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給大家寫了一篇明朝歷史的薦書文章,其中熱度最高的自然是《明朝那些事兒》,當年明月筆下的大明王朝從巔峯走向落寞,故事寫到1644年便戛然而止,今年明末的話題又被炒得很熱,這篇文章結合明史大佬顧誠教授的學術著作,繼續和大家聊聊《明朝那些事兒》後面沒有寫完的那些歷史。
![]()
01 南明
南明的國祚,恰似帝國黃昏最後的悲歌,
弘光、隆武、永曆——三帝更迭如走馬,
開局尚有半壁江山的生機,可執棋者卻步步錯算,
將反攻的銳氣消磨於派系的爭鬥之中,
江南的富庶成了權臣的籌碼,前線的忠魂反而淪爲內Dou的棄子,
一個本有一戰之力翻盤的局面,最終卻因人心的潰散而滿盤皆輸。
![]()
更新到今天已經講完了南明的弘光朝和隆武朝,
整個南明的存亡,其實就在於一個問題上面,
即“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
弘光朝廷因爲固守仇恨偏見,將大順軍視爲死敵,
奉行“聯虜平寇”的錯誤戰略,
錯失在清軍主力西進時北伐的天賜良機,最終被清廷輕鬆各個擊破。
隆武帝則吸取教訓,頂住東林黨人等保守派不與仇人合作的壓力,
明確將清朝定爲主要敵人,他不僅主動聯合大順軍餘部,
還給予李自成家屬極高的榮譽,將大順改編爲自己的禁衛軍“忠貞營”,
完成了從敵對到盟友的180度大轉變,然而隆武的豬隊友們卻不斷給聯軍拖後腿。
作爲對比,農民起義軍雖然顛覆了大明,
但他們中不少人居然日後成爲匡扶南明的忠臣良將,
今天就來繼續聊聊農民起義軍的另一支主線大西軍後來的故事!
![]()
02 湖廣總督
隨着李自成的敗亡,大順軍東路軍和西路軍餘部成功會師,
然後撤退到湖廣地區的腹地,
當時湖廣地方的兩位南明最高G員分別是總督何騰蛟和巡撫堵胤錫,
當時何騰蛟深得隆武帝信任,手握湖南的人事、財政大權,
且清軍主力當時正專注於東南沿海,他本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大展拳腳,
然而出於對農民軍的敵視,何騰蛟排擠最具戰鬥力的大順軍餘部主力,最終逼迫其離開湖南,
再而收羅和重用黃朝宣、劉承胤等湖南本地的明朝雜牌軍,爲他們請官請爵,
但這批人除了危害地方、擁兵自重外,根本不堪一擊。
在發現連這些雜牌軍都難以駕馭後,何騰蛟採納章曠的建議,
耗費巨資,從各地招募了三萬多人的“督撫標”親軍,
事實證明,這支烏合之衆同樣毫無作用。
爲了供養這些不斷膨脹卻毫無戰鬥力的軍隊,何騰蛟在湖南大肆搜刮,
據王夫之記載,手段包括加派“義餉”、預徵數倍田賦、賣官鬻爵、鼓勵告密以抄沒富戶家產等等,
這些舉措直接導致“湖南民展轉蔓延,死亡過半”,
1646年6月,清軍小部隊進攻岳陽新牆,何騰蛟重金打造的親軍一觸即潰,
同年夏天,何騰蛟、章曠發動大規模北伐,號稱水陸並進,實則外強中乾,
清軍僅派出數百騎兵出戰,就在萬由橋大敗明軍陸師,並順勢擊潰明軍水師,
戰敗後,何、章二人不僅不反思自己的無能,
反而將責任推到王進纔等原大順軍降將身上,更加深了對農民軍出身將領的仇視。
![]()
03 三王南下
1646年9月,清廷派遣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王,
率領他們舊部(原明朝降軍)爲主力,南征湖廣,
何騰蛟此前耗費巨資建立的防線不堪一擊,紛紛如鳥獸散,
僅僅九天之內,清軍就從前線一路攻克至省會長沙,
面對攻勢,何騰蛟與監軍章曠等高級將領毫無抵抗意志,
在守將王進才的保護下倉皇乘船南撤。
主帥孔有德在佔領長沙後,並未冒進,而是分兵掃清兩翼威脅,
一路派耿仲明取常德,另一路尚可喜攻攸縣,同時招降其他明軍。
