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瀨玻璃丨文
秋季新番開播了個把月,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和大家聊,正巧趕上週末準備聊點輕鬆話題,乾脆直接和大家推薦下我現在每週都在追更的《CITY》(中譯:《小城日常》下文沿用中文譯名)。
老實說《小城日常》在這個七月算不上那種名頭很大的作品。前有大傢伙喜聞樂見的《更衣人偶墜入愛河 第二季》,後有老害狂喜的《新·吊帶襪天使》,還有像《拔作島》這種不嘮一嘮感覺缺了什麼的噱頭作……
就算能聊的有這麼多,但我還是想從《小城日常》開始。
在我看來,《小城日常》並不是一部普通的七月新番,對於期待它的粉絲觀衆,對於它的製作公司,《小城日常》的背後還有一些更深的意義值得發掘。
看到《小城日常》的主視覺圖,很多人可能會感覺有些熟悉,似是故人來。它看起來幾乎是14年前的《日常》一模一樣,無論是畫風,還是呈現出的輕鬆氛圍,都很相似。
一方面是因爲原作《小城日常》就是《日常》原作者新井圭一在結束連載後,新開的第二部作品;另一方面,負責改編《小城日常》的也是當初改編《日常》的京都動畫,所以第一眼看到靈魂的顏藝,造型微妙的吉祥物,各種搞笑的胡鬧……都難免覺得有些相似。
《小城日常》並非14年前《日常》的精神續作,兩部作品呈現的故事,想要表達的內容,其實完全不一樣。《小城日常》的故事更加連貫,講述三位全是點子、行動力拉滿的鬼馬大學生,將一座平平無奇的小城,鬧得雞飛狗跳。
這三個人個個都是重量級:
南雲美鳥,交不起房租但堅持賭馬的賭狗,行動力是三人組最強的,雖然天天過着躲避房東追債的日子,卻也堅信持續賭馬遲早翻盤;
新倉,南雲的後輩,高中時識人不明當了南雲的迷妹,後來關係深了,直接跑不掉了。另外,她還是個稱職的吐槽役,經常被南雲的各種騷操作拖下水;
泉和子,曾打出凌晨潛入公寓,不驚醒任何人絲滑成爲南雲室友的光榮戰績,隨身攜帶各種各樣的神奇道具,遇到難題總能靠“無形的大手”化險爲夷。
動畫第4集,新倉死活不想讓南雲看到自己的吊墜,情急之下竟一腳把吊墜踢出了窗外,結果陰差陽錯地掛在了長耳貓的腦袋上。
爲了奪回吊墜,新倉拼命追,南雲則打算趁機抓住把柄,泉和子全程當樂子人看戲。於是三人追着長耳貓在小城裏上演了一場大追逐,鬧得半個小城的人都被捲進來。
結果鬧到最後吊墜也沒有追回,被中古店的老闆撿到,放在了櫃檯上。
再比如動畫第二集,新倉在警察局門口撿到500日元,猶豫是獨吞,還是上交給警察。
天人交戰了足足兩分鐘,各式各樣的貪念惡魔在腦子裏誘惑她。惡魔形象從最開始的普通惡魔,到之後的歐洲刻板印象惡魔,再到最後的烏賊惡魔……
結果到最後還是沒下定決心,反而等到失主撿回,腦子裏的天使才遲遲到來。
《小城日常》絕大部分故事都是這樣,沒有《日常》那麼誇張、荒誕、超現實,而是完全相反,更加溫和、輕鬆。
可以發現《小城日常》中很多讓人捧腹的片段,其實都來源於角色間奇思妙想產生的小誤會。
新井圭一在創作《小城日常》的過程中,將很多筆墨都放在了刻畫小城的煙火氣。從動畫中也能注意到這一點,經過卡通化處理的小城依然保有各種生活化的細節,與街道上的路人一起構成了小城特有的市井氣。
小城中的配角也各有各的塑造。
比如動畫第一集南雲打工的飯店,飯店老闆的一對兒女“真壁立湧”“真壁祭”對着一週的星座指南說起。哥哥假裝唯物主義不信這個,後來又暗搓搓地詢問,最後狠下心穿上“短裙”,擁抱幸福人生。
這就是《小城日常》,它的笑點埋得很深,更多也只是角色之間的心理掙扎,奇思妙想。不過,這只是我推薦這部動畫的原因之一,還記得前面說過的“更深的意義”嗎?我覺得《小城日常》是可以代表京都動畫重新復甦的一部作品。
