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奧斯卡頒獎典禮的聚光燈聚焦領獎臺時,空氣中浮動着一種複雜到難以名狀的情緒。
最佳男配角獎的角逐空前強烈,聚集了五位實力派演員。[1]
喬什・布洛林《米爾克》
小羅伯特・唐尼《熱帶驚雷》
菲利普・塞莫爾・霍夫曼《虐童疑雲》
希斯・萊傑《蝙蝠俠前傳 2:黑暗騎士》
邁克爾・珊農《革命之路》

當主持人清晰念出“最佳男配角——希斯·萊傑”的名字,全場掌聲轟然響起,卻又沉甸甸地壓在每個人心上——這份榮譽終究遲了一步,獲獎者已永遠無法親手接過,只能由他的家人代爲珍藏。
這位來自澳大利亞的天才演員,彼時已與這個世界作別一年。
享年28歲。
而他在《蝙蝠俠:黑暗騎士》中塑造的“小丑”,正以席捲之勢征服全球影壇,成爲資深影評人盛讚、普通觀衆銘記的不朽經典。
如果覺得這個名字陌生,那不如想想他的經典角色小丑。
他演繹的小丑,早已是公認的“影史最深入人心反派”之一:不是簡單復刻,而是徹底將這個角色推向了全新高度。
他以極致細膩的表演,讓這個反派生出令人脊背發涼的“真實生命力”——那神經質的舔脣、忽高忽低的戲謔語調、帶着荒誕感的肢體擺動,甚至嘴角疤痕背後語焉不詳的 “起源故事”,既危險又極具吸引力。
![]()
許多觀衆看完電影后,甚至會產生一種錯覺——他不是在“扮演”小丑,而是真正“活成”了那個帶着詭異笑容、攪動哥譚混亂的靈魂。
而小丑,也贈予了希斯・萊傑人生中最耀眼的高光時刻。
縱觀電影百年長河裏的經典熒幕形象,能與他塑造的小丑並肩的,寥寥無幾。
可遺憾的是,這份巔峯,偏偏成了他的絕唱。他本有機會在影壇書寫更多屬於自己的傳奇,卻猝然離世,連一聲告別都未曾留下,只給世人留下無盡的悵惘與唏噓。
![]()
1979年,他降生在澳大利亞珀斯的一箇中產家庭,他曾經說過自己來自“世界上最偏僻的城市”。
![]()
據說,當時希斯就讀的初中有規定,在校學生必須選擇任一選修課程——廚藝或戲劇。由於希斯並不想學習烹飪,他選擇了嘗試戲劇課程。[2]
10歲時在校園童話劇《彼得·潘》中擔綱主角——當他戴着羽毛飾帽,帶着孩童特有的純真與靈動站上舞臺,老師和同學瞬間察覺,這孩子對錶演有着遠超同齡人的敏銳感知。
17歲高中畢業後,希斯沒有進入大學,而是與朋友特雷弗·迪卡洛一起前往悉尼,尋找演出機會
希思相信悉尼是夢想成真的地方,或者至少是演員們可能獲得重大突破的地方。
希思帶着69美分抵達悉尼後,想盡一切辦法休息一下。
1992年,希斯參演了電視電影《胡鬧》(Clowning Around),在片中飾演一名無名的小丑,但未被列入片尾名單。
他的第一份正式演藝工作,是在1997年的低成本電影《魔巖風暴》(Blackrock)中出演角色。[3]
這部影片充斥着老套情節,整體表現平平——它屬於青少年焦慮題材,講述了一個男孩在得知自己最好的朋友強姦了一名女孩後,內心掙扎的故事。
萊傑在片中僅飾演一個小角色。
希斯去試鏡了一部名爲 《汗水》(Sweat,1996)的電視劇,該劇講述的是一羣年輕的奧運希望之星的故事。[4]
![]()
他有兩個角色可以選擇,一個是游泳運動員,另一個是同性戀自行車手。
希斯選擇了後者,因爲他覺得要想真正脫穎而出,就必須接受與衆不同的角色。
這個角色讓他小有名氣,但不幸的是,該劇很快就被砍掉了,迫使他尋找其他角色。
之後的幾年裏他先後出演了《聚散離合(第一季)》《咆哮》等影視作品,這些影片沒有提升希斯的名氣。[5]
他試鏡了澳大利亞驚悚片《雙手》,並且成爲了男一號,這部影片爲他帶來了出演《對面惡女看過來》的機會[6]
隨後,《對面惡女看過來》裏的陽光少年帕特里克,以清爽形象與鮮活演技爲他贏得青少年選擇獎提名,成功打開知名度
之後,希斯似乎被定型爲年輕帥哥,他並不喜歡這種形象,於是接受了一部非常嚴肅的戰爭題材電影《愛國者》中的角色。
![]()
史詩大片《愛國者》中,他與好萊塢巨星梅爾·吉布森飾演父子,面對前輩的強大氣場毫無懼色,將少年人的熱血莽撞與成長蛻變演繹得入木三分。
電影上映後獲得了1.13億美元的票房
雖然希斯並未憑藉此片獲得獎項,但他第一次因演技被雜誌稱道.
