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肉利齒中心呼喚愛

異變總是毫無預兆突然降臨,只一瞬間就將原本稀鬆平常的日子變成再也回不去的輝煌。

“別看窗外,否則會瘋”是最初所知的唯一信息。

親眼看着異變在眼前發生,然後見證所有在戶外看到“某個東西”的人紛紛立即自殺。倖存者們躲進住宅內鎖好門窗拉緊窗簾,在完全不明白在面臨何種威脅的情況下蒙上眼睛試圖求生。

這裏說的是電影《Bird Box》的故事,常見譯名是“蒙上你的眼”,但個人還是更喜歡“鳥箱”這個名字。

雖然並不直觀,只看名字看不出是講什麼故事,但卻雙重呼應了片中的設定,一方面是由於片中無法直視“某個東西”因此女主角把對靠近的危險感知更敏銳的小鳥裝在盒子裏來預警,另一方面也映照着倖存者本身就像關在盒子裏對外界威脅無能爲力毫無自由的小鳥,非常巧妙。

影片在開頭拋出了這麼個詭異神祕的局面,並在後續故事中用兩條時間線來講述倖存者們如何艱難求生。神祕威脅雖然並不直接影響室內,但人活着就得消耗物資,不想辦法出門補給就只能餓死。但出門也不完全是蒙上眼睛當自己是盲人不看四周就完全安全,而是還得面臨一些遊蕩的“睜眼人”,這些人雖然看了“某個東西”但沒有自殺,而是變成了試圖強制讓倖存者睜眼看世界的瘋子。

並且除了簡單粗暴強制這麼去襲擊正常人以外,也會有些“睜眼人”僞裝成正常人敲門求助再從內部破壞整個避難所,於是成爲了倖存者更大威脅。

對這種神祕故事有興趣的朋友推薦找來看看,故事設定,角色演出,劇情發展都很不錯。不過需要注意這部電影還有第二部,但這第二部轉換視角並進一步增加設定的同時破壞了原本的神祕感,並不推薦看。

這部不推薦

從《迷霧》到《鳥箱》,這類災難片雖然講述的都是人類面臨未知恐懼的題材,但更多表現的實際是在展現末日之下秩序崩潰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能互幫互助展露善意,還是毫無道德壓榨掠奪,亦或是更復雜的兩頭搖擺自己權衡自我質疑。

給喜歡《Bird box》的朋友推薦《Look outside》,給喜歡《Look outside》的朋友推薦《Bird box》。

所以一看到《Look outside》這遊戲的時候就很有興趣,同樣的“別看窗外”,同樣的面對未知恐懼試圖求生,彷彿是個不只能看還能玩的《Bird box》!

實際玩了之後確實也非常上頭,不止氛圍塑造特別好,美術量也超大,三十多個房間共有200多種怪物,平均相當於每個房間都有六七種,真的除了一些小雜兵以外從頭到尾都不重樣的!玩到後面更是對整個故事劇情充滿好奇,於是即便通關了也意猶未盡去打了全結局全成就去儘可能多挖掘內容來看。

不過雖然玩這個遊戲的緣分是從《Bird box》來的,但顯然畢竟是無關的作品,所以雖然有相似之處但實際設定上還是大相徑庭的。

《Look outside》講述的是戶外發生了異變,只有公寓樓中少量一直沒看窗外的人得以倖存,看過窗外或是原本就呆在外面的人全部都變成了怪物。我們的主角則需要至少在這15天內活下去,如果有餘力的話也可以試圖搞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甚至嘗試拯救世界。

都變怪物了,誰也別笑話誰!

我們可探索的區域僅限於在這座公寓樓內,算上地下一共五層,主角是需要喫飯的,因此爲了活過15天必須冒着風險去探索一些能打開的房間去搜刮物資。顯而易見的,幾乎每間屋子裏都充斥着變異的怪物,而爲了生存下去沒時間挑三揀四了!找到的擀麪杖菜刀高爾夫球棍都能拿來當武器!盤子叉子也能拿來當一次性投擲物!老奶奶的骨灰甕?扔出去能給敵人致盲!名叫毛毛的玩具熊管它有用沒用也可以丟出去!

不過這遊戲並不是可以當十里坡劍神的刷怪練級的傳統王道RPG,在經歷着道德淪喪(老奶奶的骨灰甕也可以好好留着)不擇手段的瘋狂戰鬥之餘,隨着探索的時間推進,系統會提示你餓了臭了壓力大了無聊了,你就得回家做飯刷牙洗澡打遊戲睡覺,不然頂着這些debuff探索是幾乎沒法戰鬥的。

感覺是不是稍微生存壓力有點大?但其實因爲異變15天就會結束,而且生存物資實際需求量也不大,你甚至可以稍微找些食物就在家待著不再出門也別隨便給敲門的人開門撐過15天,而且這樣做還是個正經結局可以看。

但正如前面說過的,這並不是個打怪練級遊戲。所有敵人都不會刷新復活,你的武器也非常容易損壞需要謹慎使用並積極尋找替代品。我甚至在打“3天內打出結局”的挑戰成就時好好規劃了一番發現其實只爲了這個目標的話幾乎不用怎麼戰鬥。

