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5日,F1來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國大獎賽,
在賽前的發車格巡遊環節,
各路名流、車隊大佬和媒體記者像工蜂一樣在賽車之間穿梭,
當時Sky Sports天空體育的王牌解說員、前賽車手馬丁·布倫德爾,
正在進行他標誌性的“賽前巡遊”階段,這是一種充滿混亂與即興色彩的直播形式,
布倫德爾需要在嘈雜的人羣中尋找名流、車手或任何看起來值得采訪的對象,
很快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位身材並不高大、戴着眼鏡、面帶微笑的亞洲女性身上,
在那個充滿雄性荷爾蒙與明星光環的場合,她站在法拉利賽車旁,
看起來安靜而內斂,似乎與周圍的喧囂格格不入,
但在馬丁眼裏,他覺得這就是一位幸運的粉絲路人。
![]()
布倫德爾顯然沒有認出她是誰,於是這位耿直老兄直接故作輕鬆走過去,
試探性地問出了那個後來成爲互聯網名場面的問題:
“Excuse me ma'am, do you speak English?”
(打擾一下,女士,請問您會說英語嗎?)
面對這個略顯冒犯的問題,這位女士只是微微一笑,
回答乾淨利落:“Yes I do.”(是的,我會。)
看起來她並沒有絲毫被冒犯的痕跡,反而透着一種洞悉一切的從容,
不過馬丁顯然沒有接收到信號,他依舊沉浸在自己“尋找幸運路人”的劇本里,
熱情地爲自己的節目效果“作死”,馬丁繼續把她定爲幸運路人拋出第二個問題,
“Well, you're Marty's random person the first one of the year.
How are you, and what are you doing on the grid?”
(好吧,那你就是馬丁今年逮到的第一個路人啦。你好嗎?你在這裏做什麼呢?)
此刻,這位女士不再惜字如金,而是挺直身板,語氣平穩卻擲地有聲,
口中每一個字都像是經過精密計算,但是在數百萬觀衆面前卻像是一顆信息炸彈:
“I'm with AMD. So we're sponsoring the Ferrari car.”
(我來自AMD。我們是法拉利車隊的贊助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W411j7d4/?spm_id_from=888.80997.embed_other.whitelist&t=1.985314&bvid=BV1YW411j7d4
此時的空氣彷彿凝固了,前一秒還掌控全場的老道記者,
瞬間變成了一個做錯事的孩子,馬丁的大腦飛速運轉,視線猛地向下,
才注意到這位女士脖子上的Paddock通行證似乎和其他人不一樣,
與此同時,馬丁的專業素養也在巨大的認知衝擊下開始崩潰,
語言也短路,變得結結巴巴,場面一度尷尬到可以摳出一座三室一廳。
彼時還是2018年,布倫德爾並不知道,
他剛剛錯過的,是當時地球上最有權勢的科技領袖之一,
他眼中的“路人”,正是MIT電氣工程博士、半導體行業的傳奇人物——蘇姿豐博士。
![]()
上面這個場景正是F1贊助歷史上最有趣的一個故事,
(之前我也以此爲契機專門做了一期F1贊助趣事的專題F1熱知識——AMD蘇媽曾誤被當作路人,法拉利的傳奇贊助商們!)
不過這個充滿諷刺意味的瞬間,也完美隱喻了蘇姿豐的早期公衆形象——
被低估、被忽視,但在平靜的外表下,掌控着足以改變世界的力量。
當時間來到2025年,整個世界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英偉達成爲全球最當紅的公司,市值突破五萬億,
而唯一有能力全方面狙擊黃仁勳的,也僅剩下一家公司,那就是蘇姿豐的AMD!
![]()
說來也巧,硬件圈中一直在傳蘇姿豐和英偉達之間是親戚關係,
很多老玩家第一次聽到這個傳聞都覺得很扯:全球硬件領域兩大死對頭居然是親戚?
