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十五年後的我【三】——我的消費觀

       最近的生活沒有前一段時間那麼無聊了,我重新拾起了LOL的熱愛,週末也在和朋友一起玩兒雙影奇景,暫時不需要寫東西來消磨時間了,不過今天刷到了一位盒友對於生活費的吐槽,讓我也想說點什麼。於是乎,《致十五年後的我》其三就誕生了,這次來回憶下我的消費觀。

       第一次知道消費觀這個詞是在小學,不過回憶過往,我好像很早就懂得“消費”了。記得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家裏給我報了珠心算(不得不說很有用),因爲學的比較好,在班級裏屬於佼佼者,於是被老師選中參加市裏的珠心算比賽。報名前幾天,老師通知我要交報名費——二十元,也不知道我咋想的,我和老師說我家裏窮,沒那麼多錢。至今我都記得我把老師逗樂了,然後回家我爸媽就笑我說:“二十塊咱們家還是交得起的。”

       爲什麼那麼小的我會有交不起報名費這個想法,我至今都不太能理解。不過我家條件確實不算好,零幾年我媽上班的糧店“倒閉”了,和別人一起盤下來弄成了小旅館,一個月可能也就一千多塊錢吧,我爸是個小學老師,工資一個月好像也就三千左右。我家那塊兒是屬於礦區家屬區,大部分都是潞安集團的職工,所以相比起來收入確實很少,還要養我和我哥兩個人,每有大事件發生,我爸媽就要去找別人借錢,所以從小我就不敢亂花錢,也捨不得花錢。

       上了小學,我發現別的小朋友都會有零花錢,也總是有很好的玩具。我也想要這些,但我媽就是不給我買,說浪費錢,後來我也就漸漸的不會去說了。直到有一次我發現我爸的錢都放在大衣口袋裏,我就悄悄地偷了一張一百出來,之後度過了一段非常快樂的時光:上下學可以買辣條和兩塊五的貓耳朵喫,很流行的數碼暴龍機我也花25大洋買了一個玩兒。然而好景不長,被我爸發現後,他非常非常生氣,用掃把狠狠的打我,我至今都記得屁股和手被打的生疼,屁股洗澡都不能碰到熱水。

       後來上了初中,我有了攢錢的意識,但依舊沒有零花錢,那麼錢怎麼來呢?我就從每天的早飯錢裏省,從買書找零的錢里扣,雖然每次也就一兩塊,但十天半個月下來也能讓我在放學途中喫點什麼了。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了高中畢業,終於我進入了自由的大學。

       到了大學,最大的變化就是——有自己的零花錢了。因爲剛開始不知道一個月該和爸媽要多少,就先大概估了個數字1500,比1000多,比2000少。有了“自己的錢”以後,我發現自己有點守財奴了:不想買穿的,穿以前的就行;不去喫好喫的,能喫飽就行;不想去外面玩兒,又累又花錢;不想找女朋友,花錢……感覺錢儼然成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雖然我還不會掙錢,但我能省錢。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養成了一些我認爲很好的習慣:每次花錢記賬;想買貴的東西就放購物車裏半個月,如果過了半個月還想要,就根據自身能力定奪;支付寶微信不用花唄,不開通指紋、免密支付,讓輸入密碼成爲最後一次思考;能喫食堂就喫食堂,能喫七塊絕不喫八塊……憑藉着這些習慣,我硬是把每個月的花銷控制在了1000左右,後來大三下給自己買了個平板用來考研,大四畢業給自己換了個小米11pro大坑機,同時這四年中還慷慨的接濟了寢室唯一一位有女朋友的室友,累計5000塊。

 

可惜前幾年在另一個手機上

       到了研究生階段,因爲有了穩定的獎學金,除了學費還要父母交以外,基本上也能做到自給自足了,也就沒和爸媽要過錢了。不過大學四年的習慣倒是遺留了下來。剛開始的半年,我室友實在不能理解爲啥我能喫食堂的飯喫五年喫不膩,我的回答也很樸素:“能喫就行。”就這樣,研究生階段又給自己添置了很多東西:switch,臺式機,手機,運動相機,甚至時不時的還要接濟一下自己的實驗用品。在他們眼中,我過着虐待自己的日子,喫不好穿不好,但我並不這麼覺得,我只是認爲這些錢可以花在我更需要的地方。

 

研究生三年記錄

      終於,研究生熬出了頭,參加工作後真正意義上有了自己的錢。不出所料,這些習慣繼續跟着我:頓頓喫食堂,出門買東西記賬,外面喫飯、超市購物留小票,使用輸入密碼支付;貴的東西思考再三,工資拆成好幾份存着……每個月拋除租房費用,基本也都控制在了1500左右。

 

工作後花銷明顯變大了,哈哈

       最後呢,希望我這些習慣不會因爲未來工資變高而發生變化,這樣我才能離40歲退休越來越近,生活才能越來越有奔頭。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