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年前,“何意味”還不是“何意味”的時候,如果你問“何意味”是何意味?一半人可能會覺得你“什麼意思?”,另一半人會告訴你“何意味”就是日語:どういう意味,是什麼意思的意思。
當然,如果我們真要去尋求“何意味”是何意味,那不可避免要追溯到萬惡之源:神奈川衝浪裏吧。
前面已經提到了,“何意味”在日語中的意思是“什麼意思”。
衆所周知,11區抽象神人多,比如你經常在b站看到這類的奇怪11區視頻:一個日本人在桌前唱着大意不明的歌曲,後面的人忽然把煮好的泡麪扣在他頭上。 又或者是某個11區廣告,日本人穿着極其獵奇的衣服,做出極其獵奇的行爲,最後是爲了宣傳某樣商品。那麼很多人看了之後就會說:“何意味”(什麼意思?)
但在國內,這個詞語經過神奈川衝浪裏吧的吧友(神友)的解構(在神油的解構裏,“何意味”其實是雙關詞,又指“何異味”,嘲諷意思也就是從“異味”一詞而來,說得比較直球一點就是“頁遊漏味了”,“味大的P爆”,用“何意味”稍微不怎麼直球),用於嘲諷一些人物,比如谷聖、頂針,或者某些現象,比如雞娃,當舔苟)
後來神奈川衝浪裏吧被爆破了,但次所裏的答辯並沒有隨着次所的崩塌煙消雲散,而是隨着爆炸四散飛濺,誕生了如今絕大部分互聯網上的抽象分支(比如貼吧的哪一堆抽象系),而“何意味”就是從這潘多拉魔盒裏出逃的之一。
後來就是衆所周知的不能提的三年,這三年的結束伴隨着一系列宏大敘事的崩塌,並最終走向瞭如今的大解構時代。
“何意味”在這輪大解構中也脫胎換骨,徹底成了如今的“何意味”,它不再是僅僅表達疑惑或者是嘲諷,而是成爲了一種純粹無含義的解構,比如如下圖所示:
![]()
老資歷?
![]()
![]()
20世紀初的兩次世界大戰給全世界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戰後倖存的人們,其中有一些知識分子,他們在親眼見到兩次世界大戰中那些被各種宣傳理論、宏大敘事、民族主義洗腦的普通民衆是怎樣毫無意義地死在戰場上,其撫卹金和傷兵補償又是如何被無良政客賴掉後,先是虛幻迷茫,後來憤怒,再後來清醒,轉而開始思考那些“以XXX的名義”是不是真的正確,那些“天然正當性”,是不是真的正當?
於是世界上出現了第一部荒誕派戲劇《等待戈多》,《等待戈多》講了什麼?《等待戈多》什麼都沒有講,什麼也沒有發生,誰也沒有來,誰也沒有去。

1953年1月,《等待戈多》在巴黎巴比倫劇院首演,演出尚未結束,觀衆便成羣結隊地離開劇場,只有一小部分人堅持下來,而且對該劇給予高度讚揚。
後來這出戏在倫敦上演時,又引起了劇場的混亂,遭到觀衆的嘲笑。3年後在紐約百老匯的舞臺上,它得到了熱烈的歡迎。在短短的幾年間,它被譯成20多種文字,在歐、美、亞許多國家同時上演,一直上演不衰。
甚至在國內互聯網上,《等待戈多》本身都有其互聯網版本《等待大的》。
《等待大的》
第一幕
一條骯髒的下水道,昏暗、潮溼,牆壁上長滿了苔蘚。兩隻髒兮兮的老鼠——鼠甲和鼠乙——窩在角落裏,眼神呆滯。遠處的水滴聲在寂靜中顯得格外清晰。時間似乎凝固了。
鼠甲(低聲嘀咕):今天會來嗎?
鼠乙(目光渙散):會吧,總得來一次。
鼠甲(稍顯急躁):已經等了這麼久……大的,真的會來嗎?
![]()
在這個時代,很多人曾經都會覺得有些事物是永恆的,比如永遠火熱向上的苟的P,比如各種各樣的大人物的光輝形象,比如鄉土社會遺留的價值觀。但梓笨主義的危機總是不可避免的,大人物也是有缺點的人不是完美的神,鄉土社會終究會被物慾橫流的大城市推平。
當一切都崩塌之後,他們想去指責,但申鶴讓他們說不出口;他們想回避,但人是社會動物,不可能脫離宏大敘事;他們想出鴻篇大論,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寫出《等待戈多》。
那何以解憂?唯有“何意味”的解構。
比如“丁冬雞,大苟叫”“哈基米南北綠豆”“曼波”“芝士雪豹”“苦命鴛鴦”,這些早已完全脫離原有詞彙的含義,甚至不再存在確切的含義。
唯有當你刷這些詞時,又不會被申鶴卡脖子,又沒有直接攻擊宏大敘事,又能不用思考就能引來大家的認同。
這也就是“何意味”的何意味。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