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給大家寫了一篇明朝歷史的薦書文章,其中熱度最高的自然是《明朝那些事兒》,當年明月筆下的大明王朝從巔峯走向落寞,故事寫到1644年便戛然而止,今年明末的話題又被炒得很熱,這篇文章結合明史大佬顧誠教授的學術著作,繼續和大家聊聊《明朝那些事兒》後面沒有寫完的那些歷史。
01 南明
南明的國祚,恰似帝國黃昏最後的悲歌,
弘光、隆武、永曆——三帝更迭如走馬,
開局尚有半壁江山的生機,可執棋者卻步步錯算,
將反攻的銳氣消磨於派系的爭鬥之中,
江南的富庶成了權臣的籌碼,前線的忠魂反而淪爲內Dou的棄子,
一個本有一戰之力翻盤的局面,最終卻因人心的潰散而滿盤皆輸。
上文回顧了弘光與隆武朝的故事,從1644年崇禎自縊,
再到1645年弘光被俘、1646年隆武遇難,
而南明抗清鬥爭的真正主力,其實是張獻忠四大義子領導的大西軍餘部,
從張獻忠在鳳凰山死後,大西軍殘部在孫可望等人的帶領下,
嚴明軍紀,主動放棄四川轉進雲貴,
大西軍利用雲南土司沙定洲叛亂的契機,
以“爲沐府復仇”爲由兵不血刃地進入昆明,並迅速平定了全省,
在短短三年內,孫可望等人將混亂的雲南,
建設成一個吏治清廉、經濟繁榮、軍力強盛的大明後方基地,
在穩固雲南後,大西軍正式與南明永曆朝廷聯合,兵分兩路發動反攻,
名將李定國兩蹶名王,一度收復南方數省,讓天下看到了復明的希望,
但是卻因爲孫可望的個人野心膨脹,大西軍最終功虧一簣,
接下來,我們再將視角轉向南明朝廷,也就是南明最後一個政Q——永曆,
比較搞笑的是,永曆開局居然和弘光、隆武一樣都是天崩開局,
永曆本人也是貪生怕死之輩,而扛起抗清大旗的,還是民間的義士們。
02 永曆帝
1646年八月,隆武帝朱聿鍵在福建汀州被清軍俘殺,
九月,消息傳到湖廣和廣東、廣西等地,
在南明各地官紳中又一次引起極大的震動,此時南明急需確立新的繼承人,
從血緣親疏來看,明神宗的孫子、桂王朱由榔成爲最無可爭議的皇位繼承人。
在瞿式耜等官員的推動下,朱由榔於1646年十月在肇慶就任監國,
不過朱由榔本人雖然樣貌堂堂,但生性懦弱、自幼失學,缺乏主見和治國能力,
他極度寵信懂宮中禮儀的太監王坤,導致宦官幹Z,
兩廣總督丁魁楚爲爭奪首輔大學士之位,與王坤勾結,
破壞了朝廷用人規矩,引發何吾騺、陳子壯等官員的不滿與抵制。
剛監國七天,一聽到贛州失守的消息,整個朝廷便驚慌失措,
在宦官王坤和首輔丁魁楚的主張下,朱由榔不顧瞿式耜等人的反對,
僅十天後便倉皇放棄廣東首府肇慶,逃往廣西梧州。
永曆帝朱由榔這一跑,無異於向廣東全省宣告朝廷已經拋棄了他們,
直接造成權力真空,所以在弘光、隆武兩朝已經覆滅的情況下,
永曆內部居然再次出現了內D!
03 紹武爭立
前文聊弘光和隆武時期都談到了內D問題,
比如弘光一朝,東林黨人長期主張擁立潞王(朱常淓),反對福王(弘光朱由崧),
而隆武一朝也出現了唐王(隆武帝朱聿鍵)和魯王監國(朱以海)對立的局面,
等到了永曆帝時期,新朝廷建立不到一週,
被永曆排擠的隆武朝舊臣蘇觀生,利用永曆君臣西逃的機會,
在廣州擁立了隆武帝的弟弟、唐王朱聿鐭,搶先稱帝,改元“紹武”。
這導致在廣東一省之內,同時出現了兩個南明朝廷,重演了此前爭立的悲劇。
十一月初八日,唐王朱聿鐭在廣州即位的消息傳到梧州,
桂王朱由榔和廷臣丁魁楚等人大喫一驚,
被迫返回肇慶,正式稱帝,改元“永曆”。
在調解失敗、使者被殺後,紹武和永曆雙方爆發了內Z,
你能想象弘光和隆武接連被清軍夷滅後,剩下第三個朝廷永曆開局又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嗎?