尤其是初見打了個壞結局後發現其實錯過了超多東西,都單打獨鬥六七天了才遇到一個正常人當了隊友,才發現有隊友系統!但實際上整個公寓樓裏沒幾個正常人類了,所以……只要放下偏見和恐懼,尚能溝通的變異怪人和怪物也能友好交流來做隊友!這纔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到後期我那小破屋裏一度塞滿了十幾號人,雖然甚至都沒幾個有正常人類的臉,但其樂融融彷彿一大家子人。自己做完飯後長得像德州鏈鋸殺人狂的面具怪人會把你擠到一邊去來主動刷碗,玩個類似馬里奧賽車的電子遊戲大家能樂做一團。(帶着各種NPC去打遊戲的特殊對話我至今還沒看完)

部分怪物的設計非常獵奇,頗有駕籠真太郎的感覺

雖然是個非常完蛋的局面,儘管其實基調還蠻殘忍的,比如你得抉擇是不是爲了救一個醜醜的鼠嬰怪物要犧牲自己一條手臂,比如你是否能陪一個無可挽回異變的孩子玩最後一次。但正是這種絕望場面下人性的閃光點才格外耀眼。尤其當一路殺到大門口快餐店的時候突然發現一羣變異怪人竟然能坐在一起喝咖啡,只要理智尚存,哪怕身體變成了怪物也不願去做傷害人的事。甚至還樂於向你提供幫助,給你分享更多的線索和知識(雖然是它拿手機在網上現查的)。

但這也不是說就得一門心思做“聖母”,畢竟是個秩序淪陷的場面,毫不猶豫把你騙的團團轉再背後捅刀子的“人”也是有的,而且不止坑自己有時候還會坑別人。但只要你夠強這也不是事,甚至你其實也可以就一門心思“聖母”到頭,哪怕面對背叛也認爲對方有苦衷,也會有說得過去的發展。

遊戲的終極主線是直面這個室外的未知存在“訪客”,公寓中的四位天文學家會分別指引我們去尋找間接記錄(畢竟直接觀察會變怪物)未知存在形象的介質來了解我們面對的到底是什麼,並試圖以此來與對方建立溝通。這部分也是蠻精彩的,感興趣的朋友自己去體驗吧就不多說了。

本來玩到一半正上頭的時候還在想這麼有意思的遊戲上手門檻還有點難,前期資源管理壓力好大而且容易不知道該幹嘛,一樓的嵌套式無限循環走廊一開始也容易迷路,想着要不要像之前《月下之癲》和《龍族至寶》那樣整理套完整攻略。但打完覺得這樣拆解後反而會失去這遊戲寶貴的神祕未知體驗和自己發掘的驚喜感,就像美學裏說的“當你審美的時候,美就失去了”。

值得期待的大作

本來這篇文章就到這了,不過看了藥莢姐的介紹才知道作者老哥實際上還有個已經做了11年的主線遊戲《Malison the cursed city》,一直更新到2年前然後花了半年搞這個《Look outside》。好消息是這個“詛咒之城瑪裏森”肯定內容量上要大得多,美術也會有更多細膩動畫和大場面。例如下圖的敵人都做了動畫(Lookoutside僅是靜幀)

以及公佈出來的上圖,應該是某個大BOSS的頂部三屏的樣子,全尺寸有十屏大!可見這遊戲的野心不小!

不過壞消息是兩個月前作者又開新坑做別的遊戲了……這11年大作也不知道哪年才能玩到

最後是一些關於《Look outside》的Tips

給可能想玩但初期不知道該幹嘛或後期缺乏目標的提示:

1.初見建議玩簡單模式,能隨時存檔,至少打完一輪瞭解戰鬥系統並且想給自己上強度再考慮玩普通模式,不然很容易勸退。

2.隊友很重要,單打獨鬥很難,只要對方是看起來能溝通的,都可以儘量嘗試能不能友好交流而不是直接幹掉,每個隊友都有獨特機制和行爲,很有意思的。

3.打電子遊戲能減壓,甚至還有經驗和士氣提升,而且每打完一款遊戲還能獲得大量經驗和遊戲中學到的技能。前期可以優先學初始三款遊戲裏競速遊戲的“氮氣加速”,作爲全體提速加閃避的技能非常有幫助。

4.食物充裕的情況下,每晚可以做一份食物留在桌上別喫,長此以往會有好事。

5.敵人對鈍擊,劈砍,穿刺有不同抗性,一類武器打着費勁可以換換試試,自己家能做燃燒瓶酸液瓶有時也有奇效,所以多存檔。

6.外觀看着可怕的敲門人只要不是一上來就襲擊你的都可以考慮請進來,長得越可怕的戰力越強。

7.主線是找四份記錄“訪客”形象的祭品,爲此需要在樓層間穿梭,3樓是主角家的樓層,跟着主線走很快2層1層也能去,1層好好找找有兩個房間拿到“地球”和“火星”盤後就能去往GF層,觸發大門撞車事件第二天就能去房東房間拿地下層鑰匙,最後地下層繞到電梯間重新啓動電梯後整棟公寓就哪都能去了。

8.解謎用到的“行星盤”就是算數題,每個盤的數字就是行星的衛星數,遊戲中會有紙條提示,如果錯過了或忘了也可以自己查。

9.四份祭品不要一件一件給,因爲途中能拿到多於四份,但有的正確有的錯誤,並且給了就拿不回來,因此爲了避免給錯以及方便看不同結局(四種全對,有對有錯,四種全錯,三種正確加一隻豚鼠,分別有不同結局),可以先留着拿齊後存檔備份了再給

10.地下的菌絲區整個區域很有意思,進去前推薦存個檔,我玩過的朋友管這段叫“電子遊戲魅力時刻”它確實是!

*庫裏沒有遊戲本體,但有OST,可以從開發商找過去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