總兵董英、黃朝宣先後投降,孔有德爲收買人心,將民憤極大的黃朝宣處死,
馬進忠、王允纔等部退入湘西山區,張先璧退守寶慶,
何騰蛟、章曠一路奔逃,從長沙逃到衡山,
再逃到衡州,最後逃到永州,處境極爲狼狽。
清軍經過夏季短暫休整後,於秋季再度發動攻勢,
迅速佔領了武岡、永州等地,湖南全境(除湘西少數土司地區外)基本淪陷。
這邊弘光、隆武帝相繼敗亡,西北、中原、江南幾乎全部落入清軍手中,
我們接下來再把視線移到四川,前文講到李自成大順軍佔領陝西,然後東征拿下北京,
張獻忠的大西軍則放棄在湖廣的穩固根據地,選擇西進四川,
亂世之中,四川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極易割據,
大西軍沿長江水陸並進,輕鬆突破“天險”三峽,
僅用四天便攻破成都,瑞王被處死、蜀王投井,
隨後張獻忠親率大軍在川北擊敗大順軍,然後成都稱帝,定國號爲“大西”。
![]()
04 大西入川
張獻忠的主力爲大西軍,他的四大養子爲核心核心將領,
分別是孫可望、劉文秀、李定國和艾能奇,統領四十八營主力部隊,
在各州縣建立“裏兵”制度(三丁抽一),負責地方守備,主力部隊可以外出作戰。
傳統史書喜歡把張獻忠描繪爲天性殘暴的“圖蜀”惡魔,
不過根據顧誠先生考證,封建史籍中關於“圖蜀”的荒誕記載(如殺六億人),
基本上就是統治J級對農民起義的惡意誹謗,毫無史料價值,
大西軍初入四川時重視軍紀,力求“兵民守分相安”,
不過爲了拉攏百姓,大西軍大肆向官紳富戶追繳銀餉,從根本上損害了地主階級的利益,
等到南明弘光朝廷建立,弘光指示四川籍高G王應熊等人,
遙控指揮、策動全川的地主武裝發動混亂,意在動搖大西。
1646年,清軍南下滅掉大順、弘光後,將四川視爲平定南方的關鍵目標,
於是派肅親王豪格入川,而張獻忠此時深陷四川地主武裝叛亂的困境,
實際控制區收縮至成都周邊十餘縣,陷入"政令不出城郭"的尷尬局面。
清廷曾下詔招降張獻忠,但遭到張獻忠嚴詞拒絕,
不過大西軍驍騎營都督劉進忠暗中降清,
並向豪格提供大西軍佈防圖,親自引導清軍突襲鳳凰山。
1646年的11月,張獻忠焚燬成都後移師西充鳳凰山,對清軍逼近毫無察覺,
哨兵多次急報敵情,均被張獻忠斥爲"搖黃賊",甚至斬殺報信士兵,
二十七日清晨,張獻忠未披盔甲,僅率二十餘親兵出營探查,
叛將劉進忠指認其位置,清軍神射手雅布蘭一箭貫穿其左胸(一說咽喉),張獻忠當場墜馬身亡,年四十歲。
![]()
西充鳳凰山
05 轉進雲南
由於張獻忠同樣死的突然,大西軍全軍迅速崩潰,清軍"斬首數萬級,獲馬騾萬餘匹",
孫可望、李定國等將領草葬張獻忠遺體,率殘部逃跑,
此時東面清軍已經佔領湖南,而且攻入福建俘殺隆武帝,大西軍唯一可以去的就是雲南。
如果你看過明朝那些事兒,應該還記得明朝開國大將沐英,
雲南則由黔國公沐氏家族世代鎮守(沐家同樣也是明末穿越爽文主角陣營之一)。
早在1645年底,南明隆武朝建立初期,雲南就出現了動盪,
一位名叫吾必奎的土司率先叛亂,喊出“已無朱皇帝,何有沐國公”的口號,
雖被迅速平定,但動搖了明朝在當地的統治根基。
另一位土司實力更加強大,名叫沙定洲,
他幫助黔國公沐天波平叛後,故意將軍隊滯留省會昆明,
沙定洲垂涎沐家二百餘年積累的鉅額財富,看準了昆明守備空虛、統治集團內部不和的良機,
1645年十二月初一,沙定洲以告辭爲名,對毫無防備的黔國公府發動突襲,成功佔領昆明,
黔國公沐天波僅以身免,倉皇逃往楚雄,沐天波母、妻皆自盡身亡,
沙定洲自稱“總府”(黔國公的稱呼),企圖取代沐氏地位,
還脅迫以雲南巡撫吳兆元、在籍大學士王錫袞等人的名義,
向遠在福建的隆武朝廷上疏,謊稱“天波反,定洲討平之,宜以代鎮雲南”,將自己包裝成平叛功臣。
