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輸了到底是誰的問題?“——這是遊戲永遠無法解決的問題。
沒想到真有人把《王者榮耀》的匹配機制告了。
前些天,一起“律師玩家訴《王者榮耀》匹配機制案”,宣告即將於8月12日在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進行開庭審理。
根據新聞消息,發起訴訟的孫女士是一位律師,同時也是一名玩《王者榮耀》七八年的老玩家。在她的遊戲過程中,時常感受到遊戲的匹配機制並不公平——連勝之後總會匹配到很弱的隊友與更強的對手,從而輸掉遊戲,直到勝率趨近50%。
消息來源紅星新聞
說白了,就是孫女士想解決解決這個“系統局”的問題,也就是非常常見的——“我打遊戲老是輸,是不是被系統安排了”?。
這是一個你幾乎能在所有類型的競技遊戲玩家口中聽到的抱怨,可能RTS和格鬥類這種1V1的遊戲除外,反正我至今沒有見過星際或者街霸玩家輸比賽怪匹配機制的。
總之,孫女士產生一種遊戲結果被匹配機制控制的無力感,繼而於去年正式申請立案,要求《王者榮耀》公開遊戲的匹配機制,具體包括:影響“王者榮耀”系統給玩家賬號匹配隊友和對手的具體因素、各因素在不同遊戲模式下(例如排位賽、巔峯賽、匹配賽、娛樂模式等)的佔比和權重大小。
她在社交平臺上公開發表的質疑遊戲匹配機制的言論,同樣吸引了玩家的廣泛關注,導致這次案件本身,也以“中國遊戲算法訴訟第一案”的詞條登上了熱搜。
這幾天,也有不少機構媒體對此進行了跟進報道,筆調隱隱傾向於“孤膽玩家挺身而出”的敘事。不過,許多媒體的跟進報道更聚焦於情緒與故事性,對法律和技術邊界的探討較少。
而拋卻故事性的因素,單就案件本身來看,它其實具備相當的討論價值:這不僅關乎一名玩家的個人體驗,更觸及了數字時代遊戲玩家作爲消費者的核心權益問題。
比如孫女士的主要觀點,即匹配機制操縱了遊戲勝負,玩家的遊戲體驗受到不透明算法的嚴重影響,所以要求公開匹配機制,消除玩家疑心。
她主張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而遊戲匹配機制是構成遊戲服務核心體驗的一部分,玩家理應擁有知情權(具體的法律依據爲《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
但問題來了——孫女士曾在公開發言中將遊戲的匹配機制算法類比美團、抖音,甚至表示遊戲算法像美團算法剝削騎手一樣剝削玩家,甚至直接用到了“困在遊戲裏”這種隱含“讓你輸是爲了延長你的遊戲時間”的說法。
且不論孫女士感覺上可能對“算法”的概念認知有點籠統,從司法角度來說,這其實跨越了兩個邏輯關卡:一是匹配機制(算法)是否屬於消費者知情權範圍(也就是她是否真的有法可依);二是原告在舉證上,能不能建立“勝負結果”與“算法不公”的必然因果關係,符不符合舉證責任分配。
然而根據原告的說法,她自己之前甚至都不太知道什麼是算法
換句話說,在第一點上,孫女士需要尋求一些擴張解釋。而在第二點上,按照《民事訴訟法》的一般規則,原告需要提供足以證明匹配機制存在不公且直接導致損害(如決定對局結果)的證據。
