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於2017年初成爲哈蘇X1D的首批(怨種)用戶之一,到今天不知不覺也快8年了。最近在盒裏發現不少朋友喜歡攝影或者對攝影感興趣,正好筆者從事攝影活動十好幾年,用的相機和拍過的片確實還是是蠻多的。就陸續寫一些分享和教程吧。
筆者目前在役的各種相機
----------
哈蘇X1D是一款昂貴又不太昂貴,好用又不太好用的獨特產品。因爲顏值比較高,品牌有一定知名度,即使現在已經走上末路,被大疆接盤,但在攝影圈仍然是蠻有話題性的一款機器。相較於硬件性能更好、價格更實惠、但是外貌醜陋的富士GFX系列,它確實很值得被拿來分析和評價。
筆者十幾年來雖然買過和用過超多相機和鏡頭,但早已過了對硬件感興趣的階段了,現在基本上是啥相機都能用。所以這篇帖子更多的從攝影創作的思路和方法上來聊這款相機,畢竟創作帶來的快樂要遠遠大於花錢。
----------
-
一、理想條件下,成片效果很有視覺衝擊
日本,山梨縣,早晨和傍晚的富士山
(45mm,1/2000,f/5.6,iso100)
這張照片是之前寫帖子的時候有朋友比較感興趣的,問是怎麼後期的。其實筆者後期做很少的(懶),這張照片所傳達的光影、色彩、物體細節構成了一個還原度很高,但又有視覺增強的畫面。這就是中畫幅相機大感光元件所帶來的典型效果。
以X1D爲代表的便攜式中畫幅相機,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以一個相對較小的體積和重量,讓你在很多時候能夠帶着它拍照。畢竟相機這個東西,太大太重是不想帶的,越不想帶就拍的越少。可以說,在這個體積下,沒有任何其他相機能夠有X1D的成像效果,確實是市場上很獨特的產品,這也是筆者當年砸鍋賣鐵也想要的原因。
-
廣東省,佛山市,熱愛醒獅的青年
(45mm,1/200,f/8,iso100)
這張照片使用了兩盞非常便宜的金貝閃光燈(左上角那道光其實是鏡頭炫光,不是打出來的)。可以看出,光線條件比較理想的時候,X1D對於人物和靜物的表現是相當給力的。畫面凌冽立體,光影自然,細節真實。
實際上,筆者有相當多使用X1D的照片是在影棚裏或者室外拍的環境人像,但考慮到肖像問題,儘量還是不選帶人正面的圖。這張是展過的所以還好。
-
俄羅斯,摩爾曼斯克,深夜的港口和城市
(1/6,f/3.5,iso800)
這張是較慢快門下得到的夜景照片,雖然有比較大的噪點,但對於寒冷地區冬夜的還原還是相當給力的。畫面多種顏色還原準確,近景遠景的細節都很到位。
如果細看的話,會發現有些高光區域有紫邊,這是不少老結構鏡頭的通病。筆者使用的這隻45mm(等效135的35mm)鏡頭據說是蔡司代工的,推測可能和蔡司老的Distagon系列用的近似工藝和鍍膜。
-
北京市,海淀區,某高校的老樓
(1/1250,f/3.5,iso100)
這張是商單組圖之一,拍攝的是某高校的樓宇,套圖用作平面設計。筆者確實在一些爲數不多的商業項目中使用過X1D,但就商業的角度考慮,完全沒有必要,通常也不會用什麼需求一定要用到它。幹活機器和愛好機器幾乎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
可以看出,X1D還是蠻適合拍攝靜態建築的,能夠記錄很完整的信息。同時對光影、植物等的表現也錦上添花。但其實更多的要歸功於當時的天氣,如果不是好天氣的話效果也一樣大打折扣。
-
浙江省,杭州市,《黑神話:悟空》天命人1:1半身像
(1/60,f/3.5,iso1600)
感光度1600下,畫面細節還是可以接受的。展覽現場燈光很暗,可以說是盡力了。後來換了5DS+蔡司35mmf/1.4重新拍了黑猴展覽。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我主頁置頂帖子,有所有展品的5000萬像素大圖。
-
二、性能處處受限,拍照時需要額外考慮很多
中畫幅相機因爲受衆羣體較小,市場化程度很低,這些年除了哈蘇和富士,並沒有廠商願意把這條產品線做的大衆化一些。哈蘇X1D作爲先行者,確實打開了一條新的賽道,但其在性能、系統、軟件等方面也飽受詬病。
俄羅斯,摩爾曼斯克,紀念碑下的鮮花
(1/45,f/3.5,iso100)
這張照片乍一看還是蠻好的,色彩漂亮,質感真實。但是放大看的話,會發現雖然實焦了,但畫面是模糊的。從參數上看,等效45mm的鏡頭用1/45的快門,加上筆者十多年攝影練就的麒麟臂,按說是不會出問題的,但偏偏就給你出了問題。後來筆者還發現,當用X1D俯拍的時候,有些功能就是會出奇的容易出問題。