![]()
《滾石》雜誌說:“這位澳洲來的新人擁有卓越的表演才華,他必將成爲影壇上的又一顆明星。”
希斯也憑藉此片成爲當年8月《名利場》的封面人物[7]
此後,希斯·萊傑的角色選擇呈現出明顯的不一致性,他幾乎接演了所有類型的角色,竭力避免被定型。
有些角色獲得了好評,例如他在 《死囚之舞》(2001)中的亮相
![]()
該影片受到《帝國》(Empire)雜誌影評人的稱讚,認爲希斯精湛的表演爲戲劇增添了複雜性、深度和情感[8]
《聖戰騎士》中的威廉,一個夢想成爲騎士的小夥。
說話時的腔調慢條斯理,卻又總是嬉皮笑臉,沒個正經樣子。
一頭金黃色的頭髮都是溼漉漉,穿的衣服不是大紅就是大綠的制服,將帥氣和詼諧合二爲一。
在這部電影中,他展現了自己喜劇的天分,被《人物》雜誌評爲「全球五十大最美面孔」。
![]()
但他在《內德·凱利》(2003)中的演繹卻徹底失敗,以至於發行商甚至不願在澳大利亞以外地區發行。
直到《斷背山》(2005)中,希斯才終於獲得了應有的成功。
作爲一部同性戀題材的電影,《斷背山》在上映之前,被一致看低,甚至遭到了許多羣體的反對。
但是在影片上映後,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看過電影的觀衆,不僅沒有對兩個男性之間的情愫感到異樣,反倒都被他們的愛所打動。
希斯·萊傑飾演的恩尼斯·德爾瑪,和傑克·吉倫哈爾飾演的傑克·崔斯特,上演了一場感天動地的斷背之戀。
他們讓全世界認識到,愛情就是愛情,與性別無關。
恩尼斯打開衣櫃,上面掛着一張斷背山的照片,以及他和傑克疊加在一塊的衣服。
那座山中,有着他最美的回憶,那身衣服,寄託着他最心心念唸的對象。
哪怕數十年過去,二人陰陽相隔,那份隱藏在心中的愛,未曾消逝。
他愛的不是男人,亦不是女人,他愛的只是傑克:「Jack,I swear。」
PS:這段不是我寫的,我沒看過這電影
憑藉在片中對恩尼斯·德爾·馬爾的精彩演繹,萊傑榮獲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男主角獎和澳大利亞電影學院最佳國際男演員獎,並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和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9]
不過媒體卻說,這不過是給花瓶多添一筆罷了
2007年,希斯接拍了《蝙蝠俠:黑暗騎士》,在電影中飾演小丑一角
但他面對的是媒體的質疑
爲了能駕馭好小丑,希斯·萊傑做了充足的準備。
不同於以往影視劇中臉譜化的反派,《黑暗騎士》裏的小丑,是個不貪財、不戀權,唯獨以攪亂秩序、洞悉人性弱點爲樂的“混沌化身”。
他特意將自己關在酒店的房間中長達43天,在幽閉的環境裏,揣測小丑這個扭曲的變態:
會是怎樣的心理狀態
該呈現出怎樣的姿態
聲音應是怎樣的腔調
他不僅打亂作息體驗長期失眠的眩暈感,還對着鏡子反覆打磨詭異笑容與神經質動作,只爲捕捉角色靈魂“漂浮不定”的狀態。
他像瘋子一樣,在房間內上躥下跳,讓自己時刻處於入魔的狀態
並將自己舔嘴脣、捋頭髮的習慣帶入其中,從細節處融入瘋癲的元素。
他甚至專程前往精神病院觀察患者言行,以小丑的口吻寫下專屬日記,字裏行間全是“混亂比秩序更公平”這類偏執思緒。
造型設計上,他全程深度參與——和化妝師用丙烯顏料混合凡士林,在嘴脣上畫出乾裂土地般的深紋,搭配拉至眼尾的黑色眼線與凌亂綠髮,一個自帶哥特式陰鬱的反派形象就此成型。
![]()
他悄悄地努力着,嘔心瀝血地付出着,只爲日後能驚豔所有人。
在《黑暗騎士》的拍攝過程中導演和每一位演員在落幕後第一件事就是跑去攝像機後復看希斯萊傑所表演的片段。間歇時希斯會經常在劇場滑滑板。在每一部作品拍攝過程中他也會和導演提出自己的見解。
審訊室裏,被蝙蝠俠按在桌前的他依舊鎮定,用刀抵住對方咽喉輕描淡寫說出“我就像狗追汽車,追上了都不知道要做什麼”,那種看透一切的瘋狂與冷漠,讓角色徹底跳出“善惡對立”的框架,變得立體而鮮活。

小丑穿着護士裝,炸燬整座醫院的畫面。
他摁下引爆器,醫院遲遲沒有爆炸,便疑惑地轉過身,站在原地、聳着肩反覆摁着引爆器。
醫院爆炸的瞬間,他整個人嚇得一激靈,邁着六親不認的步伐跑開了。

就在這個經典角色即將帶他邁向事業新高峯時,命運卻拋出了最殘酷的玩笑。
2008年1月22日,年僅28歲的希斯·萊傑,被工作人員發現猝然離世於紐約的公寓中。驗屍報告隨後公佈:他因意外混合服用六種不同成分的止痛藥與鎮靜藥,最終藥物過量中毒。
