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人學醫,天打雷劈?談談學醫的好壞

       最近高三學生都要開始瞭解大學專業,爲自己的未來做謀劃了,而在浩如煙海的專業中,醫學可以說是最引人注目,最讓人“嚮往”的幾個專業之一了,在平常認識當中醫生受人尊敬,工作環境潔淨,工資穩定且高等等,這都是我們打心眼裏喜歡、嚮往這個專業的原因;而同樣的,“勸人學醫,天打雷劈”也是報專業“名言”,這樣的自身的嚮往與外在的“勸退”讓人糾結不已,不知何從。那麼學醫到底好不好呢?好在哪,不好又不好在什麼地方呢?這篇文章我會爲大家做一些簡單說明,希望可以爲高三學生提供一些參考,對於非高三生就當作一個小科普吧。

        我是一名學校還算不錯的臨牀醫學大五學生,因爲家裏人當醫生,加上和老師們聊天以及臨牀一些見聞,對臨牀相比較沒接觸過的人,算有一些粗淺的瞭解,我會盡可能說一些實在的東西,當然,因爲我的見聞只侷限於自己周邊,如果有什麼錯誤,還請在評論區指出。

        首先先說結論,學醫到底好不好:如果不介意喫苦,學醫到底是個不錯的選擇,說不上頂尖,但一定和差談不上關係,當然,相信我,臨牀醫學只是不差,它也遠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好。這只是個大致的結論,具體原因我會在下面列出。

       首先先說優點,因爲優點比較明顯,我就不做太多的說明,只是羅列。

       第一,當前中國的醫療行業還是十分缺人的,尤其是市縣一級,包括鄉村,醫生極度短缺,根本招不到人才,這就意味着如果你不挑,你畢業還是可以找到工作的,縣醫院因爲水平參差不齊,說實話工資水平我並不是很清楚,但一般收本科生的在正式入職拿到全工資的時候工資應該在4000-5000,具體多少要看實際情況,一般不會比這個少。當然,如果不想去縣醫院,那你只能往高處走,考研考博出國,這和本科水平高低沒關係,你就是北大協和本科畢業生也不可能進市級三甲醫院(有關係除外,有關係你哪都能去),而中國醫療資源基本上都集中在大醫院,各地方小醫院基本啥也治不了,患者也不信任,去了小醫院基本上就和“救死扶傷”關係不多了,小醫院內科纔是最香的,外科你來了都沒活兒幹。

        第二,是人都會生病,當前在中國,有關係和沒關係的人在醫院就診會有很大差別(關係社會,就是如此),倒不是說坑蒙拐騙的,單說掛號,牀位,醫生關注度,只要有關係,打聲招呼就會有變化,你掛不上的號有人能掛上,你住不了的牀有人能住,你排不上的手術,有人入院第二天就能進手術室,不止小醫院,大醫院也是如此,所以,如果你有幸成爲一名醫生,基本上你的親戚都會有求你辦事的時候,這時候給一人帶來他人的信賴尊敬不必多說,我周圍不少同學都是因爲當年家裏求醫生辦事纔會有萌發讓孩子學醫的念頭,因爲他們實實在在看到了當醫生的好。

       其他諸如穩定、工作環境、社會地位這些可以看到的就不必多說,大家都看在眼裏我也不必多解釋。

       到這裏你以爲我是在大肆炫耀學醫的好處,自己是一名醫學生麼?自然不是,我沒有不要臉到那種地步,以上只是大家可以看到的、“成爲”一名醫生後的好處。但成爲醫生的難度,以及醫生背後的一些難處還是很少有人瞭解的,如果你有志成爲一名醫生,那麼你就應該看看這地方你是否可以忍受。

     下面說一下缺點,我只說畢業後的,至於什麼分數高,本科課多像高中,在我看來都是小問題。在這其中我儘量說一些我能說的。

      第一,學習週期長。這一點也是老生常談了,但是,大家大多隻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學醫首先本科是五年制,在本科畢業後是不能成爲醫生的,因爲此時你沒有“醫生資格證”和“規培證”,當然,此時你依然可以在醫院工作,只不過只能幹一些打下手的活計,不能看病、不能開藥的,相當於學徒,自然,工資以及在科室地位可想而知(老實說,不少醫院不停的招規培生,每年換新的,這樣就可以用少量的工資換一個免費的有一定醫學基礎水平的廉價勞動力,畢竟,坐在電腦前打病歷等一些醫學文書,找醫生幹太花錢,找外人幹根本看不懂,也怕出問題)。因爲“醫生資格證”要本科後臨牀工作一年後才能考,“規培證”要臨牀三年後才能獲得,而學醫考專碩三年畢業後直接有“規培證”,所以基本上所有的(對,就是所有)本科醫學生都會嘗試考研,而考研人越多競爭壓力越大(大概通過率在30%,好學校會高一些,但差別不大)。當然,不是說不考研就沒得活了,還是那句話你只要不挑,學醫一定可以找到工作的。

