDR5 內存的讀寫性能,大幅降低延時,對於高頻率 DDR5 內存提升效果更爲明顯。B760M 小雕 WIFI 作爲該系列的中高端型號,供電強悍,做工遊戲,散熱給力,外加官網註冊四年保,屬於該價位的不二之選。

▼AORUS 系列屬於技嘉產品高端陣營,定位追求極致的電競玩家。主板爲 2 盎司銅電路板 + 6 層 PCB 設計,14+1+1相核心供電,供電、SSD、芯片組等關鍵位置,甚至連南橋都覆蓋了銀白色的散熱裝甲,表面的複合式刨溝設計可以形成立體的散熱風道,配合 6mm 熱管以及高品質導熱墊,讓主板散熱更爲均勻,實現高效的散熱能力。

▼主板提供了雙 PCI-E 插槽,靠近 CPU 的插槽採用合金裝甲加固,支持 PCI-E 4.0 x16速率,下方則是普通插槽,速率也只有PCI-E4.0 x4,適合插一些擴展卡之類的。

此外,M.2 插槽也給了兩個,均支持 PCIe 4.0X4。位於顯卡下方的 M.2 搭載散熱裝甲,足以確保 SSD 的散熱性能,最下方的 M.2 插槽則搭載快捷卡扣,安裝更加簡單。

▼一體式擋板接口豐富,技嘉 B760M 提供了4個USB 2.0 接口、1個USB3.2 Gen2 Type-A接口(10Gbps)、3個USB3.2 Gen1接口(5Gbps)、1個USB 3.2 Gen2 Type-C接口(20Gbps),HDMI/DP 接口各1、以及2.5G網絡接口。當然WiFi6無線網卡天線接口以及音頻輸入/輸出接口、光纖接口都一一完備。

3️⃣ 顯卡|技嘉 RTX4070Ti 魔鷹 12GB

AI 行業的興起讓算力需求達到新的高度,這也是礦場已崩顯卡價格依然居高不下的原因。RTX 4070TI 的定位略強於上代 4090,持平 4090TI。魔鷹4070TI 是技嘉該系顯卡中性能和價格相對適中的一款,同樣享有官網註冊 4年 保的福利。

▼參數方面,魔鷹4070TI採用了完整的 AD104 芯片,GPU 核心頻率 2310MHz,Boost頻率 2640MHz、流處理器 7680個,12GB 顯存,設計功耗 285W , 最高可以達到 340W 。尺寸方面顯卡長度爲 336mm,厚度 58mm,選擇的時候注意關注,別買了顯卡被機箱限制。

▼供電接口是 RTX 40 系特有的 12+4Pin 輔助供電設計,轉接線爲雙 8Pin 轉 12+4Pin,相對來說來說比較友好。顯卡背板爲整塊金屬 + 大面積鏤空輔助散熱,正面則是 3 個 支持正逆轉10cm 導流風扇,均熱板直接接觸 GPU 和顯卡核心,熱量由 7 根大熱管加大面積的散熱鰭片帶走,做到更低噪音的同時散熱性能也更強悍。

▼這次的顯卡加入了燈光設計,支持與主板的光效同步,不過燈效只有在高負載時纔會亮起。可惜我這個機箱只能看看 LOGO 亮燈。

4️⃣電源丨ROG 洛基 LOKI 850W

▼電源是 ROG 洛基LOKI家族的首款產品,設計和用料都可圈可點。電源採用銀黑撞色設計,側面鏡面工藝,頂部銀色格柵,整體顏值極高。電源內置 120mm 雙滾珠軸流風扇,透明框架與透明扇葉組合,看起來晶瑩剔透。風扇自帶燈光設計,支持 AURA SYNC 燈效同步。

▼電源尺寸爲 125 x 125 x 63.5mm,屬於加長型 SFX,介於 ATX 與 SFX 之間,對於小機箱比較友好。規格方面電源通過 80plus 白金認證,支持最新 PCIe 5.0 / ATX 3.0供電輸出,另外,電源還通過了 Cybenetics Lambda 低噪音認證,保證運行時噪音控制。

▼電源採用全模組設計,提供有獨立的 12+4pin 原生12VHPWR 接口,單路最大輸出 600W,保證完美釋放顯卡性能。內部採用高品質日系電容,單路 +12V 最大額定電流 70.8A,也就是 850W 輸出功率。+5V / +3.3V 最大額定電流爲 20A,輸出功率爲110W,支持過功率 / 過壓 / 欠壓 / 短路 /過流 / 高溫等保護功能。

