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F1路人,到单挑表舅黄仁勋——苏妈封神之路

2018年4月15日,F1来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大奖赛,

在赛前的发车格巡游环节,

各路名流、车队大佬和媒体记者像工蜂一样在赛车之间穿梭,

当时Sky Sports天空体育的王牌解说员、前赛车手马丁·布伦德尔,

正在进行他标志性的“赛前巡游”阶段,这是一种充满混乱与即兴色彩的直播形式,

布伦德尔需要在嘈杂的人群中寻找名流、车手或任何看起来值得采访的对象,

很快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位身材并不高大、戴着眼镜、面带微笑的亚洲女性身上,

在那个充满雄性荷尔蒙与明星光环的场合,她站在法拉利赛车旁,

看起来安静而内敛,似乎与周围的喧嚣格格不入,

但在马丁眼里,他觉得这就是一位幸运的粉丝路人。

布伦德尔显然没有认出她是谁,于是这位耿直老兄直接故作轻松走过去,

试探性地问出了那个后来成为互联网名场面的问题:

“Excuse me ma'am, do you speak English?”

(打扰一下,女士,请问您会说英语吗?)

面对这个略显冒犯的问题,这位女士只是微微一笑,

回答干净利落:“Yes I do.”(是的,我会。)

看起来她并没有丝毫被冒犯的痕迹,反而透着一种洞悉一切的从容,

不过马丁显然没有接收到信号,他依旧沉浸在自己“寻找幸运路人”的剧本里,

热情地为自己的节目效果“作死”,马丁继续把她定为幸运路人抛出第二个问题,

“Well, you're Marty's random person the first one of the year.

How are you, and what are you doing on the grid?”

(好吧,那你就是马丁今年逮到的第一个路人啦。你好吗?你在这里做什么呢?)

此刻,这位女士不再惜字如金,而是挺直身板,语气平稳却掷地有声,

口中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精密计算,但是在数百万观众面前却像是一颗信息炸弹:

“I'm with AMD. So we're sponsoring the Ferrari car.”

(我来自AMD。我们是法拉利车队的赞助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W411j7d4/?spm_id_from=888.80997.embed_other.whitelist&t=1.985314&bvid=BV1YW411j7d4

此时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前一秒还掌控全场的老道记者,

瞬间变成了一个做错事的孩子,马丁的大脑飞速运转,视线猛地向下,

才注意到这位女士脖子上的Paddock通行证似乎和其他人不一样,

与此同时,马丁的专业素养也在巨大的认知冲击下开始崩溃,

语言也短路,变得结结巴巴,场面一度尴尬到可以抠出一座三室一厅。

彼时还是2018年,布伦德尔并不知道,

他刚刚错过的,是当时地球上最有权势的科技领袖之一,

他眼中的“路人”,正是MIT电气工程博士、半导体行业的传奇人物——苏姿丰博士。

上面这个场景正是F1赞助历史上最有趣的一个故事,

(之前我也以此为契机专门做了一期F1赞助趣事的专题F1热知识——AMD苏妈曾误被当作路人,法拉利的传奇赞助商们!

不过这个充满讽刺意味的瞬间,也完美隐喻了苏姿丰的早期公众形象——

被低估、被忽视,但在平静的外表下,掌控着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当时间来到2025年,整个世界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英伟达成为全球最当红的公司,市值突破五万亿,

而唯一有能力全方面狙击黄仁勋的,也仅剩下一家公司,那就是苏姿丰的AMD!

说来也巧,硬件圈中一直在传苏姿丰和英伟达之间是亲戚关系,

很多老玩家第一次听到这个传闻都觉得很扯:全球硬件领域两大死对头居然是亲戚?