這一消息如驚雷炸響全球影壇,無論是合作過的夥伴,還是素未謀面的影迷,都被捲入巨大的震驚與悲痛。
在1月23日的初步驗屍時,萊傑的死因尚未確定。在2月6日的二輪驗屍報告出爐後,美國紐約調查部門確認萊傑的死因爲“急性藥物中毒”,肇因於萊傑過量混合服用六種不同藥物。這六種藥物包括,兩種常用的麻醉性鎮痛藥物
實際上不止,外網還寫了他喫了其他的
1)羥考酮(oxycodone)和***(hydrocodone),三種常用的抗焦慮和催眠的藥物, 抗焦慮麻藥哦,把你麻成傻子了不就不焦慮了嗎
2)地西泮(diazepam),阿普唑侖(alprazolam),替馬西泮(temazepam),一種處方鎮靜藥物,
也是安定,把人弄傻
3)多西拉敏(doxylamine)
乙醇類抗組胺藥物,把人麻成傻批效果一流。
4)各種抗抑鬱藥物
大幅度增加五羥色胺遞質,他這種混着喫全身都是麻醉的
5)抗精神藥物
破壞多巴胺受體,別想在接收到多巴胺信號體會喜怒哀樂
最主要的是,他應該是在最開始喫得少的時候就得了anhedonia,然後沒斷藥,聽醫生鬼話越喫越多,最後甚至各種藥物一起喫夾雜着喫,最後被醫生給害了
令人心碎的是,這部電影在他去世六個月後才上映,他憑藉對小丑的驚豔演繹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但遺憾的是,希斯未能親自領獎。
希斯去世後,關於這部電影是否對他產生了巨大影響的說法層出不窮。
有些人認爲他因爲無法擺脫角色,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但希斯的姐姐卻在接受《娛樂週刊》採訪時表示:“他非常享受演繹小丑的過程,並沒有因此而感到沮喪。”
《黑暗騎士》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接受採訪時說:「無論是在生前還是死後,希斯飾演的小丑永遠是這部影片最大的亮點,也是人們爭相討論的焦點;
他帶給這個角色的,是前所未有的體驗,黑暗的性格來源於悲傷的過去,詭異中帶着幽默。」
《斷背山》中與他演對手戲的傑克·吉倫哈爾,在採訪中感慨:“我覺得希斯·萊傑對很多人來說意義非凡,無論是他的影迷還是看過他作品的人無不爲他的表演所打動。他有一股不可思議的人格魅力和力量,並一直被大家思念和緬懷。”。
數月後《黑暗騎士》公映,無數觀衆走進影院,看到片尾掌聲如雷
2009年奧斯卡頒獎禮上,當他被授予最佳男配角,是不到三歲的女兒瑪蒂爾達在母親懷中替他領獎。
這個他拍攝《斷背山》期間降生的小天使,還沒來得及在成長中記住父親鏡頭前的璀璨模樣,便只能以這樣的方式,與父親的榮譽相遇。
有的人活着,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還活着。
希斯·萊傑就是後者。
他沒有真正的死去,而是在以另一種方式活着——
於我們的記憶裏,繼續扮演那個無法取代的小丑。
往期推薦
https://api.xiaoheihe.cn/v3/bbs/app/api/web/share?link_id=8c47710f952d
https://api.xiaoheihe.cn/v3/bbs/app/api/web/share?link_id=15bd70f51693
https://api.xiaoheihe.cn/v3/bbs/app/api/web/share?link_id=6aa070e027a3
https://api.xiaoheihe.cn/v3/bbs/app/api/web/share?link_id=f6767037ab3a
https://api.xiaoheihe.cn/v3/bbs/app/api/web/share?link_id=50e870e7ffb6
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_百度百科 ↑
希斯·萊傑 - 傳記 - IMDb ↑
魔巖風暴_百度百科 ↑
汗水 (電視劇 1996) - IMDb ↑
希斯·萊傑 - 傳記 - IMDb --- Heath Ledger - Biography - IMDb ↑
希斯·萊傑 - 傳記 - IMDb --- Heath Ledger - Biography - IMDb ↑
怪物球評論 |電影 - 帝國 ↑
奧斯卡頒獎禮剛剛啓動 衆星紅毯秀爭豔(組圖) ↑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