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滴魚
水滴魚,又名憂傷魚或軟隱棘杜父魚、波波魚,由於長着一副哭喪臉,被稱爲"全世界表情最憂傷"的魚。這種海底怪魚確實有理由鬱悶,科學家警告稱,由於深海捕撈作業,水滴魚正遭受滅絕的威脅。水滴魚生活在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沿岸,最深達1200米的海底當中,由於很難達到這種魚的棲息地,所以很少被人類所發現。 水滴魚身體呈凝膠狀,可長到12英寸(約合30.5釐米)。
2、桶眼魚
桶眼魚在1939年首次被人類發現,生活於太平洋海洋中間層,那裏暗淡無光,管水母也生活於此。桶眼魚常遊於管水母下方,當看見管水母的觸手捕捉到獵物後,桶眼魚就向上游去,奪取獵物,此時它的眼睛和身體都是向上的。當獵食結束後,它的身體又恢復到原來水平狀態,而眼睛依舊向上看,繼續沿着"巡視"。
3、哥布林鯊
哥布林鯊魚,又稱歐氏尖吻鮫、歐氏劍吻鯊、加布林鯊,哥布林鯊魚的外形非常奇特,長約1.5-3米,身體呈黑色,較爲扁平,頭部長而窄,尖吻形狀獨特,像是一把劍。它的眼睛很小,但非常敏銳,可以在黑暗中尋找獵物。此外,哥布林鯊魚的鰓裂較長,背鰭和臀鰭較小,而尾鰭則較大。它的鱗片非常細小,覆蓋在其肌肉之下,因此在水中可以輕鬆移動而不受阻礙。
4、章魚鬼筆
"章魚鬼筆"是一種菌類蘑菇,長着紅色觸鬚,猶如剛從卵狀液囊中孵化的外星生物,在"膠狀卵階段",這種菌類紅色觸鬚摺疊在液囊壁上,之後觸鬚伸展出來,最終能夠豎立在地面上生長。章魚鬼筆原產地是澳大利亞和新西蘭,1946年英國康沃爾郡首次發現"章魚鬼筆",之後出現在其它地區。
5、洞螈
洞螈(亦稱盲螈),是一種兩棲類動物,是一種終生保持幼體形態的水生蠑螈,身長不到30釐米,但也有部分個體的長度可以達到40釐米,全身呈白色,四肢細小,有發達的外鰓3對和鰓孔2對,羽狀鰓紅色。頭狹小,頭骨多軟骨質。吻鈍,無眼瞼,眼退化,隱於皮下,但感光靈敏。終生底棲在地下水形成的暗洞內,時常將鼻孔伸出水面呼吸空氣。在光照下膚色可變成黑色,回暗洞後膚色又恢復原狀。
6、瑪塔龜
瑪塔龜屬於大型水棲龜類,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之一。它是一種久坐不動的龜,擁有呈三角形的扁平頭,管狀的鼻子上和一個呈角狀的部分,下巴有三條觸鬚和四絲狀觸鬚,形態像一片枯葉,呈枯黃色,在湖中可見。因其龜殼酷似枯葉,故又稱爲枯葉龜。瑪塔龜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肉食性,以蠕蟲、螺類、蝦及小魚等爲食,亦食植物的莖葉。
7、葉羊
藻類海蛞蝓是海蛞蝓的一種,長相酷似披着樹葉的小羊,故又稱葉羊,是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動物。海蛞蝓是科學家發現的第一種可利用植物色素葉綠素的動物。它的身體軟綿綿的、身長也只能長到 5mm,有着毛茸茸的觸角、還有無辜的小眼睛,感覺特別萌萌噠。藻類海蛞蝓靠著喫藻類,讓葉綠體和自己的體細胞共存。
8、水熊蟲
水熊蟲,是對緩步動物門生物的俗稱,有記錄的約有900餘種。水熊體型極小,必須用顯微鏡才能看清,身體表層覆蓋着一層水膜,用於避免身體乾燥,同時可呼吸水膜中的氧氣。主要生活在淡水的沉渣、潮溼土壤以及苔蘚植物的水膜中,少數種類生活在海水的潮間帶,靠尖銳的吸針吸食動植物細胞裏的汁液爲生。最大的特點是它從卵裏生出來就已成年,無童年時期,身體裏細胞的數量終生都不再改變。水熊是地球上生命力最強的生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與高超的生存本領,能夠低溫隱生,低溼隱生,缺氧隱生,變滲隱生,也可以高溫生存,甚至可以在沒有防護措施的條件下在外太空生存。
9、博比特蟲
20年前一位水下攝影師將這種生物取名爲"博比特蟲"。它們體形驚人,在全世界的溫暖海域都有發現。早在19世紀,海洋學家就已經認識到它們是多毛類動物。其體長目前已知長度可達3米,平均長度爲1米,呈圓柱形,圓柱直徑或者說體寬爲2.5釐米,主要生活於海底,具有環節。博比特蟲的進食器官十分複雜,被稱爲"咽頭",能由內向外翻轉,在其末端具有鋒利的下顎,一旦獵物被抓住,博比特蟲往往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斬爲兩段。
10、獨角鯨
獨角鯨(一角鯨),系一角鯨科其中一個屬,而這個屬亦只得一個品種。雌性牙通常長在牙牀,但雄性的左牙會生出來,變成一條長牙,可長達三米。獨角鯨可能是世界上最神祕的動物之一,它們只生活在北極水域,速度極快,神出鬼沒,又叫海洋獨角獸。在中世紀,獨角鯨的牙被當作獨角獸的角遠銷歐洲和東亞,醫生們相信把角磨成粉可治百病生。、
你知道地球上還存在哪些奇特生物嗎,歡迎補充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