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錘40K|陣營聚焦—黑色聖堂

  不必憐憫!無需悔恨!無所畏懼!(No Pity! No Remorse! No Fear!)

——黑色聖堂戰吼

 "The galaxy is the Emperor's, and anyone or anything who challenges that claim is an enemy who must be destroyed."

— High Marshal Helbrecht at the Battle of Fire and Blood

“銀河唯屬帝皇,任何挑戰此等宣言之人與物皆爲必誅之敵。”

——至高大元帥赫爾布萊切特在血與火之戰中發表的言論

  所有星際戰士都將人類帝皇尊爲基因之父與帝國的締造者,然而在億萬子民中,將其視爲真正的神明並稱之爲神皇的信仰者卻寥寥無幾。有一支戰團摒棄世俗的懷疑,以鋼鐵一般的狂熱擁抱帝國信條,誓以帝皇之名進行無盡的征戰,直至異種與叛徒的最後一絲痕跡被徹底抹除。

黑色聖堂

  他們就是黑色聖堂——虔誠的鬥士,被信仰的烈焰所驅使,以神皇之名淨化銀河。他們是不可動搖、無可阻擋的戰士:對帝皇事業的忠誠是他們的鎧甲,正義怒火的利刃是他們的武器。他們撕裂、焚燒所有他們所憎恨的敵人,只留下殘片與灰燼。

第一段|起源:帝皇之劍與西吉斯蒙德誓言

西繼斯蒙德

  帝國之拳第一連連長西吉斯蒙德在荷魯斯之亂中獲帝皇親賜"帝皇之劍",並被告知"永不停歇地追擊人類之敵"。戰後,羅保特·基裏曼頒佈《阿斯塔特聖典》,要求軍團拆分爲千人之戰團以便監督,帝國之拳遵照基裏曼的旨意,分軍而立,凡最狂熱、最驍勇的戰士,都被聚於新生的黑色聖堂,歸其傳奇的首任至高元帥西吉斯蒙德統率。彼時,西吉斯蒙德是最優秀的決鬥大師之一,在他率領部下離開泰拉之際,他立下誓言,黑色聖堂戰士將征戰不息,以向神皇證其忠心。

手持黑劍的西吉斯蒙德

 

第二段|信條:拒絕靈能、全員狂戰——"無憐憫、無寬恕"

正在戰鬥的黑色聖堂

黑色聖堂的核心信條可歸納爲三點:

第一,零靈能容忍。他們認爲智庫是亞空間在現世的裂縫,因此戰團內不設圖書館長,所有新兵在植入基因種子前需通過"信仰純潔"與"靈能否定"雙重測試;任何顯現靈能天賦者,一律移交審判庭或就地處決。

第二,全員近戰優先,突擊班比例提升至 60%,每位劍兄必須掌握鏈鋸劍與動力斧的雙持技巧,"靠近敵人,是爲了讓帝皇看清他們的罪"。

與獸人交戰

第三,永恆遠征即聖禮。戰團無母星,整支力量分散在數十艘遠征艦上,自分裂日起已發起十三次大規模十字軍,平均每次歷時百年,兵力循環補充,卻從不停歇。正因這三條極端邏輯,黑色聖堂在帝國檔案中被標註"不可預測,但極度有效"——他們用最高傷亡率,換取最大斬首戰果,成爲敵人眼裏不要命的"黑色風暴"。

第三段|組織:艦隊-遠征-連團結構——沒有家園,戰爭即故鄉

  黑色聖堂以“遠征艦隊”爲唯一行政單元,現有六支主要艦隊分處銀河各戰區,每艦隊下轄三至五個“連團”(Crusade Squads),整體兵力隨戰役損耗在三千至六千之間浮動,遠超《阿斯塔特聖典》上限。

原鑄黑色聖堂戰士

  指揮體系扁平:最高階爲“大元帥”(High Marshal),坐鎮旗艦“永恆忠誠號”;其下是“元帥”(Marshal),各領一支艦隊;再下爲“劍之冠軍”(Castellan)與“劍兄”(Sword Brother),分別掌管連團與突擊小隊。

黑色聖堂終結者

  由於無母星補給,所有新兵必須在遠征途中選拔——從戰火星球揀選信仰堅定的少年,經“十六小時祈禱”“鏈鋸劍負重行軍五十公里”雙重試煉後,方可植入基因種子。如此循環,艦隊既是修道院、也是兵營,更是移動的聖堂。對黑色聖堂而言,“回家”一詞不存在,戰火所至,即爲故鄉;艦橋每日迴盪的,不是歸航座標,而是下一段遠征座標。

黑色聖堂旗幟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