其實按一般大衆玩家的樸素認知,這個第二點已經很難舉證了。
在充滿變量的PVP遊戲中,影響遊戲勝負的因素有太多太多,在完成對局匹配之後,陣容搭配、戰術溝通、局內出裝,以及玩家本身的競技水平、網絡連接狀況,都可能改變戰局的勝負。要說能單純通過匹配操控勝負,可能有點高看了遊戲公司的技術手段,也低估了玩家本身的不穩定因素。
所以“勝負結果”和“算法不公”之間難以建立起必然的因果關係。當然,我們也可以承認算法和勝負之間即便沒有因果性也是有相關性的,就好比鬥魚DOTA2名宿、主播Zard的一句名言:
“就算我有百分之九十九的鍋,這個馬爾斯難道就沒有百分之一嗎? ”
不過據我所知,Zard到目前爲止沒有因爲某些“百分之一”的因素起訴過V社或者這個操作馬爾斯的隊友。
經典991
而第一點,且不論具體的匹配機制,廣義上的算法實際上包不包含在消費者知情權的範圍內,也還真的有既往案例可以參考。
雖然《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中並沒有提及“算法”在不在這個範圍內,但我們可以在稍微相關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中看到,監管規定只是鼓勵服務提供者“優化算法的透明度和可解釋性”,並未強制要求公佈具體細節——更何況後者針對的是內容平臺的推薦算法,而非遊戲的匹配機制。
因此也有法律人士對此事持強烈否定態度,認爲要求遊戲公司公開算法,就像要求餐飲企業公開菜譜、祕方,比較不符合常理。
而另一方面,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構成商業祕密的“三性”原則(祕密性、價值性和保密性),《王者榮耀》的匹配機制算法屬於“商業祕密”,受到明確保護。
2022年,上海浦東新區法院就有一起涉及《王者榮耀》代練的不正當競爭案,明確認定匹配算法屬於可保護的競爭優勢,代練行爲破壞該機制構成侵權。
這個案情認定裏還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一點,算法細節一旦完全公開,可能被代練、外掛等灰產利用,反而損害普通玩家利益。
根據過往的司法實踐來看,法院對技術信息的商業祕密屬性持積極保護態度,至今已有多起判例明確將特定算法認定爲受法律保護的商業祕密。
2023年的“智搜公司訴光速蝸牛公司案”也是算法作爲商業祕密受到保護的案例
所以總體來說,站在原告角度,孫女士的訴求是比較難立住腳的,更何況在舉證角度,孫女士還面臨着巨大的證據缺口。
但作爲專業律師,孫女士不可能不明白自己的勝訴機會有限,這樣辛苦一遭,有什麼意義?
從孫女士在社交平臺的公開發言來看,她訴求的話題範圍也不再侷限於《王者榮耀》,而是擴展到其他知名遊戲產品。不少玩家在評論區表達了對衆多遊戲機制和條款的質疑與不滿,並希望她能繼續推動討論。
當然,我覺得孫女士有得選的話,可能更想在小紅書開庭
站在玩家的角度,其實也很好理解不少玩家對孫女士的舉動表示支持。
有這樣一位勇士,不惜耗費自己的時間精力,頂着重重困難發起勝算無幾的挑戰,讓遊戲公司見識到玩家羣體的不滿,有什麼道理不支持她呢?
