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9塊啓明星到G7Pro,小雞手柄終於長成了狠角色!
我人生的第一個手柄,是蓋世小雞的啓明星。
別問我爲什麼,因爲便宜。那年冬天冷,我窮,它便宜,我們就這樣走到了一起。
從此我打開了一個世界:不是打遊戲更爽了,而是我終於可以躺着輸,輸得舒舒服服。
而現在,小雞出了G7 Pro。第一反應是:這小子終於越來越有出息了。
而且,不是那種“高價收智商稅”的出息,
是我用下來覺得——嗯,它配得上Xbox授權的前綴。
✅省流清單
• 首發三百多可拿下,現在四百多疊卷更便宜
(小雞一直可以刷卷,拿下價格多少完全看刷卷的價格,會相差很多,因此不多贅述)
• 外觀換殼自由,顏值黨狂喜
• TMR磁阻搖桿回中穩,幾乎不漂移
• 微動ABXY+肩鍵反饋利索,操作靈敏
• 雙模式扳機+震動馬達,有質感
• 體感操作+強大軟件,DIY空間大
01 | 可換面殼 + 多種十字鍵,外貌黨大滿足
首先我最喜歡的就是G7 Pro 那塊磁吸面殼,像手機殼一樣,可以自己DIY,有非常高的可玩性。
髒了?換。膩了?換。審美疲勞也能自救一把,這不比固定一個樣式的外殼划算多了?
它整體走的偏簡潔高雅的風格,低調帶點科技感,手感也不錯。
握把的包膠材質不黏膩,帶細密防滑紋路,長時間玩也不會油膩膩滑出手。
十字鍵直接給你3種風格,圓盤、經典、斜向。
別的手柄給你“按鍵”,小雞直接把“選項”端上來了。
02 | 磁變阻搖桿:不漂移的快樂誰懂啊?
說實話,我剛上手的時候是帶着懷疑的,畢竟市面上打“磁阻不漂移”的太多了,但實際使用下來,TMR磁變阻這個新詞條真讓我感到驚喜。
G7 Pro 這次的搖桿,是全球首發用上 TMR 的,有點像從“會漂的老車”換成了“自帶方向盤矯正的自動汽車”。
你不用每次調準射擊都靠手抖或者運氣了,它回中乾脆、虛位小、沒有那種“我猜它想往哪滑”的鬼畜。
打比方就是,它不是那種“用習慣了才順”的搖桿,而是一上手就給你“你動我就懂”的感覺。
03 | 微動ABXY + 背鍵肩鍵組合技
ABXY是光微動的,壽命500萬次。
按鍵不是軟糯那種,是乾脆清脆的咔噠感,有點像機械鍵盤的感覺。
日常操作、菜單選擇、技能連發都挺跟手。
以前打遊戲的時候,我總有兩個手指一直在摸魚。
現在好了,G7 Pro 給了它們存在感——兩個小肩鍵+兩個背鍵,直接分配任務,手指不再“低效摸魚”。
而且背鍵還有物理鎖,防誤觸這點真的貼心,誰玩遊戲不怕自己手一抖誤按?
這下讓手柄真正意義上的成了你手上的“外掛”。
04 | 扳機雙模式一鍵切換、PC體感映射
G7 Pro 有個“雙切板機”,可以在霍爾線性和微動之間切換。
• 微動模式:1mm觸發,觸發快速。
• 線性模式:256層級細膩反饋。
用完我才知道,這種能切換的,纔是成年人玩具。
精英軟件 Nexus 2.0,自由可細調,隨你折騰
這套軟件可以調整很多東西:
震動、回報率選擇、按鍵映射、搖桿曲線、扳機死區……你想折騰可以折騰一下午。
它還支持PC+Xbox雙平臺,玩主機、玩PC都能用。
最關鍵的是PC可在GameSir Nexus 2.0中,強制開啓體感映射模式,通過體感陀螺儀幫助你操控瞄準,更加精確。
回報率
另外磁吸底座,支持充電啓停。“放下就充電,拿起就開幹”,這個邏輯跟我週末打遊戲的節奏很一致。
05 | 四馬達震動 + 幀級精度:沉浸感拉滿
四顆馬達分別藏在握把和扳機上,
你在遊戲裏開槍,是槍響手抖;
你在遊戲裏開車,是輪胎震動。
收納小技巧1
不是那種“震一下就完了”的震,是有顆粒感的回饋。
配合1ms回報率,基本感覺不到延遲。反應快,沉浸感滿,爽感拉滿。
06 | 電池+底座:我願稱它爲“續航王”
1200mAh的大電池,官方說法“持久”,我親測玩兩天也沒虛。
加上磁吸底座,真的是“放下就充電,拿起就滿血”,
懶人如我,最怕的“突然沒電”,它給我徹底根治了。
07 | 總結:小雞真的衝上來了
這代G7 Pro,不是以前那個靠便宜討好玩家的小雞,
是正兒八經“想在中高端殺出條血路”的狠角色。
✅優點清單
• TMR磁變阻搖桿:不漂移,定位準,手感爽
• 光微動按鍵 + 背鍵小肩鍵:按着有回饋,操作靈活
• 扳機雙模式 + 四馬達震動:適配多類遊戲,沉浸感拉滿
• 體感輔助 + 精英軟件調節:功能豐富,調控自由
• 可換面殼 + 多種十字鍵:可玩性高,滿足外貌黨
❌缺點清單
• 手柄整體偏緊湊,大手用戶可能握感偏侷促
• 面殼更換雖爽,但目前官方款式不算多,自由換殼還得等段時間。
收納小技巧2
🎯一句話總結:
小雞這次不光靠“性價比”,更是靠“配置”。
它不是最便宜的,但一定是你400+預算能買到最“不將就”的那一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