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發哪裏了,就發小黑盒,一些思考,推導,內容很低級,非專業,民科,權當看個樂子,當然如果你對藝術很迷茫,那這篇絕對會給你構築一些認知,全文共四千字左右,想到啥寫啥。
————————
題爲:《高級情緒》
我寫下這篇的原因,大概就是覺得現代對藝術本質的理解非常模糊,甚至於理解本身都被過分神化。
所以用這篇東西來“改造”現有的所有藝術評價體系,徹底以理性的角度解釋藝術,清晰藝術。
首先從最基礎的來。
很多人都應該思考過爲何女性比男性更感性這一問題,我見過一個理論大概能解釋這一情況。
這個理論描述的是在原始時代,男性作爲捕獵者,需要更強的邏輯思考能力來狩獵,因爲它們作爲主動出擊者有充分的時間來思考如何狩獵。而女性作爲哺育者,幼崽的保護者,在部落中被動受敵,此時便需要更快的思考應對攻擊的過程,但常規的思考邏輯推理其實是需要時間的,作爲突發情況來說不夠迅速,這時候原始人女性就需要跳過思考的過程做出一些潛意識的反應。
先不談這種說法的準確性,這裏只談情緒和最初我對其下的定義,它將某種固定的思考過程和模式進行打包,然後以最快的速度代替人的大腦做出反應。
在這裏只淺淺提一下我對思考的定義,對於我來說,人的所有主觀活動都是提取信息(記憶),然後排列組合的過程,而信息以五感所接受的內容存儲在大腦之中,其中以語言的形式爲最小單位,本質是信息處理。
到這裏我對於情緒的定義也就出現,對固有思考內容,也就是對信息處理過程和結果的一種打包,也就是對信息的打包。
別人打了你一個巴掌,憤怒的情緒最先到來(你並不是個聖人),你可以照着情緒一巴掌還回去,這是最快的做法,但你如果不選擇這麼做,你就要進行思考,比如你回了這巴掌會是什麼後果云云。情緒做出的反應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大多時候是最快的,這是我在最早提出這個觀點時候的想法,雖然有些粗陋。
過了很長時間,我對這個話題沒在進行過思考。但一個新的觀點在後來出現了,當時我在寫小說,我在思考什麼纔是好的故事。
故事最重要的是戲劇衝突,這個大家應該不會太反對,但戲劇衝突的本質是“反差”這一點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接受。
這裏最重要的觀點就是,反差是引起情緒的直接因素。原本應該幸福的兩個人,突然一方去世了,這是反差,會讓人悲傷(多數時候),你以爲你的手邊有一杯水,你沒拿到,也有反差有情緒,但輕微的讓你察覺不到。反差程度越高,情緒也就越強烈。
當然“反差”其實是個過度的用詞,雖然用來描述戲劇衝突也很合適。你大可以用“變化”來理解這個詞。
我有個這樣的經歷,桌子裏有一瓶不知道放了多久的酸奶,我不知道,靠近時氣息傳進了我的鼻腔,惡臭難聞,但事後再去聞的時候,仍然臭,但不至於讓人想吐。遂理解了,人的感受大抵也是這樣的反差,你此前就知道這東西是什麼味的,反差程度減少,味也就淡了,雖然味道不變。這種情況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好壞都是比出來的。
到這裏,關於情緒的兩個論點都出現了,早時候的我困擾於此,因爲兩個論點看起來是衝突的,後來細想了一下,並不衝突,甚至是關聯的,結合起來就是,情緒由信息變化而產生,本質是信息的集合體。
我說的這些好像與藝術都沒什麼太大的關聯,但接下來纔是重點部分,也就是文章題目所提到的“高級情緒”。