▼ROG 的線材很有亮點,這個所謂的壓紋線看起來和編織線差不多,不過很柔軟,走起線來和使用定製線一樣方便,但穩定性和壽命那是強的太多。另外,因爲電源支持 RGB 燈效,所以還單獨提供了一根 ARPG線,比較少見。

▼通電後我才發現,除了風扇區域,電源尾部和側面這裏的 LOGO 都是鏤空設計,同樣有燈效反饋。不得不說,ROG 要嘛不玩燈,玩起來還真是一套一套的。

5️⃣ 固態硬盤|雷克沙 Ares 戰神 1T

▼國產品牌的崛起讓固態硬盤的選購極爲輕鬆,不過考慮到是給朋友裝機,穩定性最重要。雷克沙是江波龍自家的國際高端存儲品牌,江波龍本身又是做封裝晶圓的企業,自然在品質上更加出色。

▼戰神 Ares 系列 採用長存 最新一代TLC 顆粒,聯芸 MAP1602 主控,晶棧 3.0 結構,4 通道無外置緩存設計, 12nm 製程工藝,可以有效降低功耗和控制溫度。這套方案目前可以說是國產品牌的主流,ARES SSD提供5年有限質保+支持個人送保,售後上蠻放心的。

▼雷克沙 Ares 1T 採用單面 PCB 設計,MAP1602 主控和兩顆粒的硬件佈局,單顆粒容量 512GB ,兩顆組成 1T。顆粒採用長存最新堆疊工藝,支持 HMB3.0 與動態 SLC 緩存,無需獨立的緩存芯片即可釋放 PCIe4.0 滿血性能。PCB 板上還留有兩個空焊位,很明顯是爲4TB版本留的,目前雷克沙也推出了4TB版本,千元左右的售價非常親民,這次受限於預算就沒有使用,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留意一下。

6️⃣ 內存|雷克沙 Ares 戰神 DDR5 6000MHz 32G套條

▼今年 DDR5 內存的價格是徹底下來了,入門級別的 D4 / D5 內存價格幾乎拉不開差距,高頻 D5 內存的性能更是直接碾壓 D4。此外,DDR5 內存有獨立的電源芯片,功耗更低而且支持 ECC 糾錯,不管對於普通用戶還是遊戲玩家,使用體驗都更加優秀。

▼雷克沙 Ares 戰神外形採用機甲外觀,外部的散熱馬甲採用石墨灰配色的鋁材,簡潔利落的線條搭配折角設計,質感很有種機甲的味道,剛性十足,也寓意出性能的強勁。內存造型也屬於雷克沙的經典語言了,很有代表性。

▼內存採用海力士超頻顆粒,時序 CL34,支持 英特爾 XMP 3.0 和 AMD EXPO 一鍵超頻,頂部有內嵌 16顆 LED 燈珠的導光條,支持多達 13 種RGB 燈光模式,同時兼容主流板卡廠商 RGB 協議標準,可以實現與周邊設備的神光同步。

7️⃣ 水冷丨九州風神 冰魔方240 一體式水冷

▼機箱理論支持 360 水冷,不過考慮到顯卡較長電源需要上移,還是選個 240 水冷釋放空間給電源。九州風神冰魔方我之前裝機用過一次,設計做工、散熱性能都挺好的,而且 618 的時候一直打折,我這個入手價格 465,性價比很高了。

▼水冷的外殼和主體都採用的磁吸設計,安裝起來格外便利。水冷頭底部爲全紫銅,出廠預塗硅脂,透明外殼包裹避免了忘撕保護膜的“翻車”事件。內部搭載自研第四代高性能水泵,三相六極內繞馬達,最高轉速可達 3100RPM,陶瓷軸承軸心,不僅散熱能力強悍,壽命也大幅提高。

▼冷排採用了全鋁材質,表面的噴塗工藝手感細膩,鰭片排列整齊,彎折邊角也井井有條,工藝堪稱精細,質感也比較到位。冷排搭載了九州風神自家的動平衡泄壓技術,邊緣設計了泄壓囊釋放內部壓力,延長使用壽命。

▼風扇則是自家的 FK120 高性能散熱風扇,原廠 FDB 軸承,支持 PWM 溫控調速。轉速可以在 500 ~ 2250RPM 自由調節,最大風壓 3.27mmAq、最大風量 85.85CFM ,風扇邊角有全包膠,減震的同時能有效降低運行噪音。

