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令人發笑,後發人深省”
在剛結束的這個到處都是人擠人的國慶假期的末尾,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開獎周”,已於本月的6日拉開帷幕,包括生物學、物理學、化學、文學在內的六大獎項,將在爲期一週的時間內,逐次揭曉新一屆的獲獎者們。
當然,對我們這些每天上網找樂子的普通人來說,恐怕並沒有多少人會真的去關心,誰得了今年的諾貝爾獎。相比之下,倒是每年在諾貝爾獎公佈前,由國外另一羣高階知識分子們組織的搞笑諾貝爾獎頒獎活動,總會因爲各種幽默且離譜的獲獎項目,在網上引發不小的關注。
作爲一項誕生於1991年的獎項,今年已經是搞笑諾貝爾獎舉辦的第35年了,儘管有着不算短的歷史,但依照“年年都是首屆”的傳統,今年它的全稱依舊是“第35屆首屆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
而這類處處彰顯幽默感的傳統,在整場頒獎典禮中還會出現很多次。
比如頒獎典禮的開場,必然少不了朝臺上丟紙飛機的環節。儘管官方事先一再強調要注意安全,但臺下這羣年齡加起來得有幾千歲的頂級科研學者,個個還是會像頑皮的孩童一樣,在頒獎過程中,用朝臺上扔紙飛機的方式,表達對獲獎者的認可。知道的這是在頒獎,不知道的還以爲自己誤入了什麼怪異PLAY的表演現場。
除了會被紙飛機熱情招呼外,上臺領獎的獲獎者們,如果在發表獲獎感言時過於囉嗦,也會受到對應的“懲罰”——一位長相可愛,被稱爲“甜心寶貝”的八歲小女孩,會走到獲獎者身邊大聲抱怨“請停下,煩死了”(Please stop, I'm bored)。聽着是不是還挺有意思的,但對不起,在今年的頒獎典禮上,八歲的甜心寶貝缺席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穿着粉色圍裙,頂着大肚子上臺的白人大叔。
在此基礎上,頒獎流程中的固定環節,還包括了讓一羣科研人員根據每屆頒獎典禮的主題,上臺表演自制舞臺劇,以及分別在限定24秒時間內和用7個單詞的演講,總結自己的科研成果。聽上去可能並不是那麼有趣,但實際每年也會有一些酷愛整活的人,上臺給大夥製造驚喜——比如,在今年的24/7講座中,就有一位冰激凌店的老闆登臺表演,他花了24秒的時間在臺上邊喫冰激凌邊吧唧嘴,之後又用七次吧唧嘴的聲音,形象生動地表達了自己對冰激凌的深入研究,贏得了臺下觀衆接連不斷的笑聲。
當然,既然是頒獎典禮,搞笑諾貝爾獎自然不會忘了授予獲獎者應有的榮譽和獎金。今年除了一張官方榮譽證書和一塊造型酷似人類胃部的獎盃外,往年雷打不動的10萬億津巴布韋幣獎金——實際摺合人民幣也就幾毛錢——因爲主辦方承受不了通貨膨脹的壓力,被改成了發放給每位獲獎者一片溼紙巾。雖然看上去是寒酸了點,但實用性其實要比往年提升了不少。
好吧,前面閒聊了這麼多,終於到了揭曉今年搞笑諾貝爾獎獲獎名單的時刻。
要說在今年頒獎典禮上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獎項,應該非日本研究團隊斬獲的生物學獎莫屬。因爲他們研究的課題,是通過給牛的皮膚畫上斑馬同款的黑白條紋,從而減少其被蚊蟲叮咬的風險,避免疾病傳播。具體效果,可以參考下面這張圖片。
我知道你想笑,但你先別急。因爲這項研究確實被日本的學者們整得有理有據。他們不光爲用作研究的幾頭日本和牛分組塗色,進行了差異化的對比——一頭牛塗上黑白相間的條紋,另一頭只塗黑色條紋,還有一頭不塗色。而最終的實驗結果也的確證明了,黑白條紋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動物被蚊蟲叮咬的概率。由此可見,該研究對人類社會最大的幫助,估計是督促各大時裝品牌,在明年紛紛推出黑白條紋款式的衣服,並打上“高效驅蚊”的宣傳語。
最讓人難繃的是,在這次的頒獎典禮上,該研究團隊的代表登臺後,真就主動向觀衆展示了,他西裝內搭的黑白條紋襯衫,而他周圍的夥伴們,還拿出了貼有蚊蟲圖片的道具開始了即興表演,把頒獎舞臺整成了“超級變變變”。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在搞笑諾貝爾頒獎典禮上,早就是老面孔了,不光創下了連續十九年得獎的記錄,而且他們研究的項目一個比一個有節目效果。像什麼能識別丈夫是否出軌的“內褲噴霧”、能解決人和狗之間溝通障礙的“狗語翻譯機”、發現哺乳動物能夠通過肛門呼吸等,種種離譜的發明和研究,足以讓人懷疑《哆啦A夢》是否是一部反映現實中日本科研成果的紀實科教片。
圖源:B站UP主@-生草字幕組-