但是經過族譜學家的考證以及蘇姿豐本人的最終確認,
黃仁勳確實是蘇姿豐的表舅,
準確來說,蘇姿豐的外公是黃仁勳母親的長兄,
而且兩人均出生於臺南,幼年時期便隨家人移民美國,
所以關係全球AI發展的生命線,其實是掌握在老黃-蘇媽這個臺南小家族內部,
看起來像莎士比亞的戲劇,接下來我們就正式進入蘇姿豐的爽文大女主人生。
![]()
1969年11月,和老黃一樣,蘇姿豐出生於臺南市,
父親蘇春槐是一位統計學者,母親羅淑雅則是一位會計師,
70年代初,蘇家移民美國,定居在紐約皇后區,
蘇姿豐家庭其實是典型的華裔高知移民風格,
父母並沒有強烈給蘇姿豐進行規劃,而是非常寬鬆的引導式學習,
比如蘇媽個人傳記中有一個被反覆提及的童年故事,
在十歲時,她哥哥的一輛遙控車壞了,不同於普通孩子因玩具損壞而沮喪,
蘇姿豐對設備內部運作邏輯強烈好奇,於是自己把玩具拆開,
發現有一根電線鬆了,然後動手把線接回去,
這種通過拆解底層邏輯來控制系統的思維模式,也貫穿蘇媽整個職業生涯。
![]()
蘇媽年輕時候
中學時期,蘇姿豐就讀於紐約布朗克斯科學高中,
這所名校培養了多位諾貝爾獎得主,擁有極其濃厚的理工科氛圍,
在這裏蘇媽還完成了一個令她至今津津樂道的項目,
她在一臺Commodore 64電腦上編程,模擬出颶風系統,
然後通過個帶有沸水和觀測窗的物理裝置來驗證她的模擬,
除了科學興趣,蘇媽本身也極具音樂天賦,
曾在茱莉亞音樂學院的預科班學習鋼琴,甚至有機會成爲一名職業鋼琴家,
不過蘇媽最終還是選擇了工程學,進入到全球第一的MIT深造。
![]()
MIT以AMD蘇姿豐命名納米科學大樓
在進入MIT之初,蘇姿豐面臨着專業方向的選擇,
80年代,PC電腦普及,硅谷創業成爲年輕人最時髦的方向,
但是蘇媽卻選擇了電氣工程(EE),她認爲計算機科學過於抽象,
而電氣工程尤其是硬件製造,能讓她“觸摸”到自己創造的東西。
MIT在本科階段就允許學生加入實驗室,蘇姿豐大一時就進入了半導體實驗室,
負責製造測試芯片,親自操作光刻機和蝕刻設備,
所以蘇媽對半導體制造的理解,甚至比純理論學家更強。
![]()
1994年,蘇姿豐在Dimitri A. Antoniadis和James E. Chung兩位教授的指導下,
完成了她的博士論文,題爲《極端亞微米絕緣體上硅(SOI)》
(Extreme-submicrometer silicon-on-insulator (SOI) MOSFETs),
當時半導體行業開始面臨摩爾定律的物理瓶頸,
傳統的硅晶體管尺寸縮小時,面臨着嚴重的寄生電容和漏電流問題,
蘇媽提出在硅晶圓表面下方埋入一層氧化絕緣層,將頂層的晶體管與底層的硅基底物理隔絕,
這篇博士論文極具前瞻性,不僅獲得學術界認可,也成功推動了SOI技術的商業化,
此後的幾十年裏,SOI技術都是AMD對抗英特爾工藝的重要武器。
![]()
SOI
所以我們再對比英偉達和AMD兩位掌舵人,老黃創造英偉達早期是工程師,
而蘇媽在職業生涯早期本身就是行業專家,蘇媽的研究方向也更Solid。
1994年,蘇媽從MIT完成了本碩博連讀,進入德州儀器TI工作,
第二年,蘇媽就跳槽到當時的巨頭IBM的半導體研究與開發中心,
進入公司後,蘇媽提出將半導體互連材料從鋁更新到銅,
因爲到了90年代,芯片晶體管密度增加,連接晶體管的微小導線(互連層)成爲了性能瓶頸,
當時行業標準的鋁導線導電率有限,且在極細的線寬下容易發生“電遷移”現象,
電子流動的動量將金屬原子撞擊移位,導致電路斷路或短路,
銅的導電率比鋁高約40%,可以大大提升芯片速度並降低功耗。
![]()
然而,在半導體行業看來,銅一直是材料禁忌,因爲銅原子極易擴散到硅晶體中,
一旦進入,就會破壞晶體管的電學特性,導致芯片報廢,
因此行業共識就是銅無法用於量產芯片。
蘇姿豐提出用鉭或氮化鉭作爲阻擋層,將銅導線包裹起來,
這樣就能徹底隔絕銅原子向硅基底擴散。
1998年,IBM成功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採用銅互連技術的微處理器,
