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一年後,對sd評價由差評如潮轉爲多半好評

上一年曾吐槽過SteamDeck的不足,不過個人對於steam平臺還是比較依賴的,所以也沒有瞬間走某魚二手傾銷了,又用了一年後,對這塊磚頭有很明顯改觀,故重寫一篇steamdeck2025年使用指南。

steamdeck掌機

適合玩的遊戲

先說結論,sd比較適合獨立小體量操作簡單的遊戲(肉鴿、類倖存者等)+視覺小說可觸屏幕+觸控板模擬鼠標+四個額外按鍵+手柄可以很精準的操控屏幕上的內容,但是如果是割草快速連招之類的遊戲sd的手柄按鍵就沒那麼耐艹了。

當然真要玩3a也不是不能玩,鄙人的《黑神話:悟空》所有時長都是在sd上玩的,遊玩時基本全程可以30幀左右,雖然不是最佳體驗,但是勝在是掌機牀上躺着玩真的很爽。

目前sd的版本玩3a的話續航不太行,差不多90分鐘—120分鐘就沒電了,並且如果一邊充電一邊玩多少會對電池的健康度產生影響(這玩意換配件一比一的麻煩)

此外給覺得掌機重、或者擔心機身手柄不耐艹的小夥伴一個簡單明瞭的辦法——外接個藍牙手柄,我知道這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但是這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只需要把掌機調整位置靠在牀頭的木板上(背後留點通風,sd主要靠頂部和背部透風)剩下握着手柄想怎麼玩怎麼玩,暴力按鍵也不用擔心,大不了壞了換個手柄就行,冬天還可以將手柄放在被窩裏,至福——~

視覺小說玩家可以考慮買小手柄,基本一隻手就能控制全部了,點點點時也很方便(不過這種手柄不耐用可能幾個月就壞了)

兼容性

有關兼容性,比較讓我感動的是sd上自帶的win兼容性模擬器很強大,像《醜小鴨與文字禍》以及白粥的遊戲,甚至是補丁程序只要勾上兼容基本都可以完美運行,但需要注意,這個兼容性終究只是模擬win,並不意味着只要打開所有遊戲都可以運行。

個人只推薦操作簡單,如直接觸摸屏幕就可以完成全部流程的遊戲用這個功能,強制兼容只是幫助運行打開遊戲,後續操作按鍵什麼的可沒人幫忙兼容,進到遊戲一堆按鍵不僅需要一個個設置,並且設置完還不保證能完全操作。

steam雲存檔表現

steam雲有時候卸掉遊戲,長時間不玩有很大概率丟存檔,所以顯得比較雞肋,不過用在多設備之間同步存檔的表現還算不錯。

打個比方:坐着在電腦上玩一款遊戲玩累了,但是又沒法把電腦搬到牀上,只需要關閉遊戲,在sd下載遊戲等雲存檔同步(過程只需要幾秒左右)這方法我試了好幾次基本都可以完整同步存檔。反之sd沒電了,也可以起牀在電腦上同步遊玩。

這個功能可以平替掉其他設備的steam遠程串流的功能,甚至sd本身就自帶遠程串流的功能,相比與串流功能的區別在於可以玩些操作更復雜的遊戲。

一鍵息屏

這個功能確實是我上一篇文章所忽略的一個很牛掰的功能:正在打遊戲時,突然有事要幹可以直接按電源鍵息屏待機,只要你的sd還有電,再次開機時依舊會保持在息屏前的狀態。

這個功能是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奧迪雙鑽的那句經典臺詞——隨時隨地想玩就玩。等車打boss過程中突然來車?暫停遊戲一鍵息屏然後上車後再次打開,立刻可以繼續打。甚至個人試過隔了一天再打開依舊可以無縫銜接上的,很跨時代的一個功能。

最大的痛點

真要說起來sd最大的麻煩之處果然還是自帶的os系統,這個系統固然提供了很好的兼容性,但是也限制的很多東西,就比如最基本的漢化補丁安裝

如果不是文件覆蓋式而是程序安裝(exe.)的話我們還得走 桌面端steam(這個切換本身就很麻煩)自帶的兼容程序才能安裝,而且有概率亂碼安裝不了。

並且除了steam自帶的遊戲外,sd基本不能安裝其他遊戲的,我這個人還是喜歡一邊搓爐石一邊刷視頻的,但是sd上無法運行爐石(嘗試下戰網,登都登不進去),用手機玩爐石的話sd又不知道掛什麼遊戲好(基本都是需要全神貫注的)所以日常我也基本不會打開sd。

也歪說裝win系統,就算不去整什麼雙系統啓動,光是sd的日常強制更新就會直接導致系統崩潰需要重裝,對於我這種怕麻煩的人來說簡直是災厄。

購買建議

如果是追求sd的實用性的話建議:每日遊玩steam遊戲的時間≥2小時,steam遊戲庫存價值>2w ,特別是那種epic送遊戲也懶得領,只在steam上玩遊戲の玩家羣體,目前的sd他就是個自家平臺的特供機,至於其他平臺的遊戲?能玩但不保證完全能玩,就算再不怕麻煩的發燒佬,想要用win系統還是建議去買win掌機就行。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