高級是程度副詞,且不意味着有明確界線,高級情緒是一種抽象化的概念,此前提到的所有情緒大都是可以描述的,可被定義的,憤怒,喜悅,悲傷,痛苦種種,人們發明出了很多詞語來描述這些能被人看出來的情緒。但腦內的信息集合不是一個可約束內容可約束範圍的東西,也就是說當這些情緒所涵蓋的信息複雜到了一定程度時,它無法再被人用語言定義了,而這就是高級情緒。
“藝術的本質是情緒表達。”
(我認爲藝術的本質是要給人帶來情緒價值,一切政治,文化,批判,隱喻等作用在藝術上,只能用於增加藝術品的厚度,不能成爲藝術品的全部,不然藝術就會淪爲工具)
對於我來說,確實是這樣子的,我寫過很多連我自己都不一定能看懂的東西,在寫這些東西的時候往往就是在我腦中有着所謂高級情緒的時候,因爲這些東西說不清道不明,但卻會讓我才思泉湧,指尖停不下碼字的慾望,人們會將之歸結爲靈感,但靈感絕不是憑空而來的,高級情緒纔是更本質的東西。
感受不到高級情緒?那我就從更具象的地方讓你理解。
音樂,這是讓人可以產生直接情緒的東西,似乎也是藝術表達最理想的形式,畢竟文學的文字和藝術的繪畫似乎都有着不出於情緒的用處。如果你學過一點樂理知識,你就發現現代音樂的底層邏輯是很機械化的,哆來咪發梭拉西哆以七個音符爲一組不停的循環,爲什麼是這七個音符,爲什麼可以不斷循環聽起來差不多,僅僅是因爲每個音符所代表的讓你聽的舒服的頻率是固定的,而低音do和高音do也是爲頻率的倍數變化,這樣固定的頻率帶來了固定的聽感。
當然只是一個音符還論不上好聽,這時候和絃出現了,音符頻率的變化帶來了更高級的聽感,這就是製造情緒的源頭,反差。從do到mi是一次反差,是情緒的製造,從mi到so又是一次,一個讓人舒服的c和絃便出現了,反差程度越大,情緒越強烈,這裏的音樂走向是令人舒服的,那麼這舒服的情緒便越強烈。重金屬需要更強烈的情緒,就這七個音符,最大反差的變化就只能是五和絃了。當然也會有小度度這樣音程小,但反差更大的情況。
但反差感歸根到底也是情緒的一種,所以情緒的強烈程度完全可以用反差程度來當最小單位,這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況下都有着不一樣的變化。反差感也並不是固定的,它是情緒它也會減弱。一首歌初聽好聽,你聽了一百遍也覺得的好聽,但不如初聽驚豔了,當你決定演奏它,熟悉它的每一個樂符走向之後,我相信這首歌給你帶來的情緒也會大符下降,越是簡單的音樂越這樣。
到這裏就要提到很多關於藝術鑑賞時會出現的情況了,可能會有失偏頗。
很多人經常用看不懂的就是藝術了嗎來諷刺一些濫竽充數的作品,但從前文可知高級情緒本身是不可描述的,它混雜了大量的信息(記憶),當它被作者用各種形式表達出來的時候,本身也是一定不可描述的,文學作品在創作過程中着有大量的筆墨,不可能每一個字都是作者經過推理思考出來的,情緒的產生是個循環體。這裏的場景曾讓作者產生過怎麼樣的情緒,當這些情緒以其他的方式翻湧在腦海之中時,這裏的場景便又會自然而然的出現,觸景生情,感情也會造景。你看着一張張童年的照片,越來越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產生,越來越多的記憶也浮現,但記憶之間的關聯程度可能不高,因爲這些可能都是因爲有相似之處的高級情緒產生的。
回到音樂,一首浩然的交響曲帶來的龐雜的情緒是無法用語言來直接描述的,但強烈的情緒可以被對事物的瞭解程度所化解,當然信息量不變。人的音樂審美隨着音樂鑑賞能力的提高而提高,這並不是在構築鄙視鏈的話而是切實存在的東西,隨音樂鑑賞能力提高的其實是人的包容能力。