但可能很多人都忽視了,是不是公開了遊戲的匹配機制算法,玩家就能迎來更爲公平公正的對局。
作爲王者的資深玩家,孫女士“被匹配機制所操縱”的鬱悶乃至憤怒再真實不過,實際上這也是PVP遊戲玩家最普遍,最有共鳴的遊戲情緒。
但於此同時,一個略顯矛盾的客觀事實是,幾乎所有市面上主流PVP產品的玩家都對自家的匹配機制表示不滿意。
再細究下去,玩家對於匹配機制的指控也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各式各樣的陰謀論,別說《王者榮耀》這樣的多人競技了,就連《爐石傳說》這樣的單人卡牌對戰,都有不少玩家懷疑是否有系統監視遊戲對局,不僅控制玩家對戰遇到的卡組,還微操玩家究竟哪回合摸到哪張牌。
在孫女士的內容評論區,也有不少玩家“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手機莫名斷觸、打團突然網卡,也是匹配機制爲了追求50%勝率所做的暗箱操作。
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大家還是先尊重PVP遊戲“有人贏就有人輸”這點比較好。
大概四五年前的時候,我在NGA的DOTA2板塊見過一次持續數個月的“V社到底有沒有控制50%勝率”討論,那時有位玩家(@WaterEast)跑了個模型,從數學角度論證了一下“爲什麼連勝之後接連敗(以及連敗之後接連勝)都是正常的數學現象”。
貼主對此還有一段總結,可能攻擊性有點強,但還是挺適合在這裏放出來的:
如果你認爲自己比同分段的隊友更加優秀但被系統針對就是上不去分,那請考慮以下事實:由於你已經佔據了己方的一個位置,假設你比當前分段水平高,那坑逼在你這邊的概率永遠小於在對面的概率,同時己方坑逼比對面多的概率也不會>50%,所以你獲勝的幾率是穩定大於50%的,不可能在一個長期的過程(比如200+盤)中始終上不去分。
所以這種坑逼總在你這邊的解釋說不通,只能是前提假設出了問題,即上不去分的原因是你不比這個分段的其他人更優秀。你當前只是無法認知/理解自己菜的事實罷了,等你有朝一日上到了其他分段再回來看自己今日的比賽Rep,絕對會認爲自己當年是個菜逼。
題外話:坑逼在你這邊,你會認爲他是傻逼,而在對面的時候你則會認爲是自己厲害,把對面打爆了。這是另一個典型的認知謬誤:防衛性歸因,即把自己的成功歸結於內在因素,如自己的能力、品質、努力等;把自己的失敗歸結於外在因素,如運氣壞、環境惡劣、任務困難等。
當然,怪隊友屬於人之常情,這也是MOBA受衆比RTS受衆多的原因(畢竟後者怪不了匹配機制總不真去怪系統操作你延遲吧),玩家作爲消費者,也沒有理解“匹配機制”的義務。
這個時候,遊戲運營方也確實有一定義務去做解釋,去持續優化玩家的對局體驗。
但若是真因此公開遊戲的匹配機制算法,對加速這個過程並無實際效益,甚至可能產生反效果。就像前面提到的案例,如果真的公開遊戲的匹配機制算法,獲益最多的無疑會是代練工作室等灰產——他們能夠輕易憑藉更大的規模,獲取更多的對局優勢,產品也將更難維持相對公平的對戰環境。
所以說,孫女士的做法真的是在推動實質性的制度變革嗎?可能到頭來,她只是在製造一個高度可見的輿論事件。
證據不足、法律基礎薄弱,使得她的行動在實踐層面幾乎不可能帶來匹配機制的實質性調整。問題也正出在這裏——當輿論場成爲主戰場,玩家的支持和訴求,就可能被引向一個註定無法兌現的目標。
結語
不過,在這次事件中,其實還是可以看到一些良性的變化。
比如說,可以明顯感受到,近些年遊戲在國內的社會輿論地位穩步提升,過去那種對遊戲“喊打喊殺”的氛圍已難再成主流,挑遊戲說事,得聚焦在更技術性的內容上了。
大衆媒體最近對“反遊戲生意”的集中報道,已經直指違法
現在以玩家立場發聲、直指行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更容易獲得關注與討論——以《王者榮耀》的體量,孫女士在一衆“可以告算法機制”的遊戲挑了個高個下手,也屬順理成章。
但在這股浪潮裏,我覺得大家還是得尊重一個現實:遊戲行業的運行有它自己的節奏和物理規律,也受各種力量拉扯。不是說網上聲量大了、監管部門來個文件,就能立刻把事推到理想狀態。類似的故事,這些年已經上演過很多次,熱鬧一陣,最後不了了之。
歸根到底,如果對行業的運行邏輯沒有足夠了解,最後的結果既達不到目標,還容易引發更多事端。孫女士在接受採訪時也說過:“我們廣大的玩家是很喜歡王者榮耀這款遊戲的……雖然是在法庭上相見,但實際上我們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希望這個遊戲越變越好。”
怎麼說呢,我覺得中國玩家可能從小到大都沒少聽“我是爲你好”。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