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用"朝三暮四"來形容說一套做一套?

剛畢業找工作的時候這家公司說好朝九晚五,結果天天加班變成“朝九晚九!",朋友跟我吐槽"我男朋友說好明年結婚,這都“明年復明年”三年了!每當遇到這種"說一套做一套"的情況,我們總會憤憤地罵一句:"太朝三暮四了吧!"

那好奇寶寶們,有沒有想過,爲什麼形容反覆無常要用"朝三暮四"?早上三個,晚上四個,這跟不守信用有什麼關係?

真相可能會讓你笑出聲,這個詞發明出來,原本是用來夸人聰明的!

這個故事呀記載在《莊子·齊物論》裏。宋國有個養猴人,家裏猴口衆多。碰上糧食歉收的年景,他不得不跟猴子們商量:"從今天起,咱們早上喫三個栗子,晚上喫四個,怎麼樣?"

猴子們一聽就炸毛了:"什麼?一天才七個?不行!絕對不行!"

養猴人靈機一動,馬上改口:"那這樣,咱們早上四個,晚上三個,總夠了吧?"

奇蹟發生了!所有猴子都高興得在地上打滾,對這個安排滿意得不得了。

看到這裏你可能要笑了,這不就是換湯不換藥嗎?總數都是七個栗子,只是調整了發放順序啊!

沒錯,這就是"朝三暮四"最原始的智慧,在結果不變的情況下,通過調整表現形式來讓對方滿意。

這情況放到今天,好像有點眼熟哈。我們的手機套餐,"每月100G流量"聽起來就比"每天3.3G"要大方,商家搞促銷"買一送一"感覺就比"打五折"更划算,就是所謂的公司福利,"免費下午茶"聽起來就比"每月補貼200元"更貼心一樣。

有趣的是,這個詞在後來的使用中,意思發生了180度大轉彎。

從唐宋開始,文人們發現那些在原則上變來變去的人,不就像這些被表象迷惑的猴子嗎?於是,"朝三暮四"慢慢從"聰明人的妙計",變成了"糊塗人的善變"。

到了今天,它主要用來形容那些感情不專一、立場不堅定、主意老是變的人或事。

其實仔細想想,我們身邊"朝三暮四"的東西還真不少。在職場里老板給你畫大餅,"現在辛苦點,明年就輕鬆了",結果明年有明年的大餅;平時消費的時候商家告訴你,"這不是漲價,這是產品升級",其實就是換個包裝多收錢;還有海王對每個曖昧對象都說:"你是我遇到過最特別的人"。

其實呀,無論是早上三個栗子還是四個栗子,最重要的是最終能拿到幾個栗子?

但願我們在這個充滿"朝三暮四"的世界裏,都能做個明白人既不當那個被表象迷惑的猴子,也不做那個玩弄手段的養猴人。畢竟,真誠纔是必殺技呀。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