桂、唐二藩的爭立,給南明殘疆剩土的地方勢力也增添混亂,
廣的何騰蛟、堵胤錫、章曠以及其他文武官員都先後收到了兩個朝廷頒發的“喜詔”,
雖然大部分人還是明事理站在桂藩朱由榔一邊,唐藩使者處處受冷遇,
但事實上既給了他們“擇君”的機會,朝廷的威望自然相對削弱,
日後朝廷駕馭不了這些地方軍閥也是自然的事情,瞿式耜在一封信中寫道:
“自唐僭號而廣之府庫盡爲所有,廣之屬邑並鄰郡皆爲所煽。我監國之詔未達,而彼登極之詔先頒。凡吊錢糧、徵兵馬,動輒牽礙。光三(丁魁楚字)乃集議,仍請蹕肇慶,登大寶,少司馬(兵部侍郎)林佳鼎力佐之,在廷亦遂不敢梗議。十一月十八日正位端州(即肇慶),即行頒詔,兼議攻守之事。”
瞿式耜
04 繼續內D
永曆朝廷派出的軍隊在廣東三水縣初戰告捷,
不過主帥林佳鼎因勝利而驕傲輕敵,被紹武軍總兵林察用“僞降計”誘入埋伏,
林佳鼎的內河小船無法對抗紹武所用的海盜大船,
部隊登陸後又陷入泥淖,最終幾乎全軍覆沒,主帥林佳鼎溺水身亡。
敗訊傳到肇慶,永曆朝廷又陷入一片驚惶失措之中,
大學士瞿式耜自告奮勇,督領招募的義兵前往迎敵,
沒過幾天,就又傳來了清軍佔領廣州、紹武覆亡的消息。
原來清將李成棟利用紹武全力西向與永曆軍內Z的機會,
率軍從福建經潮、惠,對廣州發動突襲,
清軍直接封鎖消息,僞裝成明軍,兵不血刃地闖入廣州城,
反觀紹武君臣仍在夢中,對清軍的到來毫無察覺,甚至將報信者斬首,
由於精銳部隊已悉數派出內Z,城中無兵可守,廣州重鎮就這樣糊里糊塗地陷落。
紹武帝朱聿鐭被俘後自縊,而最早擁立紹武的蘇觀生題壁“大明忠臣,義固當死”後自盡,
所以紹武從建立到覆亡僅存在一個多月,
唯一“業績”就是挑起內Z,然後將廣東拱手相送清軍。
05 逃往湖南
內Z已經耗盡了永曆朝廷的實力,而廣州陷落又脣亡齒寒,
永曆故技重演,在1646年底再次拋棄肇慶,向廣西腹地梧州、桂林等地逃亡,
清軍隨即進佔肇慶、梧州,明廣西巡撫曹燁在道旁搖尾乞降,
被當地知縣萬思夔以“木龜”刻名的方式公開羞辱,
永曆朝首席大學士丁魁楚,在逃亡路上脫離皇帝,
企圖帶着多年搜刮的鉅額財富私下降清,以換取高位。
李成棟將計就計,假意應允,待其出降後,
半路將其殺死,盡奪其家產,僅白銀就收繳八十餘萬兩!
永曆帝畏清如虎,在桂林稍作停留後,
仍不顧大學士瞿式耜的泣血勸諫,執意要繼續逃往湖南,投靠軍閥劉承胤。
大學士瞿式耜堅決反對,他指出朝廷不組織抵抗,只是一味避敵先逃,
“今移蹕者再四,每移一次,則人心渙散一次。人心渙而事尚可爲乎?”
