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龙族与EVA

提到小说《龙族》,相信很多盒友都不会感到陌生,这部青春幻想小说曾一度是多数零零后中学时期的白月光,笔者我也不例外,甚至至今都是我心目中的最佳青春文学小说。前些日子,在终于去电影院二刷了(第一遍几年前就找资源看过了)最新引入内地的eva最终季剧场版后,伴随着毕业生涯的到来(脑子里难免会胡思乱想出很多东西),我才真正想把这部最喜欢的动画番剧和小说放在一起做个深刻谈论。

毫无疑问,江南在写龙族时是借鉴甚至说是抄袭了eva中的多数设定的。两部作品虽然载体不同,文化背景各异,但它们在核心主题,人物塑造乃至时代精神上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对话。单把其中的主角提取出来对比,平平无奇的外表,自卑懦弱又倔强的性格,隐藏在内心深处甘愿为他人而牺牲的矛盾精神,以及他们身上所背负的残酷又宏大的使命。正如江南老贼说的那样,“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死小孩”,这种极致的共情感无不让很多自诩为废材的年轻人觉得在照一面镜子。

左eva主角碇真嗣,右龙族主角路明非

影院上映的eva最终季更名为了《天鹰战士:最后的冲击》,我记得小时候在电视机上刚接触到老版eva时它就叫什么天鹰战士,所以在听到翻译成这个名字的时候并没有很意外反而还挺怀念。

1990s年的日本正处在社会裂变的边缘。泡沫经济破灭、终身雇佣制解体、青年失业激增。阪神大地震与奥姆真理教毒气袭击事件接连发生——现实的“使徒”击碎了安全与秩序的幻觉。eva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它将传统“热血成长”的动画结构拆解殆尽,徒留下一地心理碎片。据说庵野秀明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正经历着抑郁期,而观众的回响远超了他的想象。eva被认为是一代日本青年“失落感”的集体记录。“逃离了痛苦之后还会觉得痛苦”“人类正因抱着生存之意,才算是真的存在”,这些哲理性的台词非但没有让eva陷入枯燥的空洞思考,反而激发出强烈的文化共鸣。

可以说在动画史上,极少有作品能像《新世纪福音战士》(简称 EVA)那样,经三十年仍被不断观看、解读与争论。它或许早已超出一部动画的范畴,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一个关于孤独、自我与理解的永恒隐喻。表面上,eva是一部标准版的“少年与机甲”的故事,然而,庵野秀明从一开始就拒绝讲述一个少年如何成长为英雄的故事。对他而言,真正的“冲击”并不来自宇宙,而来自人类内部。敌人不是“使徒”,而是焦虑、自卑、疏离、亲密恐惧……是真嗣也是我们广大观众无法直视的自我。

在eva最终季中,真嗣终于不再回避自己的伤口,也不再执着于拯救世界。他开始理解、告别、道歉、原谅,不是对别人,而是对自己。

庵野秀明选择以“重启”为结尾。他把少年送回日常,送回人群。他给真嗣一个平静告别的背影,也给了我们观众一个机会,可以不再沉溺于痛苦之中,但也不否认痛苦的存在。

尽管内核相似,相较于《新世纪福音战士》,《龙族》小说却更侧重于共情而非剖析,《龙族》崛起于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正是中国网络文学和青春文化蓬勃发展的时期,江南适时而动,用华丽的文笔渲染出衰小孩的内心独白,故事发展也比eva更为轻松诙谐,易于接受。

“孤独”这个词贯彻了整部《龙族》,它被当作了一群人的标志,一个被称为“血之哀”的标志,因为血之哀”,他们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哪怕身处闹市也依旧感觉孤独,因为他们不是“同类”,他们游走在人类与龙族之间,他们叫混血种”。所以他们聚集在了一起,相互取暖,相互依靠。这群人当中可能有是优雅高傲的贵族,也可能是接触不到的神话,还可能是众人嘲笑的衰仔。

或许随着年龄增长,你会发现身边的朋友,一个接一个地走散,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像是在角落里,没有人理你,也没有人会在乎你,他们从你身边走过,车辆在你身前开走,你只和自己的影子对视,你的世界里只有你一个。

那种孤独,谁没有经历过?

可直到我们真正长大了,才发现我们其实一直在逃避现实,之后不知不觉的活成了师兄师姐,活成了大人。我们不再是整天泛着中二病的孩子,不再是那个衰仔,我们要为自己的任性负责了。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龙族》或许是江南写给中国读者的一封关于“衰小孩”的,带有“eva”灵魂的情书。

路明非和碇真嗣毫无疑问都是“衰小孩”,他们都想过逃跑,都渴望被爱,都具有无穷潜力。

诺诺和明日香都是主角仰望的,光芒四射的“女神”,自信强大,但内心却脆弱无比。

零和绫波丽都是标准的“三无少女”;楚子航和渚薰都是近乎完美的“另一个存在”。

这些角色让主角们在爱与被爱,理解和被理解之间反复挣扎。《龙族》继承了《EVA》关于少年、孤独、力量与异化的核心主题,将其移植到中国当代的校园都市与社会中,用更具商业性和亲和力的叙事方式进行了重新包装。

如果说《EVA》是一把冰冷的手术刀,解剖出人性的绝望;那么《龙族》就是一杯烈酒,初尝是青春的甜与爽,后劲却是成长的苦涩与孤独。

当下的我们正处在一个强烈竞争的社会中,一个人很容易感到自己被人潮吞没。通过不断成长,人们试图证明“我与众不同”,又同时渴望“我属于某一类人”。但这种努力往往止步于表面,如同擦拭不尽的镜面,人们看到的是自己挑选的一部分,而非真正的核心。

也正因为如此,《EVA》至今仍有穿透时代的力量。它不提供安慰性解答,也不是温情的励志文本。相反,它拒绝粉饰太平,直面内心的创伤与困惑。在这个常常“社交失语”现实中,人们依然有承认自己疲惫与混乱的权利。

就像故事的最后,真嗣轻声说,“还是……要活下去。”这句几乎微不可闻的低语,却像一道细线,牵住了人们在现实中漂浮的自我。

最后,无论是《EVA》中的“心之壁”,还是龙族里的“血之哀”,其实都不应该成为自诩为废材的我们的绊脚石,人无非活个几十载。拯救世界、不凡伟力从来不是我喜欢《EVA》和《龙族》的原因,最重要的是那一份独属于少年的“真”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听雨》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