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被遊戲官方轉正的哈基米音樂,怎麼轉天就下架刪除了?

“3DM旌影也是五字神人”

如果你在前幾天更新了童年經典手遊《滑雪大冒險》的新版本,你絕對會在公告裏看到驚人的一句話——哈基米音樂加入經典地圖企鵝峯。

對,沒錯,就是你想的那個哈基米音樂——《滑雪大冒險》也是五字神人,在遊戲里加入哈基米音樂,相當合理對吧?況且,根據遊戲《滑雪大冒險》背景音樂改編而來的那首《哈雪大帽險》,更是哈基米音樂史上播放最高的作品。因此,官方下場收編這首二創,似乎是件相當有樂子的事。既顯得官方很會玩當下大熱的梗,足夠貼近玩家,又讓《哈雪大帽險》這個二創作品獲得了官方認證,簡直稱得上是一種多贏。

但好景不長,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滑雪大冒險》就在新版本中將遊戲內的《哈雪大帽險》刪除。這次刪除哈基米音樂的更新相當匆忙,甚至下載頁面上的哈基米音樂整活公告都沒來得及刪除。原本的整活計劃,似乎原地流產,整件事也顯得撲朔迷離了起來。

所以,《滑雪大冒險》究竟爲何選擇哈基米音樂來整活?《哈雪大帽險》這首哈基米音樂,又爲何僅在一個小版本號中曇花一現?這還得從哈基米亞文化本身開始說起。

哈基米文化,自2022年末初現端倪,以賽馬娘調音二創爲主要表現形式。具體代表,就是由B站UP主京橋剎那創作的《兩個笨蛋》。如今,這部視頻已經被視作萬惡之源,有無數人前來瞻仰這一破圈作品。

而在2023年,先是誕生了一場持續近半年的,有關“哈基米”究竟是不是“貓”的討論;緊接着,“哈基米”的定義權又被不斷爭奪,誕生了大量衝突與矛盾。這些矛盾一環扣一環,一直燒到了2024年年中。覆蓋圈層包括但不限於“一般路過網友”“愛貓TV”“賽馬娘粉絲”“原教旨主義者”“乖貓TV”……最終產生了無數解構與反諷。

正是在這段時間裏,哈基米音樂成了其中表現最突出的一部分。無數“似人音樂”在不同的背景下登場,也隨着矛盾的複雜化而變得更加雜糅,最後又反作用於哈基米亞文化的發展。哈基米音樂中的元素,也在這樣的背景下變得更加抽象:從一開始的純粹使用賽馬娘素材,到融合動物園(即有關部分電競主播的梗)要素,再到抽象網梗似人音效無所不包……哈基米音樂的發展,似乎即將到達一個新階段。

在一份製作者署名爲@鹹魚冶煉那fish的哈基米音源包中,你能看到無數熟悉的字樣

直到2024年8月,名爲暗槓讀秒P的B站UP主上傳了那部至今仍是經典的視頻——《哈雪大帽險》。

俗話說,聽哈基米音樂不聽《哈雪大帽險》,就像讀四大名著不讀《紅樓夢》,後面忘了。《哈雪大帽險》在哈基米音樂界的地位相當穩固,你甚至可以在各種地方看到《哈雪大帽險》的身影,當然也包括現實中。

2024年10月,B站UP主彥希MIX-KUED上傳了一部“在實戰中打出哈基米版本《江南》”的視頻,堪稱行爲藝術。具體來說,就是在街頭的小貓面前親自演唱哈基米音樂中的長難句,空谷傳響,哀轉久絕。雖然在這部視頻出圈前,就已經有不少人翻唱哈基米音樂,但在這之後,纔是於現實中“實戰”的高峯——而《哈雪大帽險》就在這樣的神人實戰趨勢下,走遍千家萬戶。

有神人一邊滑雪一邊脫稿演唱《哈雪大帽險》,主打一個復刻原作精神;也有人在中科大的文藝晚會上,以阿卡貝拉形式對其加以演繹,臺下已經完全沒有在乎的人;更有甚者,經歷幾個月的預謀後,在自己的婚禮上播放起《哈雪大帽險》,讓在座的賓客朋友們度過了人生中最難忘的三分十八秒。

在一波又一波神人的引用下,《哈雪大帽險》的影響力愈發擴大,大到連《滑雪大冒險》官方都注意到的程度。於是在今年8月初,《滑雪大冒險》官方正式宣佈在遊戲內加入哈基米音樂《哈雪大帽險》,這股熱度兜兜轉轉還是回到了官方自身。

照理說,二創轉正應當是件敲鑼打鼓雙廚狂喜的好事纔對——畢竟,《哈雪大帽險》用的音樂也是《滑雪大冒險》的,遊戲官方非但沒跟作者暗槓讀秒P計較,反倒是與其合作,接下這波整活熱度,怎麼看都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吧?可爲何現實卻是哈基米音樂在一個小版本中曇花一現呢?

在哈基米音樂從遊戲中刪除後,我們能看到原作者暗槓讀秒P,在B站動態中做出的解釋——在這次合作中,雙方並無資金往來,純粹是爲了給大夥整個活圖一樂,於是就有了哈基米音樂登上《滑雪大冒險》的整活事例。但隨後,素材上的風險卻讓雙方犯了難。

上面我也提到過,哈基米音樂中的元素,是隨着哈基米文化的逐漸雜糅,而變得愈發繁雜的。誕生於2024年8月的《哈雪大帽險》,正是這一點的最好寫照——在這部視頻中,用到的素材實在太多了。原教旨的賽馬娘人聲素材版權屬於Cygames,時不時出現一聲的“啊↑”,則來自《英雄聯盟》中劍魔的語音,更別提其中還有數不勝數的網絡爛梗了。這些素材的版權歸屬,確實是個難辦的問題。

正因如此,滑雪大冒險官方纔下架了遊戲中的哈基米音樂,並考慮是否能不使用那些素材,重新創作一版神人音樂。

對遊戲官方而言,整這樣的活的確有些欠妥——這將哈基米音樂小圈子式的自娛自樂上升到了遊戲官方認證的層面,將哈基米音樂這一依附於哈基米亞文化,且包含無數抽象內容的形式推到了臺前。於是,便造就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一幕——被官方轉正的《哈雪大帽險》曇花一現,在短短一日內又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所以,我們現在應該討論的,還是如今的哈基米音樂,究竟處在什麼位置——它還是那個依託於哈基米文化的,正在解構一切的爛梗嗎?