這項技術讓芯片速度提升了20%,併成爲了此後所有高性能芯片的製造標準,
直到今天,你手機、電腦、服務器裏的每一顆高性能芯片,
依然沿用着蘇姿豐當年參與開發的銅互連工藝原理,
蘇媽也從一位學者,晉升爲行業創新的工業領袖。
![]()
銅互連戰役之後,蘇姿豐被委以重任,負責當時IBM最大的項目Cell處理器,
同時蘇媽也利用自己的人脈聯繫上了日本索尼,
2001年,索尼PS之父久夛良木健,構想一款可以爲PS3提供超級計算機般性能的處理器,
蘇媽代表IBM聯合久夛良木健,再拉上東芝一起組建STI聯盟,
蘇媽擔任IBM半導體研發中心的副總裁,對跨國合作進行協調,
Cell處理器設計非常激進,浮點運算能力驚人,
但是也因爲編程模型過於複雜而讓開發者痛苦不堪,
蘇媽則是在這個項目中深入理解了遊戲主機市場的特殊需求,並與索尼建立了深厚的信任關係,
恰恰是這種關係在十年後拯救AMD時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
2000年,蘇姿豐再升一級,成爲IBM CEO郭士納的技術助理,
這個職位在IBM內部被稱爲“高管訓練營”,往往可以直通成爲大公司的高管,
郭士納在商業史上是著名的救火隊長,他本人並不懂半導體技術,
所以需要一位懂技術的助理輔助他做決策,
而蘇姿豐不僅要理解技術,還要理解資產負債表、供應鏈管理和客戶談判,
她目睹了郭士納如何做出艱難的裁決,如何聚焦核心業務,如何砍掉無利可圖的項目,
這種集中力量的戰略思維,也成爲蘇媽拯救AMD的核心心法。
![]()
蘇姿豐與郭士納
2007年,蘇姿豐離開IBM,出任飛思卡爾半導體的首席技術官(CTO),
當時的飛思卡爾在被私募股權收購後背負鉅額債務,且產品線雜亂無章,
蘇姿豐的任務是理清混亂的研發路線圖,
她果斷砍掉了缺乏競爭力的項目,將資源集中在QorIQ通信處理器產品線上,
這條產品線也功整合了PowerPC核心與高速網絡加速器,穩固飛思卡爾在嵌入式通信領域的地位。
![]()
消費者市場,蘇姿豐團隊還取得了一項鮮爲人知但影響深遠的成果,
即幫亞馬遜Kindle和索尼電子書閱讀器提供核心芯片,
蘇姿豐主導開發了i.MX508應用處理器,創新性地將E-Ink顯示控制器直接集成到芯片上,
直接降低芯片成本,推動電子書閱讀器的價格跌破150美元大關,也是亞馬遜能夠成功的關鍵所在。
在飛思卡爾,蘇媽進一步完成了從技術專家到運營高管的轉型,
不僅負責研發路線圖,還開始直接管理P&L損益表,
就這樣一直幹到2012年,屬於蘇媽的歷史性時刻終於到來。
![]()
2012年,蘇姿豐正式加入AMD擔任高級副總裁,
此時的AMD並不是日後的硬件巨頭,而是一家處於破產邊緣的垃圾企業,
華爾街的分析師們已經給AMD判了死刑,
將股票評級下調爲“不可投資”,信用評級跌至垃圾股,
AMD押注的“推土機”CPU架構徹底失敗,
這個架構想利用模塊化設計和共享浮點單元來堆高核心數,
但在單核性能和功耗控制上完敗於英特爾,AMD失去了性能王座,只能在低端市場苟延殘喘。
當時AMD公司現金流枯竭,年虧損額一度超過10億美元,
股價從巔峯的100美元跌到長期徘徊在2美元左右,
持續的裁員和士氣低落導致大量優秀工程師流向蘋果和英特爾。
![]()
推土機結構Bulldozer
爲了生存,AMD不得不賣掉自己的辦公大樓,然後再租回來辦公,
蘇媽接手的時候正是蘋果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爆發的黃金期,
高通和聯發科賺得盆滿鉢滿,而AMD自己的CPU業務被英特爾壓制,移動端芯片市佔率也非常可憐,
所有人都認爲蘇姿豐其實是去背鍋的,只能眼睜睜看着AMD倒閉。
不過蘇姿豐一上來並沒有急於擴張,
而是利用她在IBM時期與索尼建立的深厚關係,主導AMD與索尼和微軟的談判,
蘇媽成果說服兩家巨頭在次世代主機PS4和Xbox One中全線採用AMD的定製APU,
當時分析師普遍認爲這筆生意是“撿芝麻丟西瓜”,
因爲主機芯片的利潤率極低,遠不如服務器芯片賺錢。