        第二,工資水平沒有想象中那麼高。老實說,平時看評論區大家沒騙我的話,學醫的平均工資還是不錯的,但是也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高,以我的一個親戚爲例,內科博士生,在省會省級三甲大醫院工作(後來他們醫院還招過一批研究生,收10個,簡歷投了3000個,崗位還算不錯,競爭還是比較激烈的),目前工作了半年,工資扣完後3000(入職前半年只有基礎工資),幹滿兩年開始拿到滿額獎金(全勤獎)後一個月8000,看科室效益可能會高一些。當然如果你博士足夠優秀在省頭部或者全國知名的大醫院,工資可以拿到1w到2w,基本上做一個醫生就是這個樣子,,當然,如果你能當上科室主任自然會更高,就看你年齡和本事了。外科會比內科高許多,基本2倍的樣子,有時老師信任你讓你幫忙做手術會有更多錢,這也是一個要說明的問題,同樣是醫生,不同的科室工資水平相差很大,所以即使是學醫你以後也要卷,卷研究生,卷大醫院(想起來我們老師跟我們說,他們消化內科想要一個博士,結果放出來後簡歷過的就有20+個博士),卷好科室,學醫的累真的不止是五年高中而已(要只是單純的五年高中就可以當醫生那我二話不說,早推薦大家學醫了)。至於“私下收入”(主要是藥代,現在基本沒有要患者前的,我是一個也沒見過),就算有也基本上都是主任把控,除非沾親帶故,不然和你小醫生是沒有關係的。

       第三,身爲醫生,亦有差距。這裏就得給大家說明一下醫院裏“醫生”的構成了,大家口中區別於“護士”的“醫生”實際上身份各不相同,基本上主任一查房二三十人浩浩蕩蕩,從前到後可以分個三六九等,最前面的是科室的主任,接着是治療組組長,後面是醫院正經身份的資深員工,再後邊是醫院新收的小員工,到這裏就是醫院的正式員工結束了,這也是醫院正經要發工資的一部分員工,但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後面還有進修生、管培生以及規培生,基本上是由單位發部分工資(一兩千,因爲不是正式員工,大多遠離自己家需要租房子喫飯,基本不剩錢,部分還得交錢上班),再靠後是研究生,最後邊是實習生見習生,懂得都懂。這些不同”階級”基本上每個學醫都要經歷一遍,所以,在成爲正式醫院員工前你要面臨無盡的壓榨,醫院看似員工多,實際上不少工作幹活的人根本沒錢拿,這也是爲啥醫生工資不錯的原因之一了,三個人的活一個人得工資,可不是高工資麼。此外,如果你幹出名堂你來錢就快了,一個主任坐診,一個掛號費30,一天看30個就是900,更別談其他錢。

       第四,性別歧視。內科有放射,女生因爲要生孩子,要結婚,過早接觸輻射會老得很快並且影響生育功能(當然,不是說放射對男生沒壞處,只是因爲男的一般不太在意自己變老,而且精子儲存更方便一些,但該有的都要有,你要是男的介意四十禿頭看起來像五六十,精子存活差那你就不要選帶介入的科,當然,離了介入的內科一般收入都不高而且大多女生會很喜歡,會很卷,當然,這都是後話了),在大學期間我們整個年級基本上男女各一半,所以請各位女同學不必擔心,不少如內分泌,皮膚整形就是女醫生的天下了,只是說你之後在可是選擇上會受點限制。但是在外科就不一樣了,老實說,除開甲狀腺乳腺外科以及婦科產科(所以如果女生想幹外科,這四個是比較推薦的)外,大部分科室都是純爺們,一個科室一兩個女醫生或者全男,原因很簡單,男的好使,外科是比較費體力的活,動輒要站四五個小時,手上操作也有不少是體力活計,骨科抬着幾十斤的大腿一抬幾個小時瘦點的男的都幹不了(記得同學考研面試老師直接說你這麼瘦我不要),所以,即使是女外科醫生,不少也希望自己的學生是男的,這樣能給自己省不少力氣,做事也方便。當然,具體這樣的挑選算不算歧視拋開不談,只是說醫學環境如此,大家在有能力改變之前還是得接受。

