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獨立遊戲,是否最終都不可避免走向負債?

「勸人做獨立遊戲,天打雷劈。」

秋促過後,馬上Steam新品節又要來了。然而幾百幾千款Demo,其中80%都是曇花一現,即便上線也難以激起任何水花。

絕大部分玩家不會知道的冷知識: Steam商店至少需要10份有效評測纔會顯示評分。

對許多獨遊而言,這10份購買基本來自開發成員的家人和朋友。然後呢?

沒有然後,甚至“多半差評”都沒機會。

最近在國慶期間玩了個2D類缺氧的基建遊戲Demo《遺民天境》,手搓十來小時吧,即便是基建狂魔如我,也忍不住哼起肝疼的小曲.....

這類遊戲本質上和文明6沒區別,都是啓動後停不下來,關閉又不想打開的類型。

肝爆了!

畢竟是Demo階段,多少會出點問題,玩下來《遺民天境》要打磨的地方還挺多,但整體結構方向沒走偏。

恰好遊戲和一年前玩的《什麼鳥都》比較相似,我直接建議開發去“學習”人家的長處,畢竟鳥都已經發售。

自個琢磨再久,不如看看別人掉進的坑

好,毒奶來了。

前腳推薦完,後腳刷社區就看到鳥都製作人今年8月發的公告:因爲開發獨立遊戲負債50萬,不得不解散團隊。

這在獨遊圈並不少見,只是從Demo的“特別好評”到正式版的“多半好評”,落得負債下場難免令人惋惜。

更別說我還是核聚變線下被初版鳥都驚豔到的那批人。

事已至此,還是先聊回《遺民天境》Demo,順便還能探究正式版的方向。

但凡基建經營類遊戲將加工鏈提升1級,玩家的遊玩時間都將以數倍增長。

雖然科技樹沒做完,Demo基本按照由土到金屬冶煉,再到精細加工的方向去做設計,設施配方層級跨度不大,無需刻意做建造規劃。

實際你也很難在一片漆黑的世界裏去提前規劃太多,

遊戲探索體驗有點接近挖穿地心遊戲《地心護核者》(現在改名叫《護核紀元》),地圖內資源點根據算法隨機生成。

不過生成算法有待優化,有些前期點可能會在地圖邊緣位置,對配方解鎖有些影響。

獨特的廢土朋克風格和極簡主界面佈局是讓遊戲看起來舒服的地方,Npc造型讓我想起童年遊戲《賽爾號》裏的機器人和可愛的nono(暴露年齡系列233)。

基於浮島背景,清理完散亂的碎石後,遊戲允許鋪設裝飾、地形(地基)、梯子和設施,幾乎做到了高自由度建造。

幾乎。

看到中間那個奇怪的綠色發光體了麼?

它叫幽波設施,不支持移動,後期需要你利用特殊鏡片將其射線射入指定類型的建築,對路徑規劃有所要求。

我是試了幾次都沒射成功,棄了。坐等正式版優化。

實際效果大概如下圖,不明覺厲,給我一種在MC玩紅石的美。

就是這路線得好好規劃,提前打草稿會好很多。

進遊戲時就覺得《遺民天境》很合胃口,不管是動態變化的晝夜天氣、斗轉星移日升月落,還是散落各處、仍有地面餘溫的破損冷凍艙,抑或是不知何方文明修建的神祕小屋,共同奏鳴出復古絢麗又科幻前衛的氛圍。

它與常見的工人定員招募不同,你不得不搜查四處的冷凍艙,爲已破損的艙體準備足量的修復材料,才能將被困的文明火種陸續解救——何等的救世主謳歌。

哪怕我們其實只將他們視作帕魯,令其不分白天黑夜勞作,而幾乎沒有憐憫之心(笑)。

在此也想提醒一句,目前工作自動化不盡人意。比起設施定員更像是給工作排優先級,同時排太多容易出現個別工作永遠顧不上的情況。So,別貪心,知足常樂,等優化調整~

設施上方的抓手就表示安排了工作

這種手忙腳亂、四面八方發出需求的情景,某種程度還挺像最近大火的雞排哥.....

做完你的做你的,彆着急,都會做的!

只是動不動餓肚子的機器人看起來班味好重,命很苦的感覺。

工作管理類似帕魯的風格,直接將工作抽象成幾種類型,節省手動部署的麻煩。

至於裝備和手術,目前少量裝備只能從包裏搜出來,沒有製造的工藝。正式版說不定還會加入戰鬥系統,不好說。

補充:後面發現裝備其實可以做,在縫紉機裏可以做鞋,在木工桌裏可以做錘子。不過竟然完全沒發現hhh

手術則是Demo沒解鎖的內容,可以狠狠期待正式版的仿生人了(?)

除了增加工人屬性,還有個別特殊的機制,這裏就不細講,感興趣可到遊戲內看詞條。

整體來說《遺民天境》還是能看到些新的東西,就是地圖生成和遊戲體驗部分仍需打磨。

當然上癮也是真的上癮,Demo將會參加新品節,喜歡資源基建類的可以去爽爽。

不知道它會是下一個被浪潮吞沒的炮灰,還是能逆流而上的破局者?

拭目以待,“完成” 比 “完美” 更重要。

我是鵲鵲,一個愛用獨特方式打開遊戲的網癮少女,關注我,新遊不迷路~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