但蘇姿豐看重的是現金流的確定性,主機產品的生命週期長達5-7年,
這意味着只要簽下合同,AMD在未來幾年內就能獲得穩定、可預測的現金流。
這筆錢,就是AMD的“保命錢”,可以幫助AMD暫時緩一口氣,讓蘇媽可以有更充足的時間去“戰未來”。
![]()
2014年10月,蘇姿豐正式被任命爲AMD總裁兼CEO,
成爲半導體巨頭歷史上第一位女性CEO,在她上任後的第一次全體員工大會上,
面對士氣低落、甚至懷疑公司下個月還能不能發工資的員工,
她沒有畫大餅,也沒有談論當時最熱的VR或物聯網概念,
而是確立了一個新信條:“我們不需要一夜之間擊敗英特爾50%,我們只需要每年持續進步5%。”
這就是後來著名的“5%法則”,蘇媽將公司的業務極度簡化爲三大支柱:
高性能計算(PC/服務器)、圖形(遊戲)和可視化,
蘇媽不留情面砍掉了平板電腦芯片等外圍項目,將每一分錢都砸向高性能CPU的研發。
![]()
如今過去,我們回看蘇媽的決定,她確實做到了。
AMD復興的基石是“Zen”微架構,蘇媽首先請回了傳奇芯片天才吉姆·凱勒,
蘇媽和凱勒敲定,AMD應該回歸到類似於英特爾的高性能同步多線程(SMT)設計,
設計目標是實現每時鐘週期指令數(IPC)提升40%。
但是在實踐過程中,想要一口氣提升40%是非常難的,
工程師們也認爲這違反了物理規律,但蘇媽依據自己從業30年的經驗,
認爲通過優化緩存、改進分支預測和利用新的製程工藝,是有機會實現40%的目標。
![]()
蘇姿豐對Zen架構的開發高度重視,
工程師出身的她經常會跑到研發團隊交流,讓團隊認識到Zen架構開發的重要性。
即便在公司縮減開支的背景下,Zen架構的項目經費也未受影響。
2017年,搭載第一代Zen架構的銳龍Ryzen處理器橫空出世,
實際IPC提升達到了驚人的52%,這也是半導體歷史上罕見的性能躍升,
十年來,AMD第一次在性能上追平了英特爾。
![]()
在Zen架構漫長的研發期(2014-2017),AMD幾乎沒有拿得出手的新產品。
爲了維持市場熱度,蘇姿豐開始頻繁出現在各種科技展會上,
她不同於那些只會念公關稿的CEO,
而是拿着芯片裸片(Die),對着鏡頭詳細講解其內部架構、緩存層級和製程優勢。
這種硬核、真誠的風格贏得了全球硬件玩家的喜愛,
國內平臺大家給她取外號“蘇媽”,在國外則是“Su Bae”,
蘇媽那張微笑着高舉Ryzen芯片的照片,也成爲了科技圈的聖像。
![]()
除了架構革新,蘇姿豐在製造策略上更是下了一步險棋:Chiplet(小芯片)設計。
英特爾傳統的CPU是將所有核心做在一塊巨大的單體硅片上,
這種做法良率低、成本高,蘇姿豐推動AMD採用模塊化設計,
將CPU切分成多個小的“小芯片”(Chiplets),然後通過高速互連總線“Infinity Fabric”將它們封裝在一起。
小芯片良率極高,且以此爲基礎,AMD可以像搭積木一樣,輕鬆地從4核擴展到64核EPYC服務器芯片,
AMD在多核性能和生產成本上對英特爾構成了降維打擊。
![]()
蘇姿豐做出的另一個決定性戰略轉移是重組與格羅方德的晶圓供應協議,
並將先進工藝訂單全面轉向自己老家的半導體巨頭臺積電(TSMC),
這個決策也讓AMD搭上了臺積電7nm工藝的快車,
與此同時,英特爾深陷自身10nm和7nm工藝延期的泥潭,
AMD利用臺積電製程優勢 + Zen架構優勢,
在2018-2020年間對英特爾形成了“剪刀差”攻勢,AMD YES的口號也逐漸大範圍傳開。
![]()
當時AMD最賺錢的還不是消費級CPU,而是性能更強的EPYC霄龍處理器,
AMD在利潤最豐厚的數據中心市場發起猛攻,從2015年的近乎0%市場份額,
到2024/2025年,AMD在服務器市場的份額已攀升至30%-40%區間,
亞馬遜AWS、微軟Azure和谷歌Cloud紛紛大規模部署EPYC服務器,
EPYC在能效比和性價比上均優於英特爾至強,這也是這輪AMD和OpenAI左腳踩右腳上天的原因之一。
![]()
2022年2月,蘇姿豐再出大手筆——AMD以全股份交易方式完成對賽靈思(Xilinx)的收購,
