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治穿衣法則,冬天不用再穿成球了

最近南方也開始降溫了,

北方每天普遍10度左右,隨着天氣越來越冷,衣服也會越來越厚,但大多數人只是盲目的往厚裏穿罷了。

什麼是三明治穿衣法?

“三明治”穿衣法,顧名思義,就是像製作三明治一樣,將衣物層層疊加,形成外層、中間層和基礎層三個層次。

這種穿衣法的原理,旨在通過不同材質的衣物組合,實現排汗、保暖和防護的多重功能,從而起到防寒保暖、適應戶外複雜多變環境的作用!

三明治穿衣法的祕訣

①內層作用:貼身吸汗保溫,維持皮膚表層溫度及舒適度

選擇建議:選輕薄貼身的材質,既能鎖住體溫,也能保持乾爽不溼冷

②中層作用:保暖

選擇建議:增加熱能,還要兼顧美觀,適當留點空間,方便空氣儲熱。

③外層作用:擋風抗寒

選擇建議:抗風、防水的外套或羽絨服,保護前兩層免受寒冷侵襲

不同溫度下的“三明治”搭配公式

根據氣溫靈活調整,穿得暖又不顯臃腫!

①15°C左右:短袖+開衫+薄外套

②10~15°C:緊身打底+衛衣+薄外套

③5~10°C:保暖背心+針織衫+大衣

④0~5°C:保暖內衣+衛衣+棉服

⑤0°C以下:加絨背心+厚毛衣+羽絨服

根據這個原理,在寒冷的天氣可以參考三明治-穿搭公式:

  • 外層選擇羊絨大衣、衝鋒衣等有一定抗風能力的衣服,如果衣物本身可製造空氣層更佳。

  • 中層採用柔軟、蓬鬆的搖粒絨、抓絨、薄羊絨等製造空氣層。如果外套本身就比較保暖,且比較抗凍,可以直接去掉中層。

  • 內層選擇吸溼透氣的貼身內衣、速乾衣、瑜伽衣等,可以迅速透溼透氣,避免溼氣在衣物內積攢,影響外層的蓬鬆度,降低保溫性能。

穿得越多越暖??

寒冷天氣易誘發腦血管、心臟、呼吸系統等方面的疾病,大家要多多關注氣溫變化,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受涼。

穿衣保暖的關鍵在於有一定的厚度,並且有足夠的空氣層

空氣層是指衣服和人體之間有空氣間隙。由於人體不斷散熱,會把空氣慢慢加熱,此時,空氣便起到了保暖層的效果。

那麼,是不是層數越多,衣服裏存的空氣就越多,保暖性就越強呢?

我們可以把人體想象成一個圓柱體,衣服件數越多時,每件之間會出現新間隙,新間隙又能容納空氣——最終就會造出一個很厚重的空氣層。

事實上,當空氣層太厚時,從內至外就會產生比較明顯的溫差,而這就會導致空氣流動產生熱對流。一旦發生了“熱對流”,熱量的流失反而會更快。

除了溫差導致熱對流,層數太多還會把空氣層擠薄。當層數超過某個值後,衣服層與層之間的空氣存量反而會隨着衣服層數的增加而減少。

特別是在戶外走動時,衣服隨着身體動作相互摩擦、擠壓,這會加速衣服間空氣層流動,加劇熱量散失。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