學醫如何選擇不同科室(doge)

        第五,工作累。大醫院外科基本上整天都泡在幾平方的手術室,從早到晚(對沒錯,手術室提供中餐和晚餐),運氣好的話早上七點幹到下午五點準時下班,運氣不好就加班,晚上十點甚至凌晨二三點都是常事,當然,換個角度看也算是好事,畢竟你幹得多說明科室病人多,一般工資也高許多。內科相對輕鬆一些,但也不是特別輕鬆,以我親戚爲例,他們是沒有周六日的,而是三天一輪,這三天分別是全白班(早七到下午五點)、24小時(是正經的二十四小時,晚上基本休息時間不超過倆小時,會不停有病人家屬找你)、半天班(早上查完房可以回去休息一下午),三天一輪,有事請假。當然,這個屬於比較極端的例子,大部分夜班會比這個輕鬆一點,但也是絕對不可能讓你一覺天亮。醫院每年都會有不少醫生過勞死,外科居多,但一般醫院都會把壓下來,加上發錢多,所以大家可能聽到的少,在這裏說一個特殊的科室,也是高考可以報的專業,麻醉,麻醉真的很累,外科醫生輪轉做手術,但麻醉是連軸做麻醉,猝死的很大一部分都是麻醉,在手術室也經常能看到麻醉老師在走廊補覺,沒辦法,大家都明白不容易,此外麻醉工資也低,具體啥水平我不太清楚,不過因爲缺人,即使本科畢業也能去不錯的醫院當奴隸,我個人不太推薦大家學這個,相信也沒人推薦你學,別貪分數線就行。

       第六,醫保。這個我不知道該不該說,簡單說就是醫保局現在很缺錢,基本各地都是醫保局找醫院、找醫生麻煩,說這不合規定,那不合規定,然後扣你錢,不仔細點一個月工資全沒也不是新鮮事,醫院也不輕鬆,例如小兒心內科心肌炎有時是感染引起的,但受感染病人因爲不符合科室要求(你心內憑啥治感染,但病人你又不可能給消化科或者呼吸科),基本上治一個要賠一個(賠給醫保局,不是患者),但你又必須收當然,你熟悉了以後也不會太喫虧,但會很噁心,比如,病人出院去找醫保局報銷,醫保局會說,這個藥開的不對,那個藥開的不行,總之不給報,醫生沒辦法,不能按病人情況或者效果開藥,只能醫保局說開啥就開啥,不然醫保局不報,患者家屬給你鬧,說你收回扣亂開藥,還是挺憋屈的,當個醫生被外行指導幹活,費力不討好。此外諸如統購後藥物質量下降,規格種類減少(例如給患者輸1g,但藥品規格只有5g的)等等,不過這些都還算小問題,一般愁不到小醫生頭上,只是會感到不舒服而已。

       此外還有好多,比如喫輻射,比如醫鬧,比如論文(對,醫生還要寫論文),比如在休息時間數不清楚的會等等,如果大家有興趣之後再聊。總結一下,如果不介意在縣城工作,本科畢業是可以找到工作的,而且工資水平還可以(還輕鬆),此外就是比較累,其他方面學醫都還好,只要能一直卷,忍幾年你就可以成爲正經醫生,體面工作,如果可以放下身段本科畢業回縣城工作,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如果你能看清學醫的道路的好與壞,並且還能堅持前進,我覺得在你走上學醫之路多年之後你是不會後悔的,加油。

       想了好多,寫了幾個小時,但奈何本人語文水平太差,能力有限希望大家不要太介意,有什麼錯誤還請在評論區指出,我會改正。此外,如果大家有什麼想要了解的可以在評論區說出來或者私發我,無論是瞭解醫生這個行業還是考研都可以哦(今年老八所院校上岸,還是有一些經驗給學弟學妹的,哈哈),但是不要諮詢治療或者疾病相關問題,不會回答的#高考志願指南針#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