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做獨立遊戲是什麼體驗?嘎嘎嘎嘎?嘎嘎!

大家好,我是Sweaty Chair工作室的Brian,我在澳洲悉尼做獨立遊戲。
遊戲叫《神經鵝》。
是的,就是那隻抽象的鵝。

嘎嘎嘎嘎,加入願望單。🪿

這幾年在與發行合作的過程中,我發現,在澳洲做遊戲,和在中國的體驗幾乎是兩個平行宇宙。
無論是政策、成本,創作思路還是上班方式,都完全不同。
也正是這種差異,塑造了《神經鵝》————看似獵奇,實則治癒的策略擺放遊戲。

🏛 一、政府真會送錢給你做遊戲嗎?

Games Fund

在澳洲,如果你在做獨立遊戲,可以向類似Screen Australia的政府機構申請一定的財務支持,金額從幾千到幾十萬澳幣不等。只要你能證明遊戲“有潛力”。

篩選及評判標準沒有完全公開,但這類機構因爲非商業性質,除是否可以完成之外,還會從文化等方面做出考量。好的是:這些投資是完全沒有後續回報要求的,純屬贊助。

我們當時帶着《神經鵝》的demo去申請。
評委沉默五秒,說了一句:“瘋,但有趣。”
然後——錢就批下來了。嘎嘎。

目前神經鵝獲得的贊助有:

1 因爲入選了Indie Rising,ScreenNSW贊助我們參加了2025年10月的Pax墨爾本遊戲展,價值約AUD$2,000;

2 ScreenAustralia和Austrade支持我們先後參加了德國科隆遊戲展Gamescom韓國Gstar,包機票和酒店住宿,價值約AUD$8000;

加起來大約1w澳幣(4.6w人民幣)的贊助。

PAX_神經鵝

這種機制意味着:


如果拿到了足夠的贊助,就更加不需要追熱點,也不用迎合市場。


創作者能更自由地做自己喜歡的東西。


於是你會看到各種離譜又奇妙的作品:
大家耳熟能詳的一些澳洲神作《咩咩啓示錄》《Unpacking》《搗蛋鵝Untitled Goose》等都是在這種支持下誕生的!
澳洲開發者的創作來源確實不是“能賣”,而是“有意思就做”。

💸 二、但人力成本,是現實的地獄

澳洲的自由是有代價的。
一個新人程序員年薪約6萬澳幣(約28萬人民幣),中到高級大概8-13萬澳幣(38到60萬人民幣不等)。
美術和策劃也都在這個區間。(朋友說對比中國,因爲缺乏大廠,新人薪資高,中高級薪資偏低。)

這意味着獨立團隊在自由創作的同時,又必須極度理性——
每一行代碼都要“值回票價”。
沒人能隨意返工,也沒人能無限加班。
代價高,逼得你聰明。

我們笑稱:
“每多一個特效,就少一週午飯。”


所以我們學會了另一種創作邏輯:
——少做,但做狠。
——荒誕,但精準。
——神經,有時候也是在3A大作圍剿下的一種藝術創作策略。

坦誠說,在這個成本下,與大多數其他獨遊開發一樣,我們的財務壓力也非常大。嘎嘎嘎嘎。

🕓 三、不加班!但沒人會替你收尾

澳洲的開發節奏非常“慢”。
沒人會盯你下班後上線文案,也沒人熬夜追build。
早上九點上班,下午四點下班,週末全員失聯。

悉尼海邊

這種生活節奏讓開發者的精神能量更穩定


可以長線打磨一個系統,而不是靠衝刺堆版本。
這也讓澳洲遊戲整體顯得更“溫和”——
甚至在最黑暗的題材裏,也有種出奇的平靜。

但當然,它帶來的問題就是進度對比中國開發者真的慢很多,商業成功率也低。

🧩 四、《神經鵝》:獵奇外殼下的策略和治癒

我們的遊戲就是這種環境的產物。

外表瘋癲、邏輯精密。

玩家要通過擺放裝置(遊戲裏叫鵝化物)構建收益產線、調整成長策略——
幫助每一隻鵝找到伴侶。

神經鵝_Steam

正因爲澳洲的節奏與文化,我們有時間把“獵奇又治癒”做到極致。

我們不追求完美,而追求“讓掉san有邏輯”。

於是,這款看似荒誕的策略擺放遊戲,
才能在短時間內獲得3w願望單並被IGN轉發。嘎嘎嘎嘎。

IGN_神經鵝

🌏 五、不同的系統,造就不同的瘋感

中國的遊戲產業有速度、有規模;
澳洲的開發者有空間、有安全感。

我們夾在中間,
試圖用中國的執行力、澳洲的自由度,
做出一棵與衆不同的鵝樹。

《神經鵝》即將上線Steam。
希望當你墜入這棵鵝樹時,
能體會到我們在異國陽光下的那點瘋。


🎁 我們在QQ羣(961587541)開啓了【定檔倒計時特別活動】,歡迎提前發瘋!

如果喜歡這隻有點神經的神經鵝,現在就將它

加入願望單 

---------🦢🦢🦢---------

《神經鵝》

看似獵奇,實則治癒。

關心您的精神健康。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