交易價值高達498億美元,成爲全球半導體史上最大併購案,
賽靈思發明了FPGA,這筆收購併非爲了PC市場,而是爲了數據中心和邊緣計算,
FPGA具有硬件可編程性,非常適合AI推理和專用網絡加速,
從此以後,AMD也成爲業界唯一能提供高性能CPU、GPU、FPGA和SoC的公司。
這一年,AMD的市值也首次超越英特爾,
同爲仙童出身的巨頭出現逆轉,象徵着半導體王權的更迭。
![]()
進入2023年,生成式AI大爆發,半導體競爭的戰場瞬間轉移,
蘇媽的對手不再是步履蹣跚的英特爾,而是如日中天的表舅黃仁勳領導的英偉達。
英偉達的H100幾乎完成了90%的市場壟斷,蘇媽推出AMD Instinct MI300X加速器,
這是全球第一款可以在技術規格上硬剛H100的產品,
市場上微軟、Meta、甲骨文等巨頭迫切需要英偉達之外的第二供應商,以降低成本並規避供應風險,
所以無論AMD這條路是否成功,大廠們都會源源不斷給AMD提供彈藥。
![]()
昨天講老黃的英偉達,我花了很長的篇幅講CUDA的發展史,
蘇媽也甚至AMD成功的最大障礙不是硬件,而是英偉達的CUDA軟件生態,
AMD對應推出ROCm開放軟件平臺,而且堅持開源路線,
聯合Linux基金會和PyTorch社區,打造廠商中立的軟件棧,
這個策略也吸引了擔心被英偉達鎖定的超大規模雲廠商,
如今,AMD的股價在最近也暴漲來到3700億美元,
超過了可口可樂、通用電氣和雪佛龍這些傳統巨頭。
![]()
相較於老黃“中規中矩”的創業史,蘇媽個人經歷我認爲其實更傳奇一些,
老黃拿到的是“從0到1”的開創者劇本,而蘇媽拿到的是“地獄難度”的救贖劇本,
她接手的是一座搖搖欲墜、被判了死刑的百年老店,
既要償還歷史欠下的鉅額技術債,又要面對英特爾和英偉達這兩個處於巔峯期的恐怖對手,
這種從負數到正無窮的逆襲,在商業史上幾乎找不到第二個孤例。
或許在未來,老黃的英偉達依然會是那個穿着皮衣的霸主,
但商業世界永遠厭惡壟斷,科技巨頭們更不希望自己的命運被鎖死在一家供應商手裏,
就是蘇媽和AMD存在的最大意義——
爲這個世界提供“第二種選擇”,一種不妥協、高性能且開放的選擇。
![]()
讓我們把時鐘撥回到故事的最開始,
那個2018年上海F1賽道上,面對鏡頭略顯羞澀、被當作路人的女性,
如今已經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釋“自己是誰”或者“會不會說英語”,
蘇姿豐已經成爲半導體歷史上最傳奇的CEO,
左手拿着Zen架構的利劍,把曾經不可一世的英特爾斬落馬下,
右手舉着Instinct加速器的盾牌,在AI時代硬扛英偉達的壟斷攻勢,
在這個星球上,她是唯一一個能同時讓英特爾感到窒息、讓英偉達感到壓力的女人,
全文完。
![]()
老黃髮家史系列
遊戲&AI系列:
AI——AI,是遊戲NPC的未來嗎?
巫師三——文生圖教程!SD3開源+ComfyUI,畫出你喜歡的小姐姐!
你的遊戲存檔——你的遊戲存檔,正在改寫人類藥物研發史——Nature諾獎遊戲項目
無主之地3——臭打遊戲,竟能解決人類大腸便祕煩惱——《無主之地3》科學遊戲
一句話造GTA——一句話生成GTA?全球首款A遊戲引擎Mirage上線!
AI女裝換臉——AI女裝換臉——FaceAPP應用和原理
AI捏臉技術——你想在遊戲中捏誰的臉?——最新的AI捏臉技術
Epic虛幻引擎——Epic虛幻引擎公開“元人類生成器”,小白也可參與遊戲開發(附教程)
腦機接口——魔幻的腦機接口技術——特斯拉、米哈遊等公司紛紛開始佈局
白話科普——白話科普——比特幣到底是如何誕生的?
永劫無間——永劫無間——肌肉金輪,AI如何幫助玩家捏臉?
Adobe之父——Adobe之父去世:曾發明PDF格式,助喬布斯封神
FPS遊戲之父——誰是最偉大的遊戲程序員?——FPS遊戲之父
《巫師3》MOD——《巫師3》MOD製作教程,從零開始!
#gd的ai&遊戲雜談#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