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爲【圓桌遊戲】系列第一期。
相信很多朋友刷到過這篇文章:
https://www.xiaoheihe.cn/app/bbs/link/160661410
簡單來說便是:我們12位黑盒作者組織了一次聚會,並在飯桌上推薦了各自最喜愛,或是對自己影響最爲特殊的遊戲,然後約定會各自遊玩這個清單,然後不限DDL、不限字數分享自己的遊玩體驗。
具體清單如下:
其實對我來說,這個清單是痛苦又快樂的,因爲其他作者推薦的遊戲,我基本都因爲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沒有遊玩過。真的深入玩過的遊戲,僅有我自己推薦的《星際爭霸2》,以及《月姬R》和《星露穀物語》。
——快樂的地方在於,這個清單能讓我有更多的動力去推一下新遊戲。但清單上茫茫多的遊戲也會讓我感到“痛苦”,因爲我推這些遊戲需要花的時間可能會遠超我的預期,而打工人的時間本就非常有限。
最近的空軌重製作我就打了遠超預期的68小時
不過無論如何,在打通關《蝙蝠俠:阿卡姆瘋人院》後,我也終於真正將圓桌遊戲的遊玩和分享計劃提上日程了(與此同時,其他作者朋友們都還在咕咕咕),希望我能做到善始善終,並最終從這整個過程中,收穫到不同以往的感悟。
爲了方便些分享我個人的遊玩體驗,我會將清單內的遊戲統稱爲“圓桌遊戲”,並以這個後綴作爲系列的標識,而如各位所見,今天這篇文章便是這個系列的第一篇體驗文。
一、這個發佈於15年前的作品,爲何能成爲最佳超英遊戲的序幕?
二筒老師推薦這個系列時,給出的推薦詞是這樣的:
看看《蝙蝠俠:阿卡姆》系列吧!作爲一款動作遊戲,它的電影語言登峯造極、動作系統出色且簡易、解密設計新鮮且不俗套,這是我最喜歡的遊戲。
而在飯桌上推薦時,他還提到了這個系列是他最喜歡的超英題材作品(他本人是一位資深影迷,對超英題材的故事如數家珍)。
但其實在@撬棍二筒 在圓桌上推薦這個系列之前,阿卡姆騎士三部曲早就躺在我的steam庫存裏了,甚至我在2018年的時候,還將《蝙蝠俠:阿卡姆瘋人院》打了一個開頭。
當初入手這個系列,很大原因是看純黑的視頻覺得很過癮,想自己上手試一下,但打了個開頭就被其他花花遊戲迷了眼,擱置下來去玩其他遊戲之後,也就徹底被我遺忘了。
所以,這次藉着品一品圓桌遊戲的由頭,我終於再一次有理由從自己的庫裏撈出這部蒙塵許久的作品了——而這一次,我也終於花上了22.5小時,認認真真地打了一個通關+全收集(全成就就不考慮了,有些成就對老年人選手來說感覺有點不現實了)。
實話說,作爲製作資金有限且時代久遠的系列首作,《蝙蝠俠:阿卡姆瘋人院》是存在很多問題的:
首先,它的內容量並不充實,講的故事多少有些沒頭沒尾,對蝙蝠俠的身世、小丑的來歷以及哥譚市各路人馬的人際關係都交待得不夠到位,使得故事在結局之後也依然存在很多需要解決的疑問,很多看得見摸不着的玩法設計也沒有落實到遊戲內容裏(比如後面兩作可以操控的蝙蝠車,在這一部就只能看看,很多角色也沒有機會登場(比如只能聽到語音的先知))。如果你推遊戲的效率比較高,我估計你完全可以在10個小時左右就打通關這部作品。
其次,儘管遊戲的戰鬥系統本身算得上是簡潔有趣且富有挑戰性,但陳舊的操作手感還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我的遊戲體驗。
最後,遊戲本身在謎題設計層面也存在一些糟心的地方,比如被大夥詬病的謎語人支線,就會在地圖上放置很多前期就看得見,卻缺乏手段去獲取的收集品,如果要做全收集只能解鎖全工具之後回頭補齊(不過好在完全不做這個支線,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那麼爲什麼我的朋友二筒會認爲這部作品是最佳超英遊戲系列的序幕呢?