遠在福建的隆武朝廷,因道路阻隔、信息不暢,
最初被沙定洲的僞造奏疏所矇蔽,竟然發出了“掃除沐天波”的錯誤諭旨,
後來雖有不同消息傳來,但終因地遠對此事置而不問,實際上南明早已失去了對這些邊疆的控制,這時就輪到大西軍出場了。
![]()
06 平定土司
1647年初,張獻忠在西充縣境不幸犧牲,
義子孫可望、李定國等將領率領大西軍餘部,直接突破重圍進入貴州,
爲了生存和發展,大西軍領導層進行了徹底的自我改造,
孫可望下令“非接鬥,不得殺人”,嚴明軍紀,秋毫無犯贏得沿途百姓的支持,
同時處死了堅持舊策略的張獻忠遺孀和宰相汪兆齡,
清除了障礙,然後確立以孫可望爲首的四養子/四將軍的領導制。
孫可望等人進入雲南也絕非偶然,因爲早年間他們在湖廣詐降屯田時,
就與明廷調來的雲南土司兵將龍在田等交往密切,對雲南的內部情況相當瞭解。
孫可望得知雲南發生了土司沙定洲的叛亂,迅速決定南下入滇,
誰也沒想到,當年看管流寇的明軍大將,如今卻需要藉助農民軍之手重振大明,
根據史料記載,龍在田等人也確實主動派人,勸說大西軍入滇幫助平亂。
爲減少抵抗,孫可望策劃了一場高明的宣傳戰,
散佈謠言稱自己的部隊是爲黔國公沐天波復仇的“焦家軍”(沐天波妻姓焦),
雲南軍民因痛恨沙定洲,信以爲真,紛紛開門迎接,大西軍得以“長驅而來,全無梗阻”。
進入雲南後,大西軍不直接進攻省會昆明,反而南下直撲沙定洲的老巢阿迷州,
沙定洲誤以爲對方確是熟知內情的“仇家”,驚慌失措之下,主動放棄昆明逃跑,
所以大西軍居然兵不血刃就“光復”了昆明。
之後這支大西軍展現了遠比大順軍高明得多的戰略定力,
諸將推舉孫可望爲帥,確立了統一指揮,
然後孫可望隨即部署李定國、劉文秀等人,分路征討沙定洲殘餘勢力,
而且孫可望也感受到了清軍的壓力,他聽從明朝官紳領袖楊畏知的建議,
暫時不用大西年號,而以干支紀年,爲聯合明朝抗清預留空間。
![]()
黔國公府
07 經營雲南
你再去看南明弘光、隆武朝將領的各種操作,
可以發現很多所謂的忠臣名將做決策時從來就沒對過,
而這支大西軍在政冶上相當成熟,迅速從一支瀕臨滅亡的“流寇”武裝,
轉變爲一個擁有穩固根據地、軍紀嚴明、且具備高度政冶智慧的強大地方勢力。
孫可望與逃亡的黔國公沐天波達成合作,以“共扶明後,恢復江山”爲條件,
雙方共同經營雲南,而且還保留了沐氏世代相傳的“徵南將軍印”,
利用沐氏的威望成功招撫了雲南各地的土司,
經過一年多的征討,大西軍最終於1648年徹底消滅了沙定洲勢力,統一雲南全境。
接下來經營雲南的一些措施也像是開了天眼,
孫可望迅速停止了“打糧”的掠奪性S收,改用分成制,
雖然稅率不低,但通過大幅削減地主地租,
極大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讓雲南農業迅速恢復並連年豐收。
另一方面,孫可望強制推行自鑄的“興朝通寶”,廢除落後的貝幣,
讓雲南的商品經濟與周邊省份接軌,
此外孫可望還加強對鹽井的管理,改G鹽稅制度,爲軍隊提供了堅實的財源。
在穩定局勢後,孫可望直接放鬆了初期的軍事管制,允許民間節慶活動,
雲南社會也恢復了生機與活力,出現了“熙皞之風”,
另外孫可望還通過祭孔、開科取士、救濟貧寒士子等方式,
積極爭取地主知識分子的支持,減少統治阻力。
![]()
08 四大義子
毫不誇張地說,孫可望、李定國等大西軍新一代首領幾乎就像是穿越者,
用了短短三年時間,就把雲南從一個土司叛亂的邊疆地區,
轉變成一個吏治清廉、經濟繁榮、社會安定、軍力強盛的後方基地。
再來看張獻忠的四大義子,分別是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
其中最驍勇的是艾能奇,鳳凰山突圍戰中射殺明將曾英、清將格布庫,助殘部脫困,
