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Intel同步官宣下一代架构,新一轮 CPU大战正式开打

最近,英特尔首席财务官大卫・津斯纳在 2025 年德意志银行科技大会上也直言:

“正如你所知道的,我们在桌面端,尤其是高性能桌面端,确实‘失足踢了蹩脚球’。从营收份额看(与销量份额相比),我们的表现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今年在高端桌面市场没有提供合适的产品。但 Nova Lake——这款即将推出的产品——将提供更为完整的一系列SKUs”

在 CPU 市场主导十余年的英特尔,面对AMD的层层出招显然不会坐视不理。不仅在全力推进先进制程工艺的量产落地,Nova Lake 架构的正式公开,进一步为市场注入信心。作为直接对标 AMD Zen 6 架构的下一代核心产品,Nova Lake 究竟具备哪些核心特点?与 Zen 6 相比,二者又存在怎样的竞争差异?

先来聊聊英特尔的 Nova Lake。根据目前放出的消息,英特尔 Nova Lake 处理器的发售计划已初步明确,预计将于 2026 年正式推向市场,不过具体时间节点仍需取决于其后续测试进程是否顺利。桌面版 Nova Lake‑S 处理器有了明确方向:最高给到 28 个核心,不过还是换汤不换药的大小核搭配的思路,具体分为 8 个主打性能的 P 核、16 个兼顾能效的 E 核,还有 4 个低功耗的 LP-E 核;拿着自己的劣势一直在打AMD的优势,目前市场上对于多核优化的软件可以说是相当于恐龙化石一样稀有,AMD下一代大概率支持目前的老主板平台,而英特尔会更新LGA1954 插槽,意味着升级硬件得换新主板平台,所需的预算还得斟酌斟酌。

另有消息显示,一批代号为 “Arrow Lake-S Refresh” 的桌面级处理器正处于多国海关清关阶段,从产品定位来看,该型号大概率是 Arrow Lake-S 系列的强化升级版本,核心主频有部分提升,还针对性解决 Arrow Lake-S 存在的部分性能问题。从产品迭代时间表来看,Arrow Lake-S Refresh 的今年Q4至明年Q1之间发布,用在于填补 Nova Lake 发售前的市场空缺。此外,移动端领域,代号 “Panther Lake” 的处理器同样计划于 2026 年发布,该架构专为移动端场景设计,不太会推出对应的桌面端产品。

再来聊聊AMDZen6,AMD的Zen 6架构也是备受期待的一代,预计使用台积电的3nm和2nm工艺制造。为什么跨两代制程?因为Zen 6预计将一直使用到2027年年底或者2028年的年初,才会有下一代出现,AM5 插槽主板的支持周期延长至 2027 年,保障了硬件平台的长期可用性,让未来 2-3 年的处理器升级无需受限于主板兼容性;Zen 6 架构将延续 CCD技术,但单颗 CCD 的核心配置同样也有更新,最高核心数设定为 12 核,且全核心均采用双线程设计;预计AMD将提供24核48线程和48核96线程的消费级桌面CPU,希望双方都是很多框框的市场下,能倒逼市场进行多核优化,加上AMD的3D V-Cache技术,说不定新架构单CCD最大三缓能不能达到240MB以上,双CCD直接×2,最大三缓达到480MB以上。

Zen 6的桌面端估计到2026年的下半年才会出来,移动端估计会在2026年的上半年发布,大概率会命名为Ryzen AI 400系列,也会有新一代的NPU搭配上市;新架构将采用双内存控制器设计,虽然还是双通道DDR5,但是双控制器可以提升带宽效率,增加AMD在内存方面的优势。

总结:

未来两年 AMD 与英特尔的 CPU 竞争将白热化:英特尔寄望 Nova Lake 争夺市场话语权;AMD Zen 6 参数占优,但积热问题仍存,制程升级能否解决还不一定。此外,核心数暴涨下双线程功耗压力凸显,促使 AMD 等台积电 2nm 工艺落地 Zen 6c;台积电 2nm 代工成本高可能增加AMD 定价,若英特尔打价格战,AMD说不定会出现颓势。

目前双巨头路线图公布的最大价值,是让近期想升级处理器的用户可放心入手,下一代新品距上市仍有一年多;笔记本用户若不急,可等 2026 年上半年新品,说不定有惊喜。

以上是本篇文章全部内容,如果有什么缺失,欢迎评论区补充!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