上圖細節
X1D作爲中畫幅相機,對於防抖、降噪等協助拍攝的功能,是非常差勁的。防抖可以說是基本靠手,摁下快門的時候,你得始終繃緊你的身體,切實參與到影像創作中去。
-
山西省,太原市,雙林寺二十六手觀音像
(1/10,f/3.5,iso1600)
因爲是文物,所以這尊佛像所處的環境是沒有什麼光線的,這就比較考驗攝影師的應對能力,以及相機對焦、防抖的能力。X1D在這種環境下“拉風箱”特別的厲害,得反覆很多次才能對上(甚至也不一定是真完全對上了)。而且因爲鏡頭光圈不大,切換到實時取景手動對焦也難以看的很清楚,峯值提示有時候也不行。
筆者這張照片已經算是竭力了,因爲鏡頭不夠廣,這裏是5張照片拼接的,細看的話可以看出有的地方對焦是沒完全對上的,雖然這裏光線比較暗,但就目前相機市場上主流的微單甚至入門的款式,因爲技術相對先進成熟,對焦都不會有太大問題。
-
俄羅斯,摩爾曼斯克,月暈
(1/2,f/3.5,iso800)
再放一張慢門照片,這張基本上可以說是完全摸瞎拍的。筆者平時比較常用這種夜拍方式,因爲如果你在畫面裏面點一個光源,一般的相機都是可以藉助這個光源來快速對焦的。但X1D不行,仍然拉風箱。所以勉強拍出來這個效果,也算還可以了。如果拿一般的全畫幅相機,加個還行的定焦鏡頭,就容易應對的多了。
同時我i們也可以看到,在特別暗的環境下,X1D的光影、顏色效果也非常的平淡,比全畫幅配1.4光圈真的差很多。
-
日本,東京市,上野動物園的猿猴
(1/180,f/3.5,iso100)
這張照片沒有啥硬傷,但是,十分的平淡。這也是大部分筆者見過的徠卡、哈蘇用戶拍照的通病。因爲這類相機及其鏡頭的設計,適用的場景是很有限的,經常會出現焦段夠不着、光圈不夠大等問題,機械性能也不好,經常得不到自己心裏想的那個效果。這張照片如果焦距長點兒或者光圈大點兒,效果會好不少。但一方面中畫幅一般沒那麼大光圈的鏡頭(X1D轉接更離譜,不細說了),另一方面就算再買焦段長點兒的,又失去了便攜的意義。
上圖裁切後
也有一些朋友認爲,中畫幅如果焦段不夠的話,可以裁剪。但其實一張照片如果裁剪前就不夠精彩,那其實裁剪以後也不會有太大改觀。尤其是對於X1D這臺,標配等效35mm的相機來說,如果這個焦段拍出來沒有太大看頭,那裁剪加工的意義也不大。
-
三、另一種“慢下來”,發現值得記錄的日常
筆者其實特別擅長新聞現場、街頭攝影等需要觀察和抓拍的領域,但朋友們也發現,到現在筆者還沒有發這類的圖片,道理也很簡單,因爲機器本身並不適合這些領域,沒必要自找苦喫。
X1D細膩的畫質和遲鈍的機械性能,有時候也會引導你去觀察和拍攝一些生活中的客觀事實,發現它們的創作價值。當你習慣於“長槍大炮”“決定性瞬間”等概念時,“慢下來”確實會給你打開一些新的思路。
安徽省,馬鞍山市,某公墓的祭奠爐
(1/160,f/3.5,iso200)
龍年掃墓的時候發現公墓有了這種根據生肖來分的祭奠爐,可以集中燒東西。爐門旁邊寫了不少寄託哀思的文字。X1D真實細緻的畫面效果大大加強了照片的厚重感。
-
河南省,開封市,萬歲山武俠城裏的可租服裝
(1/800,f/3.5,iso1600)
其實向萬歲山這種特別熱鬧的地方,抓拍遊客是非常好出片的,但相機性能不允許。不過如果你已經足夠了解X1D的特點,那麼拍攝具有規律、色彩等形式感特徵的現象,也不失爲一種好的選擇。
-
天津市,靜海區,一對新人的婚禮現場
(1/180,f/3.5,iso400)
這張圖是婚慶在給新人拍套路照的時候抓拍的。當然返圖的時候會把婚慶攝影給抹了。
只要你夠勇夠拼,基本功紮實,拿X1D來拍現場也不是不行。筆者有時候會用它來拍攝一些好朋友的婚禮現場,一般出片在10張左右,也都是抓拍。因爲夠“慢”,所以力求每一張都在構圖、色彩、瞬間上有看點。希望攝影也給身邊的朋友帶來快樂吧。
----------
X1D是一臺很有意思的相機,它因爲外觀和價格話題不斷,因爲畫質和性能有褒有貶,這也是攝影,甚至所有數碼領域的常見現象。從筆者十幾年的經驗看,拍照能否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快樂,和用什麼設備其實沒有任何直接聯繫,愛自己所選的,用自己擁有的,纔是快樂攝影的最佳道路。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