後來又率軍平定滇東北,爲四將軍裏最早開始經營根據地的名將,但卻殞命最早,
1647年,艾能奇征討東川土司祿萬鍾,中毒箭身亡,年僅21歲,所部七萬軍由馮雙禮接管。
剩下三人中,劉文秀則是被低估的戰略家,
早年創“鉤鐮槍陣”專克騎兵,滁州之戰以500人破5000鐵騎,
嘉定之戰又改裝漁船火攻,焚燬清軍戰船百餘艘,消滅鑲藍旗精銳,
然而,張獻忠剩下的三人卻未能精誠合作匡扶大明,問題主要出在孫可望身上,
孫可望早期以“爲沐府復仇”爲名智取雲南,兵不血刃收服州縣,迅速平定沙定洲叛亂,
這些都沒問題,經營雲南三年出現兵民安樂的盛世景象,
而孫可望的個人野心也急速膨脹,
他雖然也力主經營雲南,與南明聯合抗清,但內心深處仍然希望稱王封侯。
1649年,孫可望遣使永曆朝廷請封“秦王”,儼然以皇帝自居,
在雲南朝堂上,劉文秀和李定國也反對孫可望稱帝,
獻《霍光傳》暗諷孫可望僭越,大西軍內部已經出現了裂痕。
這邊是孫可望內心野心膨脹,外邊則是劉文秀、李定國屢屢打下大勝仗。
![]()
09 抗清巔峯
1651年,大西軍正式“聯明抗清”,奉永曆爲正朔,
孫可望被封爲“秦王”,李定國爲“西寧王”,劉文秀爲“南安王”,
大西軍兵分兩路,發動了震驚天下的反攻!
劉文秀入川一度收復川南七縣,幾乎收復四川全境,
逼吳三桂退守保寧,牽制清軍主力助李定國東線作戰,
另一邊的李定國猶如天神下凡,入湘後勢如破竹,連克沅州、靖州,
隨即揮師南下廣西,桂林之戰率精兵翻越湘桂懸崖奇襲,逼迫定南王孔有德自F而死,
而李定國收復桂林,繳獲的財產文書堆積如山,
盡數上交孫可望,秋毫無犯,盡顯名將風範!
接下來的衡州之戰,李定國又以象陣破清軍前鋒,
陣斬敬謹親王尼堪(努爾哈赤之孫),創南明最大勝績,
兩蹶名王也讓李定國成爲南明最強的抗清名將,
背後則是農民軍和南明朝堂的聯合,
這也給後人無限遐想,若是弘光、隆武可以早日實現這種合作,
南明或許真的還有翻盤的機會。
![]()
10 兄弟鬩牆
然而,就在這形勢一片大好之際,
大西軍內部很快也出現了南明弘光、隆武一模一樣的情況——內D,
李定國的聲望如日中天,功高震主,
讓遠在貴陽、一心想做皇帝的孫可望妒火中燒,
他非但沒有給予李定國應有的支援,反而處處掣肘,
1653年,李定國圍攻廣東新會,城中清軍糧盡援絕,破城只在旦夕之間。
一旦拿下新會,整個廣東便可傳檄而定,
南明將獲得寶貴的出海口和財S重地。
然而,就在這關鍵時刻,遠在後方的孫可望,非但沒有派出一兵一卒、一粒軍糧支援,
反而下令召回了正在協同作戰的其他將領,
故意將李定國孤立在堅城之下,
李定國血戰數月,最終因糧草斷絕、後援無望,被迫撤圍。
在孫可望的瘋狂內耗下,李定國在“兩蹶名王”後創造的大好局面,也被一點點斷送,
清廷獲得了最寶貴的喘息之機,重新集結兵力,發動反撲。
![]()
11 最後的悲歌
1657年,因爲永曆帝被李定國救至昆明,
孫可望公然與李定國決裂,親率14萬大軍攻雲南,
然而,孫可望的****早已盡失人心,陣前大將白文選、馬維興、馬寶倒戈,
孫可望軍士氣潰散,十四萬大軍頃刻瓦解,
最後孫可望僅帶400餘人逃亡,走投無路時做出了最無恥的決定——
孫可望率領殘部,投降了清朝,
同時還將經營十年、瞭如指掌的西南軍防、地理要塞、錢糧部署等核心機密,全部獻給了清廷。
清軍由此長驅直入,曾經堅不可摧的後方基地,如今門戶洞開,
李定國和劉文秀雖然拼死抵抗,但面對熟悉內情的叛徒和清軍的南北夾擊,已是獨木難支。
劉文秀在川中與吳三桂的決戰中慘敗,憂憤成疾,不久病逝。
李定國護衛着永曆皇帝一路敗退,最終退入緬甸,
當聽聞永曆帝被吳三桂縊死於昆明後,
這位南明最後的戰神,終於心力交瘁,悲憤而亡。
臨終前,他遺命部將:“寧死荒徼,勿降也!”