我們都知道京都動畫曾經遭遇了什麼。
2019年7月18日,京都市伏見區的京都動畫第一工作室遭遇縱火,36人不幸遇難,32人受傷。遇難者中,有武本康弘、木上益治、石田敦子等一批京都動畫的核心創作者。那一天,動畫史上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傷口。
京都動畫是一家非常特別的動畫製作公司,不在於作品風格的精緻、溫柔,更重要的是他們不像其他動畫製作公司一樣依賴外包,而是更注重動畫人的培養,建立專門的培訓學校,從學院到員工,外人很難直接頂替其中任何一個環節。
此後京都動畫仍舊堅持,將手頭的作品一一完成,但在那些影像背後,觀衆能感覺到很多聲音已經永遠不在。
這之後就有了飽受爭議的《吹響吧!上低音號 第三季》(以下簡稱:《京吹三》)。
如果你關注京都動畫,就很難忽視《京吹三》。作爲人氣系列的最終作,《京吹三》以一種不體面的方式結束了這個被當作是京都動畫代表作的系列。
很多人將《京吹三》的暴死歸因於腳本花田十輝對原作的改編,但相比劇情變動,我更加遺憾於《京吹三》喪失了對音樂番的一系列追求。
曾經的《京吹》是什麼樣的?
大到各種樂器的細節,小到管樂的各種指法描繪,都經得住專業音樂人的考究。能很明顯地感覺到,作爲一部刻畫交響樂的動畫,《京吹》的前兩作在各方面都在追求極致。
而這種追求在《京吹三》中消失不見。相比前兩作,《京吹三》的故事線要更長,比賽要更多,但是音樂表演卻濃縮到幾乎沒有,這也是我最遺憾的一點。
並不惱怒,也沒有去責怪,因爲知道京都動畫發生了悲劇,所以也就自然而然接受了它的落寞。
直到《小城日常》的出現,才讓我對京都動畫重新燃起希望。
《小城日常》的第五集延續了動畫第四集的故事,新倉依然在找自己的吊墜,但是南雲早就被綁走捲入另一個事件,小城中所有人都因爲這一系列事件相遇,故事線複雜又繁亂。
尋常的改編會用閃回的方式去處理,一個故事接另一個故事,用“同一時間”的描述將他們彼此相連。但京都動畫選擇將它們擺在一個屏幕上,用分鏡的藝術,創作了一個難以複製的片段。
事件末尾,所有人匯聚在一起,原作用四個巨大的跨頁去描繪每個人不同的行爲。而京都動畫選擇將不同事件的人拆分,相連,讓觀衆能注意到小城居民參與的每個事件……
最後一切的一切化成一滴水,小城的點點滴滴最終彙集在了一起。
根據官博的說法,這一集他們畫了16000張原畫。
什麼概念?一般的電視動畫一集只需要3000~5000張原畫,動作番,或者作畫更精細一點則是6000~8000張原畫。16000張原畫足以說明京都動畫對這一集的認真程度,這是一種喫力不討好,也是一種追求,是一種京都動畫在《京吹三》中喪失的那種追求。
2009年,京都動畫在改編制作《涼宮春日的消失》時,將小說裏“漫無止境的八月”——涼宮春日和SOS團在暑假裏反覆經歷同樣的兩週——他們被困在時間循環裏,過了15498次八月的故事,拍成了整整八集。
近兩個月的時間,每集都是相似的內容,區別只有臺詞、服飾、分鏡之類的細微差別,是很多人印象裏最有名的動畫改編操作。
而他們對於《小城日常》的改編,讓“漫無止境的八月”成爲“之一”。
這就是我推薦《小城日常》的真正原因,它不僅僅是一部優秀的漫改動畫,同時也是象徵京都動畫復甦的一部作品。
觀察《小城日常》的Staff表,能注意到有不少人是京都動畫這幾年培養出來的新生代,看到他們能在表記上留名,就好像看到一次世代交替,看到京阿尼的重新復活。
從《日常》的2011年,到《小城日常》的2025年,十四年光陰轉瞬而逝。京阿尼走過輝煌,也曾被劫難擊倒,但他們終於從陰霾中走出。
還好,故事仍在繼續。
-END-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