朱由榔根本聽不進去,在司禮監太監王坤、錦衣衛馬吉翔的慫恿下,向全州逃難。
瞿式耜只好請求自己留守桂林,會同思恩侯陳邦傅穩定廣西局勢,
並且推薦禮部尚書吳炳入閣任大學士司票擬之職,
而且瞿式耜出於穩定人心的考慮,要求朱由榔無論如何不要離開廣西,
那怕暫駐於靠近湖南的全州也好,不料永曆帝畏清若虎,不久後還是逃到了武岡。
06 廣東淪陷
在其他明將紛紛棄城逃跑的情況下,瞿式耜鎮定自若,組織留守軍隊,
依靠百姓和西洋大炮,兩次擊退了來犯的清軍小股部隊,
成功保住桂林,暫時穩住了廣西的局面。
廣東南明官軍的情況就非常不堪,佟養甲派兵從廣州北上佔領韶州,
南雄不戰而降,明高雷廉瓊巡撫洪天擢退守瓊州府,
清副將閻可義領兵渡海,洪天擢兵力不敵,乘舟逃走,瓊州遂爲清軍佔領,
就這樣,廣東十府之地全部淪入清方之手。
從兵力而言,佟養甲、李成棟本部兵馬只有四千一百餘名,
從福建帶來的原鄭芝龍舊部施福、施郎、洪習山、黃廷等部也不過幾千人,實力相當有限。
1647年正月,李成棟率主力進攻廣西,廣東清軍留守兵員更形單薄,
然而,腐朽無能的永曆朝廷不知清軍虛實,非降即逃,近於自行瓦解,
鎮守柳州、南寧一帶的明慶遠伯陳邦傅也被清軍聲威嚇倒,
私自派人同佟養甲、李成棟聯絡,準備投降清朝,
而在永曆朝廷倉皇逃跑、廣東防務空虛的危急時刻,
以陳子壯、張家玉、陳邦彥爲代表的廣東仁人志士站了出來,
他們自發組織義軍武裝抗清,爲永曆朝廷的維持爭取空間,
華南的這些義士成爲南明抗清鬥爭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史稱南明“嶺南三忠”!
陳邦彥
07 嶺南三忠
陳邦彥是廣東順德人,崇禎年間舉人,曾任南明永曆朝兵科給事中,
曾勸永曆帝朱由榔不要與紹武內D,但未被採納。
等到清軍攻入廣東,嶺南三忠之首陳邦彥率先舉起義旗,
他聯絡義軍數萬人,在江上大敗清軍水師,
並一度進攻省會廣州,迫使清兩廣總督佟養甲急令李成棟從廣西回援。
在他的影響下,第二位義士張家玉也起兵反抗清軍,
張家玉是廣東東莞人,崇禎十六年(1643年)進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
早年曾支持隆武帝,後因不滿鄭芝龍專Q而辭官,
他率軍攻佔增城、博羅等地,引發了全省範圍內的連鎖響應,
南海、順德、龍門、潮州等地義軍蜂起,聲勢浩大,
不過,清軍李成棟回師後對義軍進行了殘酷的Z壓,
張家玉在東莞兵敗,家屬被殺三十餘口,但他百折不撓,
繼續轉戰並收復多地,最終在增城兵敗,中箭負傷後投水自盡。
第三位義士陳子壯是廣東南海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
他因爲反對閹黨、彈劾魏忠賢被罷官,
曾任崇禎朝的禮部侍郎,後任南明弘光帝禮部尚書,
隆武時被起用,但因與鄭芝龍不合而辭官歸鄉。
陳子壯
08 兵敗就義
1647年,陳子壯與陳邦彥密謀,聯合廣州城內降將和僞降義師爲內應,
策劃了一場裏應外合、奪取廣州的周密計劃,
然而因計劃泄露,內應被清軍提前清除,攻城失敗,
隨後清軍主力對義軍各部展開圍剿,陳邦彥在清遠兵敗被俘,
陳子壯在高明城破後被俘,兩人均被押送至廣州,
陳邦彥臨刑時,慷慨寫下《獄中五日不食臨命歌》:
“天造兮多艱,臣之江也滸。
書生漫談兵,時哉不我與。
我後兮何之?我躬兮獨苦。
崖山多忠魂,先後照千古!”
