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網絡詐騙的手段和術語千變萬化,有些甚至難以察覺,讓人防不勝防。那麼,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和家人免受電信網絡詐騙的侵害呢?答案是:下載並使用國家反詐app。
國家反詐app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刑事偵查局提供的用於接受詐騙舉報及防範的APP。用戶可通過本APP舉報、報案、學習反詐信息。國家反詐app是一款幫助用戶預警詐騙信息、快速舉報詐騙內容、提升防範意識的反電信詐騙應用。
接下來請看詐騙的危害,以及如何防騙。
日賺百元,躺在家裏就能賺錢
動動手指就能走向人生巔峯
看到如此誘人的廣告
你心動了嗎?
刷單返利的詐騙套路
已經挖好坑等你跳了!
反詐:揭露騙子的真面目
你是否曾經收到過這樣的電話或短信:說你有快遞包裹被扣留、銀行卡被盜刷、身份證被冒用、中獎了需要領獎、有優惠券或紅包可以領取等等?你是否曾經被誘惑過去下載某個APP或者掃描某個二維碼,然後發現自己的錢財不翼而飛?你是否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些兼職、投資、理財、貸款等廣告,然後被騙走了本金和佣金?如果你有過這樣的經歷,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成爲了電信網絡詐騙的受害者之一。
電信網絡詐騙是一種嚴重的犯罪行爲,它不僅侵犯了受害者的財產權利,還給受害者造成了精神上的傷害。據統計,根據全球反詐騙聯盟(Gasa)和數據服務公司ScamAdviser的一項聯合研究,2021年全球詐騙案共造成553億美元的損失,同比增長15.7%。這些數字只是冰山一角,因爲很多受害者因爲種種原因並沒有向警方報案。
電信網絡詐騙的手段和術語千變萬化,有些甚至難以察覺,讓人防不勝防。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反詐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提高警惕,避免上當受騙。
線上詐騙
冒充公檢法類詐騙:這種詐騙手段是指罪犯冒充公安、檢察院、法院等機構工作人員或者冒用其名義進行電話或網絡聯繫,並以涉嫌犯罪、賬戶異常等爲由要求受害人提供個人信息或轉賬匯款。這種詐騙手段往往利用受害人對公檢法機關的敬畏心理和對法律知識的缺乏,通過威脅恐嚇或虛構事實誤導受害人。
【典型案例】2022年4月,江蘇南京王某接到一個顯示爲“110”的來電。對方自稱是南京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民警,並告知王某涉嫌洗錢犯罪。王某不相信對方的話,並表示要去當地派出所覈實情況。對方則稱已經通知派出所民警前來協助調查,並讓王某不要掛斷電話。隨後,王某接到一個顯示爲“派出所”的來電。對方自稱是派出所民警,並告知王某確實涉嫌洗錢犯罪,並讓王某配合調查。王某此時已經有些慌張,並按照對方要求提供了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碼等信息,並在對方指導下下載了一個名爲“遠程協助”的APP,並將手機屏幕共享給對方。對方利用這個APP控制了王某的手機,並從其銀行卡中轉走了10萬元。
任何以電話或網絡方式聯繫並要求提供個人信息或轉賬匯款的公檢法機關都是假冒的。真正的公檢法機關不會以電話或網絡方式聯繫涉案人員或要求其轉賬匯款。如果遇到此類情況,請立即掛斷電話並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
冒充客服類詐騙:這種詐騙手段是指罪犯冒充電商平臺或者物流快遞企業客服,並以退款、理賠、退稅等爲由對買家或平臺商家實施精準詐騙。罪犯事先大肆非法竊取、收購買家網購信息及快遞面單信息,並根據受害人網購商品價格、品牌等特點進行精準定位。
【典型案例】2022年5月,廣東深圳李某在某購物平臺上購買了一件價值3000元的名牌外套,並通過微信支付付款。當天下午,李某接到一個顯示爲“客服”的來電。對方自稱是該購物平臺客服,並告知李某由於系統故障導致訂單重複扣款,並表示需要李某配合退款操作。李某查看微信支付記錄發現確實有兩筆3000元的扣款記錄,並按照對方要求提供了姓名、身份證號碼等信息,並在對方指導下掃描了一個二維碼進行退款操作。結果李某發現自己並沒有收到退款,反而又多扣了3000元。