因爲這部作品很明顯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盡最大可能復現了蝙蝠俠和與之相關角色的設定(包括人設、戰鬥方式等),設計了很多場足夠出色且貼合人設的BOSS戰,並真正嘗試爲玩家們講述了一段屬於蝙蝠俠的故事,描繪了這個複雜英雄的不同側面。
——毫無疑問,這種飽含創作熱情的誠意是最可貴的,而我相信,這也正是這個系列作品值得被推薦的理由。
二、在民風淳樸的哥譚市,和謎語人鬥智鬥勇也有一番意外的樂趣
阿卡姆瘋人院最有趣的設計,在我看來,是它對不同反派的描寫和展現。
事實上,受限於資金,在這部作品主線中登場的反派角色是比較有限的,除了必不可少的小丑和謎語人之外,只有稻草人、鱷魚人、毒藤女和小丑女。
但有趣的是,遊戲依然通過非常有限的內容,將哥譚市各路人才的風采展現給了玩家——
神出鬼沒、擅用致幻劑的稻草人會帶來最具壓迫力的幾個關卡,這些關卡里蝙蝠俠只能依靠障礙物和走位躲避龐大的稻草人的視線,並且關卡出現前後那些倒錯混亂的場景也充分展現了致幻劑的作用。
攻擊慾望拉滿的鱷魚人則缺少一個好用的腦子,雖然在自家主場下水道壓迫力十足,但很明顯被老爺玩弄於股掌之間。
只在意自己植物的毒藤女則會將植物運用到極致——事實上,遊戲中後期的絕大部分麻煩都來自於她,但很明顯,她也是各路反派中相對溫和、理性的那一位。
至於花癡力十足的“戰五渣”小丑女……好像是威脅最小的一個。
不過在所有反派中,最有趣的依然是小丑。
在遊玩遊戲的絕大部分時間裏,小丑都會用各種方式嘲諷蝙蝠俠,一會用“小蝙蝠”這樣的詞彙挑釁老爺,用各種稀奇古怪的方式給蝙蝠俠和屏幕外的玩家上壓力,一會又故作驚訝地“讚歎”蝙蝠俠解決了一個新的謎題,順道用滑稽的語氣拋出下一個難題。
甚至如果玩家不幸失誤死亡重開的話,他還會把自己那張大臉湊到屏幕上,用極其欠揍的“憐憫”語調來賤兮兮地表達遺憾之情。
按理來說,這種極其聒噪又極擅嘲諷玩家的角色,是很難討得玩家的喜愛的,但真的上手跟小丑對抗之後,我卻發現他並沒有想象中那般惹人厭——因爲我極少能從他的話語中感受到真正的惡意和貪念,他說出那些花裏胡哨且不失幽默感的嘲諷話語,更多是因爲他純粹“愛玩”。
並且不管小丑再怎樣嘲諷蝙蝠俠,故事最後老爺也確實把他胖揍了一頓並把他再次送進了大牢。
所以,對抗小丑的過程會比其他反派都更加有趣,因爲倘若我真的戳破了他的把戲,他也真的是會氣急敗壞的——雖然這種氣急敗壞帶給我的感覺,並不是他氣自己的陰謀沒能得逞,更像是他氣自己沒能從“調戲”蝙蝠俠的過程裏get到足夠多的樂趣,但至少表面上小丑給出的這些反應,就足以徹底驅散我本就不多的煩躁感了。
不過稍顯可惜的是,受限於遊戲的內容量,阿卡姆瘋人院對小丑的塑造也同樣未能更進一步,隱藏在這個角色身上的謎團,也需要留待我通過後續兩部作品之後,才能夠獲得更多的解答了。
但看了二筒老師對小丑的簡短評價,我還是非常期待後續故事的。
最後再聊下被廣大玩家要求“滾出哥譚”的謎語人。
我是在沒有看任何攻略的情況下,解決了阿卡姆瘋人院裏謎語人的全部謎題的。所以,我個人覺得這類謎題放在線性箱庭裏,其實還是有不錯的趣味性的。
而且謎語人謎題中的收集品,也是本作用於補全反派塑造的重要一環:拿到一些收集品後可以解鎖未登場反派的角色資料,解決一部分謎題(找問號)之後,也可以看到這些反派在瘋人院中的日常生活環境,和他們各不相同的精神狀態。
(順道一提,找問號的謎題確實是最難的,大部分找問號謎題的提示都很抽象,即便找到了謎語人的地圖,有了具體位置的標記,可能都還要費上一番功夫才能找準角度,我感覺這也是謎語人被罵的最主要原因,雖然這類謎題靠自己解開之後也是最爽的)
相信我,看完這些資料,你就能理解爲什麼會有“民風淳樸哥譚市”這個梗了,因爲這些犯人真的各個都是人才。
而找到主要反派的聽診記錄錄音,則會更多補全這些反派的經歷,從側面來讓這些角色更加鮮明立體,進而更好地讓我代入到對應的BOSS戰中。
掃描阿卡姆編年史的記錄,也同樣會獲取這座瘋人院往昔的祕密。
所以,不同於現在很多遊戲豪無意義的收集目標,阿卡姆瘋人院的這些收集品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我的收集欲的,這一點是足以稱讚的。
並且欣賞謎語人從最開始的風輕雲淡,到逐漸開始因爲蝙蝠俠破解了大量謎題之後而變得暴躁不安,再到最終被反向偵破後的“正義執行”的過程,也是一種足夠解氣的體驗。
民風淳樸的哥譚市,確實完全沒讓我失望。
三、瘋人院的煙花散盡後,布魯斯·韋恩的故事纔剛剛開始
其實本來只是想簡單寫點的,但不知不覺也嘮了三千多字,只能說《蝙蝠俠:阿卡姆瘋人院》確實是一部很有趣的作品,即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15年前的技術力和資金的限制,也依然完全配得上二筒老師的傾力推薦。
不過,受限於篇幅,這篇文章就不展開聊遊戲的動作系統了,我覺得打完後面的作品再來討論這個部分會更全面一些,本作的系統畢竟也還是稍顯簡陋了。
瘋人院的故事是告一段落了,但布魯斯·韋恩的這段故事還需要兩部作品才能講完,在結束《空之軌跡 the 1st》的冒險之後(這也是圓桌遊戲,大家可以期待下更新~),我也會盡快將其提上日程,相信會有更有趣的體驗~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