歌罷,陳邦彥從容就義,死後,永明王其追授邦彥兵部尚書,諡忠愍。
陳子壯則遭受“寸磔”酷刑而亡,與東晉程旼、唐代韓愈、張九齡,
北宋劉元城、狄青,南宋文天祥、蔡蒙吉齊名,並列爲廣東八賢,
廣州人民爲紀念他建“陳子壯祠”,民間尊稱“**烈公”。
張家玉則是投湖自盡,以死殉國,消息傳到南明朝廷,
永曆追授其爲太子少保、東閣大學士、吏部尚書,
不久,又加贈太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增城侯,諡“文烈”,
廣州有“三忠祠”供奉三人,民間長期流傳“廣東三忠,氣貫長虹”的說法。
張家玉
09 牽制清軍
可以說,如果沒有嶺南三忠,
南明永曆朝廷可能很快就像弘光(1年覆滅)、隆武(1年覆滅)一樣,被清軍迅速剿滅。
清廷對南明官員採取“降者不殺”策略,若無堅定抵抗者,許多地方可能直接投降,
而陳子壯、張家玉、陳邦彥聯合起兵,迫使清軍分兵應對,
李成棟原計劃迅速西進追擊永曆帝,但因“三忠”的抵抗,
不得不先平定廣東義軍,爲永曆朝廷爭取了喘息時間。
而且嶺南三忠還間接影響了李成棟,他不滿清廷封賞,
在“三忠”抗清的影響下,李成棟選擇歸順永曆朝廷,
使南明一度收復廣東、江西,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再回頭看一直跑路的永曆帝,他極度懼怕清軍,將廣東百姓全部拋棄,
帶着朝廷逃到了湖南武岡淪爲地方軍閥劉承胤的人質,
一開始,劉承胤專門派人去迎駕永曆帝,
永曆帝進入武岡後,立即被劉承胤架空,這才發現劉承胤是“挾天子以自重”,
隨後永曆被迫封劉承胤爲安國公,從此“政事皆決於承胤”,
劉承胤本人則驕橫跋扈,儼然成爲武岡的“土皇帝”,他爲了索要軍餉,竟率兵包圍皇宮,
絕望的皇太后只能搜盡宮中所有簪珥首飾,湊出不足五百金的財物上交。
劉承胤還企圖廢掉永曆,另立自己的女婿爲帝,
永曆帝只能暗中書寫密詔,向外界求救,言辭極爲悲切。
10 軍閥角力
當督師大學士何騰蛟來到武岡後,他對劉承胤的專橫極爲不滿,
主張永曆遷回桂林,劉承胤隨即反擊,
不僅要求解除何騰蛟的兵權,甚至當面索要何騰蛟的“督師敕印”,氣焰囂張。
在被何騰蛟以實力不足爲由頂回後,劉承胤竟企圖在半路謀殺何騰蛟,
而何騰蛟早有防備,他早就請求調撥了一支可靠的雲南軍隊作爲親兵,然後趁夜色成功逃離。
這邊何騰蛟和劉承胤角力,何騰蛟看到情勢不對拔腿就跑,
後腳另一位將領張先璧又率數萬大軍來到武岡,劉承胤再次出於私心阻止他入城,
導致雙方劍拔弩張,險些火併,再次上演了明軍內部對峙的鬧劇。
1646年(順治三年)八月,清廷以恭順王孔有德爲平南大將軍,
偕懷順王耿仲明、智順王尚可喜領兵往徵湖南兩廣,
次年(1647)三月,孔有德率領的清軍由嶽州進兵長沙,
明督師何騰蛟、恢撫章曠與總兵王進纔等聞風而逃,瀏陽總兵董英以城投降,
清軍佔領長沙後南下衡州,明總兵黃朝宣投降,
休整過後,清軍再進攻湖南武岡、永州,
盤踞武岡的軍閥劉承胤,在象徵性抵抗後,決定投降清朝,
並企圖將永曆皇帝作爲“進見禮”獻給清軍,
爲此,他一面封鎖城門防止皇帝出逃,一面自己剃頭前往清營接洽,
永曆帝察覺到劉承胤的陰謀,在劉母的幫助下,
才得以倉皇逃出武岡,不過逃亡途中與太子失散,永曆太子及大學士吳炳等人被清軍截獲。
等到武岡失守,南明官軍發生大規模投降,投降的伯爵、總兵、各級官員及士兵多達近七萬人。
永曆帝嫡母王太后致羅馬教宗信件
11 誰的南明?
至此,永曆帝的逃竄之路也告一段落。
而我們再回顧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不禁要問:這究竟是誰的南明?