到這裏,張獻忠四大義子的故事也就結束了,
在整個南明史中,大西軍餘部可以說是幾大陣營中最爭氣的一支,但仍然落到如此下場,
李定國死後,被雲南當地百姓視爲保護神,
清初勐臘民衆爲避清廷耳目,以“漢王廟”代稱李定國祠,
然而清廷卻多次摧毀漢王廟,甚至還將李定國納入《貳臣傳》貶爲“逆賊”,淡化他的抗清功績,
直到清末時期,章太炎等人以“願吾滇人,毋忘李定國!”爲反清口號,
而蔡鍔護國運動也援引李定國,將他視作民族復興的象徵,李定國精神至今仍然不可磨滅!
(由於時間關係,本文到這裏也就結束了,接下來南明史系列關於李定國的故事還有很多沒有講完,明天繼續開啓永曆朝廷和鄭家父子的新章節,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往期歷史相關:
精羅落淚——羅馬史該如何入坑?
歷史天花板——中國通史必讀:從入門到進階!
明末1644——《明朝那些事兒》沒有寫完的歷史
明末1644——天下無敵的大明,《明事》未竟的歷史!
明末1644——南明史入坑,明朝末年的故事!
明末1644——李自成的崛起,闖王之路!
明末1644——張獻忠的崛起,大西王之路!
明末1644——襄陽之役,闖王東山再起!
明末1644——孫傳庭的悲歌,大明最後的脊樑!
明末1644——拯救大明王朝,崇禎爲何不南遷?
明末1644——李自成爲何失利,沒能成爲劉邦、朱元璋?
明末1644——吳三桂爲何投清,衝冠一怒爲紅顏是真的嗎?
明末1644——山海關大戰,李自成爲何快速崩盤?
南明1644——南明爲何曇花一現?
南明1644——誰能拯救南明危局?
南明1644——南明弘光爲何只堅持了一年?
南明1644——南明爲何沒有聯合李自成?
南明1644——南明初唯一的北伐,爲何迅速失利?
南明1644——揚州失守,史可法爲何沒能拯救南明?
南明1644——東林文人們,真的是清流嗎?
南明1644——南明最強明君,隆武帝爲何沒重振大明?
南明1644——南明爲何又聯合李自成的大順軍?
明朝歷史——除了《明朝那些事兒》,還有哪些明史神作?
唐朝歷史——《刺客信條:王朝》,唐朝歷史神作有哪些?
三國曆史——看完《三國演義》,還有哪些三國曆史神作?
魏晉南北朝——《東晉門閥政治》,魏晉南北朝好書推薦!
春秋戰國——讀完《商君書》,春秋戰國史有哪些經典著作?
考古尋秦記——《秦始皇的兵與城》有多麼偉大?
妖怪文化——《日本の妖怪百科》,遊戲中的日本鬼!
大唐刺客——《刺客信條王朝》,做成遊戲靠譜嗎?
冷門佳作——《康熙的紅票》,一段不爲人所知的歷史
漢朝祥瑞——《王莽和他的時代》,王莽是“穿越者”嗎?
八王之亂——《全戰三國》,司馬家爲何是短命王朝
歷史神作——《東晉門閥政治》,史學天花板!
國劇巔峯——《大明王朝1566》,被埋沒的歷史劇
裸體舞曲——《大明王朝》,封神配樂古典名曲
明朝懸案——朱元璋臉上,真的有72顆麻子嗎?
天涯神貼——《明朝那些事兒》,一個時代的離去!
#gd讀書#
#gd歷史雜談#
#gd的ai&遊戲雜談#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