一首簡單的歌可以很好聽,但其所帶來的情緒也是很簡單,藝術是情緒的表達,高級情緒便不可能拘泥於好聽這一個概念。大多數人無法接受金屬樂,是因爲初聽“反差感”過於強烈,情緒表達過於強烈,讓人難以接受,也絕不悅耳,但你在多聽之後,解構音符之後這種反差感會減弱,甚至減弱到了讓你產生了適合你耳朵的高級情緒的程度。
很多意識流的作品其實是可以嘗試解構的,但這與意識流作品本身的不可描述無關,解構意識流作品的本質是在反向解構情緒表達前的信息記憶,也就是所謂的閱讀理解。
作者寫的藍色的窗簾是因爲窗簾就是藍色的,但因何讓作者在這裏著下藍色窗簾的呢?這段似乎也與前後文肯定不會存在着因果邏輯。這也許是高級情緒在着筆,你有這樣的經歷和信息,你會想到,是因爲渾然一體的情緒將之關聯的信息(記憶)調取出來了。
常規的思考,提取腦中信息的方式其實是信息聯繫也就是記憶做動詞時的用法。現在腦中想象一隻筆,能看到是因爲你看了“筆”這個字,用這份信息在聯繫腦海中筆的圖像構成的。但情緒的提取就不一樣,就像最開始說的,情緒是跨過思考的快速反應需求,在這裏有着相同本質的現象,那就是跳過思考,提取高級情緒雲中的記憶信息。
用最簡單的方式舉例就是,你曾有過父親死在牀上的經歷,看到這張牀便會有悲傷的情緒,也許在你因爲其他事情感受到悲傷情緒之時你也會想起這張牀。看到牀引起的悲傷情緒其實更接近聯繫也就是思考,看到牀想起父親的死然後悲傷。
但換後者,你在寫作,這時候聽到了某首悲傷的歌,被喚起了某種悲傷的情緒,筆尖不自覺便寫下了那張牀,不只是牀,因爲這情緒,你腦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意象,但似乎沒什麼大的聯繫,你紛紛寫下,這就是完完全全的情緒寫作,更接近散文的創作。
比起思考出一件又一件事情,高級情緒的表達其實更加的散亂,藝術創作是表達情緒的原因是要它帶給人情緒,這是最根本的。但人與人的思維並不互通,你的情緒表達也許別人根本感受不到,你在看你的創作的時候腦海中翩翩,別人看卻一頭霧水。又有些時候,你在看別人文章時,什麼都沒看懂,但一行一字卻讓你有着無形的情感,很多意識流作品都應該是這樣的,這也是高級情緒表達在極端情況下的妙處。
有些共同的情緒表達會成爲藝術創作中規範化的東西比如說調式,C大調純白明靜,A大調富麗堂皇,降e小調靈活躍動等等。人的情感如此飄渺的東西早就在各個創作領域被各種“死板”的用法摸索出來了。這裏還要說說東西方繪畫的區別,也可以用來理解高級情緒。
探究東西方繪畫史,其實很容易發現,東方繪畫更講究意象,而西方講究具象(不絕對)。大概就是東方畫家看到一樣事物不會當場給它畫下,他會記在心中,回屋之後再去憑藉記憶還原,這個時候畫家當時的情感會無意識的佔主導,他會記住魚兒的嬉戲遊動而非魚兒現實的樣貌和狀態,會記住山川河流的巍峨而非這些事物的真實走向,東方畫家更喜歡意的表達也就是情緒表達。而古代西方畫家顏色的用法更豐富,也更善於還原現實本來樣子,當然這不代表西方畫作是沒有情緒的,正相反,西方畫作雖然不是意的表達,但因爲更貼合現實而能更能令人感受情緒,也許不是作者的情緒,畫下田間的老農,你能看到他皸裂的皮膚,你爲其感到難受,因爲這是你現實有的經歷和思考。純粹意的表達可能會導致閱覽者與創作者無法共情。
寫到這裏,我突然想到寫這玩意的初衷,可能是因爲,我無法接好一些藝術品被束之高閣,被評判以陽春白雪,被評判以“無法解釋”,也無法接受一些簡單作品的受衆被審美霸凌吧,將內在邏輯明明白白的講出來,也許會好很多。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