在前文中我曾提到過,哈基米音樂在2024年下半年即將進入新階段。能證明這一點的,其實不單單是《哈雪大帽險》,它只是一個標誌性產物。真正表明哈基米音樂進入新階段的,還是無數全民製作人的誕生,以及自然而然形成的哈基米音樂系統化發展。

2024年下半年,B站UP主せきらん雲開始製作“哈基米音樂排行榜”,盤點每個月的優秀的哈基米音樂——稍有資歷的朋友可能發現了,這與虛擬歌手榜單的形式極爲相似,甚至排版都有一股熟悉的味道。而在年末,せきらん雲還模仿我們熟悉的各大獎項,搞出了年度大獎“金基米獎”,讓哈基米音樂的評價體系更加系統化。

值得一提的是,哈基米音樂排行榜還有一套複雜的計算公式,充分考慮到各項視頻數據,甚至加入“補檔纔是檢驗狠活的唯一標準”的“補檔分數補正”——可以說,是建立了一套較爲完善的哈基米音樂評價體系。

除了這套評價體系的建構外,哈基米音樂也在此期間,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正如此前的無數鬼畜文化一樣,哈基米音樂再度掀起了一波鬼畜潮流,或用一些更老資歷的描述方式——音MAD。事實上,哈基米音樂的確更偏向於原教旨主義的音MAD——這樣來看,反倒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鬼畜區文藝復興。

因此,在多重因素的交雜下,哈基米音樂從一種依附於哈基米文化的現象,逐漸成爲一種更加獨立的文化。

哈基米亞文化把一切打碎,哈基米音樂又在廢墟上把各種東西重新拼湊出來。

在體系的建構下,哈基米音樂所表現出的,則是當代年輕人對網絡文化的拼貼與表達。起初是比較誰的拼貼作品更“爛梗”、更“神人”,但隨後,便是比較誰的作品更“悅耳”、更“動聽”。哈基米音樂真正開始朝着炫技與自我表達的方向發展。

這一點,在近些日子的哈基米音樂流行趨勢中,就可以看出——如今的哈基米音樂分爲多個派別,其中由西洋古典音樂、中國傳統音樂,或其他高雅音樂改編的哈基米音樂,被稱作“古典哈基米”。此外,還有僅使用賽馬娘素材,且作品優美動聽的“純淨哈基米”分類。不少人更喜歡這類調音作品,而非充斥“似人音效”的解構大雜燴。

而在上個月“哈基米音樂排行榜”排名第一的作品《Bad Chimi!!》中,有這樣一句臺詞:“天天刷一堆大份,刷完耄耋看電棍,生活本就折磨人,看看大份又能怎。”從中也能看出,諸如此類的哈基米音樂並非純粹的荒誕解構,而是使用哈基米要素創作新的內容,並加以自我表達。

於是,我們便找到了哈基米音樂目前所處的位置——它是鬼畜音MAD在新時代的表現形式。

它既是一種二創,也是一種拼貼式藝術創作——正如20世紀60年代那些波普藝術家們所做的那樣。只是相較於前輩而言,哈基米音樂的底色更爲戲謔,也更符合當下時代的流行文化。

但我們能說哈基米音樂作爲一種藝術表達,就可以百無禁忌地使用各種素材,並被推向更高的位置嗎?我想是不能的。

波普藝術家們可以向他們的前輩杜尚學習,使用各種概念上的現成品進行藝術創作。但哈基米藝術家們——姑且稱爲藝術家——卻註定不能在自如地使用現成品後大張旗鼓,因爲互聯網上現成品的版權歸屬是個難題。

可遺憾的是,使用現成品的二創是否會侵權,仍然是一個法律上難以界定,並值得進行討論的命題。在大多數時候,這類二創視頻都處在一個灰色地帶,屬於不上稱沒有二兩重、民不舉官不究的行爲。往好了講,能帶來雙廚狂喜;往壞了講,那沒準還有律師函警告。總之,只要不出自己的這個小圈子,一切都好說;要是出圈徹底大火,指不定會發生些什麼。這也是許多亞文化的無奈。

即便互聯網上的人氣再高,哈基米音樂也仍是屬於小圈子的狂歡。它無法被原封不動地搬到遊戲中去,更無法被推上臺前賦予嚴肅的意味。就像那個排行榜一樣,出了哈基米音樂圈就一文不值。

《滑雪大冒險》加入哈基米音樂是好活嗎?是好活。出圈之後會出事嗎?有可能。

所以,遊戲官方轉正《哈雪大帽險》這事,就這麼失敗了。

而在這之後,哈基米音樂也會始終在那個灰色的地帶裏發展着,它會繼續伴隨哈基米亞文化的發展而發展,也會汲取鬼畜音MAD的豐富經驗,至於它最終會發展成什麼樣,沒人回答得出來——直到哈基米音樂下一次被選中,成爲某個連接現實與虛擬的破圈的話題。

到那時,作爲看客的我們,沒準又能看到新樂子。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