當永曆帝朱由榔和他的朝廷,在清軍的虛影面前一逃再逃時,
廣東、廣西的大好河山和億萬百姓被皇帝棄之如敝屣,
而像丁魁楚這樣的高官顯爵,在盤算着如何用搜刮來的民脂民膏,去換取個人的榮華富貴,
像劉承胤這樣的地方軍閥,將皇帝玩弄於股掌之上,還要借帝獻降,
他們都是南明的統治集團,在這些人心中,
南明早已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可以隨時出賣的籌碼,一個可以挾持的工具。
而與此同時,在他們身後那片被拋棄的土地上,
陳子壯、張家玉、陳邦彥,這些被“朝廷”遺忘的人,卻用行動給出了另一個答案,
他們的南明,在東莞、在增城、在高明,在每一寸不願被鐵蹄蹂躪的鄉土裏,
在“頭可斷,發不可剃”的吶喊中,在“我鄉無叩頭宰相,但有斷頭宰相耳”的錚錚誓言裏,
龍椅上的君主倉皇西奔,淪爲軍閥的人質時;
鄉野間的書生卻選擇了向死而生,成爲南明真正的脊樑,
從人民史觀的角度看,南明真正的悲劇,不在於帝王的顛沛流離,
而在於民衆的英勇抵抗,最終被統治階級的自私與懦弱所辜負,
“嶺南三忠”和千千萬萬追隨他們的義士,
正是他們以布衣之身,行天子之事,承擔起了保家衛國的責任,
正是他們用生命和鮮血,強行拖住了清軍南下的主力,
爲那個早已不值得拯救的永曆朝廷,換來了寶貴的喘息之機,
我寫南明史不是爲帝王將相作傳,而是希望給讓大家看到南明這段帝國黃昏悲歌中,
仍有一羣最爲可愛的人,他們以生命爲代價,
爲這個民族在最黑暗的時刻,留下了何爲“氣節”、何爲“風骨”的永恆答案,
朝廷雖死,但天下未亡,他們的犧牲點燃了人心的火焰,
這或許就是嶺南三忠留給歷史最後的啓示。
(南明史這個系列我已經更新了快一個月,寫到永曆也接近收尾階段了,計劃接下來再寫幾期鄭成功、李定國和張煌言們的故事,大家感興趣可以多多支持~)
往期歷史相關:
精羅落淚——羅馬史該如何入坑?
歷史天花板——中國通史必讀:從入門到進階!
明末1644——《明朝那些事兒》沒有寫完的歷史
明末1644——天下無敵的大明,《明事》未竟的歷史!
明末1644——南明史入坑,明朝末年的故事!
明末1644——李自成的崛起,闖王之路!
明末1644——張獻忠的崛起,大西王之路!
明末1644——襄陽之役,闖王東山再起!
明末1644——孫傳庭的悲歌,大明最後的脊樑!
明末1644——拯救大明王朝,崇禎爲何不南遷?
明末1644——李自成爲何失利,沒能成爲劉邦、朱元璋?
明末1644——吳三桂爲何投清,衝冠一怒爲紅顏是真的嗎?
明末1644——山海關大戰,李自成爲何快速崩盤?
南明1644——南明爲何曇花一現?
南明1644——誰能拯救南明危局?
南明1644——南明弘光爲何只堅持了一年?
南明1644——南明爲何沒有聯合李自成?
南明1644——南明初唯一的北伐,爲何迅速失利?
南明1644——揚州失守,史可法爲何沒能拯救南明?
南明1644——東林文人們,真的是清流嗎?
南明1644——南明最強明君,隆武帝爲何沒重振大明?
南明1644——南明爲何又聯合李自成的大順軍?
南明1644——張獻忠的四大義子,南明傳奇抗清名將!
明朝歷史——除了《明朝那些事兒》,還有哪些明史神作?
唐朝歷史——《刺客信條:王朝》,唐朝歷史神作有哪些?
三國曆史——看完《三國演義》,還有哪些三國曆史神作?
魏晉南北朝——《東晉門閥政治》,魏晉南北朝好書推薦!
春秋戰國——讀完《商君書》,春秋戰國史有哪些經典著作?
考古尋秦記——《秦始皇的兵與城》有多麼偉大?
妖怪文化——《日本の妖怪百科》,遊戲中的日本鬼!
大唐刺客——《刺客信條王朝》,做成遊戲靠譜嗎?
冷門佳作——《康熙的紅票》,一段不爲人所知的歷史
漢朝祥瑞——《王莽和他的時代》,王莽是“穿越者”嗎?
八王之亂——《全戰三國》,司馬家爲何是短命王朝
歷史神作——《東晉門閥政治》,史學天花板!
國劇巔峯——《大明王朝1566》,被埋沒的歷史劇
裸體舞曲——《大明王朝》,封神配樂古典名曲
明朝懸案——朱元璋臉上,真的有72顆麻子嗎?
天涯神貼——《明朝那些事兒》,一個時代的離去!
#gd讀書#
#gd歷史雜談#
#gd的ai&遊戲雜談#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