但是经过族谱学家的考证以及苏姿丰本人的最终确认,

黄仁勋确实是苏姿丰的表舅,

准确来说,苏姿丰的外公是黄仁勋母亲的长兄,

而且两人均出生于台南,幼年时期便随家人移民美国,

所以关系全球AI发展的生命线,其实是掌握在老黄-苏妈这个台南小家族内部,

看起来像莎士比亚的戏剧,接下来我们就正式进入苏姿丰的爽文大女主人生。

1969年11月,和老黄一样,苏姿丰出生于台南市,

父亲苏春槐是一位统计学者,母亲罗淑雅则是一位会计师,

70年代初,苏家移民美国,定居在纽约皇后区,

苏姿丰家庭其实是典型的华裔高知移民风格,

父母并没有强烈给苏姿丰进行规划,而是非常宽松的引导式学习,

比如苏妈个人传记中有一个被反复提及的童年故事,

在十岁时,她哥哥的一辆遥控车坏了,不同于普通孩子因玩具损坏而沮丧,

苏姿丰对设备内部运作逻辑强烈好奇,于是自己把玩具拆开,

发现有一根电线松了,然后动手把线接回去,

这种通过拆解底层逻辑来控制系统的思维模式,也贯穿苏妈整个职业生涯。

苏妈年轻时候

中学时期,苏姿丰就读于纽约布朗克斯科学高中,

这所名校培养了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拥有极其浓厚的理工科氛围,

在这里苏妈还完成了一个令她至今津津乐道的项目,

她在一台Commodore 64电脑上编程,模拟出飓风系统,

然后通过个带有沸水和观测窗的物理装置来验证她的模拟,

除了科学兴趣,苏妈本身也极具音乐天赋,

曾在茱莉亚音乐学院的预科班学习钢琴,甚至有机会成为一名职业钢琴家,

不过苏妈最终还是选择了工程学,进入到全球第一的MIT深造。

MIT以AMD苏姿丰命名纳米科学大楼

在进入MIT之初,苏姿丰面临着专业方向的选择,

80年代,PC电脑普及,硅谷创业成为年轻人最时髦的方向,

但是苏妈却选择了电气工程(EE),她认为计算机科学过于抽象,

而电气工程尤其是硬件制造,能让她“触摸”到自己创造的东西。

MIT在本科阶段就允许学生加入实验室,苏姿丰大一时就进入了半导体实验室,

负责制造测试芯片,亲自操作光刻机和蚀刻设备,

所以苏妈对半导体制造的理解,甚至比纯理论学家更强。

1994年,苏姿丰在Dimitri A. Antoniadis和James E. Chung两位教授的指导下,

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题为《极端亚微米绝缘体上硅(SOI)》

(Extreme-submicrometer silicon-on-insulator (SOI) MOSFETs),

当时半导体行业开始面临摩尔定律的物理瓶颈,

传统的硅晶体管尺寸缩小时,面临着严重的寄生电容和漏电流问题,

苏妈提出在硅晶圆表面下方埋入一层氧化绝缘层,将顶层的晶体管与底层的硅基底物理隔绝,

这篇博士论文极具前瞻性,不仅获得学术界认可,也成功推动了SOI技术的商业化,

此后的几十年里,SOI技术都是AMD对抗英特尔工艺的重要武器。

SOI

所以我们再对比英伟达和AMD两位掌舵人,老黄创造英伟达早期是工程师,

而苏妈在职业生涯早期本身就是行业专家,苏妈的研究方向也更Solid。

1994年,苏妈从MIT完成了本硕博连读,进入德州仪器TI工作,

第二年,苏妈就跳槽到当时的巨头IBM的半导体研究与开发中心,

进入公司后,苏妈提出将半导体互连材料从铝更新到铜,

因为到了90年代,芯片晶体管密度增加,连接晶体管的微小导线(互连层)成为了性能瓶颈,

当时行业标准的铝导线导电率有限,且在极细的线宽下容易发生“电迁移”现象,

电子流动的动量将金属原子撞击移位,导致电路断路或短路,

铜的导电率比铝高约40%,可以大大提升芯片速度并降低功耗。

然而,在半导体行业看来,铜一直是材料禁忌,因为铜原子极易扩散到硅晶体中,

一旦进入,就会破坏晶体管的电学特性,导致芯片报废,

因此行业共识就是铜无法用于量产芯片。

苏姿丰提出用钽或氮化钽作为阻挡层,将铜导线包裹起来,

这样就能彻底隔绝铜原子向硅基底扩散。

1998年,IBM成功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采用铜互连技术的微处理器,

这项技术让芯片速度提升了20%,并成为了此后所有高性能芯片的制造标准,

直到今天,你手机、电脑、服务器里的每一颗高性能芯片,

依然沿用着苏姿丰当年参与开发的铜互连工艺原理,

苏妈也从一位学者,晋升为行业创新的工业领袖。

铜互连战役之后,苏姿丰被委以重任,负责当时IBM最大的项目Cell处理器,

同时苏妈也利用自己的人脉联系上了日本索尼,

2001年,索尼PS之父久夛良木健,构想一款可以为PS3提供超级计算机般性能的处理器,

苏妈代表IBM联合久夛良木健,再拉上东芝一起组建STI联盟,

苏妈担任IBM半导体研发中心的副总裁,对跨国合作进行协调,

Cell处理器设计非常激进,浮点运算能力惊人,

但是也因为编程模型过于复杂而让开发者痛苦不堪,

苏妈则是在这个项目中深入理解了游戏主机市场的特殊需求,并与索尼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关系,

