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10月11日消息,國慶中秋假期,小米17系列開售5天銷量破百萬臺,Pro系列“妙享背屏”設計引發熱議,此前雷軍反覆提及“全面對標iPhone”的表態也持續發酵。
新華社就此發文評論,指出這一現象折射出中國科技產業從“跟隨模仿”到“主動競爭”的質變,以小米爲代表的中國科技力量正在改寫消費電子領域的競爭格局,在創新賽道上逐步建立新優勢。
尤其點名,小米17系列的首銷火爆,讓人不免聯想起若干年前蘋果剛剛進入中國市場的盛況。
回溯智能手機發展,iPhone曾以芯片技術、生態閉環與用戶體驗,引領移動互聯時代的產業發展。每逢發佈新品,無不被國內廠商跟隨模仿。
如今這一改變背後,是中國科技產品創新能力的質變:過去是國外品牌定義潮流,國內廠商被動追趕。如今,接連“上新”的熱潮,彰顯中國消費電子從跟隨型創新邁向引領型創新。
此外,中國科技企業的創新層次也逐漸發生躍遷:從早期的應用層創新和場景創新,到出現越來越多的核心零部件創新、芯片級創新,國產廠商在產品定義、交互等方面開始發揮引領作用。
新華社還專門提到,今年5月,小米發佈自主研發設計的首款3納米旗艦處理器“玄戒O1”,性能體驗躋身全球第一梯隊,也讓小米成爲全球第四傢俱備3納米先進製程設計能力的科技公司。
汽車方面,小米SU7上市4個月即實現20萬元以上純電轎車銷量反超特斯拉Model 3,SU7 Ultra首次征戰德國紐北賽道,即刷新量產電動車圈速紀錄;比亞迪則斬獲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
如今,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已從單點突破,升級爲政策規則、技術標準、服務生態、供應鏈管理的系統性競爭。
新華社認爲,對標國際一流的深層意義,不僅是產品層面的競爭,更是對科技創新底層邏輯的解碼——不是複製產品形態,而是學習其對核心技術的堅守、對用戶體驗的執着和對科技創新的耐心。
中國科技產業的實踐已證明,我們有能力在半導體、新能源等核心領域實現突破,有速度在未來產業、新興賽道搶佔先機,更有智慧在高端市場、更高價值鏈建立陣地。
突破之路仍需時間沉澱,“全面對標”的實現離不開多重保障:在企業層面,對核心技術的持續投入,將成爲決勝未來的關鍵。
雷軍在受訪時曾表示,跟蘋果的競爭可能還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我們還是要全心全意向蘋果學習,一步一步把每個細節做好。
小米從互聯網企業向“硬核科技公司”持續轉型,計劃未來五年在覈心技術研發上投入2000億元,不斷夯實技術基底,這也印證了企業層面持續的核心技術投入,將是中國科技實現突破的關鍵保障。
來源:快科技-手機頻道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