任何以電話或網絡方式聯繫並要求提供個人信息或轉賬匯款的客服都是假冒的。真正的客服不會以電話或網絡方式聯繫買家或商家並要求其轉賬匯款。如果遇到此類情況,請立即掛斷電話並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
線下詐騙
冒充親友類詐騙:這種詐騙手段是指罪犯冒充受害人的親友或者冒用其名義進行電話或網絡聯繫,並以出國旅遊、生病住院、遭遇意外等爲由要求受害人轉賬匯款。這種詐騙手段往往利用受害人對親友的關心和信任,通過模仿聲音或僞造證據等方式誤導受害人。
【典型案例】2022年3月,河南鄭州王某接到一個顯示爲“兒子”的來電。對方自稱是王某的兒子,並告知王某自己在泰國旅遊時被當地警察抓走,並讓王某與自己的“律師”聯繫。隨後,王某接到一個顯示爲“律師”的來電。對方自稱是王某兒子的律師,並告知王某兒子因爲攜帶毒品被捕,並需要繳納10萬元的保釋金和罰款。王某聽到兒子出事後十分着急,並按照對方要求將10萬元轉賬到對方指定的銀行賬戶。轉賬後,王某再次聯繫兒子和“律師”時發現電話已經無法接通。
任何以電話或網絡方式聯繫並要求轉賬匯款的親友都有可能是假冒的。真正的親友不會以電話或網絡方式聯繫並要求其轉賬匯款。如果遇到此類情況,請立即與親友本人覈實情況,並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
冒充慈善機構類詐騙:這種詐騙手段是指罪犯冒充慈善機構或者冒用其名義進行電話或網絡聯繫,並以救助災區、貧困地區、重病患者等爲由要求受害人轉賬匯款。這種詐騙手段往往利用受害人的同情心和善心,通過編造感人的故事或僞造證據等方式誤導受害人。
【典型案例】2022年2月,山東濟南李某在微信上看到一個名爲“愛心基金會”的公衆號發佈了一篇關於一個患有白血病的小女孩需要救助的文章。文章中附有小女孩的照片、病歷、家庭情況等信息,並提供了一個二維碼和一個銀行賬戶,號召網友捐款救助。李某看了文章後十分心疼,並掃描了二維碼捐了500元。後來李某發現該公衆號已經被封禁,而小女孩的信息也是罪犯從網上盜取的。
任何以電話或網絡方式聯繫並要求轉賬匯款的慈善機構都有可能是假冒的。真正的慈善機構不會以電話或網絡方式聯繫並要求其轉賬匯款。如果遇到此類情況,請立即與慈善機構本身覈實情況,並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
反詐的有效方法
保護個人信息:個人信息是電信網絡詐騙的重要來源,一旦泄露,就可能被罪犯利用。因此,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碼、手機號碼、郵箱地址、社交賬號等。我們要注意不要在不安全的網站或APP上隨意輸入或上傳個人信息,不要在公共場所使用公共電腦或WiFi進行網上交易或支付,不要將個人信息告訴陌生人或不可信任的機構,不要將個人信息寫在快遞包裹或信封上。
覈實來電來信:電信網絡詐騙往往通過僞造電話號碼或郵箱地址等方式冒充他人或機構進行聯繫。因此,我們要覈實來電來信的真實性,不要輕信顯示爲“110”、“10086”、“客服”、“親友”等的來電或顯示爲“@gov.cn”、“@edu.cn”等的來信。我們要通過其他方式與對方本人或機構覈實情況,如直接撥打對方電話或官方電話、登錄官方網站或APP等。如果對方拒絕覈實或催促匯款,那麼很可能是詐騙。
拒絕轉賬匯款:電信網絡詐騙的最終目的都是讓受害人轉賬匯款。因此,我們要拒絕任何以電話或網絡方式聯繫並要求轉賬匯款的請求,無論對方以何種理由或藉口。我們要知道真正的公檢法機關、客服、親友、慈善機構等都不會以電話或網絡方式聯繫並要求其轉賬匯款。如果遇到此類情況,我們要立即掛斷電話並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
提高警惕意識:電信網絡詐騙往往利用受害人的貪婪、好奇、同情等心理進行誘導和誤導。因此,我們要提高警惕意識,不要輕信天上掉餡餅的事情,不要隨意點擊陌生鏈接或掃描陌生二維碼,不要被感人的故事或僞造的證據所動搖。我們要多學習法律知識和反詐知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