恰恰是这种关系在十年后拯救AMD时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2000年,苏姿丰再升一级,成为IBM CEO郭士纳的技术助理,

这个职位在IBM内部被称为“高管训练营”,往往可以直通成为大公司的高管,

郭士纳在商业史上是著名的救火队长,他本人并不懂半导体技术,

所以需要一位懂技术的助理辅助他做决策,

而苏姿丰不仅要理解技术,还要理解资产负债表、供应链管理和客户谈判,

她目睹了郭士纳如何做出艰难的裁决,如何聚焦核心业务,如何砍掉无利可图的项目,

这种集中力量的战略思维,也成为苏妈拯救AMD的核心心法。

苏姿丰与郭士纳

2007年,苏姿丰离开IBM,出任飞思卡尔半导体的首席技术官(CTO),

当时的飞思卡尔在被私募股权收购后背负巨额债务,且产品线杂乱无章,

苏姿丰的任务是理清混乱的研发路线图,

她果断砍掉了缺乏竞争力的项目,将资源集中在QorIQ通信处理器产品线上,

这条产品线也功整合了PowerPC核心与高速网络加速器,稳固飞思卡尔在嵌入式通信领域的地位。

消费者市场,苏姿丰团队还取得了一项鲜为人知但影响深远的成果,

即帮亚马逊Kindle和索尼电子书阅读器提供核心芯片,

苏姿丰主导开发了i.MX508应用处理器,创新性地将E-Ink显示控制器直接集成到芯片上,

直接降低芯片成本,推动电子书阅读器的价格跌破150美元大关,也是亚马逊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飞思卡尔,苏妈进一步完成了从技术专家到运营高管的转型,

不仅负责研发路线图,还开始直接管理P&L损益表,

就这样一直干到2012年,属于苏妈的历史性时刻终于到来。

2012年,苏姿丰正式加入AMD担任高级副总裁,

此时的AMD并不是日后的硬件巨头,而是一家处于破产边缘的垃圾企业,

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已经给AMD判了死刑,

将股票评级下调为“不可投资”,信用评级跌至垃圾股,

AMD押注的“推土机”CPU架构彻底失败,

这个架构想利用模块化设计和共享浮点单元来堆高核心数,

但在单核性能和功耗控制上完败于英特尔,AMD失去了性能王座,只能在低端市场苟延残喘。

当时AMD公司现金流枯竭,年亏损额一度超过10亿美元,

股价从巅峰的100美元跌到长期徘徊在2美元左右,

持续的裁员和士气低落导致大量优秀工程师流向苹果和英特尔。

推土机结构Bulldozer

为了生存,AMD不得不卖掉自己的办公大楼,然后再租回来办公,

苏妈接手的时候正是苹果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爆发的黄金期,

高通和联发科赚得盆满钵满,而AMD自己的CPU业务被英特尔压制,移动端芯片市占率也非常可怜,

所有人都认为苏姿丰其实是去背锅的,只能眼睁睁看着AMD倒闭。

不过苏姿丰一上来并没有急于扩张,

而是利用她在IBM时期与索尼建立的深厚关系,主导AMD与索尼和微软的谈判,

苏妈成果说服两家巨头在次世代主机PS4和Xbox One中全线采用AMD的定制APU,

当时分析师普遍认为这笔生意是“捡芝麻丢西瓜”,

因为主机芯片的利润率极低,远不如服务器芯片赚钱。

但苏姿丰看重的是现金流的确定性,主机产品的生命周期长达5-7年,

这意味着只要签下合同,AMD在未来几年内就能获得稳定、可预测的现金流。

这笔钱,就是AMD的“保命钱”,可以帮助AMD暂时缓一口气,让苏妈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去“战未来”。

2014年10月,苏姿丰正式被任命为AMD总裁兼CEO,

成为半导体巨头历史上第一位女性CEO,在她上任后的第一次全体员工大会上,

面对士气低落、甚至怀疑公司下个月还能不能发工资的员工,

她没有画大饼,也没有谈论当时最热的VR或物联网概念,

而是确立了一个新信条:“我们不需要一夜之间击败英特尔50%,我们只需要每年持续进步5%。”

这就是后来著名的“5%法则”,苏妈将公司的业务极度简化为三大支柱:

高性能计算(PC/服务器)、图形(游戏)和可视化,

苏妈不留情面砍掉了平板电脑芯片等外围项目,将每一分钱都砸向高性能CPU的研发。

如今过去,我们回看苏妈的决定,她确实做到了。

AMD复兴的基石是“Zen”微架构,苏妈首先请回了传奇芯片天才吉姆·凯勒,

苏妈和凯勒敲定,AMD应该回归到类似于英特尔的高性能同步多线程(SMT)设计,

设计目标是实现每时钟周期指令数(IPC)提升40%。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想要一口气提升40%是非常难的,

工程师们也认为这违反了物理规律,但苏妈依据自己从业30年的经验,

认为通过优化缓存、改进分支预测和利用新的制程工艺,是有机会实现40%的目标。

苏姿丰对Zen架构的开发高度重视,

工程师出身的她经常会跑到研发团队交流,让团队认识到Zen架构开发的重要性。

即便在公司缩减开支的背景下,Zen架构的项目经费也未受影响。

2017年,搭载第一代Zen架构的锐龙Ryzen处理器横空出世,

实际IPC提升达到了惊人的52%,这也是半导体历史上罕见的性能跃升,

十年来,AMD第一次在性能上追平了英特尔。

在Zen架构漫长的研发期(2014-2017),AMD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新产品。

为了维持市场热度,苏姿丰开始频繁出现在各种科技展会上,

她不同于那些只会念公关稿的CEO,

而是拿着芯片裸片(Die),对着镜头详细讲解其内部架构、缓存层级和制程优势。

这种硬核、真诚的风格赢得了全球硬件玩家的喜爱,

国内平台大家给她取外号“苏妈”,在国外则是“Su Bae”,

苏妈那张微笑着高举Ryzen芯片的照片,也成为了科技圈的圣像。

除了架构革新,苏姿丰在制造策略上更是下了一步险棋:Chiplet(小芯片)设计。

英特尔传统的CPU是将所有核心做在一块巨大的单体硅片上,

这种做法良率低、成本高,苏姿丰推动AMD采用模块化设计,

将CPU切分成多个小的“小芯片”(Chiplets),然后通过高速互连总线“Infinity Fabric”将它们封装在一起。

小芯片良率极高,且以此为基础,AMD可以像搭积木一样,轻松地从4核扩展到64核EPYC服务器芯片,

AMD在多核性能和生产成本上对英特尔构成了降维打击。

苏姿丰做出的另一个决定性战略转移是重组与格罗方德的晶圆供应协议,

并将先进工艺订单全面转向自己老家的半导体巨头台积电(TSMC),

这个决策也让AMD搭上了台积电7nm工艺的快车,

与此同时,英特尔深陷自身10nm和7nm工艺延期的泥潭,

AMD利用台积电制程优势 + Zen架构优势,

在2018-2020年间对英特尔形成了“剪刀差”攻势,AMD YES的口号也逐渐大范围传开。

当时AMD最赚钱的还不是消费级CPU,而是性能更强的EPYC霄龙处理器,

AMD在利润最丰厚的数据中心市场发起猛攻,从2015年的近乎0%市场份额,

到2024/2025年,AMD在服务器市场的份额已攀升至30%-40%区间,

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谷歌Cloud纷纷大规模部署EPYC服务器,

EPYC在能效比和性价比上均优于英特尔至强,这也是这轮AMD和OpenAI左脚踩右脚上天的原因之一。

2022年2月,苏姿丰再出大手笔——AMD以全股份交易方式完成对赛灵思(Xilinx)的收购,

交易价值高达498亿美元,成为全球半导体史上最大并购案,

赛灵思发明了FPGA,这笔收购并非为了PC市场,而是为了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