而今年另一個比較“味大”的獲獎團隊,其研究的項目是在母乳中添加蒜味,是否會對嬰兒的食慾造成影響。爲此他們成立了專門的“母乳評估小組”,通過分析哺乳期母親食用大蒜後分泌乳汁的氣味,證明了大蒜在食用兩小時後,能讓母乳的氣味達到巔峯,而這種獨特的味道,會直接影響嬰兒對母乳的攝入慾望。除此之外,她們還研究了包括酒精、薄荷、奶酪,甚至菸草在內的不同食物的風味,對宮內羊水和母乳氣味的影響,並最終確認了,哺乳期的兒童不喜歡帶酒精味的乳汁。但要我說,這項研究在我們國內搞其實會有更強的說服力,畢竟老祖宗們早就說過了“喫肉不喫蒜,香味少一半”——所以,建議今後開奶茶店和小喫店的老闆們,可以考慮開發更多帶有蒜味的產品,提高大衆對食物營養的吸收率。
而說到健康飲食,在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中,確實有好幾個團隊對此發表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比如,今年化學獎的得主——納夫塔洛維奇兄弟就發現,人們日常使用的不粘鍋的表面塗層“特氟龍”(聚四氟乙烯),實際是一種很好的減肥食品添加劑,因爲它不易消化,加入食物中後不光無毒(起碼對受驗的鼠鼠們來說是這樣的),而且能更容易讓食用者產生飽腹感。爲此,他們還親自制作並食用了含有特氟龍的巧克力棒,也是很有爲科學獻身的精神了。
另一羣來自意大利的科學家,則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本土特色,研究起了意麪醬在不同狀態下的相變現象。說通俗點,就是研究什麼樣的火候、成分配比,能改變醬汁的流動性,防止結塊。雖然最終獲得的是搞笑諾貝爾的物理學獎,但這幾位科學家明顯更適合去餐廳當廚子。
而相比之下,我個人覺得最有實用價值的獎項,是今年的搞笑諾貝爾和平獎。因爲,今年獲獎的科研團隊,發現了少量飲酒後,人的外語表達能力會有所提升,既能增強表達自信,又不至於導致言語混亂。這對我這種學外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事還喜歡一個人小酌一杯的學渣酒蒙子來說,或許是個好消息——只不過,該研究目前還只證明了,少許伏特加微醺,能略微提升德語母語者的荷蘭語流利程度,對我這種想提高英語交談能力的人來說,或許喝點波本威士忌,也能起到同樣的效果?
不過,對已經辦了三十五屆的搞笑諾貝爾獎來說,今年的這些獲獎研究,在搞笑和離譜程度上,其實已經算是比較收斂了——不像往年,動不動就是研究些屎尿屁和重口味的課題。但不管怎麼說,搞笑諾貝爾獎的本質,並不是對諾貝爾獎的隨意惡搞,而是希望以一種輕鬆幽默的方式,向人們展現當下那些不太容易受到關注,但確實對人類社會科技文化發展有意義的研究。
過去有人研究過用粑粑做的刀子切肉
它一方面改變了大夥對諾貝爾獎,乃至各個科研領域,嚴肅且遠離大衆的刻板印象。讓普通人能感受到更真實,更貼近生活的科學研究,也能讓科研人員們放下一貫嚴肅的姿態,如同開派對一樣歡聚在一起,分享各自不是那麼前沿的科研成果,讓科學變得有趣,通俗易懂。另一方面,它也給了更多非頂尖科研人員,一個展現自己研究成果的舞臺,和一個向更高階的學術領域跨越的跳板。因爲,來這裏給他們頒獎的,大多是過往歷屆正統諾貝爾獎的獲獎者——在這裏,他們沒有高傲的架子,也不會總說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大家相聚在一起,不光是爲了給一向乏味無趣的學術界帶來久違地歡聲笑語,也是爲了發掘更多可能在日後真正能登上諾貝爾獎領獎臺的後起之秀,讓他們的研究被看見和認可,爲他們指明新的方向。
一位曾經獲得搞笑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後來真的得了諾貝爾獎
說到底,沒有一項研究會是毫無價值的,除非它最開始就只是想浪費納稅人的錢。
就拿前面說到的,日本科研團隊給牛身上塗斑馬條紋的研究來說,在他們的研究報告裏明確寫着,該研究可以替代使用殺蟲劑來防禦叮咬蒼蠅,是一種有益於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害蟲防治方法。雖然這只是一種短期的解決方案,未來可能需要開發更有效的技術,以確保在蜜蠅季節(3~4個月)期間牲畜身上的黑白條紋能夠持久存在,但這起碼是一個不錯的開始。而很多在我們如今看來,對人類社會發展影響深遠的科研成果,就是靠這樣一個個小發明,小研究的結果,積攢起來的。
所以,笑歸笑,別忘了搞笑諾貝爾獎最初設立的宗旨,就是“先令人發笑,後發人深省”。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