▼高密度尼龍包裹的水路,全白塗層,預裝理線夾,走線更加美觀。

▼水冷頭設計很有特色,半裸外殼搭配簡單的幾何線條,亮燈後中心區域黑暗深邃,線條偏偏五光十色,有種黑洞的錯覺,炫酷與深沉融爲一體。

▼機箱風扇是九州風神魔影 CF120plus,轉速最高1800RPM,支持主板神光同步,也可以利用自帶控制器手動切換。plus 版最大的升級就是採用了雙層發光方案,配合白色半透材質扇葉,燈效全開的時候極爲炫酷。

▼強烈點贊這個水冷頭,自帶磁性,螺絲放上去就能固定住,太方便裝機了

8️⃣ 機箱丨機械大師 C+ max 極地白AIR

機械大師是我裝機特別愛用的機箱,顏值高做工好,相同容量下也比絕大多數機箱來的緊湊,很適合擺放在桌面。不足之處就是安裝較爲繁瑣,價格也不算便宜。一般來說,我給朋友裝機都會推薦幾款機箱讓人自行選擇, 機械大師這個箱子被朋友一眼相中,我覺得很大的原因是看到我正在使用的 C26 plus。

▼尺寸方面:機箱三圍 392 x 185 x 284mm 容量大約 20.5L,體型偏瘦長,相當於用長度來加大內部空間。

材質方面:外殼 2mm 鋁合金、內殼 1mm 鋼板,側面鋼化玻璃標配快拆螺絲。外殼內框螺絲固定,裝機時可以完全拆掉方便走線。

兼容性方面:支持 M-ATX、ITX 主板安裝,最大支持 162mm 塔式風冷,頂部支持 240mm 水冷,顯卡長度最大 385mm,高度最大 162mm,電源支持 ATX(推薦 140mm)、SFX、SFX-L 電源,下方還可以安裝三個風扇,或者作爲硬盤區域。

▼正面造型沿襲家族式語言,純白噴塗,斜紋開孔加強通風,內置防塵網,開關插口位於右下角。

▼頂部的提手也是標誌性的設計了,移動起來也比較輕鬆。

▼背部採用鋁合金板材,大面積條紋開孔。四顆手擰螺絲固定,拆卸起來方便快捷。

▼底部內置防塵網,四顆鋁合金腳墊質感滿滿。

▼機箱採用 MATRIX 矩陣設計,外殼與內框可以徹底分離。除了螺絲拆起來比較繁瑣,安裝走線還是比較舒適的。此外內部鋼材都有折邊、包邊等設計,可以完全避免“滴血認親”的情況發生。

▼這是安裝好後的樣子,可以看到內部空間利用率很高。其實機箱底部還能加裝硬盤。

性能測試

▼全局測試,魯大師看個樂呵,版本號6.1022.3375.630,結果如下

綜合得分爲 2419617 分

處理器得分爲 942745分

顯卡得分爲 795494 分

內存得分爲 354863 分

硬盤得分爲 362515 分

▼遊戲加加,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綜合得分爲 149456 分

處理器單核性能得分爲 35113 分 / 多核性能得分爲 380785 分

顯卡得分爲 108992 分

內存得分爲 77645 分

硬盤得分爲 20128 分

▼首先還是經典的 3DMark ,運行三個測試,分別爲針對 DirectX12 的 【TimeSpy 】2K / 4K,針對 DirectX12 Ultimate 基準測試的【 SpeedWay】、針對實時光線追蹤基準測試的 【Port Royal】,結果如下

TimeSpy 2K:總分 22145、顯卡:22928、CPU:18555

TimeSpy 4K:總分 10410、顯卡:11011、CPU:7952

SpeedWay:顯卡分數 5461,

Port Royal:顯卡分數 14162

▼此外, 3DMark 還運行了針對處理器 CPU 基準測試 【CPU Profile】、針對 SSD 性能【存儲基準測試】、測試 DLSS 性能和圖像質量的【NVIDIA DLSS功能測試】,結果如下

▼3DMark 壓力測試通過率 98.9%。室溫 24°C 的情況下,CPU溫度在 68-78°中間,顯卡溫度在72°左右,總體來說比較穩定。

▼內存性能測試。技嘉 DDR5 主板搭載的“高帶寬低延時”黑科技對於內存提升有很大影響,在 BIOS 中可以開啓對應功能,如下圖所示

▼分別測試普通模式和黑科技模式,測試環境爲預設XMP 6000MHz @ 時序 34-38-38-76。結果如下:

讀取速度:85468MB/s(關)/ 92246MB/s(開),性能提升 7%

寫入速度:81414MB/s(關)/ 94231MB/s(開),性能提升 15%

拷貝速度:80322MB/s(關)/ 90194MB/s(開),性能提升 12%

延遲: 73.1ns(關)/ 66.7ns(開),延遲降低 6.4ns

▼雷克沙 Ares 戰神 DDR 採用的海力士 M -Die 超頻顆粒,不僅預設時序低,超頻性能也很不錯,我簡單嘗試了下就將其超頻至 6800MHz ,時序調整爲 32-40-40-52,搭配技嘉的超頻黑科技直接衝上了百 G 大關,延遲壓到了 62ns(TM5 壓測正常通過),結果如下:

讀取速度:100.28GB/s,相比普通模式 6000MHz 提升 17%。

寫入速度:103.82GB/s,相比普通模式 6000MHz 提升 27%

拷貝速度:100.71GB/s,相比普通模式 6000MHz 提升 27%

延遲: 62.6ns,相比普通模式 6000MHz 延遲降低 10.5 ns

▼利用 CrystalDiskMark 測試雷克沙 Ares 戰神的性能,順序讀取 / 寫入分別爲 7115MB/s、6558MB/s,對於日常使用體驗有較大影響的 4K QD1 隨機讀寫分別爲 82MB/s、315MB/s,合乎官方數據。

▼順便利用《最終幻想14》的 BenchMark 測試了電腦在載入遊戲場景時所使用的時間,也就是所謂的讀盤時間(Loading time)。這個數據和 內存、硬盤影響較大,5 個場景測試下來總共耗時 7.271 sec,算是很優秀的數據了。

▼下面來看看整機的散熱表現。環境溫度 24°C,CPU / GPU 待機功耗不到 50W,CPU 平均溫度 48°C 左右。

▼單烤 CPU 15分鐘,大核運行頻率達到 5.1Ghz,小核也跑到了 3.8Ghz,此時 CPU 平均溫度 60°C,可以說被冰魔方壓得死死的。

▼功率方面 ,RTX4070TI 滿載功耗 230W左右,加上處理器的 100W,甚至不能讓 ROG 洛基電源風扇轉動。

▼最後簡單跑兩個遊戲,試試 4070TI 性能如何。

賽博2077 初上市時被玩家強烈吐槽,好在後續補丁給力,基本上挽回了當初的口碑。作爲內置 BenchMark 的3A 大作,經常客串硬件測試的基準。本次測試全程在 4K 分辨率下進行。

▼畫質選項使用【快速預設方案 / 光線追蹤超級】,紋理質量設爲高。

關閉 DLSS 時,遊戲平均幀率 23FPS(最低17 / 最高31),

開啓 DLSS3 畫質優先模式,遊戲平均幀率暴漲一倍,達到 43FPS(最低28 / 最高89),

開啓 DLSS3 超級性能模式,遊戲平均幀率達到了 94FPS(最低41 / 最高123),

DLSS3 對遊戲的提升效果是真的明顯,像我之前用 4080 做測試,開啓關閉甚至能相差 70 多幀,完全是天與地的區別。

地鐵 離去 加強版遊戲性能測試

▼首款支持光追的遊戲,也是地鐵系列最好玩的一部。場景從上代的地下轉移到地面,景色更爲壯麗,將末世的氛圍渲染的淋漓盡致。遊戲搭載獨立的 BenchMark 測試工具,加上豐富的選項,成爲光追測試必備遊戲。

▼測試使用 4K 分辨率,畫質選項全開,測試數據如下

未開啓DLSS:平均幀率20.45 FPS,最大幀率 22.25 FPS,最小幀率 17.27 FPS。

開啓 DLSS 畫質最高:平均幀率 70.23 FPS,最大幀率 105.63 FPS,最小幀率 49.86 FPS

開啓 DLSS 性能最高:平均幀率 107.7 FPS,最大幀率 159.36FPS,最小幀率 60.79 FPS。

可以看到,4070TI 基本能保證 3A 大作在 4K 分辨下百幀流暢運行。

總結

♥️ 性能方面 13600K + 4070TI 的組合,基本可以保證 4K 遊戲通殺,高頻內存和 PCIe4.0 固態也讓日常使用更加流暢。另外就是建議在可能的情況下存儲硬件首選國產品牌,想來沒人希望重新回到 一 條內存 800+ 的年代吧

♠️ 整套主機沒有追求絕對性價比,質保、穩定性以及顏值便攜都有所考慮,如果想抄作業又對價格在意可以考慮在電源、機箱、水冷這裏做文章,比如電源從 ROG 換爲 TUF 能便宜800多,水冷換成風冷又能節約個 200 左右(風冷看看 300 的冰立方620,好帥,不差錢的話阿薩辛),機箱這裏其實 100 多就能搞定,追求做工顏值還是價格那就各隨心意。#618硬件外設#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