FPGA具有硬件可编程性,非常适合AI推理和专用网络加速,

从此以后,AMD也成为业界唯一能提供高性能CPU、GPU、FPGA和SoC的公司。

这一年,AMD的市值也首次超越英特尔,

同为仙童出身的巨头出现逆转,象征着半导体王权的更迭。

进入2023年,生成式AI大爆发,半导体竞争的战场瞬间转移,

苏妈的对手不再是步履蹒跚的英特尔,而是如日中天的表舅黄仁勋领导的英伟达。

英伟达的H100几乎完成了90%的市场垄断,苏妈推出AMD Instinct MI300X加速器,

这是全球第一款可以在技术规格上硬刚H100的产品,

市场上微软、Meta、甲骨文等巨头迫切需要英伟达之外的第二供应商,以降低成本并规避供应风险,

所以无论AMD这条路是否成功,大厂们都会源源不断给AMD提供弹药。

昨天讲老黄的英伟达,我花了很长的篇幅讲CUDA的发展史,

苏妈也甚至AMD成功的最大障碍不是硬件,而是英伟达的CUDA软件生态,

AMD对应推出ROCm开放软件平台,而且坚持开源路线,

联合Linux基金会和PyTorch社区,打造厂商中立的软件栈,

这个策略也吸引了担心被英伟达锁定的超大规模云厂商,

如今,AMD的股价在最近也暴涨来到3700亿美元,

超过了可口可乐、通用电气和雪佛龙这些传统巨头。

相较于老黄“中规中矩”的创业史,苏妈个人经历我认为其实更传奇一些,

老黄拿到的是“从0到1”的开创者剧本,而苏妈拿到的是“地狱难度”的救赎剧本,

她接手的是一座摇摇欲坠、被判了死刑的百年老店,

既要偿还历史欠下的巨额技术债,又要面对英特尔和英伟达这两个处于巅峰期的恐怖对手,

这种从负数到正无穷的逆袭,在商业史上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孤例。

或许在未来,老黄的英伟达依然会是那个穿着皮衣的霸主,

但商业世界永远厌恶垄断,科技巨头们更不希望自己的命运被锁死在一家供应商手里,

就是苏妈和AMD存在的最大意义——

为这个世界提供“第二种选择”,一种不妥协、高性能且开放的选择。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故事的最开始,

那个2018年上海F1赛道上,面对镜头略显羞涩、被当作路人的女性,

如今已经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释“自己是谁”或者“会不会说英语”,

苏姿丰已经成为半导体历史上最传奇的CEO,

左手拿着Zen架构的利剑,把曾经不可一世的英特尔斩落马下,

右手举着Instinct加速器的盾牌,在AI时代硬扛英伟达的垄断攻势,

在这个星球上,她是唯一一个能同时让英特尔感到窒息、让英伟达感到压力的女人,

全文完。

老黄发家史系列

老黄发家史——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老黄的传奇人生!

老黄发家史——传奇AMD工程师,老黄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老黄发家史——世嘉主机拯救英伟达,老黄曾差点破产!

老黄发家史——FPS天才成就英伟达,N卡的诞生!

老黄发家史——N卡大战A卡,上古芯片巨头ATI!

老黄发家史——英伟达创造显卡,PC游戏的崛起!

老黄发家史——极客玩家的一次灵感,启发英伟达进军AI!

老黄发家史(八)——让玩家为 AI 买单,老黄成功的秘诀!

老黄发家史——CUDA崛起,英伟达AI的护城河!

老黄发家史——华人AI教母李飞飞,老黄发家的贵人!

老黄发家史11——神经网络,AI革命的起点!

老黄发家史——500美元的游戏显卡,居然开启 AI 元年!

老黄发家史——百度大战微软谷歌,一场改变世界的秘密拍卖会!

老黄发家史——柯洁梦碎,阿尔法狗灵感源于游戏!

老黄发家史——马斯克大战老黄,OpenAI的诞生!

游戏&AI系列:

AI——AI,是游戏NPC的未来吗?

巫师三——文生图教程!SD3开源+ComfyUI,画出你喜欢的小姐姐!

你的游戏存档——你的游戏存档,正在改写人类药物研发史——Nature诺奖游戏项目

无主之地3——臭打游戏,竟能解决人类大肠便秘烦恼——《无主之地3》科学游戏

一句话造GTA——一句话生成GTA?全球首款A游戏引擎Mirage上线!

AI女装换脸——AI女装换脸——FaceAPP应用和原理

AI捏脸技术——你想在游戏中捏谁的脸?——最新的AI捏脸技术

Epic虚幻引擎——Epic虚幻引擎公开“元人类生成器”,小白也可参与游戏开发(附教程)

脑机接口——魔幻的脑机接口技术——特斯拉、米哈游等公司纷纷开始布局

白话科普——白话科普——比特币到底是如何诞生的?

永劫无间——永劫无间——肌肉金轮,AI如何帮助玩家捏脸?

Adobe之父——Adobe之父去世:曾发明PDF格式,助乔布斯封神

FPS游戏之父——谁是最伟大的游戏程序员?——FPS游戏之父

游戏改变世界——英伟达,从游戏到AI的故事

《巫师3》MOD——《巫师3》MOD制作教程,从零开始!

#gd的ai&游戏杂谈#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