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暴擊+雙人硬行:拿什麼喜歡你,我親愛的《小小夢魘3》

通關《小小夢魘3》後,我癱坐在小夥伴家沒有椅墊的木頭凳子上,忍着即將發作的“智窗”,問了他一句:

我請你玩《雙影奇境》,你就請我玩這個?

而從他長嘆一口氣的動作,以及略帶便祕之難色的表情裏,我也能看得出來,這遊戲顯然也沒有達到他的預期。

當然,我的問話裏確實也有一點誇張的成分,但有一說一,自從得知《小小夢魘3》可以雙人遊戲後,我的確對它的雙人玩法懷揣着高預期。

可實際玩過之後,真心覺得體驗和預期之間的落差有點大:

明明可以“單人就行”,卻偏要搞個“雙人硬行”。

兩位角色一個拿着扳手,一個拿着弓箭,本以爲會圍繞這兩個工具展開一些合作謎題設計,但實際卻是鮮有關聯。

只有最開始打蟲子的時候,一個射下來飛蟲,一個在地上敲亖,還讓我覺得這是個可以雙人合作的遊戲。

其餘的大部分時間要麼是一起推個箱子,要麼一起拉個小門。

加上兩個角色之間也沒有什麼動作交互,不像是《雙人成行》或《雙影奇境》那樣,在遊戲的過程中,兩個角色的關係會逐漸發生變化。

而《小小夢魘3》的遊戲過程中,兩個角色之間好像很難建立關係紐帶,以至於遊戲玩起來既沒有雙人遊戲的交互感,也沒有單人遊玩的恐怖壓抑感,可以說體驗非常割裂。

只能說,《小小夢魘3》雙人遊戲的設計,既沒有過多角色之間的故事羈絆,也沒有在玩法上的新鮮感,屬實沒什麼必要。

而遊戲的過程中,我倆最開心的體驗部分,反而是試着在本作中找尋前兩代的彩蛋。

比如在嘉年華的那個章節裏,發現“妙脆角”的時候,着實是挺高興的,感覺就像是遇到老熟人一樣,甚至想找他敘敘舊去。

但無奈,這種“有就比沒有強”的短暫快樂,並不能撐起遊戲的核心體驗。

既然說到核心體驗,就不得不提遊戲的高額定價與簡短而又平庸的流程。

在我的印象裏,全程在做的事情好像基本就是在:

拉閘、推箱子、裝電池、開門。

謎題的設計平庸無奇,甚至在遊戲的過程中,我和小夥伴竟然同時打起了哈欠,這是我在玩《小小夢魘》系列以來第一次能玩到打哈欠。

遊戲的全流程差不多4小時上下,就算是玩的慢一點,估計5.5小時左右基本能全部玩完。

而回看它標準版¥178的定價,接近¥20一個小時,說實話,我真心感覺不太值得。

不是我非要刻意對標其他遊戲,反觀原價比《雙影奇境》,按流程和價格比來說,一個小時也只要¥10多,玩家的心裏怎麼可能不去做一下對比呢?

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呀,是不是?

而如果你要問我,那《小小夢魘3》就真的這麼一無是處、沒有一點好的地方嗎?

那我告訴你:有的朋友,有的。

前兩代《小小夢魘》在氛圍感的塑造上,在這一代算是得到了傳承。

暗黑的主題、低沉的音效、陰鬱的色彩,這些共同組成了《小小夢魘3》的壓抑氛圍。

《小小夢魘》系列的藝術風格也算是在諸多遊戲中獨樹一幟了,特別是在遊戲的後兩章,那種“原汁原味”的感覺就很正了。

所以可以很明確的告訴各位,至少在系列延續的體驗上,不會出現割裂的感覺。

另外,遊戲嚴格來說應該只有四個章節,後面的兩章我覺得是體驗比較好的,那種緊張壓抑的衝擊一波接一波襲來,這纔有種我玩的是《小小夢魘》的感受。

當然,如果全部四張都能達到後兩張的體驗,或許我對《小小夢魘3》的定價,也不會有這麼大的不滿。

但不管怎麼說,遊戲的問題就在於上述說到的兩大硬傷,算是徹底把它爲數不多的高光給蓋過了。

遊戲到了中期,甚至一度有一種“機械前進”的感覺,明明是在遊戲,注意力卻不知道神遊到哪裏了。

特別是系列老玩家,儘管很多元素都得以保留,但《小小夢魘 3》或許仍然難以滿足他們對前作那種深度恐怖體驗的期待。

而至於是否值得購買,我覺得遊戲的評分,已經可以說明大部分玩家的觀點了,除非你是特別喜歡,不然就還是等一等吧。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