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Intel同步官宣下一代架構,新一輪 CPU大戰正式開打

最近,英特爾首席財務官大衛・津斯納在 2025 年德意志銀行科技大會上也直言:

“正如你所知道的,我們在桌面端,尤其是高性能桌面端,確實‘失足踢了蹩腳球’。從營收份額看(與銷量份額相比),我們的表現並不理想,這主要是因爲我們今年在高端桌面市場沒有提供合適的產品。但 Nova Lake——這款即將推出的產品——將提供更爲完整的一系列SKUs”

在 CPU 市場主導十餘年的英特爾,面對AMD的層層出招顯然不會坐視不理。不僅在全力推進先進製程工藝的量產落地,Nova Lake 架構的正式公開,進一步爲市場注入信心。作爲直接對標 AMD Zen 6 架構的下一代核心產品,Nova Lake 究竟具備哪些核心特點?與 Zen 6 相比,二者又存在怎樣的競爭差異?

先來聊聊英特爾的 Nova Lake。根據目前放出的消息,英特爾 Nova Lake 處理器的發售計劃已初步明確,預計將於 2026 年正式推向市場,不過具體時間節點仍需取決於其後續測試進程是否順利。桌面版 Nova Lake‑S 處理器有了明確方向:最高給到 28 個核心,不過還是換湯不換藥的大小核搭配的思路,具體分爲 8 個主打性能的 P 核、16 個兼顧能效的 E 核,還有 4 個低功耗的 LP-E 核;拿着自己的劣勢一直在打AMD的優勢,目前市場上對於多核優化的軟件可以說是相當於恐龍化石一樣稀有,AMD下一代大概率支持目前的老主板平臺,而英特爾會更新LGA1954 插槽,意味着升級硬件得換新主板平臺,所需的預算還得斟酌斟酌。

另有消息顯示,一批代號爲 “Arrow Lake-S Refresh” 的桌面級處理器正處於多國海關清關階段,從產品定位來看,該型號大概率是 Arrow Lake-S 系列的強化升級版本,核心主頻有部分提升,還針對性解決 Arrow Lake-S 存在的部分性能問題。從產品迭代時間表來看,Arrow Lake-S Refresh 的今年Q4至明年Q1之間發佈,用在於填補 Nova Lake 發售前的市場空缺。此外,移動端領域,代號 “Panther Lake” 的處理器同樣計劃於 2026 年發佈,該架構專爲移動端場景設計,不太會推出對應的桌面端產品。

再來聊聊AMDZen6,AMD的Zen 6架構也是備受期待的一代,預計使用臺積電的3nm和2nm工藝製造。爲什麼跨兩代製程?因爲Zen 6預計將一直使用到2027年年底或者2028年的年初,纔會有下一代出現,AM5 插槽主板的支持週期延長至 2027 年,保障了硬件平臺的長期可用性,讓未來 2-3 年的處理器升級無需受限於主板兼容性;Zen 6 架構將延續 CCD技術,但單顆 CCD 的核心配置同樣也有更新,最高核心數設定爲 12 核,且全核心均採用雙線程設計;預計AMD將提供24核48線程和48核96線程的消費級桌面CPU,希望雙方都是很多框框的市場下,能倒逼市場進行多核優化,加上AMD的3D V-Cache技術,說不定新架構單CCD最大三緩能不能達到240MB以上,雙CCD直接×2,最大三緩達到480MB以上。

Zen 6的桌面端估計到2026年的下半年纔會出來,移動端估計會在2026年的上半年發佈,大概率會命名爲Ryzen AI 400系列,也會有新一代的NPU搭配上市;新架構將採用雙內存控制器設計,雖然還是雙通道DDR5,但是雙控制器可以提升帶寬效率,增加AMD在內存方面的優勢。

總結:

未來兩年 AMD 與英特爾的 CPU 競爭將白熱化:英特爾寄望 Nova Lake 爭奪市場話語權;AMD Zen 6 參數佔優,但積熱問題仍存,製程升級能否解決還不一定。此外,核心數暴漲下雙線程功耗壓力凸顯,促使 AMD 等臺積電 2nm 工藝落地 Zen 6c;臺積電 2nm 代工成本高可能增加AMD 定價,若英特爾打價格戰,AMD說不定會出現頹勢。

目前雙巨頭路線圖公佈的最大價值,是讓近期想升級處理器的用戶可放心入手,下一代新品距上市仍有一年多;筆記本用戶若不急,可等 2026 年上半年新品,說不定有驚喜。

以上是本篇文章全部內容,如果有什麼缺失,歡迎評論區補充!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