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202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5時30分許,202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美國科學家瑪麗·E·布倫科、弗雷德·拉姆斯德爾和日本科學家坂口志文獲獎,他們“因其在外周免疫耐受領域的發現而獲獎”。
2025年的諾貝爾獎單項獎金爲1100萬瑞典克朗,與2024年持平,合人民幣約834萬元。
留言區持續更新獲獎者詳細報道。
過去1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名單
2024年——美國科學家維克多·安布羅斯和加里·魯夫昆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microRNA及其在轉錄後基因調控中的作用”。
2023年——美國科學家卡塔琳·卡里科和德魯·韋斯曼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核苷基修飾,開發出了有效的對抗COVID-19的mRNA疫苗”。
2022年——瑞典科學家斯萬特·帕博獲獎,獲獎理由是“在已滅絕古人類基因組和人類進化方面的發現”。
2021年——美國科學家戴維·朱利葉斯、阿爾代姆·帕塔普蒂安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溫度和觸覺的受體”。
2020年——美英三位科學家哈維·J·阿爾特、邁克爾·霍頓和查爾斯·M·賴斯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丙型肝炎病毒”。
2019年——美英三位科學家威廉·G·凱林、彼得·J·拉特克利夫和格雷格·L·塞門扎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了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的可用性”。
2018年——美國科學家詹姆斯·P·艾利森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了抑制負面免疫調節的癌症療法”。
2017年——三位美國科學家傑弗裏·C·霍爾、邁克爾·羅斯巴什和邁克爾·W·揚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了調控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
2016年——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了細胞自噬機制”。
2015年——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獎,獲獎理由是“有關瘧疾新療法的發現”;另外兩位獲獎科學家爲愛爾蘭的威廉·C·坎貝爾和日本的大村智,獲獎理由是“有關蛔蟲寄生蟲感染新療法的發現”。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小知識
從1901年到20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頒發了115次。未頒發的9年分別是1915、1916、1917、1918、1921、1925、1940、1941、1942年。
115次頒獎中,40次爲單獨獲獎者,36次爲2人共享,39次爲3人共享。
從1901年至2024年,共229人獲獎。
最年輕的獲獎者是加拿大科學家弗雷德裏克·G·班廷,1923年因“發現胰島素”獲獎,時年31歲。
最年長的獲獎者是美國科學家佩頓·魯斯,1966年因“發現腫瘤誘導病毒”獲獎,時年87歲。
229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有13位女性。分別是1947年的格蒂·科裏、1977年的羅莎琳·耶洛、1983年的芭芭拉·麥克林托克、1986年的麗塔·萊維蒙塔爾奇尼、1988年的格特魯德·B·埃利恩、1995年的克里斯蒂安·努斯萊因福爾哈德、2004年的琳達·B·巴克、2008年的弗朗索瓦絲·巴雷西努西、2009年的伊麗莎白·H·布萊克本和卡羅爾·W·格雷德、2014年的梅布里特·莫澤、2015年的屠呦呦,以及2023年的卡塔琳·卡里科。其中,芭芭拉·麥克林托克獨享當年的生理學或醫學獎。
截至2024年,無人獲得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次及以上。
自1974年始,諾貝爾獎委員會章程明確規定,諾貝爾獎不頒發給去世科學家,除非去世發生在諾獎委員會發布獲獎公告之後。201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迄今爲止唯一的例外。當時諾獎委員會發現,當年獲獎者之一拉爾夫·斯坦曼,在獲獎消息公佈三天前已經去世。諾獎委員會研究章程後宣佈,諾貝爾獎仍然頒發給拉爾夫·斯坦曼,因爲組委會發布獲獎公告時並不知曉他的去世消息。
諾獎史上的“家庭”諾獎。
夫婦:格蒂·科裏和卡爾·科裏夫婦獲得194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梅布里特·莫澤和愛德華·I·莫澤夫婦獲得2014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父子:漢斯·馮·奧伊勒切爾平獲得192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其子烏爾夫·馮·奧伊勒獲得197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蘇恩·伯格斯特龍獲得198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其子斯萬特·帕博獲得202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兄弟:揚·廷貝亨獲得196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其弟尼古拉斯·廷貝亨獲得1973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