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inZOI》的“海島假期”DLC在2025年8月20日上線時,生活模擬遊戲玩家們彷彿看到了一面鏡子——鏡子的另一頭,是2012年《模擬人生3:島嶼天堂》裏那片被陽光曬得發燙的沙灘。
十三年過去,技術的進步讓《inZOI》的熱帶島嶼“Cahaya”擁有了虛幻5引擎加持下的碧海藍天,但若論遊戲性、敘事深度與玩家自由度的打磨,這款新秀仍難掩對經典的亦步亦趨,甚至在某些維度上,暴露出對“模擬”本質的誤解。
![]()
技術迭代下的“海島”表象
“Cahaya”確實是一場視覺盛宴:虛幻5引擎將海浪的波紋、棕櫚葉的搖曳、度假村水療中心的蒸汽渲染得纖毫畢現。玩家可以浮潛觀賞珊瑚礁,遭遇突如其來的風暴毀掉莊稼,或是購買“自然災害保險”對沖風險。
![]()
這些設計試圖用“擬真”填補玩法空白,但本質上仍是碎片化的任務堆砌——農耕、採礦、釣魚被包裝成“自給自足”的賣點,卻缺乏內在的生態邏輯。
![]()
例如,採礦產出寶石後,玩家只能選擇“加工售賣”或“裝飾展示”,而無法像《模擬人生3》中那樣,用寶石觸發隱藏劇情或解鎖特殊建築。
![]()
反觀《模擬人生3:島嶼天堂》,儘管畫面受限於2012年的技術,其島嶼“Isla Paradiso”卻是一個有機整體:
![]()
天堂般的島嶼冒險等待着您的模擬人生!從乘坐完全可定製的船屋探索島嶼到創造五星級度假體驗,您的模擬人生一定會喜歡無憂無慮的熱帶生活方式。航海模擬市民可以在島嶼之間揚帆起航,潛入水下以發現沉沒的寶藏——甚至可能與美人魚成爲朋友!憑藉《模擬人生》PC 系列中前所未有的創新功能以及陸地和海洋中充滿新可能性的世界,您的模擬人生將從他們自己的島嶼天堂中受益。
![]()
度假村泳池派對
新增城鎮天堂島——島嶼風情、終日如夏、山青草綠、藍天碧海。
![]()
Isla Paradiso
新增船屋、水肺潛水和度假村經營。
![]()
日落時分下殘霞絢爛的天空,令人心馳嚮往的度假小屋
度假村的開店玩法,實際上三代資料片開店遜色於二代甚至四代。
![]()
二代度假村燒烤
房船既可以住人,也可以航行在海面上。
![]()
我可以住一輩子的房船
潛水技能達到10級可解鎖“潛水夫穴”島嶼,美人魚種族能自動進入水下洞穴,而營救35名溺水者才能獲得“都會沙洲”的擁有權。
水肺潛水,可以深入海底,有點類似墓室探險。
![]()
水肺潛水
除此之外,該遊戲繼承了模擬人生二代遊戲機版《荒島餘生》及《孤島物語》的遊戲特色。
![]()
荒島餘生
新人種人魚,潛水後腿會變成魚尾。
![]()
兒童時期的美人魚游泳時沒有魚尾巴
![]()
從青少年時期開始,美人魚纔會有魚尾巴
房建新增泳池吧檯,“模擬小人”可以在泳池像酒保點飲料。
![]()
泳池吧檯
這些設計並非孤立的小遊戲,而是與角色成長、世界觀設定緊密交織。玩家能感受到島嶼的“呼吸”——潮汐漲落影響漁船航線,火山噴發威脅度假村運營,甚至鯊魚襲擊會改變NPC的命運軌跡。
![]()
這種動態性在《inZOI》中僅體現爲“隨機事件”,例如釣魚時被風浪吹到荒島,卻無後續的生存挑戰或敘事分支。
![]()
從“系統驅動”到“打卡清單”
《inZOI》的DLC最致命的短板,在於將“模擬經營”簡化爲“成就收集”。農耕玩法中,暴雨毀掉作物後,保險賠償金直接打入賬戶,玩家無需思考土壤改良或輪作策略;
![]()
度假村的SPA和桑拿只是“心情值+10”的數值把戲,按摩動畫結束後,角色依舊重複呆板的日常行爲。這種設計暴露了開發組的取巧——用“結果導向”的獎勵機制替代過程樂趣。
![]()
而島嶼生活始終是“過程導向”的。建造五星級度假村需要平衡員工薪資、客房定價與遊客滿意度,稍有不慎便會負債破產;成爲救生員職業的頂級人物後,玩家能解鎖“海豚訓練師”分支,指揮海豚表演吸引遊客。
![]()
更不必說“人魚的祕密”“劫匪洞”等隱藏島嶼,需要玩家收集地圖碎片、解讀瓶中信等長達數週的現實時間投入。這些設計讓每個島嶼成爲“謎題”,而非“景點”。
當“Zoi”遇上“有靈魂的市民”
《inZOI》試圖用“情緒UI”和“內心想法氣泡”增強角色代入感,但NPC的互動依舊停留在“邀約聚會”或“拜訪請求”的腳本層面。玩家很難記住某個Zoi的名字或故事,因爲他們本質上是一羣穿着不同皮膚的“任務觸發器”。
![]()
島嶼居民卻擁有“記憶”。一個在火山噴發中失去家園的NPC會長期處於悲傷狀態,甚至拒絕搬入新居;美人魚與人類戀愛後,後代可能繼承鰭狀肢體,引發家族矛盾。
![]()
這些細節源於遊戲的“開放結局”設計——沒有預設的“海島假日”劇本,每個市民的行爲由性格特徵(如“勇敢”“藝術氣質”)驅動,玩家能通過觀察或干預,見證無數自發故事。
![]()
經典爲何難以超越?
《inZOI》的DLC像一份精心擺盤的度假村套餐,食材新鮮卻烹飪保守;而《模擬人生3》的島嶼天堂是一鍋慢燉的濃湯,食材普通卻回味悠長。這種差距並非技術代際所能彌補,而是源於設計的差異:前者將“模擬”理解爲“復刻現實”,後者則視之爲“創造可能”。
![]()
當《inZOI》的玩家在Cahaya的沙灘上擺拍截圖時,《模擬人生3》的老玩家或許正指揮着人魚族與鯊魚搏鬥,或是駕駛屋船駛向風暴中的藏寶島。後者所代表的,是一種近乎奢侈的信任——信任玩家願意爲“可能性”付出時間,哪怕沒有4K畫質或即時獎勵的刺激。這種信任,或許纔是“模擬遊戲”黃金時代的真正遺產。
![]()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